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腦病變
#teaching
失智症是一種慢性意識障礙,但是不要忘記「絲絲有兩種」,另外一種是急性意識障礙。
我在當年輕主治醫師時,只要遇見病人無法解釋的急性意識障礙,就會照會神經科醫師,結果他們的回答大部分都是「代謝性腦病變」。
當時我們都會嘲笑說這就像一個嚴重蛋白尿的病人照會腎臟科醫師,結果我們的回答是「腎病症候群」一樣。因為二者都沒有鑑別診斷,對照顧病人的醫師一點幫助都沒有。幸好大部分的病人在原來的疾病改善之後就自動恢復了,原來這樣的答覆還是有用的,因為它已經幫助我們排除了神經科的疾病(主要是中風、腦膜炎、腦炎)。
「代謝性腦病變」現在已經改名叫「譫妄」了,這是住院病人中最常見的急性意識障礙:大約佔 10-20% 的老人,尤其是急重症的病人。又稱為急性混亂狀態、急性精神病狀態、加護病房症候群、中毒性腦病變、器質性精神疾病等。其特色是意識障礙、注意力變差、失去定向感、情緒激動或呆滯、睡眠-清醒週期混亂、妄想、幻覺等、病情時好時壞。
譫妄的原因是內/外科疾病、感染、藥物等。它跟失智症最主要的區別是前者主要影響注意力和意識,而且是急性(甚至有明確的發生時間,可持續數天-數週)、可逆的,夜間幾乎都會惡化;後者主要影響(短期)記憶力(注意力和意識只有在末期才會退化),而且是慢性、不可逆的,夜間時常惡化,雖然後者也是前者的一個危險因子。
意識障礙的評分是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睜眼「主呼痛」、說話「有無亂聲」、動作「指定避曲伸」),包括 E(睜眼「主呼痛」:主動 4、呼喚 3、疼痛 2、無 1、C 有外力阻止[例如眼皮水腫]),V(說話「有無亂聲」:有條理 5、無條理 4、亂說 3、發聲 2、無 1、T 氣切、E 插管、A 失語症),M(動作「指定避曲伸」:依指令 6、疼痛定位 5、肢體閃避疼痛 4、肢體彎曲迴避疼痛 3、肢體對疼痛伸展 2、無 1。輕度昏迷是 13-15 分,中度昏迷是 9-12 分,重度昏迷是 3-8 分。
意識障礙的鑑別診斷是 AEIOU-TIPS:A(酒精/藥物、酸中毒),E(電解質、內分泌、腦病變、癲癇、環境),I(感染:敗血症、腦膜炎、腦炎),O(器官衰竭、低氧),U(藥物劑量不足、尿毒症),T(外傷、腫瘤)、I(胰島素)、P(精神性),S(中風、休克)。
2015 年發表的研究發現加護病房病人譫妄的預測因子是年老、原來就有意識障礙、酗酒、尿素氮、住院分類(外科 < 內科 < 神經內/外科 < 外傷)、緊急住院、低血壓、使用類固醇、呼吸衰竭等。
以後當你照會神經科醫師得到「代謝性腦病變」的答案時,請不要怪罪他們,因為「譫妄」的鑑別診斷是所有的內/外科疾病。而且「譫妄」只是一個表象,真正應該要治療的是原來的疾病。
https://medium.com/…/%E5%A0%85%E5%9B%BA%E6%9F%94%E6%83%85-%…
慢性精神病輕度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低血鈉的治療
-UptoDate
#teaching #na
急性(< 48 小時)、慢性(> 48 小時或時間未知),嚴重(< 120 mEq/L,大部分的併發症與過快矯正的併發症滲透壓性脫髓鞘症候群 ODS 都屬於這些人)、中度(120-129 mEq/L)、輕度(130-135 mEq/L),症狀(嚴重:癲癇、意識障礙、呼吸終止,輕/中度:頭痛、頭暈、疲勞、嗜睡、肌肉痙攣、噁心/嘔吐、步態不穩、記憶力下降、混亂)。
只有下列病人才會有腦水腫造成的腦疝脫(尤其是合併低血氧時):急性水中毒(精神病、劇烈運動、搖頭丸)、手術後的婦女和小孩、頭部外傷、顱內手術、顱內出血、顱內腫瘤。這些病人即使血鈉 130 mEq/L、症狀輕微,也能快速惡化成癲癇、呼吸終止、腦部傷害、死亡。
急性、血鈉 < 120 mEq/L、症狀嚴重者必須住院。3% saline 1 mL/kg(周邊靜脈)大約能提升血鈉 1 mEq/L(但是會高估缺鈉量)。每 4-6 小時測定一次血鈉,每天血鈉上升的速度必須 < 8 mEq/L。
急性:無症狀者用 3% saline 50 mL,然後每小時測定血鈉。輕微/嚴重症狀或有顱內病變者用 3% saline 100 mL/10 分鐘,如果症狀未改善,在 30 分鐘內追加二次 3% saline 100 mL,目標是在起初 6 小時內提升血鈉 4-6 mEq/L,當目標達成以後就停用 3% saline。不要用 mannitol、tolvaptan。
慢性:如果有症狀或血鈉 < 120 mEq/L,3% saline 每小時靜脈點滴 15 to 30 mL。如果有低血量、停用藥物(利尿劑、SSRI)、副腎皮質功能低下、SIADH、有 ODS 的危險因子(血鈉 < 105 mEq/L、喝酒、肝臟病、營養不良、低血鉀)則用 dDAVP 預防過快矯正。目標是每天提升血鈉 4-6 mEq/L,當目標達成以後就停用 3% saline。也可以用 tolvaptan。
如果 SIADH 病人的尿液 osmolality 大於 530 mOsm/kg,而且靜脈注射液中的 Na + K 小於尿液的 Na + K,那麼該靜脈注射液治療低血鈉就是無效的,此現象稱為「脫鹽(desalination)」。
下列病人不要使用生理鹽水:SIADH、水腫(心衰竭、肝硬化、腎病症候群、慢性腎衰竭)、血鈉 < 120 mEq/L、有症狀。
其他的治療:限水(如果尿液的 Na + K 大於血鈉的一半,那麼限水就是無效的)、高鹽飲食、補充鉀(缺鉀也會造成低血鈉)、furosemide(水腫)、停用造成低血鈉的藥物、治療原發疾病。
慢性精神病輕度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青少年久坐不動 憂鬱纏身風險高2020-05-25 05:30
以往文獻證實,青少年的精神疾病盛行率高於其他年齡層。據估計,處於青春期的個體有20%至40%會出現憂鬱症狀,若在該階段就得憂鬱症,成年復發或轉為慢性病的機率相當高,嚴重影響社會職業功能。
2到4成青少年有憂鬱症狀
最近一份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的報告指出,久坐會提高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強調任何形式的運動皆能促進心理健康。
該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精神病學專家約瑟夫.海耶斯(Joseph Hayes)教授主持,他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者合作,針對一項大規模調查所獲資料進行整理。
這項調查的樣本總數共4257人,從他們一出生就參與。當年滿12、14與16歲時,在至少3天的時間裡,所有人需配戴10小時以上的加速感測器,藉以記錄平時的運動狀況。18歲時,安排問卷訪談,評估有無憂鬱症狀和嚴重程度。
統計發現,活動量多寡和憂鬱症的患病風險呈現顯著負相關。進一步分析顯示,在12、14與16歲時,每天多坐1小時,18歲時,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分別會增加11.1%、8%和10.5%。如果12至16歲期間總是久坐的話,風險則是增加28.2%。
反之,在12、14與16歲時,每天增加1小時的輕度運動,18歲時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分別會降低9.6%、7.8%與11.1%。即使考量父母社經地位等外擾因子的影響,所得依然不變。
運動有助對抗憂鬱症
研究者表示,以往類似研究多依賴參與者的回憶,易有失真的問題。而加速感測器的使用提供比過去更可靠的數據,相對之下也讓結果較具說服力,也就是運動確實有助對抗青少年憂鬱症。
▲即便像做家事這類的輕度運動也可發揮抗鬱作用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普及,現今青少年久坐時間大幅上升。或許要求他們從事費力的運動並不容易,但可鼓勵他們幫忙作家事、勤走路或適時起身伸展肢體,而學校教學多融入動態的課程,只要能讓孩子動起來,有助於遠離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