#好聽搶先聽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這是一本給父母、老師「應對」自己,與孩子的心書。
由暖心聲音主播 張心哲 Chang Hsin-Che 詮釋、寶瓶文化出版的《薩提爾的守護之心》,邀請你來聆聽,陪伴孩子的情緒,也接納大人的行為,停下來好好照顧千瘡百孔的內心,治癒自己。
運用薩提爾的好奇對話,真正觸碰到孩子行為底下的心,那也是孩子更內在、更完整、更想被傾聽的靈魂。
🎧️ 現在就來試聽《#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pse.is/3bwq2j
---
《鏡好聽》限時優惠開跑中,即日起 ~ 02/28(日)
30 天只要$99元暢聽超過一百本精選有聲書
立即訂閱 ► pse.is/3aptav
#寶瓶文化 #李崇建 #甘耀明 #心靈 #溝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40的網紅寶瓶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崇建老師用五分鐘,告訴你《薩提爾的守護之心》在談什麼! ▣▪▫ 愛是體驗性的,愛不是一個道理。 一本給父母、老師「#應對」自己 與孩子的心書。 繼《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對話的力量》等暢銷書後,李崇建與甘耀明2020最新作品。 #薩提爾:「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個問題。」 當孩...
愛不是一個道理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我探索與冰山練習小書贈送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是一本給父母、老師「應對」自己與孩子的心書,和其他講述與孩子對話的部分不一樣的地方是,兩位老師看見父母、老師這些大人們內心的傷,轉而想讓大人們知道,覺察自己,療癒與照顧自己的內在更是一件重要的事。
而這樣的覺察,是需要練習的。
為了這樣的練習,崇建老師有一本《自我探索與冰山練習》的小書,從冰山理論簡單談起,書中透過故事及練習,一步步帶領父母、老師們進行自我探索、自我覺察練習。
我們常常覺得覺察很難,情緒來了也很難想到,崇建老師的這本《自我探索與冰山練習》小書,會帶著大家一步步練習,藉由薩提爾模式,當大人覺察、療癒自己後,孩子也才能感受到接納、陪伴與愛,因而長出面對生命的力量。
相信在閱讀了《薩提爾的守護之心》一書後,許多讀者朋友想要更進一步去練習自我覺察,想要更加瞭解什麼是自我覺察,因此,崇建老師將提供這樣的一本小書贈送給讀者,希望能夠帶領家長、老師們一起成長,讓孩子與大人都被深刻理解,並擁有愛與被愛。
💪💪💪【活動辦法】💪💪💪
1.即日起至5/24(日)止,「擇一」於留言處回答下列有關《薩提爾的守護之心》的問題
1️⃣「薩提爾媽媽」帶領自閉症兒子成長的過程,你在書中是否看見了?她擁有怎樣的信念或特質。
2️⃣面對自我失敗的時候,要如何才能算愛自己呢?
3️⃣這本書讓你最有感覺、或者最有學習的是哪一部份?可否與作者分享?
3.5/25(一)將抽出30名讀者贈送李崇建老師設計的《自我探索與冰山練習》小書一本
4.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愛是體驗性的
#愛不是一個道理
李崇建
愛不是一個道理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與寵:界線而已】
一早提出的問題,留言的朋友都回答的極好,明確的點出愛與寵的差異,道出愛需要在規範裡行走。
我將大家的留言,撿擇幾篇,貼於下:
一、 愛是尊重孩子,貼近他們的內心需求,但是如果這個貼近的動作其實媽媽自己是有點勉強的,算不上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彼此都愉悅的,如果彼此都愉悅了,自然就不存在看到孩子都怕了。另外,孩子脾氣大,難溝通,可能媽媽還是沒能真正的貼近,沒有準確接住孩子的情緒。
二、 寵,沒有限制,沒有規範,看似是愛,但讓孩子無所適從。對孩子來說,關係裡唯我獨尊,反而是帶給他現下的痛苦,及未來可預見的負面人格養。愛,是因著為孩子的現在及未來好,為生命提供有疆域的規範,對人來說,依循準則有原則的生活,會更有安全感,對孩子更是有規範有原則有範圍的,才能令生存有安全感。並對孩子的未來而言,是正向人格養成,唯有彼此都尊重並遵守準則,才能讓無條件的愛得以完全。
三、愛,是不怕衝突,接受孩子,也表達自己。寵,是避免衝突,痲痹孩子,也放棄自己。
四、 愛,媽媽的自我存在,能自我覺察。寵,媽媽的自我不存在,跟著孩子的需求走。怕,媽媽的自我不存在,覺察也不作用。
五、 愛是尊重孩子,可以與孩子討論、溝通,找出一個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寵是沒有極限的順從孩子,導致小孩不知道事情對於自己的傷害
若由我說出「愛與寵」這兩者的差異,我恐怕不會說的比上面的朋友說的更清楚明瞭。
一個學習的夥伴私下傳訊給我,她說她翻開崇建的新書《薩提爾的守護之心》,看見書裡寫的一行話「愛,是體驗性的,愛不是一個道理」,眼淚便落下來了。
是阿,愛是什麼?愛是一種無法言說的能量,當愛進來時,我們雖無法具體言說,但我們的身體能瞬間體驗到愛,那是一種全身暖呼呼的,感覺自己是被理解的,被接納的,被傾聽的,眼眶含藏著淚水,感動於自己確實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那便是愛。
愛與寵,究竟有何區別?
愛是,我能給予他人,也能遵從自己心意,既連結了他人,也尊重自己身為人的原則,我稱之為「愛的界線」。
一個孩子在地上打滾哭鬧,謾罵,對父母拳打相向,而父母在一旁對孩子好言相勸,對孩子報以道歉,這是愛還是寵?
自然是寵。
因為孩子的行為,已經侵犯了父母身而為人的界線,父母若容許孩子對自己動手,便是對自己缺乏尊重與愛。
愛孩子之前,要先學習如何愛自己。
我愛自己是個獨立個體,因此不容許他人壓迫或言語攻擊自己。
明白了這份愛,我們便懂得愛孩子。
現在,我們再回頭看一次上述的例子「一個孩子在地上打滾哭鬧,謾罵,對父母拳打相向」,我們要如何做到愛孩子,又愛自己?
先釐清界線。
孩子在地上打滾哭鬧,這是他個人情緒,不妨礙父母,那麼就讓他先發洩情緒吧。
對父母謾罵、拳打腳踢,這已經跨越了人與人的界線,跑到父母頭上欺凌,這行為便需要糾正,糾正的話語要怎麼說,才能既送出關愛給孩子,又能表達大人的界線?若是我,我也許會這麼說「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玩具,所以你很生氣,對嗎?我能明白你的生氣,但不代表你能動手打人,打人是錯的。如果你需要時間生氣,我願意陪你一會兒。」(對話語言可參考「薩提爾的親子對話」一書)
一句對話,既送出了愛,也清楚說明了界線。
一個人,沒有了界線,就容易壓迫他人,或者,委屈自己,因此界線是用來維護他人與自己的安全距離。
因此,當有人詢問我,該如何教養孩子,為何她已經非常傾聽孩子貼近孩子,孩子卻仍舊一直哭鬧,甚至變成情緒的霸王,為什麼?
愛孩子大於愛自己,這是寵(討好)。
愛自己大於愛孩子,這是指責。
兩者達不到平衡,便會成為沒有出口的迴路,無止盡的繞圈行事。
我礙於時間,只能先邀請提問者,辨別「愛與寵」的差異,明白了界線,才能從愛自己為經,愛孩子為緯,編織出美好的親子和諧藍圖。
想要學習親子和諧的對話,真心推薦新書《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裡頭列出的對話方法,全都是父母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困境,即刻可以學習使用,應該會讓許多父母跳脫傳統的對話思維,希望能幫助所有有困境的父母。
🔥4/16~6/4台北「心靈對話沙龍」:https://reurl.cc/NaMKlq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新書購買連結:
博客來:https://bookzone.pros.is/JMEV7
誠品:https://bookzone.pros.is/MWSTA
金石堂:https://bookzone.pros.is/MXM3P
天下文化:https://bookzone.pros.is/LFYGT
✔李儀婷「親子教養工作坊」全省招生中https://reurl.cc/7r5DD
好的「對話」需要經年累月的練習
學會「對話」一輩子終身受用
孩子將因此成為一個高自我價值的人
親子關係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值得父母費心經營
愛不是一個道理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李崇建老師用五分鐘,告訴你《薩提爾的守護之心》在談什麼!
▣▪▫
愛是體驗性的,愛不是一個道理。
一本給父母、老師「#應對」自己
與孩子的心書。
繼《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對話的力量》等暢銷書後,李崇建與甘耀明2020最新作品。
#薩提爾:「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個問題。」
當孩子面臨生命困境,
大人應該如何「應對」,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藉由薩提爾模式,當大人覺察、療癒自己後,
孩子也才能感受到接納、陪伴與愛,
因而長出面對生命的力量。
運用薩提爾的 #好奇對話,才能真正觸碰到孩子行為底下的聲音,接住孩子正在墜落的心。
當孩子犯錯或受挫,身為父母或老師的你,是否曾經:
◤指責、批評孩子?
◤對孩子說滿口大道理?
◤恐嚇孩子:「絕對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淚眼訴說:「我已為你犧牲一切。你就不能乖一點嗎?」
父母或老師的這些行為,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滿焦慮、生氣、害怕、痛苦,或自責、內疚等各種情緒,但是當父母或老師不自覺地落入建議者、說教者、壓迫者、指責者的角色時,這並無法真正協助孩子,只會將孩子愈推愈遠。
但孩子令人惱怒的行為,只是表象。孩子更需要被傾聽與接住的是他在乖張行為之下,那一顆以叛逆、爆衝或冷漠所包裝起來,但內在其實孤單、脆弱又惶恐的心。
運用薩提爾的好奇對話,能讓父母或老師真正觸碰到孩子行為底下的心,那也是孩子更內在、更完整、更想被傾聽的靈魂。不過,在過程中,父母及老師的內在傷痛可能會被挑起,因為在成為父母或老師之前,許多人早已是千瘡百孔,內心受傷的大人,因此,大人覺察自己,療癒與照顧自己的內在就更顯刻不容緩與重要。
#李崇建 與 #甘耀明 繼《#對話的力量》、《#閱讀深動力》之後,兩人再度攜手。期待這本溫暖、動人的教育新作,能讓孩子與大人都被深刻理解,並擁有愛與被愛。
▣▪▫
▎2月27日全台網路、實體書店重磅上市 ▎
博客來:http://bit.ly/2vicbC3
金石堂:http://bit.ly/3a2OQ5V
誠品:http://bit.ly/38YFTuu
讀冊:http://bit.ly/3cbS7SD
momo:http://bit.ly/2I21c29
博客來電子書:http://bit.ly/2VmlBa9(附獨家文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jhfAz_gW1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