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ING ART PUBLIC,從雪梨的博物館聊起來】打包!
上一篇說到雪梨的旅行,有關博物館的部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
好友VC曾經工作的〈新南威爾斯藝術博物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AGNSW)是最後一天必訪的地點,從bills餐廳一路步行,跟著google map幾乎快走到車道,看到拔地而起的巨型火柴棒意味著終於到達。入場免費的AGNSW絕對是澳洲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其建築外觀立面有古典的愛奧尼柱式,彷彿是間古老的博物館,但進入到館內會發現呈現出一個與外觀截然不同的新穎又當代的空間。
博物館成立於1874年,原本是以展示繪畫與雕塑為主的傳統博物館,後來加入了原住民文化、包括日本與中國的亞洲藝術,並且還有當代藝術。在四層空間裡豐富多元,從地面層以澳洲藝術、原住民與托利斯海峽島民藝術為主,往下層則是亞洲藝術廳,地下二樓又是另種氛圍的當代藝術,寬敞的展覽空間且在展廳間也都有很好的窗景,逛起來舒服也過癮,包括CAFÉ與商店都值得流連。
即將邁入150週年的博物館將在原館址的右邊腹地有個大型的「Sydney Modern Project」預要計在2022年完成,這是由SANAA設計的大型建案,將讓博物館轉型為博物館園區,提供更多面向的展示與空間體驗,受到很大的關注也令人期待。
回到入口的愛奧尼柱間,懸掛的海報是藝術家夫妻檔Christo and Jeanne-Claude曾在雪梨Little Bay以「包裹」來創作的地景藝術《被包捆的海岸》(Wrapped Coast,1968-1969年)。海報上寫著「MAKING ART PUBLIC」,意味著藝術要讓全民共享,而當時的這件作品也是「Aesop雪梨概念店」開幕時一個重要概念與致敬對象,同樣有著對環境的關注,對環保的倡議。
雖然說藝術家在2020年過世了,但他的心願:「將巴黎凱旋門包裹起來」(L’ARC DE TRIOMPHE, WRAPPED)也即將在明天(9/18)開始展出至10/3,作品使用了可回收的布料包覆,且以不接受贊助而以出售作品的費用來支付創作(Respect!)。
人在巴黎的朋友Viki捎來了這張照片,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的中秋雪梨記憶。也祝大家中秋快樂,假期平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廣州沙面是中國唯一被列為保護對象的租界建築群,1959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時就指示要保護沙面原貌和環境。現在整個沙面已被定為文物保護區,擁著富有特色的建築169棟,其中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53棟。 英法租界被收回後,沙面開始住入中國普通居民,這是歷史的進步。新中國成立後,就像打土豪分田地,沙面...
愛奧尼柱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德國情景:積雪的柏林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
布蘭登堡門是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布蘭登堡門是柏林的象徵,也是德國的國家象徵標誌,它見證了柏林、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
布蘭登堡門高26米,寬65.5米,深11米,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砂岩建築,以雅典衛城的城門作為藍本,設計者是普魯士建築師朗漢斯。
布蘭登堡門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徑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撐著平頂,東西兩側各有6根,依照愛奧尼柱式雕刻,前後立柱之間為牆,將門樓分隔成5個大門,正中間的通道略寬,是為王室成員通行設計的,直至德意志帝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員和國王邀請的客人才被允許從布蘭登堡門正中間的通道出入。大門內側牆面用浮雕刻畫了羅馬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的海格力斯,戰神瑪爾斯,以及智慧女神、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的保護神米諾娃。
布蘭登堡門門頂中央最高處是一尊高約5米的勝利女神(希臘神話中的尼刻,羅馬神話中的維多利亞)銅製雕塑,女神張開身後的翅膀,駕著一輛四馬兩輪戰車面向東側的柏林城內,右手手持帶有橡樹花環的權杖,花環內有一枚鐵十字勳章,花環上站著一隻展翅的鷹鷲,鷹鷲戴著普魯士的皇冠。雕塑象徵著戰爭勝利,雕塑是普魯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
與布蘭登堡門門樓相連的南北兩邊翼房曾用於守衛和關卡,柏林城牆拆毀後被改建成敞開的立柱大廳,以便和布蘭登堡門的風格相一致。
布蘭登堡門的莊嚴肅穆、巍峨壯麗充分顯示了處於鼎盛時期的普魯士王國國都的威嚴。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德國納粹衝鋒隊的遊行隊伍從布蘭登堡門通過,慶祝希特勒上台掌權,開始了納粹的統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後關頭,布蘭登堡門在柏林戰役中遭到嚴重損壞,它周圍的建築都被炸毀。蘇聯紅軍穿過布蘭登堡門攻入柏林,攻克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德國國會大廈,宣告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滅亡。當蘇聯士兵在布蘭登堡門勝利女神像上撐起紅色旗幟的時候,德國士兵用大炮轟擊,勝利女神雕像受到嚴重損毀,僅剩下一隻馬頭,如今保存在柏林市麥克舍博物館的展覽廳內。現今布蘭登堡門上的雕像是二戰後重新鑄造的。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完成了德國的統一。重新開放後的布蘭登堡門於1991年整修完畢,鐵十字勳章和鷹鷲也回到了勝利女神雕像上。考慮到布蘭登堡門的砂岩構造長年缺乏保養和受到環境損壞,其後它又經歷了長達22個月的修繕,2002年10月3日重新亮相,該日是德國統一12周年紀念日。
愛奧尼柱式 在 信仰與文化的視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飲水思源 】
臺北水道水源地
#臺北水道水源地 #威廉巴爾頓 #濱野彌四郎 #臺北自來水博物館 #臺北自來水園區 #公館觀音山 #新店溪 #觀音山蓄水池 #愛奧尼柱式 #臺北水道喞筒室 #森山松之助 @ 臺北水道水源地
愛奧尼柱式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廣州沙面是中國唯一被列為保護對象的租界建築群,1959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時就指示要保護沙面原貌和環境。現在整個沙面已被定為文物保護區,擁著富有特色的建築169棟,其中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53棟。
英法租界被收回後,沙面開始住入中國普通居民,這是歷史的進步。新中國成立後,就像打土豪分田地,沙面建築分屬於各個單位。許多特色建築作為單位宿舍分給了普通居民,很多家庭的戶口一直延續到現在。沙面百年歷史的建築群在跨越了兩個世紀的門檻後,越來越凸顯出它們作為歷史文物的重要性。1996年,沙面文物建築群被定為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規定,中國對文物建築的管理方式分為A、B兩級:A級必須原狀保護(指從外立面到內部結構、間隔、裝飾、構件都不能改變文物原狀);B級的外立面、結構等原狀保留,間隔可作小量調整。在沙面文物建築中,原純用作住宅的只有幾處,其餘大多是原領事館、銀行、公司等辦公機構。國家文物管理局認為,沙面文物建築使用功能應與其文化價值相容。但該局亦無入住何種住戶的具體規定。如何合理保護、開發、利用這批珍貴的歷史文物的問題,越來越迫切地擺到人們的面前。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羅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築,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築群。
新古典式是模仿西方古典復興手法,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築底層基礎,以古典柱式和各種組合形式為建築主體,加以細部裝飾。如沙面大街54號的滙豐銀行、沙面南街18號的法國東方彙理銀行、沙面南街60號的英國聖公會都是新古典主義作品。
折衷主義式(新巴羅克式):19世紀上半葉至20世紀初,西方流行折衷主義風格。折衷主義建築任意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不講求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由於折衷主義建築往往在古典等風格上加上巴羅克裝飾,故也可稱為新巴羅克式。沙面英國領事館以及沙面英國亞細火油有限公司、沙面招商局都屬折衷主義式建築。
券廊式:該種類型的建築特點是平面簡單,立面是連續的拱廊組合,形式簡潔,線腳明朗而無其他裝飾。這種形式是西方建築傳入東南亞後為適應當地氣候而產生的,故稱為殖民地式。
多立克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DoricOrder)的特點是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愛奧尼柱式:希臘愛奧尼柱式(IonicOrder)的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ofAthena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科林斯柱式:希臘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Order)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ofZeus)採用的是科林斯柱式。
愛奧尼柱式 在 #台灣少見愛奧尼柱式 - Ontdekke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台灣少見愛奧尼柱式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