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之歌】 公視+線上看👉👉https://reurl.cc/EO9Km (觀賞期限~8/23)
「只要有一個日本人看到,便能知道那些被掩蓋的暴力與傷痛,是存在的。那就是紀錄片的珍貴。」——《蘆葦之歌》導演 吳秀菁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承認這件事。」日本的支援團體在二十幾年前知道慰安婦這件事情,就來台灣探訪,也在日本推動立法,然而在日本政治勢力角力的情況下,這樣微弱聲音發出了二十幾年,仍未被聽見。
#記憶歷史超越創傷
本片所記錄的,是對日訴訟失敗之後,等不到道歉的阿嬤選擇與自己生命「和好」的後半段旅程轉折。
#敬永不認輸的人生
在生命晚年,有的阿嬤首度公開身份、有的阿嬤找到信仰、與自己和好;阿嬤們用堅毅樂觀的態度,唱一首不能被世人遺忘的歌。
#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沒有人真正自願
#慰安婦 #二戰 #療癒之旅 #人權
▎《蘆葦之歌》片名來自《聖經・以賽亞書》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憑真實將公理傳開」。
🎥了解更多:http://goo.gl/Vn3zyi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2:00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周日14:00;重播周一凌晨00:30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籍慰安婦阿嬤的生命故事 #記憶歷史超越創傷
曾在痛苦深淵中的阿嬤們,勇敢面對自己,在生命晚年,選擇勇敢地與自己生命「和好」,那個心底曾受盡傷害與委屈的少女...踏上療癒之旅,唱著一首不能被世人遺忘的歌...
【蘆葦之歌】播出中👉👉https://youtu.be/ED4QXd5xAco
★與談來賓: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朱德蘭 /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館長,前婦援會執行長 康淑華
● 8/16 週五晚間10點┃公視主題之夜┃公視13頻道
「我們雖輸了訴訟,但沒有輸了我們的心。」—小桃阿嬤
從難以啟齒到公開身份,台籍慰安婦相繼站出來發聲,走上東京街頭,跨海對日訴訟。2005年,東京最高法院宣判敗訴,日本政府至今不承認、不道歉、不賠償。
本片所記錄的,是對日訴訟失敗之後,等不到道歉的阿嬤選擇與自己生命「和好」的後半段旅程轉折。
#敬永不認輸的人生
在生命晚年,有的阿嬤首度公開身份、有的阿嬤找到信仰、與自己和好;阿嬤們用堅毅樂觀的態度,唱一首不能被世人遺忘的歌。
#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本周主題之夜將特別播映,溫暖療癒真摯動人的蘆葦之歌。邀請你一起看阿嬤們勇敢堅毅的生命故事。
▎《蘆葦之歌》片名來自《聖經・以賽亞書》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憑真實將公理傳開」。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沒有人真正自願
#慰安婦 #二戰 #療癒之旅 #人權
★相關報導
▎專訪蘆葦之歌導演:「只要有一個日本人看到,便能知道那些被掩蓋的暴力與傷痛」
https://reurl.cc/Q0yv5
▎慰安婦》被迫摘掉子宮、至親痛罵「賤女人」,6名慰安婦隱忍50年淚水:有些事比日本人可怕
https://reurl.cc/1Dd9Q
🎥了解更多:http://goo.gl/Vn3zyi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2:00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周日14:00;重播周一凌晨00:30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過去一直擔心,我的那些朋友若知道我的過去,不知會如何看我,但這幾年看到你們對我的關心及努力,我覺得,我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讓年輕人知道,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蓮花阿嬤
蓮花阿嬤在兩年前離開我們了...今晚一起看阿嬤們勇敢堅毅的生命故事!
【蘆葦之歌】#慰安婦 #二戰 #療癒之旅 #人權 #歡迎分享
● 8/16 週五晚間10點┃公視主題之夜┃公視13頻道
● 網路直播┃https://youtu.be/ED4QXd5xAco
★與談來賓: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朱德蘭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館長,前婦援會執行長 康淑華
日本政府在二次大戰期間以誘騙、強徵等手段,動員殖民地與佔領地的部分女性到軍中當性奴隸。據史料估計,亞洲至少三十萬以上的女性受害,台灣約二到三千人。慰安婦的來源則包括自日本、韓國、台灣、中國、菲律賓、印尼及荷蘭等國女性。
#埋藏五十年的秘密
1992年,日本國會議員伊東秀子找到戰時電報,證實台灣也有受害者,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立即開放電話接受申訴,當時經確認,曾為慰安婦的台灣女性共有58人。
#記憶歷史超越創傷
#敬永不認輸的人生
本片所記錄的,是對日訴訟失敗之後,等不到道歉的阿嬤選擇與自己生命「和好」的後半段旅程轉折。在生命晚年,有的阿嬤首度公開身份、有的阿嬤找到信仰、與自己和好;阿嬤們用堅毅樂觀的態度,唱一首不能被世人遺忘的歌。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沒有人真正自願
#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相關報導
▎專訪蘆葦之歌導演:「只要有一個日本人看到,便能知道那些被掩蓋的暴力與傷痛」
https://reurl.cc/Q0yv5
▎慰安婦》被迫摘掉子宮、至親痛罵「賤女人」,6名慰安婦隱忍50年淚水:有些事比日本人可怕
https://reurl.cc/1Dd9Q
🎥了解更多:http://goo.gl/Vn3zyi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2:00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周日14:00;重播周一凌晨00:30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在 蘆葦之歌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998年「阿嬤的秘密」揭露前台籍慰安婦的歷史傷痕,日本官司敗訴後,轉眼十幾年,等不到日本道歉,全島五十八位阿嬤,現僅存6位,平均年齡92歲。 這些年,阿嬤們參與 ... ... <看更多>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在 蘆葦之歌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 藥局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同伴日漸凋零不想再有來世| 藥局地圖 · 節錄221小桃阿嬤追思紀念會/社工楊麗芳分享| 藥局地圖 · 正視慰安婦歷史傷痛、理解傾聽多元聲音—風傳媒與婦援會... · 慰安婦阿嬤的 ... ... <看更多>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在 [新聞] 蘆葦之歌,慰安婦阿嬤的光影紀實導演專訪-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網址:https://bit.ly/1PaR4Ae
「慰安婦」是台灣歷史不可磨滅的印記。是二戰時期國家強制力下的犧牲品,見證日本亟
欲擴張的野心;是女性被作為性客體,在性別議題上至今未解的難題。我們遠遠讀著的歷
史字句,卻是走過那段歷史的慰安婦阿嬤們要各自面對的人生處境。
「如果對你人生造成很大傷害的人不認錯,你要怎麼辦?」
這是阿嬤們要面對的課題,也不只是阿嬤們要面對的課題。
痛苦追逐者的提問:我們該如何看待悲劇?
紀錄片《蘆葦之歌》,以慰安婦的晚年生活為題,紀錄 2011 至 2012 年阿嬤們參與婦女
救援基金會身心照顧工作坊與平日生活,甚至是他們前往日本抗議的身影。導演吳秀菁說
到願意接拍此片的原因,主要是切中了她的「療癒哲學」。
「當初會同意有一個共同點是因為,她(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告訴我她想拍的
東西,她很想單純紀錄阿嬤的晚年。」
「而且他不想要鎖定在『控訴』,雖然這個事情還沒有了結。所有人看這個事情的第一個
反應都是,為什麼日本不道歉?」
接受了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的邀請後,吳秀菁開始思索,如果不再鎖定「控訴」
,那還能拍什麼?
「拍紀錄片我一直是個 Pain Tracer,痛苦的追逐者。」
在吳秀菁導演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作品《回家》中,她拍攝了死刑犯湯銘雄與受害者
家屬杜花明的故事;與《蘆葦之歌》相似的是,兩者都在跟時間賽跑,也都在處理某種人
生悲劇對個體生命的纏繞。導演把自己的疑問放進了創作中: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悲劇
?
「我十幾年來拍紀錄片,後來做了一個整理,就包括、特別是《回家》,就發現我的哲學
應該是說:尋找罪行之後的悲劇改寫。」
整理人生,你的人生才會是一部真正的電影
看過《蘆葦之歌》,會被片中淡然但仍讓人掉淚的餘韻擊中,而要理解導演處理生命課題
的厚實感,必須先了解導演拍攝紀錄片的理念。在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授課的吳秀菁,提
到她給學生的拍攝作業,一定要從自己開始:從「我的名字」、「我的家人」到「我的悲
劇」,一步步爬梳自己的生命。
「如果你覺得你的生活沒有悲劇,你也可以拍喜劇。但沒有人拍喜劇。」
吳秀菁說,拍完了悲劇,接下來則是要拍攝「悲劇改寫」。
「如果你不整理你的人生,那你只是一直在拼貼別人的電影。」
因為唯有更了解自己,才能重新突破自己,改寫已經造成的錯誤。而這彷彿也是《蘆葦之
歌》中的一幕 : 慰安婦阿嬤們輪流跟椅子說話,將椅子當作是生命中那位來不及見到,
或是再也無法見到的人,把心中最懊悔、悲痛或感謝的話通通說出來。那是勇敢面對自己
塵封的過往,是和過去和解才能從中解脫,才能迎向未來。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難道做一做那些遊戲,阿嬤們就可以得到療癒?當然我也有些懷疑
。」
但身心照顧工作坊讓吳秀菁體會到「療癒」對阿嬤們的重要,也是點亮《蘆葦之歌》的靈
感。以「療癒」為題,這一次,阿嬤們出來訴說當年,不再是為了控訴,而是要整理自己
,和自己和解。
在紀錄片和阿嬤的關係中,我選擇與阿嬤的關係
而對於吳秀菁來說,拍攝《蘆葦之歌》,她其實非常感謝阿嬤們對她的信任。不過,這些
信任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剛開始拍攝時,阿嬤們除了在身心照顧工作坊之外,私人的生
活,其實都不喜歡拍攝團隊來訪。那是過去的經歷,讓他們對人的安全感降低。
吳秀菁認為,後來他們之所以能有這樣的信任,在於吳秀菁將與阿嬤之間的關係放在更前
面的位置。
例如片中的蓮花阿嬤曾經生病住院了十天,吳秀菁導演就去醫院看了八天。
「我沒有一天帶攝影機。」吳秀菁說。
「我不想要讓她覺得,我去看她只是為了要拍攝。」
「我在意我跟阿嬤之間的關係。」吳秀菁認為,紀錄片是由拍攝者與被攝者共同創造的。
而在影片之外,拍攝者與被攝者的關係,她也同樣重視,那是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正如她
最常叮嚀學生的話:「你要拍電影嗎?要拍給人看的嗎?那你要先像人啊。」
歷史裡最美麗的是人,他們都是撐下來的蘆葦
「時間」當然也是《蘆葦之歌》中重要的元素。
片中的阿嬤最長三年、最短則有一年,是待在慰安所的。導演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但是
,你想想看,她的人生最長活到八、九十歲,那是一年的經歷;那,這麼長的其他時間裡
,是誰使她受傷的?」
透過紀錄片映照出時間洪流裡的生命刻痕,對應當下日本政府仍不承認其暴行,導演認為
,她所記錄下來的影像,就是一個見證;只要有一個日本人看到,便能知道那些被掩蓋的
暴力與傷痛,是確實存在的。那就是紀錄片的珍貴。
而在片中出現的日本支援團體,他們到台灣關心阿嬤,以及當阿嬤到日本抗議,也提供接
待及引導。這是日本支援團體第一次出現在慰安婦紀錄片當中。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承認這件事。」吳秀菁這麼說。日本的支援團體在二十幾
年前知道慰安婦這件事情,就來台灣探訪,也在日本推動立法,然而在日本政治勢力角力
的情況下,這樣微弱聲音發出了二十幾年,仍未被聽見。
而導演也分享,當《蘆葦之歌》在日本放映時,日本支援團體裡一位參與過二戰的渡邊牧
師,在看了三次電影之後,跑來跟導演說,他知道為什麼這部片要叫做《蘆葦之歌》了。
「他覺得阿嬤是蘆葦沒有錯,她們被壓傷。看了三遍之後他覺得,那些在二戰中被強迫派
出去打仗的軍人,難道不是蘆葦嗎?他們不能夠決定他們要去哪,他們為了國家就必須要
去做。」
「他們在那樣的慰安所做那樣的事情,難道他們的人生沒有因為那樣的事情有任何影響嗎
?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在國家利益的夾縫中,個人的生命經常陷在進退兩難的處境中
。《蘆葦之歌》意外引出了看似對立的雙方,在面對無情的戰爭時,是同樣無法唱盡的生
命哀歌 :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的燈火,他不吹滅。
面對真實,讓電影院成為療癒室
「原諒在我們的文化中很少見。」
導演吳秀菁指出,原先並未有讓《蘆葦之歌》上院線的計畫,是由於2013年特映時,觀眾
反應相當好。甚至有觀眾說,他從沒遇過在電影院裡前後左右的人都在落淚的狀況。
其實導演並未有想要透過影片製造煽情的意圖,她想呈現的是:「如果對你人生造成很大
傷害的人不認錯,你要怎麼辦?」
從療癒出發,讓人生可以是一片片風景。吳秀菁更想知道的是,當我們不控訴時,「有沒
有面對真實的勇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8.164.2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38957414.A.75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