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有 #膽結石 問題的患者並不會得到膽囊癌;但假使膽結石過大,或造成了膽囊的慢性發炎,就會升高膽囊癌的機率。
🥺#膽囊癌 的症狀,並不是很有特異性,跟一般的腸胃不舒服或膽結石症狀很類似,像是上腹痛、有時會噁心嘔吐、脹氣、食慾下降、體重下降。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3416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long.termcare
「慢性膽囊發炎症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新聞] FIFTY FIFTY反擊!爆18歲成員「摘掉膽囊- 看板KoreaStar 的評價
- 關於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和平診所-院長顏純左醫師- 1091026.慢性膽囊炎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名醫大聲公】膽結石懶得處理?醫師:慢性胰臟炎發作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針對慢性膽囊炎- 3.0版本- 請閱讀影片使用說明(建議 ... 的評價
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嗜糖成癮】:熱愛甜食「無糖不歡」
醫師:糖上癮機制與毒品相同:你知道你一天吃了多少糖嗎?根據推算,台灣每年吃掉56萬噸的糖,平均每人每日吃下67克糖,為建議量的2.7倍。由於台灣的飲食文化多元,琳瑯滿目且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總是隨手可得,特別是香甜可口的點心,或是一杯清涼好喝的飲料總是讓人難以抗拒。然而甜食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和增加肥胖、慢性病等風險[1]。
現代人常因工作壓力大,喜歡吃甜食紓壓,但過量的話不但容易發胖,更容易傷身。身心科醫師楊仲豪分享案例指出,一名國中生因患有過動症,從小就熱愛吃糖,即便被父母禁止也無法壓抑吃糖的慾望,導致年紀輕輕即罹患糖尿病。這名國中生的父母轉而求助醫師,希望醫師能治好孩子對糖果的依賴[2]。
■「糖」,也會「成癮」?!
一般講到會讓人成癮的東西,最先聯想到的通常是「毒品」類,像是海洛英、安非他命…等等的非法禁藥。也有合法的,不過就需要醫師處方的,像是鎮靜安眠藥。其他雖屬不良習慣,不僅合法也可自由購買,例如: 香菸、檳榔、酒類。至於茶與咖啡,則被當成提神飲料,休閒使用。
然而,近來諸多科學研究結果指出,有一種成癮物質,它不僅會單獨出現,還會隱身在各種食物裡。只要您生活在現代社會裡,而且需要進食,幾乎無法避免吃到。它存在您天天吃的食物中,而且還有「卡路里」!
▶猜到了嗎? 印象中只是食物的「糖」,竟然也是成癮物質。
依照「成癮物質」的定義:首先,攝取後會感覺愉悅;然後,使用量會愈來愈大。停掉不用後,會出現戒斷症狀,身心不舒服,因此很想再度使用。
▶我們來看看,「糖」有沒有符合上述「成癮物質」的定義?
糖份進入身體之後,會刺激大腦釋放「血清素」(serotonin)以及「多巴胺」(dopamine),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會讓人「感覺良好」。這能解釋為何很多人一旦壓力大,就想吃甜的;吃了甜食,就覺得心情好多了。
然而,陡然飆升的血糖會讓身體大亂,於是身體接著分泌「胰島素」,以讓血糖回穩。胰島素讓細胞從血液中吸收糖分,降低血糖值。然而,進入細胞的糖分要是沒有使用掉,就會轉換成「脂肪」儲存起來。很多人雖然吃得不油,但是糖吃多了,還是會長胖。
血糖濃度在胰島素的調控下,像溜滑梯一樣降到低點。血糖降得太快,人會覺得情緒低落、乏力,甚至感覺頭昏、手抖。這時,最好的解方就是伸手再拿一塊甜食…
甜食就像雲霄飛車一樣,讓人的血糖值與情緒瞬間飆高又急墜,玩過一圈之後,還想再來一次,再一次…,口味愈來愈重,用量愈來愈大…,終於,上癮到無法自拔。
「糖上癮」在台灣的盛行率,恐怕是嚇人的高。君不見整條街的飲料店,幾乎開到三步一間,便利商店的冰箱裡,也永遠有各種含糖飲料待售。再觀察一下周遭有多少人幾乎不喝白開水,手上總是提著飲料杯,或是拿著汽水瓶,只喝有甜味的液體[3]。
■糖、毒品、成癮、大腦獎勵機制
糖與古柯鹼不僅外觀有些相像(都是白色的粉末),對大腦的作用也有些相似!我們攝取的糖能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Dopamine)分泌,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與大腦中的獎勵機制有緊密關聯。
什麼是「大腦獎勵機制」呢?您是否曾在飽餐一頓、吃下一大碗冰淇淋、或是抽完早晨第一根香煙後感到心滿意足,充滿活力呢?這就是多巴胺啟動了大腦獎勵機制,讓人感到愉悅的結果。
天擇讓人類大腦演化出這套獎勵系統,鼓勵我們去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追求異性、繁衍後代。在自然環境下,大腦獎勵系統驅使人類去做出對存活與繁殖有益的行為。但在人類文明發展後,各種刺激性物質如糖、尼古丁、毒品開始出現。這些物質能夠激發比天然食物更強烈的獎勵訊息,讓大腦一試成主顧,難以自拔。
▶糖與毒品都會:
「過度攝取」:成癮後的老鼠會需要越來越多的糖來得到滿足。
「戒斷症狀」:停止供應糖給已經上癮的老鼠會使得他們焦躁不安。
「強烈渴望」:戒斷糖的老鼠再接觸到糖時,大腦會產生異常強烈的獎勵訊息。
「交互作用」:成癮的效果會交互影響,例如過量攝取糖的老鼠也更容易酒精上癮。
更糟的是,腦部獎勵中樞會對糖的刺激越來越不敏感,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得到與之前相等的效果。這個情形也出現在酒癮、咖啡癮上,經過長期訓練,人們能增強對酒精與咖啡因的耐受力,而越喝越多。
糖對大腦的獎勵機制也能解釋為什麼我們雖然肚子不餓,但還是會有那種「嘴饞」的感覺。就是這類「高度獎勵」食物對大腦的刺激,才讓我們在熱量足夠的飲食下,仍然吃個不停[4]。
■糖與肥胖及慢性疾病的關係
說到肥胖,大家都會想到攝取過多的脂肪,但其實「糖」也是默默的幫兇,而肥胖同時也是導致第二型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因素之一。小時候常聽到一句俗語:「能吃就是福」,要吃什麼?吃多少?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是不正常的飲食習慣,或者過量的進食易導致肥胖,就可能為慢性疾病埋下危險因子。
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進步,人們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卻也發現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隨之增加。也觀察到導致這些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為「代謝症候群」,而肥胖更是影響其中的重要因子。
所謂肥胖是指體內脂肪不當或過多的累積。由於肥胖會使體內過多脂肪釋放出游離脂肪酸或發炎因子,影響胰島素降低血糖的功能,另外肥胖也易造成胰島素阻抗,引發高血糖的發生,則可能會誘發糖尿病,若再加上血脂高易使周邊血管阻力增加,可能誘發高血壓的問題。
所以當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又合併有肥胖的問題時,就要監測體重,並且好好控制飲食了!因此降低食用精製糖類,不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也可以避免造成肥胖的風險[1]。
■糖上癮對身體的傷害
權威期刊《自然》(Nature)上在2012年發布的《公共衛生:糖的毒性真相》一文指出,在依賴性心理和生理上,糖和酒精,甚至是和毒品上癮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很多科學家都把糖稱為「合法的毒品」。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調查結果指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要比正常飲食的人減少10到20年,世界組織還因此提出了「戒糖」的口號。事實上,過量食用糖不只是會發胖,的確會對人體的8個器官組織(牙齒、血管、皮膚、眼睛、骨骼、膽囊、肝臟、胰臟)造成嚴重的傷害[5]。
■戒糖的6大好處
這裡要說的戒糖,是要請大家從「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做起。先戒掉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哪些食物是有添加的精緻糖呢?其實除了天然的蔬果、牛奶、穀物之外,如果你吃到會甜的東西,常常都是額外添加精緻糖做成的。
不管是手上拿著的大杯珍奶、飲料、調味的牛奶、可樂、冰糖滷味、各類醬汁、冰淇淋、糖果、餅乾、各類麵包蛋糕等烘焙品,都是額外添加的糖份,這就是我們需要戒掉的。無論廣告告訴你這是用黑糖、蜂蜜、楓糖漿、玉米糖漿、還是蔗糖,這些額外添加的糖份都會豐富食物的風味,但同時也是增加熱量,卻沒有其他的營養成分。
戒糖者會說,剛開始點無糖的飲料後,腦袋瓜像被蒙上一層薄霧,更容易覺得疲憊不堪、頭痛,內心有說不出來的焦躁感呢。然而,請堅持下去,戒糖的好處即將出現。
▶腦袋更清晰
戒糖之後,會讓頭腦裡正常分泌化學物質,讓思緒更清晰。
▶皮膚變好
很愛吃甜甜時,比較容易長皺紋,或有酒糟性皮膚炎、青春痘等問題,而這些狀況在戒糖後會獲得改善。
▶睡得更好
根據研究,精緻加工糖會影響「慢波睡眠」與「快速動眼期」。「慢波睡眠期」是我們睡覺時的深度睡眠期,這段時間沒睡好,精神就比較差,意識鈍鈍的,比較沒辦法清醒過來,白天學習到的知識、記憶都更難存好放在腦袋裡。而「快速動眼期」屬於我們夜間作夢的階段。擺脫糖分的影響後,戒糖者半夜突然醒來的次數會變少,睡眠時比較不會那麼淺眠,整體來說都能增進睡眠品質。
▶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機會降低
開始戒糖後,就可以減少熱量攝取,體重會降低,血壓、血脂也會跟著降低,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根據研究,每天熱量來源中,糖分占了25%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每天糖份佔熱量10%人的兩倍。
▶牙齒更健康
口腔內有糖份時,細菌就容易滋長。就算每天有好好刷牙,假使隨時來一杯可樂或珍珠奶茶,就會讓口腔成為細菌生長的好場所,就很難維持口腔衛生[6]。
身心科醫師楊仲豪指出,人們對於許多事物上癮皆有一個過程,起初是喜歡,接著就是渴望得到;而當攝取糖分後,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身體感覺「非常渴望」。他提到,糖上癮機制其實與毒品大同小異,差別僅在於糖果可以少量取用,但毒品則完全碰不得。
然而,糖果造成的副作用除了蛀牙、罹患糖尿病還有肥胖等,卻是不可抹滅的事實,建議民眾不論再怎麼喜愛吃糖,仍應適量為宜[2]。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1](彰化基督教醫院)「活力營養季刊(82期)」:https://bit.ly/3mAvBrZ
∎[2]CTWant 熱愛甜食「無糖不歡」 醫師:糖上癮機制與毒品相同:https://bit.ly/3d0gTr4
∎[3] 賴奕菁醫師專欄No.25-「糖」,也會「成癮」?!:https://bit.ly/3dNiGik
∎[4](天下雜誌)「螞蟻人注意!嗜糖成癮,小心脂肪肝、痛風、高血壓找上門」:https://bit.ly/3rWSZkn
∎[5]( Heho健康)糖上癮不僅易胖,身體8器官也受傷!:https://bit.ly/3t3RbaW
∎[6](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 )「精緻糖給你的快樂很短暫!戒糖的6大好處:頭腦清楚、睡得更好」:https://bit.ly/31SIdRL
➤➤照片
∎(YouTube)How sugar affects the brain - Nicole Avena:https://bit.ly/3uKycTh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康體位 #嗜糖成癮 #熱愛甜食 #無糖不歡 #糖上癮 #成癮物質 #糖 #毒品 #成癮 #大腦獎勵機制 #肥胖 #慢性疾病 #代謝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FDA公告莫德納疫苗詳細資訊 #17日開會審議
莫德納新冠疫苗FDA17日也要開會了,會議資料已公告。
照之前部分媒體的下標法,可能看到這樣的標題🤔
#接種莫德納疫苗釀13死!
#美批准施打前夕莫德納疫苗驚傳臨床試驗13死
所以我先來打個預防針吧…
1.美國FDA在審查莫德納疫苗前把詳細報告放上網,比我們之前看到的新聞稿資訊更多。在安全性的陳述方面如下:全球臨床試驗30338位受試者中,追蹤到12月3日總共發生了13例死亡。6人在疫苗組,7人在安慰組。
2.疫苗組2位死亡是大於75歲且有心臟疾病,一位是於注射第1劑21天後死於心肺停止,另一位是注射第2劑45天後死於心肌梗塞。
3.另外2位是死於家中,死因不確定:1位70歲有心臟疾病,於注射第2劑57天後死亡。1位56歲有高血壓,慢性背痛在吃鴉片類止痛藥,於注射第1劑37天後死亡,正式死因是寫頭部外傷。
4.還有一位72歲有克隆氏症( Crohn’s disease)還有短腸症後群,他在注射第2劑40天後因為血小板低下還有急性腎衰竭住院,之後因多重器官衰竭往生。
5.最後一位是在注射第1劑21天後自殺。
6.對照組中,有3位死於心肌梗塞,1位死於腸穿孔,1位死於癌症引發的發炎反應,1位死於新冠,一位死因不明。
7.以上這些死因,發生的機率和一般人在相應年齡發生相關死亡的機率差不多。判斷不是疫苗造成的。
8.死亡之外的嚴重不良反應 (SAE),發生比例在疫苗組是1.0%,在對照組是1.0%。疫苗組比對照組數字上較多的包括了膽囊炎 (0.02%,3例對0例),心肌梗塞 (0.03%,5例對3例),腎結石(0.02%,3例對0例)。對照組比疫苗組數字上較多的包括了肺炎(0.05%),肺栓塞 (0.03%)。不良反應發生在兩組的機率是差不多的。
9.在輝瑞/BNT疫苗中有4例的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一種暫時性的面部癱瘓),莫德納疫苗組則有3例,對照組也有1例。
1位是67歲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注射疫苗後32天發生,因為發生此面部麻痺疑似中風住院,此人症狀已改善。第2位是30歲女性,在注射疫苗後28天發生,不過她有症狀前27天有感冒的症狀,此人症狀也已改善。第3位是72歲女性,在注射疫苗22天發生,此人在追蹤期間症狀尚未改善。
研究者認為和疫苗無相關,但FDA認為無法完全排除其可能性。因此建議必須繼續監測是否後續在廣泛施打後是否繼續有貝爾氏麻痹症的發生。
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和平診所-院長顏純左醫師- 1091026.慢性膽囊炎 ... 的推薦與評價
慢性膽囊炎 的症狀臨床上我們可以看到和膽結石幾乎是完全一樣,會反覆發作性,腹部疼痛有時會發生在右上腹或者中上腹並向右肩胛下去放射,腹痛常常發生在餐後他可能和飲食 ... ... <看更多>
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名醫大聲公】膽結石懶得處理?醫師:慢性胰臟炎發作 ... 的推薦與評價
說到膽結石,不少患者因為害怕開刀或嫌麻煩而東拖西拖延誤治療,最後導致 慢性 胰臟炎的發生而#新光吳火獅醫院#胃腸肝膽科#朱光恩醫師更表示一旦得了 ... ... <看更多>
慢性膽囊發炎症狀 在 [新聞] FIFTY FIFTY反擊!爆18歲成員「摘掉膽囊- 看板KoreaStar 的推薦與評價
媒體名稱:
ETTODAY
新聞連結:
https://star.ettoday.net/news/2601970?redirect=1
記者姓名:
(若有則必須貼出)
記者李芷誼/綜合報導
新聞全文:
FIFTY FIFTY反擊!爆18歲成員「摘掉膽囊」、互抬進出急診:我們也想被照顧
南韓女團FIFTY FIFTY在今年6月爆出背後捅刀所屬經紀公司ATTRAKT,私自和現任經紀公
司The Givers簽約,引起熱議。事情延燒至今都尚未落幕,網友風向一面倒支持ATTRAKT
,不過FIFTY FIFTY成員們終於在13日發表聲明,稱ATTRAKT對成員們「管理不當」,痛斥
:「到底要我們病到什麼程度才能得到適當的照顧?」
FIFTY FIFTY在聲明中提到:「即使成員們身體很不舒服、暈倒,但因為知道其他成員們
的努力付出和希望站上舞台的那份熱情,沒有任何人選擇輕易的放棄,所以只能忍耐再忍
耐。」她們另外補充:「希望能理解我們的痛苦,我們也想得到照顧。當我們受不了叫救
護車送醫時,因為身邊沒有監護人,成員們只能互相依靠,抬著對方進出急診室。」
成員Saena表示:「由於過度的節食和環境壓力,導致我開始脫髮,而且只要不吃藥,生
理期就不會來。因為荷爾蒙改變,出現了厭食和暴飲暴食的症狀,體重還突然下降到39公
斤。」Sio也提到自己被診斷出患有社交恐懼症和中度恐慌症。
除此之外,Aran提到自己在現在18歲的年紀就將膽囊切除了,很難相信是一個青少年的身
體狀況。而原因都是因為公司一再拖延原訂的手術和恢復時間,使她慢性膽囊炎的病情加
重。她也反應,ATTRAKT派一位陌生男子多次到她的住處大聲叫囂、用力敲門要求談話,
讓她因為懼怕再也無法正常與人交流,即便是家人都會讓她恐懼。
FIFTY FIFTY在聲明的最後表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痛苦的經歷,但仍然對未來抱
有希望,希望能夠追求更健康的生活。」她們也表達了對其他在藝術道路上努力的藝術家
的支持,並呼籲尊重藝術家的健康和福祉。
心得或評論(選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156.1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Star/M.1697209895.A.54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