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學仔內位於大同街34巷19號,清朝時期,這裡曾經設立私塾,教導孩童讀書寫字,日治時期,明治35年(1902年),設立八芝蘭公學校北投分教場,是北投國小的前身,也是北投教育起源地,不但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更被記載於北投區志內,可見有其重要地位。
但是這個對於北投人來說擁有許多共同記憶,應該是極具文化價值,足以成為北投人驕傲景點的學仔內,卻在8月初因為建商預計開始整地開發,已經全數拆除,被夷為平地,讓可以述說北投歷史紋理與脈落的地點又消失了一個。
攤開文化局的對於北投學仔內的文字紀錄裡,可以看到僅僅只有在2016年6月13日在辦理「北投陳氏祠堂」的文化資產價值審查專案小組會勘時,一併來做現場會勘判定是否有需列冊的文化價值。
然而在那一次的現勘中,4位文資委員都以屋況不佳以及所有權人有開發計畫,做出了解除列冊管理的決議,也才導致了學仔內連進入文資審查的機會都沒有,卻走進了被全部拆除的命運。
———
除了必須徹底檢討為何台北市的文資委員總是做出與民眾觀感有落差的決定,總是在都更與開發的面前挺不起腰桿,一再像跑完程序就好,摸摸鼻子的敗下陣來。
面對這樣屢屢向開發案妥協,總是無法留下具有歷史紀念性建築的文資審議亂象,身為保護台北市文化資產的主管機關文化局,難道不應該針對提報案及列冊文資更積極主動的了解,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後,彙整提供文資委員正確的審議資料,而不是每次只有短短時間走馬看花的現勘,就決定了這些歷史建物的生死存亡,就否定了當地居民與文化資產的感情連結,頻頻造成爭議與遺憾。
不僅如此,在2016年6月13日的現場會勘紀錄中,雖然對於北投學仔內做出了解除列冊管理的決議,但都認為「北投學仔內建物的木雕架構保存完整且相當精緻,供桌、神龕、錫製香爐等都是佳作具有文物價值,拆除前應積極保留」。
但卻因為解除列冊後文化局並沒有相關配套措施,也無法強制介入,再加上一直以來我屢次要求文化局成立的文資建材銀行遲遲沒下文,相關籌備工作仍停留於透過北北基桃文化合作平台討論與評估階段,文資建材收集部分也遲遲未整理完成,整體進度緩慢且無實質進展,才會在這一次北投學仔內被建商拆除的過程中,又再一次發生文資無法被保存的慘劇。
文化局既做不到列冊文資調查保護工作的超前部屬,也做不到解除列管後文物搶救的亡羊補牢工作,也難怪台北市越來越少能留給後人勉懷與了解地方發展軌跡的重要歷史場域,失去了這些能真實呈現歷史脈絡的文化資產,柯文哲市長一直掛在嘴上的「無圍牆博物館」將只變成一句空洞的口號,沒有任何內涵可言。
未來我將會持續要求文化局做出改變,不能再這種因循苟且,得過且過的狀況繼續下去。
#感謝北投說書人提供學仔內舊照
感謝北投說書人提供學仔內舊照 在 2022北投歷史文化-個人保養美妝資訊,精選在Youtube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位於新北投車站旁的北投公園,是日本時代就存在台北的第三座公園建於1911年。 而公園內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與豐富的熱帶、亞熱帶植物風貌。 北投百年學仔 ... ... <看更多>
感謝北投說書人提供學仔內舊照 在 北投說書人-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2022 年最後,島內散步重磅登場的《#食食在在過生活》路線們遍佈全台。輸人不輸陣,決定在台北派出一場激動的路線,表現台北人不是好惹的!左思右想後,決定把鍋甩給,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