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形容這個男人是「美國最有價值的麻煩製造者之一(one of America’s most valuable troublemakers.)。」
.
傳奇美國LGBT權利運動家、作家、編劇賴瑞.克萊姆(Larry Kramer)辭世,享壽84歲。他曾以《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 ,1969)的劇本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其代表作包括描繪八〇年代愛滋病對美國社會造成之影響的劇作《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該作曾獲東尼獎,並在2014年翻拍成廣受歡迎的電視電影。
.
賴瑞.克萊姆出生自康乃狄克州的最大城橋港,自小便不受父母寵愛,他在中學時期與男同學初嘗禁果,但在高中期間卻為了符合家人期待,開始與女性約會。由於家裡經濟不佳,他的猶太裔父親希望他能與富有的猶太女人結婚。
.
1953年,克萊姆進入耶魯大學,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全校唯一的同性戀者,憂鬱的一度服藥自殺。但期間一位德國教授與他發展了感情關係,這讓他重新找到了活下來的動力,不過他並沒有接受他的邀約前往德國就學。大學畢業後,他在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任職,也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改編自D.H. 勞倫斯(D. H. Lawrence)同名小說的《戀愛中的女人》使他闖出名號,該作為他贏得首座奧斯卡獎提名,也是他生涯唯一的一次奧斯卡提名紀錄。
.
數年後,他的新作、改編自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1937年同名歌舞片原作的《失去的地平線》(Lost Horizon ,1973)卻一敗塗地,他曾稱這是他一生當中唯一覺得羞恥的作品。隨後,克萊姆不願再掩飾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題材。他開始將同性戀主題融入作品,並且改寫舞台劇,第一部劇作是《Sissies' Scrapbook》(1973)。一個同性戀者與三名異性戀友人的微妙情誼。雖然作品評價不俗,但他卻也面臨被封殺的命運。
.
1978年,克萊姆完成了小說《Faggots》,該作品取材自他的親身查訪,寫實呈現了同性戀者的濫交生活。該作品使之在同志社群當中遭到孤立,書籍甚至被當時紐約唯一的同性戀書店奧斯卡.王爾德紀念書店下架。賴瑞.克萊姆形容「異性戀者認為我胡謅,同性戀者認為我是叛徒」。不過該作上市後大受歡迎,是當時最暢銷的同性戀議題小說。
.
1980年代初期,隨著愛滋病的流行,賴瑞.克萊姆成立了相關為之募集資金與服務的組織。當時世人對於該疾病了解有限,並不清楚不安全性行為可能助長傳播,賴瑞.克萊姆卻在疾病肆虐初期就要求同性戀先停止性行為,在面臨反駁之後,他依然站在最前線據理力爭。雖然他成功占得媒體版面,但由於小說《Faggots》給他帶來的爭議性名聲,卻讓他被同志社群視為危言聳聽者,而政府官僚也並未因為他的呼籲而轉向積極。他所參與創立的「男同志健康危機組織」(G.M.H.C)在1983年甚至將之掃地出門。
.
心灰意冷的賴瑞.克萊姆隨後決定去歐洲旅遊,他在達豪集中營的參訪時突然感悟,認為自己必須以劇作來記述美國政府和同志社群對愛滋病危機的反應。
.
1985年,他完成了《血熱之心》,劇情描述一名作家在面臨情人因愛滋病死亡之後所展開的行動。作品最後獲得良好的聲譽,在美國、歐洲上演六百多場,直到2011年都得以重登百老匯舞台。在2014年,該作被HBO製作成電視電影,由萊恩.墨菲(Ryan Murphy)執導,克萊姆親自擔任編劇,由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茱莉亞.蘿勃茲(Julia Roberts)領銜主演。該作隨之引發轟動,在全美各大影視獎項大有斬獲。
.
1989年,賴瑞.克萊姆發現自己被檢測出HIV陽性,但他仍持續於社會運動,投入愛滋平權聯盟(ACT UP)的組織,也持續撰寫相關劇作,代表作尚包括《The Destiny of Me》(1992)。
.
1995年,BBC的記者曾問他,「一個人有可能同時是作家又是社會運動家嗎?」賴瑞.克萊姆回道:「為什麼不可能?我經常想,為什麼很少作家也是如此。英國人和美國人令我非常惱火的地方在於,多數作家都遠離了政治。」
.
2015年,他所出版的作品《The American People: A History》引發了史學界轟動,因為他在書中斷言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等人都是同性戀者。該作雖然在體裁上是小說,但賴瑞.克萊姆認為自己有針對歷史進行考據,並非完全子虛烏有,他受訪時說:「身為同志,我們擁有『同志雷達』,而異性戀沒有這種能力。看看馬克.吐溫,他有著非常同志的一生。」同一年,以他為主人翁的紀錄片《Larry Kramer in Love and Anger》在日舞影展首映。
.
2020年,為了對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肆虐抒發所想,克萊姆宣布自己已經著手撰寫相關題材的作品,卻壯志未酬,在2020年5月27日與世長辭。
.
《衛報》在2015年的一個評論或許能為他的一生做出恰當的註解:「在那個時代,這種反主流文化(指同志平權運動)不僅僅是叛逆的,而是代表著極端的危險。」賴瑞.克萊姆不只是一個叛逆的社會運動家、作家,他更是冒著生命危險來試著實踐他的理念。主演《血熱之心》茱莉亞.蘿勃茲在得知克萊姆的死訊之後發表聲明,感嘆「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
.
(圖為賴瑞.克萊姆。)
戀愛中的女人勞倫斯 在 NeKo嗚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H.勞倫斯,曾被人稱為「色情小說家」
年少輕狂的時期衝著「色情小說」的盛名曾經拜讀過幾本他的書籍
但給我的感受就像金瓶梅一樣:令人失望
當年的出版社到底知不知道什麼是色情!(生氣 《虹》非但沒有色情,更寫出了很多愛情中的無奈和妥協
續做《戀愛中的女人》更直接用寫出同性戀情之間的壓抑和孤獨
如果要我做一個簡短的註解就是:「因為還要過日子」
書中所謂的情色橋段,是我看過文字運用最美的方式描寫愛情
他的文字間流露出很濃厚的渴望和直白的慾望
也可能是這樣,才被人誤會是色情小說吧
我也濕了,只是我濕的是眼眶
感謝 @etseq.nailpolish 送我兩瓶指甲油
剛好就是用這兩本書命名
更特別的是,它們主打可以在家自己做 #輕光療
用熱水就能輕鬆卸掉
比一般的指甲油維持得更久,而且不用怕等乾的過程碰壞
真的是太神奇了!! 勞倫斯! !難怪是 #禁忌系列
而且刷頭直接做成羽毛筆的樣子
平常當擺飾也很OK
就是文青必備的 #指甲油
我記得 @maygobla 有在 #愛用品 說過他們家很好用
#刷頭 對小指片很友善
#虹 的顏色很像抹茶蛋糕
#戀愛中的女人 則是標準純白色
官網上還有其他顏色可以挑選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斷貨的特別快...? #etseqgelpolish #daretoknowdaretoact #NeKo嗚喵 ##neko_wumiao #羽毛筆指甲油 #快乾 #指甲油控
戀愛中的女人勞倫斯 在 夏天晴x天狼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天晴今天要來推薦《美少年的腐歷史:原來我們已經腐了兩千年》,先前在網路購書時一直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因為簡介裡有:
◆◆伊達政宗對「小姓」的忘年之戀;武田信玄寫情書向春日源助賠罪?
以前玩戰國無雙的時候去查過,小姓有一說法是年輕貌美的男性稱謂(請參考「眾道」),亦是隨從>//////<想想比女生美的森蘭丸(織田信長的小姓),再妄想一下伊達政宗跟他小姓忘年之戀,\(´p`)/(快!我需要輸血)戰國時代可說是男色文化的全盛時期!
這本書不僅僅只有這個喔!還有還有(๑˃́ꇴ˂̀๑)
◆◆古希臘時代的少年愛被視為「高尚之愛」,甚至存在著同性戀軍隊?
之前有看過關於古希臘的「少年愛」的資料,太鼻血了><古希臘有成年男子和少年談戀愛的習慣(一種流行?成年男子被賦予教導少年一切的任務,包括那方面的教育XDDD)
◆◆米開朗基羅每次畫作中的女性身體最後都會變成男人體格?
◆◆莎士比亞的成名作竟是獻給俊美少年的戀愛詩!
◆◆西方經典文學《追憶似水年華》,法國童話《藍鬍子》的角色原型是來自於同性戀?
◆◆達文西的學徒都是美少年,甚至連名畫「蒙娜麗莎」都是以少年為模特兒?
總論一句話,其實我們已經腐了兩千年!BL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的文化!BL萬歲!(快把這人帶走!
想知道更多內容,請大家帶走這本,貼上本書的簡介
★☆★☆★☆★☆★☆★☆★☆★☆★☆★☆★☆★☆★☆★☆★☆
\\\\\\\\\\\\\\\\\\\\\\\\
《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 桐生操 又一力作
橫跨兩千多年、最真實赤裸的男男之愛
◆在人類史上,為什麼男性之美令人如此著迷?
◆世界文壇上,有半數以上我們叫得出名字的文學家或藝術家,都是同性戀或雙性戀?
◆古希臘時代的少年愛被視為「高尚之愛」,甚至存在著同性戀軍隊?
◆米開朗基羅每次畫作中的女性身體最後都會變成男人體格?
◆莎士比亞的成名作竟是獻給俊美少年的戀愛詩!
◆西方經典文學《追憶似水年華》,法國童話《藍鬍子》的角色原型是來自於同性戀?
◆達文西的學徒都是美少年,甚至連名畫「蒙娜麗莎」都是以少年為模特兒?
◆日本曾將同性之愛融入社會制度中,還發展成神聖的「稚兒信仰」?
◆美國原住民部落,早在被殖民之前就盛行「第三性」公關 !
◆伊達政宗對「小姓」的忘年之戀;武田信玄寫情書向春日源助賠罪?
這些真實的男男戀,有純粹的愛情交流,也有慾望和變態的控制,更有殘酷禁忌的迫害。BL在歷史上的軌跡不只帶來情欲感官上的衝擊,更深深影響著人類文化。
★☆★☆★☆★☆★☆★☆★☆★☆★☆★☆★☆★☆★☆★☆★☆
\\\\\\\\\\\\\\\\\\\\\\\\
作者簡介 【桐生操】
「桐生操」是堤幸子和上田加代子兩位日本女作家的共同筆名。上田加代子曾於巴黎大學、里昂大學主修法國文學與歷史,在當地結織了堤幸子女士,返回日本後,兩人開始共同創作,陸續著述各種隱藏在歷史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而大獲好評。2003年,堤女士因腎功能不全逝世。主要作品包括《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世界惡女大全》、《世界性生活大全》、《世界情死大全》等著作。
★☆★☆★☆★☆★☆★☆★☆★☆★☆★☆★☆★☆★☆★☆★☆
\\\\\\\\\\\\\\\\\\\\\\\\
繪者簡介【HAREKO 】
目前是自由插畫的工作者,偶而會做一些平面的設計
但最大的興趣還是在烹飪跟手工的事物上面。
歡迎來雷米記事的粉專玩玩。
★☆★☆★☆★☆★☆★☆★☆★☆★☆★☆★☆★☆★☆★☆★☆
\\\\\\\\\\\\\\\\\\\\\\\\
譯者簡介 【鍾明秀】
文化大學推廣部中日筆譯班(29期)進修結業,因對日本文化深感興趣進而自修日文,並取得JLPT日文檢定一級資格。在看了電影《模仿犯》與動畫《十二國記》之後,深深愛上日本小說與動漫。非常喜歡日本的妖怪、傳說、稗官野史,還有一切天馬行空的神奇故事。譯有多本奇幻小說、架空戀愛小說、以及BL漫畫。BL小說翻譯作品有《流浪貓理髮店》(大風文化出版)等,譯作持續增加中,賜教信箱:mingxu526@hotmail.com。
★☆★☆★☆★☆★☆★☆★☆★☆★☆★☆★☆★☆★☆★☆★☆
\\\\\\\\\\\\\\\\\\\\\\\\
【前言】
夢幻又稍縱即逝的「少年之美」
BOYS' LOVE(BL)、少年愛、YAOI、JUNE、腐女……儘管這只是一時興起的熱潮,但這些詞彙在日本的報章、書籍等各式出版中,已確實地扎下根基。
要是問少女們喜歡BL的哪一點,答案不一而足。例如,「我討厭看到喜歡的男生跟女生卿卿我我的樣子,但如果對象是男的就可以接受。」或是「為了克服困境而掙扎時,所產生的緊張感與懸念很吸引人」等等……
近年來,社會上重視公民權利的意識急遽上升。但事實上,直到數年前為止,想出櫃宣告自己是同性戀者,都還是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在西洋歷史上也一樣,自從基督教興盛之後,同性戀被視為是毫無生產力的性事,而有一段漫長且備受迫害的歷史。
不過,若再進一步探究歷史,可以發現無論是西洋或日本,有些時代同性戀是擁有公民權並光明正大存在的。
例如古希臘時期,少年愛被視為一種高尚的行為,並盛讚追崇年輕男子健美勻稱的體魄。如同後來的西歐文明將男女戀愛理想化一般,古希臘的人們也將同性戀視為理想的愛情形式。
而日本,在過去也將同性戀稱為「眾道」或「男色」,以自然的方式融入社會制度中。戰國武將除了擁有眾多妻妾之外,與稱為「小姓」美少年進行性行為也是理所當然的風尚;在禁止女色的佛門寺院中,僧侶就由稱為「稚兒」或「喝食」的美少年侍奉,讓他們打點身邊瑣事,甚至做為解決性需求的對象。
當時甚至還盛行「稚兒信仰」。中世紀的日本認為「稚兒」是神佛的化身,因此人們認為與神佛化身的幼兒肉體交融,是一件很神聖的事。
不過,西歐自從基督教勢力抬頭,同性戀就被視為罪犯或病人,開啟了它的苦難歷史。之後歷經好幾個世紀的抗爭及社會運動,同性戀者才在現今的社會上取回他們應有的權利。
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在什麼時代的哪個國家,同性戀始終存在。例如,大文豪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peare)、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保羅‧魏崙(Paul Verlaine)、亞瑟‧韓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尚‧考克多(Jean Maurice Eugène Clément Cocteau)、安德烈‧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湯瑪斯‧曼(Paul Thomas Mann)、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楚門‧卡波提(Truman Garcia Capote)、尚‧惹內(Jean Genet)等名列世界文壇的大文學家,都是著名的同性戀者。
少年之美不屬於男人或女人,或許可以說,是介於兩者間的美。只要稍微偏向任何一邊,可能就會破壞其微妙的平衡,因此是一種處於邊緣上的危險之美……
此外,少年之美也可說是剎那的美。像是日本江戶時代就有這樣的說法:「小姓的壽命最長三年」;《希臘詩文選》(The Greek Anthology)中,所收錄的古希臘詩人斯特拉頓(Strato of Sardis)的詩作寫道:「十二歲如花朵般盛開的少年雖然甜美,卻不如十三歲的少年更能勾起欲望。(中略)十六歲的少年是眾神追求的對象,而十七歲的少年根本輪不到我,只有宙斯才能享受。」
這種時間短暫、如煙火般燦爛的,就是少年之美。猶如曇花一現,在須臾之間夢幻般地消逝。正因為如此,當時的人們才會將少年之美,視為既是人生的理想,也是真實的純然美麗姿態。
桐生 操
★☆★☆★☆★☆★☆★☆★☆★☆★☆★☆★☆★☆★☆★☆★☆
\\\\\\\\\\\\\\\\\\\\\\\\
【試閱】 古希臘
●少年愛是高尚的「天上之愛」
在古希臘,同性戀是非常普遍的行為,少年愛也被古希臘人認為是一件高尚的事。在當時,少年成長到一定年紀之後,就會脫離母親的保護,送到體育館裡接受體育訓練,以鍛鍊出勻稱的體魄,男性的力與美備受當時人們的崇拜。
古希臘時代認為異性間的愛情,肉欲層面更甚於精神層次,所獲得的只是稍縱即逝的肉體快感,因此被視為低俗之事而受人輕蔑。
相較之下,少年愛則是透過愛情在心中孕育美德,帶來社會的團結與個人名譽,塑造出調和世界的「天上之愛」而受人稱頌。
既是政治家也是大詩人的雅典立法者梭倫(Solon),即曾以詩如此歌頌:「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腸胃、腰腹與雙腿,時而享受少年或年輕女子魅力的幸福,肯定不會輸給家財萬貫的大富翁。」
梭倫雖然立法將同性性行為排除於學校及格鬥競技場之外,但根據《希臘羅馬名人傳》(The live of the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內所記載,他的目的並非是為了消滅同性性愛,而是為了禁止身分低微的人從事這項行為,讓同性性愛成為上流社會獨有的高尚活動。
●同性戀軍隊
西元前四世紀的希臘,甚至還有一支由同性戀組成的軍隊。
柏拉圖(Plato)在《會飲篇》(Symposium)中,曾敘述「如果誕生了一個由同性戀者組成的國家與軍隊,他們的統治肯定是最優秀的。只要每個人都能與心愛的人一同並肩作戰,即使人數很少,或說得更極端一些,即使與全世界為敵,都還是能夠戰勝敵人。」
換句話說,人們都不會想在心愛的人面前表現出懦弱、貪生怕死的行為,而是想展現自己的高貴情操。甚至心愛的人若身陷險境,自己也會賭上性命去守護對方。這種軍隊就是利用這樣的人性來提升戰鬥力。
實際上,古希臘城邦底比斯(Thebes,也譯作忒拜)就有一支這樣的軍隊,由一百五十對同性戀情侶所組成的,名為「底比斯聖隊」(Sacred Band of Thebes)。他們在戰鬥之前,一定會先向愛神厄洛斯(Eros)獻上供品。
他們總是與情人一起並肩作戰,生死與共,接二連三的勝仗讓這支軍隊名震天下。但到了喀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Chaeronea),以雅典軍與底比斯軍為主力的希臘聯軍敗給了馬其頓軍,這支軍隊也在此役中被全數殲滅。
戰爭過後,在現場清點戰死人員的征服者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看到這三百具相擁而亡的底比斯聖隊戰士屍首,停下了腳步。當他得知這些人是同性情侶時,不禁感動落淚,並說了這句話:
「任何質疑這些人的行為或經歷是不得體的人,都應該被殺死。」
●連殘酷暴君也感動的同性戀故事
還有一個與同性戀相關的感人故事。這是發生在西元前六世紀,西西里島的阿格里真托(Agrigento),一對名為卡利頓(Chariton)與墨蘭尼波斯(Melanippus)的情侶身上的故事。
當時阿格里真托的統治者是殘暴酷虐的暴君法拉里斯(Phalaris),據說他會把人關在青銅製的牛身裡以火灼烤。
住在此地的美少年墨蘭尼波斯及青年卡利頓,是一對彼此相愛的同性情侶。有一次,墨蘭尼波斯遭到不公平的審判,心生憤慨之餘,偕同友人計畫要暗殺暴君法拉里斯。
當卡利頓得知這個計畫時,對於墨蘭尼波斯的魯莽相當驚愕,於是試圖說服少年打消念頭。然而,墨蘭尼波斯聽不進去他的勸告,意志堅決。卡利頓為了不讓墨蘭尼波斯身陷險境,於是自行前去暗殺法拉里斯。就在他拿著短劍襲擊法拉里斯時,被一旁護衛的衛兵們抓住。
法拉里斯對卡利頓施以殘酷的拷問,要他招出共犯,但卡利頓很有骨氣地承受長時間的拷問,堅決不供出墨蘭尼波斯的名字。就在這個時候,墨蘭尼波斯出現在法拉里斯面前,坦承自己才是這起暗殺的首謀,應該要由他來接受懲罰。
這對戀人捨命互相保護對方的行為,讓殘酷的暴君深受感動。最後,法拉里斯釋放了兩人,並將他們驅離西西里島,下令永遠不得再回到這個地方來。
根據阿特納奧斯(Athenaeus)的著作記載,太陽神阿波羅盛讚兩人「教導生命短暫的人類何謂神之愛」,認為他們兩人的愛情應受人們景仰。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3502
金石堂:https://goo.gl/7qh2F8
\\\\\\\\\\\\\\\\\\\\\\\\
★☆★☆★☆★☆★☆★☆★☆★☆★☆★☆★☆★☆★☆★☆★☆
戀愛中的女人勞倫斯 在 《恋爱中的女人》一本名不副实的禁书,劳伦斯最成熟的杰作 ... 的推薦與評價
《 恋爱中的女人 》一本名不副实的禁书, 劳伦斯 最成熟的杰作【youtube字幕】| 好书精读推荐,见识决定格局,读书改变命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