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帽點出 2021 年亞太區五大關鍵趨勢:智慧聯網、資訊安全、雲端原生、自動化及開放文化
作者 TechNews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9 日 15:44 |
新冠疫情帶動遠端工作模式興起,消費者對服務品質與使用體驗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全球企業皆面臨加速轉型的壓力。當科技在現今社經環境下扮演越趨重要的角色,科技發展只會持續前進。若要成功迎接轉型浪潮,世界領先開放原始碼軟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紅帽公司亞太區技術副總裁 Frank Feldmann 指出未來一年亞太區五大關鍵趨勢,建議具前瞻思維的企業可以根據這些趨勢,重新規劃數位轉型策略。
5G、物聯網與邊緣運算:智慧聯網三要素
亞太地區將持續推動 5G 建設。目前已有 9 個市場推出 5G 商用服務,如韓國、日本和中國等,而另有 12 個市場已正式發布相關計畫。5G 普及將帶動物聯網(IoT)與邊緣運算的發展,提供超低延遲與高頻寬網路,更有效率地支援廣布於世界各地的終端裝置。舉例而言,5G、IoT 與邊緣運算可應用於智慧車隊管理,其中邊緣裝置可監控車輛中的關鍵系統,透過 5G 網路發送警報、追蹤貨物運送狀況、規劃路線,同時讓車輛與 IoT 裝置間的通訊更順暢,避免彼此相互影響。
紅帽預測2021年將有更多亞太區企業與政府透過 5G、IoT 與邊緣運算技術,更緊密地互相連結並提升效率。上述三種技術已有諸多新興應用情境,包括藉由分析感測器資料支援預測維護與品質控管、使用擴增實境系統進行遠端操作、以個人化聯網體驗提升客戶與供應商的參與感。
資訊安全對混合雲重要性逐日攀升
客戶及員工都希望商務應用程式與服務具備高度可用性、可隨選即用且無須擔憂資安問題。紅帽建議企業擁抱混合雲,以便更輕鬆迅速地在地端、公有雲或私有雲等多樣化環境中執行工作。紅帽《2021全球技術概覽》(2021 Global Tech Outlook)[1]研究報告指出,在受訪的亞太區企業中,77% 計畫在未來 12 個月採用一個以上的雲端平台(無論私有雲或公有雲),高於 2020 年的 53%。根據調查結果,企業在混合雲環境中執行應用程式的前三大原因為提升資料安全性、獲得 IT 敏捷性與降低資料隱私顧慮。
企業持續布局混合雲的同時,資安仍會是重要考量;上述調查中近半數受訪者表示資安是未來一年的首要投資項目。資安挑戰主要因其涵蓋層面多元且複雜,如終端裝置、網路與資料安全性,而克服資安挑戰的方法之一即是使用開放式安全自動化架構,透過自動化工作流程統整各項安全措施,企業便可以在安全環境中獲得更高的可視性,更快識別風險或補救網路攻擊。
雲端原生將帶動容器發展
雲端原生應用程式可在短時間內因應變化,更快速、穩定且頻繁地發展新功能,同時降低風險。當越來越多企業透過混合雲提升應用程式的擴充性與可用性,若同步擁抱雲端原生發展,將能更有效率地在任何雲端上建置與執行反應靈敏、可擴充且高容錯的應用程式。
容器是徹底發揮雲端原生應用優勢的重要技術,不僅能將應用程式與執行(runtime)環境獨立打包,輕鬆在不同環境中移動亦保有完整功能。透過容器,開發者可以將應用程式更鬆散地打包成微服務,更順利發布與更新應用程式,無須等到特定時間才一次發布大規模更新。由於企業已體認到容器對加速創新的好處,《2021全球技術概覽》報告顯示,45% 受訪的亞太區企業預計在12個月內將過半工作負載容器化。
自動化日趨重要
隨著客戶對速度的需求越加提升,IT 架構更是日新月異且技術堆疊越趨複雜;此外,企業在新冠疫情期間還須支援遠端工作模式。為了回應這些需求,亞太區企業逐漸轉向擁抱自動化技術,以降低複雜性和經營成本,同時提高生產力。然而企業需要擬定涵蓋整個企業的完整自動化策略,而不是建立自動化穀倉(silo),才能充分發揮自動化的效益。
越來越多企業將自動化結合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以自動取得更多深度分析資料並據此優化商務流程。有些亞太區銀行已使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來審核信用卡申辦作業、將付款流程自動化與驗證索賠。由於 RPA 能增強與模仿人類的判斷模式與行為,複製可規則化的人類動作,因此有能力縮短上述工作的時間。
開放的企業文化與技術現代化相輔相成
由紅帽公司贊助並於 2019 年 11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2],80% 的亞太區企業領導者將改變企業文化與技術現代化並列為數位轉型的重要因素。與數位轉型息息相關的企業文化包括適應力、包容力(inclusivity)、透明度與協作能力,這些皆與開源的原則不謀而合。致力改變公司文化並將基礎架構與應用架構現代化的企業,能在短期內開發與交付新應用程式、迅速回應客戶需求,並有效控管維護成本。
亞太區企業逐漸體認到心態轉變是數位轉型的原動力,因此我們預計未來一年有更多企業擁抱開放原則、流程與企業文化。這些努力有助企業培養協作能力,激勵員工分享想法,在工作上展現最佳的一面,進而加速創新,並靈活地回應客戶與業務要求。
2020 年的全球重大事件促使企業專注於維繫企業存續的短期目標。當商業環境不斷發展,亞太區企業必須採用靈活、敏捷及可擴充的技術解決方案,為未來做好準備。展望 2021 年,企業在擬定或改善數位轉型計畫時,若能納入 5G、邊緣運算、混合雲與自動化等趨勢的發展,將有助其獲得更高成效。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1/19/red-hat-2021-tren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
應力應變分析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7
來到高流將近半年,看著這座建築與周邊的『領地』,漸漸從工地後期的散亂,收攏梳理到現在越來越齊整光潔的樣貌,我以為我會感覺到像是以前準備一個演唱會計劃,活動快要開始、節目就要上場的那種興奮感,但是 … 我沒有。而我們營運團隊手邊的事情並沒有停下來:隨著會計年度的規範,在今年年底之前需要執行完成的本年度人才培育計畫,已經轉化為『樂團興奮波』(https://kpmc.com.tw/newslist/%E3%80%90%E7%AC%AC%E4%B8%80%E5%B1%86%E3%80%8C%E9%AB%98%E6%B5%81%E7%B3%BB%E3%80%8D%E6%A8%82%E5%9C%98%E5%A4%A7%E8%B3%BD%EF%BC%9A%E6%A8%82%E5%9C%98%E8%88%88%E5%A5%AE%E6%B3%A2%E3%80%91/ ) 與『透視演唱會!最強樂迷通識課』(https://kpmc.com.tw/program/%e3%80%90%e9%ab%98%e6%b5%81%e7%b3%bb-%e2%95%b3-top-session%e3%80%91%e9%80%8f%e8%a6%96%e6%bc%94%e5%94%b1%e6%9c%83%ef%bc%81%e6%9c%80%e5%bc%b7%e6%a8%82%e8%bf%b7%e9%80%9a%e8%ad%98%e8%aa%b2/ ),即將在十一月份開始;才在前兩天的週末、位於『鯨魚堤岸』舉行的第二屆『呷涼祭』冰品集市(https://kpmc.com.tw/program/2020/ ),也串連起高流場域與高雄親子市民的在地連結性。對『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來說,最重要的第一次戰役『測試性演出』,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最後的籌備工作,只等著官方做出正式的對外宣告 (雖然,如果關心高雄市議會質詢的朋友,應該都已經透過議員的質詢,知道這個測試性演出的日期了)。再緊接著下來,當然就是正式的『開幕演出活動』,然後這個南方的音樂基地應該就要蓄勢待發了!
但我並沒有感覺到那種像是以前準備一個演唱會計劃,活動快要開始、節目就要上場的興奮感。沒有。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句很有理路的話:『成功品牌是要靠戰略, 戰術, 戰場上的優勢換回來的』。對『高流』來說,我們的『戰略目標』很清楚:『為經營管理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扶植流行音樂、培育相關文創人才及產業,特設置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市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設置自治條例 – 第一章總則 – 第一條條文所載)。為了達成『扶植流行音樂、培育相關文創人才及產業』這樣的目標,營運團隊設計了、執行著前述已經公告,以及未來後續正著手籌備的許多『配套戰術』;這看起來都沒什麼太大偏差的思路,卻在一個我可能從來沒那麼認真去意識到的條件下,讓我開始有著難以言喻的信心危機。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但至少我自己認為:我誤判了『戰場』。
[一. 高雄觀察_04]
上一週的週記,我試著去詮釋『行政法人』性質之於『流行音樂中心』運作邏輯上的矛盾點。當『行政法人』的母法明確解釋了『行政法人是公法人』(也就是廣義的公部門),我認為再去論證這個體制適不適宜流行音樂產業,已經不太具有意義。我其實想從『民間專業工作者』的角度,再一次檢視『我們』為什麼不適宜進入系統,去嚐試『體制內改革』。
流行音樂產業界的專業從業人員,之所以會有很大的比例以『自由業者』(Freelancer) 的樣態從事相關工作,從『競爭』的市場本質來說,是對勞、資雙方都有利的結構:資方可以在人力市場中,以合於成本的前提,尋求最佳人選的合作;而勞方的『才華供給者』可以用任何自己覺得合理、舒服的方式,同意或不同意與資方完成合作契約。另外,由於業界的工作案,大多數屬於短期程、不連續的個案,雖然在每一個『獨立的個案』裡可以累積長效型的『工作資歷』(Credit),但任何一個案件中,如果合作的過程,勞、資雙方發生了無法克服的工作障礙,通常最壞的結果,也僅是雙方不會再有下一次的合作。
而流行音樂產業是一種急遽的、高壓的競爭行業 (它的特性就是高風險、高報酬),任何想在這個業界保持競爭力的從業人員,除了不可取代的『個人本質學能特色』以外,對於『週遭的空氣變化』,通常也都有著相當的敏感度,而且下一個習慣性反應,是快速地分析可觀測的事件成因,然後做出必要的應變選擇判斷 – 這些業界的佼佼者,不論會不會將這些生存技能顯露於外,在我長時間的觀察,可以說沒有人不熟嫻於此道。
當政府部門開始注重類似流行音樂這一類的『軟實力』,希望找到民間專業工作者來參與相關的『文化建設』時,毫無疑問,他們一定是先去尋求『業界的佼佼者』來合作;但之所以可以成為『業界佼佼者』,他們必然是長時間在競爭態勢下鍛鍊出異於常人的思考、判斷與反應力,他們的『慣性』,剛剛好,完全與政府公部門的思維慣性相反。
我完全沒有要貶抑公部門的意圖 – 事實上,在上週的週記裡,我也提到了公務人員同樣是專業人員;為了維繫政府機關的穩定運作,我們的文官系統同樣也是付出了無悔的青春,為每一個行政程序、每一筆支出開銷,做著不厭其煩的查核校對工作。當政務官對任何政策做出宣示,事務官就必須想方設法將這些『理念』轉化為可操作、可驗證的分解動作,然後在社會各個階層環節,尋求任何有可能的協作。但由於社會對於公務系統的操守,有著極為嚴格的期許與要求,公務系統在尋求社會力的協助時,往往動輒得咎:你很難想像『圖利』這兩個字,對於公務人員是多麽難以承受的魔咒 – 為了求得清白的自保,公務系統設定了重重的相互檢查、相互確保機制,務求每一個分解動作都不會有任何『圖利XXX』的疑慮。
這個『慣性』的潛在問題,就是在時效的反應上,與流行音樂產業界工作者的慣性差距甚大。
其次,對於政府系統的首長來說,民主制度的風險在於:你未必能確保下一次的任期;即使人民對於你的施政有感,在兩屆任期之後,你還是得要離開你的職務。我有幸從出生時就生活在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但也因為活了挺久的,我可以注意到:政府在施政面向上,傾向執行民眾可以『看得到』的公共建設;這些硬體建物,你不見得真的用得到,但如果其他的單位進行了某種建設,而你沒有,你會下意識地覺得:『選票很可能要跑掉了…』。這類型的思考慣性會造成的結果,很大的機率會是:『硬體建設優先,但顧不得軟體配套的搭配提供』 - 然而流行音樂產業所需要的,其實不見得是更多的硬體場館,又或者說,它至少應該是軟體的優化搭配著硬體的建設、而不是反過來。
我說的『軟體』,不是單純由業界所能提供的產業經驗,它還包括了公部門內必須有熟悉產業運作的公務執行人員,才有機會做為兩種系統的銜接樞紐。而現在的『行政法人』設計,卻是讓產業內的民間人士去扮演這個角色,但這些專業人士,又未必認同公部門的事務執行效率,在我看來,要期待這個運作方式可以達成既定目標,實在是緣木求魚。
我不想成為一個只會唱衰、只知道批評的咖小,因此,我對於『流行音樂中心』形式的『行政法人』,提出的具體建議是:
1. 法人主要組織結構運作的人士,應該著重由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來組成,而不是由民間人士以不需取得公務人員資格、進入公部門的方式。我們應該盡量遴選對產業有興趣的公務人員進入法人,保障他們所有原本的公務資歷,但轉換為不具備公務人員的身份 (這個方案,在兩廳院以『改制』的方式成為行政法人時就已經施行過),這樣的優點是:主要的運作人員都是熟嫻公部門作業邏輯的專業人士,在事務執行上,更能與監督的市政府密切合作。
2. 民間的業界專業人士應該以『顧問團』的方式,定期、密集地指導法人的成員,對於業界的思考方式、事務執行邏輯的認知能夠有所提升;當然,也可以將這些業界經驗的學習,轉換為法人成員的年度考績審核,來強化整體經驗值轉移的效應。
3. 法人所應該負責的對象 – 董事會,其董事成員的組成,在業界專業人士的人數上,應該由原本的不少於 1/3,提高為超過 1/2,藉由這樣的成員結構,來確保法人所執行的業務,確實與業界的發展需求能夠高度相關;而董事長的職務,應該避免由監督機關的任何局、處首長出任,以符合政府與行政法人的『臂距原則』,確保政府不能以任何形式、手段,影響董事會超然、獨立的立場。
我雖然誤判了戰場,以致於在現行的『行政法人』架構下,感知到許多窒礙難行之處;但也因為進入過這個戰場,我可以約略看到現行制度的一些缺漏。再一次表述:我的『副執週記』都是我個人非常主觀的見解,它難免有所偏差,但絕對是第一線的直擊觀察。
我做了我的部分,其他的 … 就交給老天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1. 刊頭相片取材自『自由時報』網路資料。
2. 女友 NaNa 送給我的一張卡片,我很喜歡!它的寓意很深遠,只是 ……
應力應變分析 在 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生命與味覺
#內容簡介
日本國寶級料理家辰巳芳子發人深省的飲食散文作品,讀者將在本書中看到她在悠長人生歲月裡以料理體悟生命的獨特觀點。
撫育我們生命的,正是味覺。
為了成為理解「美味」的人,92歲的現在,我想傳達的只有這件事。
──辰巳芳子
糙米湯、小魚乾高湯、香菇湯、油菜花蓋飯、根莖蔬菜湯、牛筋鍋、蛤蜊法式清湯、大蒜湯、粥茶碗蒸……她的每一道料理背後,都蘊藏著對生命與自然的體悟與愛。
曾經想要獻身心理學與教育的辰巳芳子原本並不喜歡料理,年輕時因為健康與戰爭的種種限制,因緣際會成為料理家,研發的湯品不僅養護了病重的父親,也救治了許多病患與老人,邁入高齡後仍然持續投入飲食公益事業。在本書中,她寫下自己如何從「疊高再推倒」的廚房工作中活出自我,找出「人為什麼要吃東西」的答案,理解「生命藉由食與其他生命相接」,傳遞「順應風土而食」的動人智慧,希望大家都能懷抱想要看到心愛之人笑容的念頭,製作湯品與料理。
生命與味覺之間的關係是想切也切不斷,然而今日放眼望去,環境污染讓我們漸漸失去安心的食材,料理也都追求簡便快速,人們已遺忘「吃」的本質,更不知該如何才能活得更好。憂心忡忡的作者為世人提出五項指標:「敬畏之心」、「感應力」、「直覺力」、「應變、反應能力」、「溫柔的心」,期望能為後人面臨生存困難的時刻提供解方。
她在學習料理的過程中反覆思索:「人為什麼不吃東西就活不下去?」
思考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吃東西就等同呼吸,包含在生命的結構之中」。
人的身體只要三個月,就會替換成吃進去的東西。一日三餐,三百六十五日。如果說每一餐都是生命的刷新,那麼我們就必須吃。
生命藉由「食」與其他生命相接。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吃呢?答案非常簡單:讓生存變得容易而食,也就是順應風土而食。
攝取好的食物,將會確實轉換成生命。生命本身比你想像地要求更好,請大家千萬不要忘了這一點。
「細胞所追求的美味是將生命帶往更好的方向。我認為終極的美味是讓細胞開心的食物。」──辰巳芳子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看明白過去的傷,生命就有新的出路
#內容簡介
★心理學基模療法(Schema Therapy)暢銷經典
★長銷超過20年、全球超過40萬讀者受惠,自我療癒,找回更好的人生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外在的環境,
而是不斷重複相同模式,讓自己卡住的人生困境。
別人傷害我們一時,我們不應該傷害自己一輩子。
情緒傷痕綁架了思考與行為,讓我們陷落困境而不自知
透過自我測驗,你可以勇敢面對過往的心靈傷害
學習改變的實際技術與對話,終結自我傷害的負面行為
你是否搞不懂自己為何重覆愛上同一種人,不斷與對你冷淡的人捲入關係?
最親近的人,你卻覺得他們其實不夠了解你,還總感覺所有人都會離開?
你是否重視別人的需求勝過自己的需求,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在別人眼中你一切順遂、備受讚賞,但是你心底卻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不斷重蹈覆轍,是過去情緒陰影造成的自我傷害壞習慣
許多人生中不知為何不斷反覆出現的問題,其實是根源於早年的傷痛經驗。它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感受與表現、影響人際互動方式,成為我們根深蒂固的模式。讓我們不斷以自我挫敗的方式重複過去負面的經驗,即使痛苦,卻難以改變,成了我們的人生困境(lifetrap)。要脫離困境,必須先看清過去的傷痛。
直面傷痕,終結重覆困擾你的行為模式,找回生活的精彩
本書作者首創基模治療法(Schema Therapy),根據長年臨床以及執業經驗,幫助讀者走出困境:
●透過書中自我評量測驗,讓你快速辨識出過去傷痛的根源與自我傷害的模式,分析11種常見的人生困境,包括被離棄、無法信任、被剝奪、疏離、自輕、自卑、討好、過度依賴、超高標準等。
●結合認知療法、行為治療、情緒與精神分析、經驗治療等,成為一套實際的改變技術,每個人生困境都有清楚的脫離路徑與解套方法。
●提供實際臨床經驗的眾多案例與對話,讀者可以自己照著逐步執行,克服生命中深感痛苦的長期困擾,擺脫憂鬱、焦慮、恐慌,克服不安全感,創造讓自己重新真正快樂的新循環。
這是一本自救書。這個路徑不僅能改變經年累月的行為模式,也是在探索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進而活出人生的光彩!
🎈 那些做自己的女人,和她們的餐桌
她,橫越歐洲大陸找尋自我,走進12個女主人的家,聽她們用生活樣貌說故事,重新找回女生向前走的勇氣
#內容簡介
最好的妳,一直都在路上
人生真正的美好,都是需要費心尋覓的
為了追尋自我價值,她遠走異國,結識12位來自法國、丹麥、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的女主人,住進她們家裡,走進她們心中,透過「食物」這個人類共通語言,用天生味蕾直覺和近距離觀察,引導她們以自己的生活樣貌說故事。
這些歐陸優雅、彌足珍貴的女性特寫,精采動人,溫暖地與你同行。我們將一路身歷其境,窺見女性如何在多重角色中尋找自我存在,這些在人生舞台發光發亮的歐陸女主人—有牧場裡的小提琴家、香檳酒廠主人、聖誕樹農場經營者、針織食物藝術家、城堡裡的女侯爵、水果食譜作家、餅乾裝飾藝術家等,透過餐桌分享的暖心美味、生活裡保有的尊嚴與質樸的自我滋味,找回面對青春、事業、愛情與生命,種種失去與再造的課題。
翻開這本書,讓這群勇敢且慷慨的女性,帶領你找回做自己的真實勇氣。
這世上哪有什麼最好的女人,只有成為最好的妳
應力應變分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每個人都想要找到更穩定、更有保障的工作,不過我要提醒的是,要是你沒看今天的節目,到頭來,你可能只剩下一場空。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管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或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最近在網路上,有某些關鍵字持續的飆升,像是「企業紓困」、「疫情紓困」都引起上萬人次的搜尋。
而這些關鍵字的背後,也代表著在疫情平息之前,無薪假、失業這些問題不會改善,人們也很難恢復安全、穩定的生活;因此人們會傾向去尋找更有保障的工作,這也讓坊間的公職考試補習班,又熱門起來了!
公職補習班迷思
當然喔,追求安全、穩定本來就是人性,只是當我發現這些公職補習班,還用一些有一點不合時宜的標語,對求職者做宣傳,像是什麼呢?「參加銀行特考,就能擁有讓人羨慕的福利跟待遇」。
甚至是「書記官地位崇高,形象良好,進可攻擊他人之不正,退可保守自己親朋之安全。」這其實是一類的訴求喔,有一點誤導大眾的認知跟行為,我一定要來逆風發言一下。
那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台灣喔的「人工智慧」教父~李開復先生,在他的著作《AI新世界》裡面提到。
他認為人工智慧註定會顛覆世界,並且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失衡,而眼下最直接的,就是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之內,對於全球就業市場帶來的衝擊,很多一般人認定的金飯碗,很可能都會被AI取代。
白領失業潮來了!
李開復在他的書裡面,更進一步的指出,近年來,世界各國因為「無人銀行」的興起,各種AI的工具,已經可以承擔90%以上的金融業務。
再加上喔現代年輕人,普遍使用行動支付、網路銀行的比例越來越多;實際到銀行臨櫃的人越來越少,而第一線的金融人員的工作就此消失,已經是顯而易見的結局!
國外甚至於已經出現申請貸款,把資料送出到核可,不到幾個小時就能夠完成。
這裡的關鍵,就在於AI機器人已經掌握申請人的大量數據,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做完風險評估,而這些都是人類很難做到的事情。
再來,法院書記官的工作,就是掌管司法紀錄、編案、文牘、統計這些事務;講白話文就是「法院資料的輸入與管理」。
但你知道嗎?現在的科技,已經可以讓機器聽懂人類說話,同時呢在螢幕上轉換成精準的文字,準確率高達九成以上。
你想想看喔,假如準確率繼續提高,費用也越來越平價,法院或者是政府是不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直接採購這樣的設備來取代書記官呢?
一來呢,大幅降低薪資的費用,二來呢,降低人員管理的問題;畢竟人類加班會抱怨,但機器不會有這個問題。
聽到這裡喔,你也許會好奇,以前聽說的AI、人工智能會取代的工作,那應該都是像工廠的工人,或者是體力活動的藍領階層才對啊!
那怎麼現在這些靠「腦袋」的工作,像是銀行行員、書記官,這些白領職業,也會被AI取代呢?
這是因為啊,現代的AI本質,其實是一種「深度學習」!那什麼是「深度學習」呢?
李開復先生在他的書裡面提到,深度學習是一種模仿生物智能的「神經網絡式」的學習方法。
簡單來說喔,過去的電腦只能執行單一程式;比如說,你希望機器人幫你到早餐店買三明治;那麼一旦輸入你家到早餐店的路線,機器人就會執行到底。
如果在路上遇到車它不會閃,遇到人也會直接輾過去,一直到抵達早餐店它才會停止,那是一種沒有思考、沒有應變能力的一個反應模式。
而神經網絡式的學習,則是透過數據資料,幫機器人建立起路況,可能會遇到的障礙物這些相關的應變資訊跟程式。
讓機器人可以在遇到阻礙的時候,先停下來,重新偵測、評估環境的狀況,再計算出成功率最高的路線,轉個彎重新出發,這已經是很接近人類能夠做到的靈活思考。
也就是說啊,在固定的場景底下,只要能透過數據,找到人類固定的「行為模式」,再請工程師把行為模式寫成「運算的程式」。
最後依據收集到的海量大數據,讓AI系統去做深度的學習,AI就能夠擁有思考能力,取代很多白領的工作。
容易被AI幹掉的二特點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進一步的知道,符合以下二個特點的工作,很有可能會跟恐龍一樣,在地球上消失喔。
這二個特點又是什麼呢?第一個、那些資料、流程可以編碼的工作;第二個、人際互動頻率很低的工作。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現代的醫檢師、放射科的醫師,或者是銀行行員,他們都是在固定場景底下,專門分析數據跟資料,再不然就是工作流程有明確的SOP。
工作內容固定,而且有一套嚴格的作業流程和評判標準,不會有太多參數的變化,就很容易被編碼,而變成一條程式。
在未來呢,凡是可編碼的流程,再讓機器人通過大量數據的深度學習,就能夠快速的優化,任何動作都會比人類更快、更精準,而且可以一直進步,還不會喊累!
我們與AI的距離
要是你聽到這裡還半信半疑,感受不到AI對於職場的全面破壞,那麼我再提供一個更貼近你我的事實~
台灣的知名品牌~華碩電腦,在他們關渡總部的13樓,已經有一個130人的AI團隊,成軍了16個月。
而負責領軍的華碩全球副總裁~黃泰一先生,他就表示喔,華碩的AI團隊,已經鎖定醫療、交通、零售這三大產業的數據池,累積使用者的數據資料、網路足跡等等的一切。
透過這些進一步的為零售店家、醫院、輪胎業者,建立起節省人力、降低風險,而且能夠精準行銷的演算法系統。
幫助華碩在他們的未來,能夠透過大量的數據,以及資料跟資料之間的相互運用,所產生的商業價值來賺錢!
儘管現階段呢,華碩只針對醫療、交通、零售這三大產業在搜集數據,不過可以想見的是喔,只要精準的演算法系統建立;商店它是不需要店員,醫院它可能也不太需要醫檢師,輪胎製造廠不需要工人。
而未來這三大產業所需要的「人力」,將以跳崖式的速度往下滑。這也間接證實了李開復先生,在《AI新世界》這一本書裡面所預告的。
他說:「在未來的5~10年之內,現有的50%工作,將會由AI取代」!
所以拉回來看,只要你有稍微留意時事,你一定知道現代的公務人員、銀行行員,就算寒窗苦讀多年考了進去,福利和工作的輕鬆度,也都大不如前了,更別說他們的未來和發展。
也就是說喔,要是你忽略真實職場上正在發生的變化,那麼很有可能等到你花錢、花時間努力考上公股銀行的行員啊、書記官啊...等等的,卻只能做個幾年,就被裁撤了!
這樣的投資報酬率,你覺得划算嗎?算一下喔!會不會你以為自己考到一個安全可靠的資格,但是真正得到的,卻是更高的失業風險!
你想因為「眼前」短暫的穩定,而把自己放到更大的危險裡嗎?如果你不想,你可以選擇現在就打開眼睛,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假如你很想要為自己打造不敗的未來,讓自己的求職、轉職之路,擁有更務實的安全跟穩定,我會很鼓勵你參與我們啟點線上學苑~【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的學習。
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了,但我們卻還用舊時代的工人智慧的腦袋,在面對自己的人生,你曾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終極選項」和「路徑依賴」這兩大迷思,困擾了很多人。
在【過好人生學】的課程裡,我就會陪伴你去看見「終極選項」這樣的觀念,它的危險之處。
它在於喔,人類的大腦一旦認定當我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或者是「最好的鐵飯碗」之後,我們就不再動腦筋思考了,所以會看不見鐵飯碗早就成了破飯碗,千萬別碰!
而「路徑依賴」呢?它是指喔,人會習慣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然後去預測未來。
比如說吧,你念醫學院,所以就只能當醫生;再比如說,你過去在某個行業,所以你在轉職的時候,就只能做相關的行業。
而弔詭的是,如果過去的經驗能夠適用於現在,還能夠幫你預測未來的話,那每個人都是半仙了啊,也不會有失業的問題、找不到工作的狀況了,不是嗎?
所以呢,無論你是白領,還是藍領的朋友,我想要跟大家說的是喔,未來AI的潮流肯定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無論你想不想面對,它遲早都會來!
不過我也很肯定的告訴你,在我們失去「舊工作」的同時,這個世界還會增加許多的「新工作」。
只要你願意改變,跟上腳步,某些你覺得沒有什麼的工作,其實都潛藏著非常大的人力缺口,值得你好好的關注。
而幫助你換個腦袋,轉換成智能思考的第一步,就是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過好人生學】從即日起,到6/12晚上十二點止,我們將推出季節限定的1413的優惠價~
我一直相信喔,未來仍然是充滿希望的,在【過好人生學】裡面,我會用最淺顯易懂的話,點破你對於生涯的迷思,幫助你移除20世紀的思考遺毒,發展出最適合21世紀的生存策略。
我還會幫助你繞過三個心智的陷阱,陪伴你一步一步的去建立起,新時代必備的四大能力,你將看見自己的更多可能性,並且懂得轉換自身的專業,幫自己規劃1413、一世一生的生涯藍圖,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
歡迎你加入學習,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喔,也請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我們季節限定的1413優惠,陪伴你一世一生。
歡迎你的加入,更期待你在學習之後的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應力應變分析 在 應力應變分析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應力應變分析 以有限元素模擬結果評估振動應力消除之效果 李沛珊 韓子珣論文 台科電子甲出路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台南大學研究所好考嗎 台南大學教育系dcard ... ... <看更多>
應力應變分析 在 Re: [請益] ANSYS 固力模擬以彈性強度為主還是降伏?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imsfly (超級貧窮人)》之銘言:
: 各位板友早安
: 因一直以來小弟都是自學ANSYS
: 有些問題在網路上找不到
: 想請教一下板上的朋友們
: 請問固力模擬在不特別設定其他參數的情況下
: "最大變形量"顯示的是塑性變形的最大變形量,還是物體即將到達被破壞的最大變形量呢?
: 就是一般情況下是使用"彈性係數"還是"降伏強度"去進行計算?
: 再請各位幫忙了,謝謝
: 另外,礙於有些情況自己真的摸不透
: 想請問各位國內ANSYS除了虎門科技,還有別間公司會提供課程上課嗎?
: 謝謝
1. 模擬的結果是你施力物體的變形,變形是全部變形量(彈性
加塑性)。ANSYS沒有辦法告訴你破壞時的最大變形量是多少,
你必須自己判斷何時會破壞,此時的變形量為多少。
2. 彈性係數 elastic modulus(Young's modulus) & 降伏強度 yielding stress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理量,下圖是典型的應力應變曲線,彈性係
數是彈性區域的斜率,降伏強度是到達這彈性區域臨界點時的應
力值;換句話說,彈性係數代表的是材料抵抗變形的能力,而降
伏應力是材料彈性應變區域的臨界應力值,過了這個點,材料就
會開始產生永久變形(塑性應變)。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tress_strain_ductile.svg
3. 在計算的時候ANSYS到底是使用哪一個值進行計算? 這個答案
取決於你使用的材料性質為何,假如你只輸入了最基本的機械性
質或是你是直接拉workbench內建的材料資料庫的材料,這裡面
只有輸入了材料的彈性模數,所以此時計算的結果是純彈性的(
線性的),也就是應力應變會走上面哪條曲線的彈性段畫一條延
伸線出去這條路。但假如你使用了塑性的材料性質,並且照著輸
入上面圖中的哪一條曲線,哪麼軟體就會計算出這個曲線的應力
結果。
4. 如果我想知道多少變形或力量下,材料會有塑性變形怎麼辦?
如果你只是想知道材料剛好開始塑性變形的力量或變形量,哪你
可以使用彈性的材料性質,然後嘗試不同的施力,觀察應力結果
的最大應力值(通常使用von Mises stress)何時會大於降伏應力。
此時的力量或變形就是材料產生塑性變形的力量或變形量。
5. 如果我想知道這樣的施力下,材料的塑性變形量有多少怎麼辦?
這就比較複雜一點,首先你必須要有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並將之
輸入到塑性材料模型中,然後你要在第一個分析步施加一個外力,
然後在第二個分析步中釋放掉這個外力,在第二個分析步的殘餘變
形量就是塑性變形量。
6. 網路上的資源:你可以參考成大工科李輝煌老師的YT,裡面有很
多範例的教學影片,你也可以買他寫的書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with ANSYS Workbench
https://www.youtube.com/user/hueihuanglee/video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133.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d_Cae/M.1653312038.A.F3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