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隔山買樓 留意稅務免中伏
近日美元下滑,變相即外幣升值,連帶海外資產亦自然水漲船高。加上移民亦為近期熱門話題,令港人海外置業的意欲大增。不過買外地樓始終隔山買牛,準買家必須留意各地稅務制度,以免買樓收租卻中伏失預算。本欄就介紹最近大熱的英國、不少內地留學生的美國,和經常被媒體與本港經濟相題並論的新加坡的稅務詳情。
英國
在英國,買樓的費用包括稅項(如印花稅及市政稅)、首期、產權轉讓費、測量費、按揭服務費用、保費、地租和服務費等。而賣出物業則要繳付資產增值稅,經紀費用連增值稅等。買賣總費用多少視乎購買的業權種類、買家的身分、物業的所在位置和樓宇狀況等多項因素。
1. 印花稅
英國買樓印花稅以累進稅率收繳,樓價愈貴頂層價值部分採用較高的稅率,首12.5萬鎊免稅。例如一間40萬鎊物業,舊制下印花稅為:2%X12.5萬鎊+5%X15萬=1萬英鎊。
不過,英國財相辛偉誠早前宣布樓市減辣,英格蘭及北愛爾蘭地區的50萬以下物業免印花稅(現時稅階見表),不過措施屬暫時性,只持續至明年3月底。
2. 非首置附加稅 (Surtax)
留意,無論是否英國居民,本身已有物業的非首置買家,需付額外3%附加稅(Surtax),以上寬免未有將附加稅包括在內。除此以外也要留意,英國是全球徵稅國家,如果業主在本港曾置業並仍持有,在英首次買樓也算是再次買入,都不能享有附加稅豁免優惠。
另外,當明年蜜月期政策結束後,沒有居英簽證或居英權的外國人(包括港人)若買樓,會額外收取海外買家印花稅,類似香港的BSD。英國政府近日公布文件,列明英格蘭和北愛爾蘭徵收海外買家印花稅的細節。政府規定,一年內在英國居住時間少於183日,便會界定為海外買家,須徵收2%的海外買家印花稅。不過,若交易日後一年內,該買家在英國居住時間多於183日,可以申請退稅,有意定居英國的港人要留意相關操作。
3. 市政稅 (Council Tax)
在英國持有物業,每年都需向所屬地方政府繳交市政稅,類似香港的差餉,主要用作當區支付公共服務及設施,每年約1400至1800鎊不等。如果房屋用作出租,這筆費用可由物業合同簽署人,亦即租客支付,業主不用承擔。留意,不同地區會按情況免稅額各有不同,例如部分地區若租客全為全日制學生,業主便可以向當區政府申請豁免。
4. 資產增值稅 (Capital Gains Tax,CGT)
如同不少國家,在英國賣出物業、股票等資產,都要就售出資產時所獲的收益,繳納資產增值稅。若港人投資英國物業放租,日後如要出售物業,便要繳交CGT,而出售自住物業,則毋需繳納。
在英國,針對物業的CGT免稅額為每報稅年度12300鎊(英鎊.下同)。免稅額後首37500鎊以基本稅率計,基本CGT稅率是18%,即最多6750鎊;其後以高稅率計,稅率是28%。
假設物業買入是為30萬鎊,其後以50萬鎊沽出,即增長了20萬鎊,CGT便是約4.88萬鎊。
5. 代理費用需交增值稅 (VAT)
人不在當地,很多時買家都會找租務代理代業主找租客及解決租客的大小問題,例如睇樓或簽約。收費方面沒有特定標準,倫敦一般是每月租金收入的10%至12%(再加20%增值稅VAT),而曼城及列斯的收費大約是每月租金收入8%至10%(再加20%增值稅VAT)。
美國
除了英國,美國亦是港人海外買樓的其中一個熱門地。美國稅制分3層,包括全國性聯邦稅(Federal Tax)、州政府稅(State Tax)和地方政府稅(County Tax)。聯邦稅的稅率是全國劃一,州稅和地方稅則各地不同。全球徵稅適用於美國公民,因此除非是該國公民,否則並非全世界的收入均須向美國政府報稅。
1. 個人所得稅 (Income Tax)
若物業買來出租,業主便需繳稅,稅率平均約10至39.9%。個人所得稅分為聯邦稅和州稅,同樣各地稅率會有不同。留意,各州之中有7個州未有徵收個人所得稅,如華盛頓州(WA)、內華達州(NV)、佛羅里達州(FL)和德州(TX)等。
此稅是針對淨收入徵稅,因此與跟租務有關的費用可扣稅,例如出租廣告費、清潔、維修、保險、按揭利息、水電費及折舊等。海外業主扣稅項目也包括機票、住宿,作為來回美國實地視察物業的開支。至於折舊,根據美國稅例,物業價值隨時間磨損亦會是開支,住宅物業是27年半。
2. 物業稅 (Property Tax)
類似香港差餉,屬於州稅,稅率會按州政府評估物業價值,不會跟市值掛勾,亦會每年有所調整,加上不同州份會有分別,平均每半年繳1次,稅率大約是1%。
3. 資產增值稅
同樣,美國亦有資產增值稅,分聯邦稅和州稅,各地不同。如果是自住物業,每名成人住滿2年,可獲25萬美元的免稅額。
而根據第1031條款(1031 Exchange),美國政府鼓勵市民資產增值的延後稅務措施,投資者賣出1個原有物業,若在180日或下年度報稅截止日期內,再購入另1個市值一樣或更高價錢的物業,可將應繳的資產增值稅轉移至新買入的物業。不過,若業主在1年內在物業居住超過2星期的話,措施就不適用了。
新加坡
與香港一樣,新加坡同樣受環球資金氾濫帶動,政府擔心樓價飆升,不時會為樓市加辣,年初就將「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稅率上調半成。
1. 印花稅
不論公民、永久居民還是海外買家,所有人在新加坡買樓都需繳付買家印花稅 (BSD),稅款是根據單位市價作計算,稅率為1%至4%不等。
新加坡政府為打壓樓市炒風,另設有額外買家印花稅 (ABSD)。類似香港的辣招稅,外國人買入物業,需額外繳付20%稅款,公司買家則交25%。至於新加坡公民,則在購買第二個單位時,才需要繳ABSD。
至於永久居民,較海外買家置業稅階會稍低,但較公民為高,在購入第一套房時,要交樓價5%ABSD、第二套房以上就交15%ABSD。
以100萬新元(約564萬港元)的單位為例,港人就要先付22.46萬新元(126.58萬港元)印花稅(BSD連ABSD)。
#投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
愛爾蘭留學費用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超過百萬國際學生裡,大多都來自亞洲,以中國留學生最多,有快37萬人,其次為印度留學生20萬人。其他國家像是南韓、越南、台灣、港澳的留學生也不少。所以中印兩國學生的走向是主要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香港嶺南大學5月對中國學生海外留學調查,有高達84.4%的受訪學生表示會選擇不會出國留學。被問到哪裡是他們留學首選,最受歡迎的國家還是美國,再來是香港。第三名是英國,接下來是日本跟台灣。可能是因為國際媒體報導很多華裔學生和居民在英國、歐洲和澳洲在戴上口罩後遭遇歧視甚至攻擊。這些都會影響華裔學生選擇留在比較友善的國家。
印度學生出國意願則比較沒有受影響,但是他們偏向歐美的學校。有趣的是,印度世界排名最高的幾所學校像是印度理工學院或是印度管理學院其實比美國的一些常春藤聯盟學校更難進去,但是印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資源比較不足,所以不斷增長的印度中產階級寧願把孩子送到歐美的二線大學,讓孩子有海外留學的經驗再回國競爭。
很多國家看準外國學生花錢除了是想實際體驗外國的校園生活,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學校的人脈和資源在國外找工作。所以像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留學生,只要在符合各國規定的期限內是全職學生的身分,包括線上課程在內,就可以獲得「學習後的工作許可」,像是英國就討論要把現行給留學生畢業後兩年的工作簽,延長為四年。
而有些因應疫情也開始為學生提供虛擬留學機會,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來說,他們就開設了許多不同國家的虛擬海外課程,像是南美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印度跟約旦都有。學生可以先遠距選修這些國家提供的課程,之後再前往這個國家。比如說像是丹麥的虛擬海外課程,就是由丹麥當地的老師講述他們是如何把永續的概念用在生活當中,有學生參加完之後,就可以到丹麥繼續學習銜接,或是在美國的丹麥公司找工作。
其實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想要留住自己國家的人才,或者是吸引外國菁英,第一個當然是持續提升國內的教育品質,英文授課的比例是基本的,還要確保內容可以跟國際連結。環境也是友善以及適合國際學生的。再來就是完善的就業輔導措施,讓他們有辦法持續留在留學國應用所學付出。
像是剛剛前面提到的英國、歐洲、美國和澳洲,亞裔學生還面臨可能的歧視問題。也有討論認為,在全球衛生危機時刻,如果這些學校或者當地居民沒有準備好適應不同的理解和經驗,像是接受戴口罩做為預防措施,那麼接收外國學生後讓他們有被歧視的風險,其實有道德上的責任。
一個成功的國際城市有賴於吸引和留住世界人才。在疫情之後,想要留學的人已經大大減少,如何制定適當的留學策略、促進以創新為中心的就業可能,甚至是增加學生的身心靈安全感都成了國際學生選擇的的主要因素。不曉得你身邊有沒有準備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呢?或是正在留學的你自己就受到了疫情影響?歡迎大家一起跟我們討論以及分享你的經驗。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愛爾蘭留學費用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超過百萬國際學生裡,大多都來自亞洲,以中國留學生最多,有快37萬人,其次為印度留學生20萬人。其他國家像是南韓、越南、台灣、港澳的留學生也不少。所以中印兩國學生的走向是主要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香港嶺南大學5月對中國學生海外留學調查,有高達84.4%的受訪學生表示會選擇不會出國留學。被問到哪裡是他們留學首選,最受歡迎的國家還是美國,再來是香港。第三名是英國,接下來是日本跟台灣。可能是因為國際媒體報導很多華裔學生和居民在英國、歐洲和澳洲在戴上口罩後遭遇歧視甚至攻擊。這些都會影響華裔學生選擇留在比較友善的國家。
印度學生出國意願則比較沒有受影響,但是他們偏向歐美的學校。有趣的是,印度世界排名最高的幾所學校像是印度理工學院或是印度管理學院其實比美國的一些常春藤聯盟學校更難進去,但是印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資源比較不足,所以不斷增長的印度中產階級寧願把孩子送到歐美的二線大學,讓孩子有海外留學的經驗再回國競爭。
很多國家看準外國學生花錢除了是想實際體驗外國的校園生活,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學校的人脈和資源在國外找工作。所以像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留學生,只要在符合各國規定的期限內是全職學生的身分,包括線上課程在內,就可以獲得「學習後的工作許可」,像是英國就討論要把現行給留學生畢業後兩年的工作簽,延長為四年。
而有些因應疫情也開始為學生提供虛擬留學機會,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來說,他們就開設了許多不同國家的虛擬海外課程,像是南美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印度跟約旦都有。學生可以先遠距選修這些國家提供的課程,之後再前往這個國家。比如說像是丹麥的虛擬海外課程,就是由丹麥當地的老師講述他們是如何把永續的概念用在生活當中,有學生參加完之後,就可以到丹麥繼續學習銜接,或是在美國的丹麥公司找工作。
其實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想要留住自己國家的人才,或者是吸引外國菁英,第一個當然是持續提升國內的教育品質,英文授課的比例是基本的,還要確保內容可以跟國際連結。環境也是友善以及適合國際學生的。再來就是完善的就業輔導措施,讓他們有辦法持續留在留學國應用所學付出。
像是剛剛前面提到的英國、歐洲、美國和澳洲,亞裔學生還面臨可能的歧視問題。也有討論認為,在全球衛生危機時刻,如果這些學校或者當地居民沒有準備好適應不同的理解和經驗,像是接受戴口罩做為預防措施,那麼接收外國學生後讓他們有被歧視的風險,其實有道德上的責任。
一個成功的國際城市有賴於吸引和留住世界人才。在疫情之後,想要留學的人已經大大減少,如何制定適當的留學策略、促進以創新為中心的就業可能,甚至是增加學生的身心靈安全感都成了國際學生選擇的的主要因素。不曉得你身邊有沒有準備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呢?或是正在留學的你自己就受到了疫情影響?歡迎大家一起跟我們討論以及分享你的經驗。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愛爾蘭留學費用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超過百萬國際學生裡,大多都來自亞洲,以中國留學生最多,有快37萬人,其次為印度留學生20萬人。其他國家像是南韓、越南、台灣、港澳的留學生也不少。所以中印兩國學生的走向是主要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香港嶺南大學5月對中國學生海外留學調查,有高達84.4%的受訪學生表示會選擇不會出國留學。被問到哪裡是他們留學首選,最受歡迎的國家還是美國,再來是香港。第三名是英國,接下來是日本跟台灣。可能是因為國際媒體報導很多華裔學生和居民在英國、歐洲和澳洲在戴上口罩後遭遇歧視甚至攻擊。這些都會影響華裔學生選擇留在比較友善的國家。
印度學生出國意願則比較沒有受影響,但是他們偏向歐美的學校。有趣的是,印度世界排名最高的幾所學校像是印度理工學院或是印度管理學院其實比美國的一些常春藤聯盟學校更難進去,但是印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資源比較不足,所以不斷增長的印度中產階級寧願把孩子送到歐美的二線大學,讓孩子有海外留學的經驗再回國競爭。
很多國家看準外國學生花錢除了是想實際體驗外國的校園生活,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學校的人脈和資源在國外找工作。所以像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留學生,只要在符合各國規定的期限內是全職學生的身分,包括線上課程在內,就可以獲得「學習後的工作許可」,像是英國就討論要把現行給留學生畢業後兩年的工作簽,延長為四年。
而有些因應疫情也開始為學生提供虛擬留學機會,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來說,他們就開設了許多不同國家的虛擬海外課程,像是南美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印度跟約旦都有。學生可以先遠距選修這些國家提供的課程,之後再前往這個國家。比如說像是丹麥的虛擬海外課程,就是由丹麥當地的老師講述他們是如何把永續的概念用在生活當中,有學生參加完之後,就可以到丹麥繼續學習銜接,或是在美國的丹麥公司找工作。
其實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想要留住自己國家的人才,或者是吸引外國菁英,第一個當然是持續提升國內的教育品質,英文授課的比例是基本的,還要確保內容可以跟國際連結。環境也是友善以及適合國際學生的。再來就是完善的就業輔導措施,讓他們有辦法持續留在留學國應用所學付出。
像是剛剛前面提到的英國、歐洲、美國和澳洲,亞裔學生還面臨可能的歧視問題。也有討論認為,在全球衛生危機時刻,如果這些學校或者當地居民沒有準備好適應不同的理解和經驗,像是接受戴口罩做為預防措施,那麼接收外國學生後讓他們有被歧視的風險,其實有道德上的責任。
一個成功的國際城市有賴於吸引和留住世界人才。在疫情之後,想要留學的人已經大大減少,如何制定適當的留學策略、促進以創新為中心的就業可能,甚至是增加學生的身心靈安全感都成了國際學生選擇的的主要因素。不曉得你身邊有沒有準備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呢?或是正在留學的你自己就受到了疫情影響?歡迎大家一起跟我們討論以及分享你的經驗。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