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實施早上六點半起床的挑戰
今天是第五天
然後就忍不住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早起?
畢竟我不是上班族需要早起上班,但是我看很多成功人士或個人發展的書裡都提倡早起的好處,早起運動晨跑啊、看書啦、可以有很多時間精進自己。
但我早起就像行屍走肉,一整天都沒精神沒效率。搭配早睡又睡不著,翻來覆去到一點才睡,六點半起床等於只睡了五個半小時。
於是這幾天我開始懷疑人生,有夠累。
睡到十點不好嗎?可以一輩子當個睡到十點的懶蟲嗎?
但生小孩以後好像就沒有這種好日子了,於是我又跟J說我不想生小孩了。這一切都是早上六點半起床帶給我的領悟。
成功人士 晨跑 在 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 - Joyce Y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逼自己更努力,逼自己早起... —— 其實你知道嗎?逼也沒有用!你需要的是瞭解這一點! 】
#早起真的好棒棒嗎
我們從小被灌輸的鐵則就是:早起好棒棒!早期的鳥兒有蟲吃!早起是勤奮的代表!早起是優秀青年!早起是。。。這個好處清單我可以一直列下去。
然後我們還會看到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全世界頂尖CEO都是早上5點之前起床”之類的文章持續嚇唬我們,例如:股神巴菲特、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等,他們奉行早睡早起,同時鼓勵大家養成晨型習慣,有助身體健康、思緒更清晰、工作更有效率。
看到這些,就更加讓我們這些平常人,覺得羞愧難當,好像是一個證明…你看吧!就是因為我們無法早起,所以我們不能成功。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早起不等於成功
早起 = 成功,這個真的是定理,還是一種廣為流傳的迷思❓
上周有一個粉絲私訊我,因為她看到了我寫關於自律的文章,她問了我拷問靈魂的問題🧐
「我想要培養早起和運動習慣,目前給培養運動習慣設下的陷阱是「買教練課」,用花錢了就要認真上課的心態去逼自己,早起部分則完全想不到可以設什麼陷阱,因為我太喜歡睡覺了,不知道Joyce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我隔了好幾天才回覆她,原因是因為,她的問題我想了好幾天,但是一直覺得沒有辦法給她一個很好的答案所以遲遲沒有回覆。
我花了好幾天認真思考,習慣的養成,還有早起這個永恆的問題。其實我認為早起也是喜歡養成的一種,所以我針對早起來說。
#被早起折磨的人們
小時候,我爸爸都是在5點以前起床,在吃早餐以前,他就已經完成了很多事情,讀書看報,準備公職考試…等等,他和我說,爺爺奶奶以前起的更早,不到五點就起來了,因為他們都是莊稼人,農忙總是有幹不完的活,然後爸爸就會和“訓練”和“期待”我也是這樣的,能夠早起讀書,這樣才是好孩子,這樣才是為了往不頹廢人生打下的基礎。
然後,家裡的長輩們是不是還要和我說很多早起成功人士的故事,這讓很難早起,早起非常非常痛苦的我生理心理都感到非常煎熬,寫到這裡,我想讀者裡面,有很多是和我一樣的🥴
#發現自己不是晨型人不是夜型人是中間型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是和另外5個女同學住在學校宿舍,因為我們都是同系的,所以大家的課表時間差不多,作息上面互相影響約束,所以很很相近。一直到我出國讀書,在外面和室友合租房子住,大家都有不同的工作,有的同時在讀書,有的沒有,那個時候,我才真正有機會瞭解自己的生活作息,找到比較合適自己的節奏。
大致上,早上9點以前起床對我來說是很勉強的,即便起來了,我也要很長的時間來“真正清醒”,所以當時我選的課幾乎都是在下午或是晚上上課。運動對我來說是下午5點以後是最能達到的, 比起晨跑,我更喜歡夜跑。
但是從小到大的觀念還是影響著我,我還是對於無法早起耿耿於懷。
#基因決定你是什麼類型的人
後來,我看到許多科學家和醫生研究晨型人 vs 夜行人(還有中間型)的研究,就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的振奮!
✅成年人的作息型態(chronotype)是晨型、夜型,或是中間型,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遺傳決定的。
所以說如果你是夜貓子,很有可能你的雙親之一或甚至兩人都是夜貓子。(二隻夜貓生出晨鳥的比例很低)
簡而言之,為什麼人會分為: 晨型人、夜行人,還有中間型,因為在遠古時代,當人們還在打獵和茹毛飲血的時候,我們為了要抵禦猛獸的攻擊,把聚落裡面的人們分成好幾組來看守讓大家可以活下去,有的是早上的那一班,有的是日常的那一班,有的是晚上的那一班,像是醫護人員論三班一樣,然後我們的基因演變到今日,就造成了有晨型人、夜行人,還有中間型。
「晨型人」,大約占人口比例40%。晨型人比較喜歡黎明起床,一點都不需要勉強,他們也在早晨有最佳的工作表現,大腦這個時候很靈活,我老公就是標準的晨型人。
另一種是則是「夜型人」,大約占人口比例30%。他們自然而然偏好晚睡和晚起,有時甚至過了中午才醒來,他們在晚上的時候會爆發靈感,可以完成很多事情。而剩下的30%人,則是介於這兩型之間的不同地帶,有稍微偏向晨型的,也有稍微往夜型的,我自己本身就是比較偏向夜型的中間型。
#無法早起不是罪
當然,每種類型的人,都可以經過習慣的培養去調整生活作息,但是這裡說的調整,是“微調”,而不是整體改變你天生的“型”。
‼️所以,你是不是可以自動早起,大多數是卻決於你的遺傳基因,和你努不努力真的沒有什麼關係,放下你的負罪感吧!
可是後來的歷史發展,大部分國家進入了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作息變成了絕大多數人所遵循的慣例,連商業活動、政治活動,以至於讀書考試,都是以這樣的時間表去進行。
#為夜貓子正名
夜型人長久以來背負著較多負面的評價,大部分的國家和社會給予夜貓子非常不平等的看待😢
⛔️最常見的標籤就是:夜貓子是懶惰的。
因為他們晚起,然後到淩晨才能入睡,其他人(多半是早鳥)基於錯誤的迷思而覺得責備他們的生活作息是天經地義的,再加上整體社會運行的時間表,還有根深蒂固的觀念,偏執的認為喜歡晚睡晚起是出於選擇,如果不那麼懶散,他們一定也能夠早起。然而,夜貓子是夜貓子,是基因決定的,他們沒有錯,而是我們大部分的社會時間體制在建立的時候沒有把他們的天生作息考慮進去。
有很多的夜貓子必須在社會期待下早起,而且心裡可能還會有負罪覺得怎麼自己無法早起,還必須在表現不理想的早上開始工作,而他們真正的潛力又在傍晚及入夜時發揮,但是標準的工作時間在那之前早已經結束了,老闆也看不到。最最慘的,是夜貓子通常很晚才能入睡,但是卻又必須與早鳥同時起床,於是他們可能面臨睡眠長期受到剝奪,因睡眠不足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就比較容易會降臨在夜貓子身上。
#為什麼彈性工作時間很重要
我們在瞭解了不同型人時候,我認為整體工時和社會期待需要改變,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可以讓各種作息型態的人們去選擇,而不是單單只偏向其中一個極端。
#介紹幾隻世界級夜貓成功人士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出演化論的達爾文都是著名「夜貓」,他們不成功嗎?
👇成功的關鍵是以下這點,你一定要知道👇
http://bit.ly/3oDuaZV
+++++++++++
Joyce的新書《遠距力:28天成功踏入遠距工作圈的養成計畫》
博客來:https://reurl.cc/e8RK6K
誠品:https://reurl.cc/8nExjR
金石堂:https://reurl.cc/pyleM8
momo:https://reurl.cc/d5N4L2
讀冊:https://reurl.cc/MdpKOm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e8RKyR
Readmoo:https://reurl.cc/e9vA67
Kobo樂天:https://reurl.cc/xgxAz1
+++++++++++
IG: @joyceseesozandtheworld
#只要我們閃閃發光大家都會看到我們來自的地方
#大鎖國時代你必須主動規劃自己的幸福和前途
#你要的幸福自己做主
#Joyce聊成長
#Joyce聊遠距工作
#Joyce聊在家工作
#Joyce聊態度
#Joyce的國際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Joyce的遠距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我們都能擁有一點點不平凡
#另類成功
#另類youtuber
#WishtoWow
#知識型網紅
#複合型人才
+++++++++++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國際工作情報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seestheworld
Joyce的IG:@joyceseesozandtheworld
https://www.instagram.com/joyceseesozandtheworld/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異國戀情分享園地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talkscrossculturalrelationship/
👉http://bit.ly/3oDuaZV
成功人士 晨跑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養成新習慣,也需要「技巧」】
這幾天在讀《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很好看,推薦給大家。書中沒有太多的原則,有的是各界專業人士的「自律」生活習慣,有很正統的好習慣,也有一些少見的怪癖,但他們都自成一格,「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做同樣的事」。
本書的兩位作者訪問了三百多位成功人士,作者提的問題都一樣:
■ 你有哪些晨間習慣?
■ 養成這套習慣多久了?有什麼改變嗎?
■ 睡前會做些什麼,好讓隔天早上能輕鬆一點?
■ 你都幾點上床睡覺?
■ 你有晨間冥想的習慣嗎?
■ 起床後大約多久才吃早餐?
■ 你會應用程式或產品來改善自己的晨間習慣嗎?
■ 你早上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 你會一大早回覆電子郵件嗎?
■ 你的伴侶會怎麼配合、融入你的晨間習慣?
最後在書裡收錄了64位訪談者的晨間習慣,包括美軍退休四星上將史丹利.麥克里斯托將軍(Stanley McChrystal)、奧運三金得主聚貝卡.索尼(Rebecca Soni)、皮克斯與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總裁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他們的晨間習慣當然各不相同,但卻有著令人驚訝的相似性:
有54%都會在晨間「冥想」,有高達78%的受訪者會在晨間「運動」,其中以跑步當作晨間運動的比例最高。作者提到:
「在我們的採訪經驗中,許多受訪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了同樣的觀點。過去幾年我們為自己的網站進行了不少訪談,發現很多受訪者都把晨跑和搭乘大眾運輸的通勤時間視為某種形式的冥想。」…「所有晨間鍛鍊都能轉化成冥想,其中晨跑似乎是最適合深思與冥想的運動。」( 班傑明.史鮑 Benjamin Spall / 麥可.桑德 Michael Xander 著;郭庭瑄譯:《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台北:臉譜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頁150)
書中最後的總結很有啟發性,作者認為「養成習慣就和所有的新技巧一樣,你需要花點時間才能完全掌握」。作者提出五項簡單的訓練步驟,有助我們刻意練習養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習慣:
1、把新習慣寫下來,盡量描述得具體一點(例如「去浴室」就很具體了,不用再加別的細節)。
2、利用「起床」作為展開晨間習慣的觸發點,而習慣中每一個字元素都會提醒你速入下一個主元素。
3、從小地方開始開始(運動五分鐘聽起來比鍛鍊半小時容易得多,也沒那麼令人卻步)。
4、完成最困難的練習後,給自己一點小獎勵。
5、每個加進晨間習慣的新元素都要經過足夠的時間實驗。面對新的事物時,不能只試個幾天就放棄。雖然各方對於「要多久才能養成一個習慣」的看法眾說紛紜,但我們建議你至少要給每個新元素一到兩週的試驗期,觀察一下效果與自我感受。
--
作者還提出一個觀點非常棒,要把自己當成小孩來看待,別太苛求,要「溫柔」對待他/她,「不要要求自己得在一夕之間一口氣改變所有晨間習慣,這只會讓你在還沒開始之前就宣告失敗,所有努力毀於一旦。一次增加或刪除一個新習慣就好。」這個道理其實跟訓練一樣,強度和訓練量都不能一次加太多,要溫柔對待自己,讓身心都有時間適應。
養成新習慣跟訓練一樣,都會碰到「困境」,作者說:「每個曾經試圖改變自我和生活的人都會遇到同樣的困境,而突破這些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勇敢面對、保持彈性,不要把單一失誤(例如今天做少了哪些事)當成退步的象徵、陷入挫敗的牢籠,要把眼光放遠一點,明天再重新開始就好了。」(《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頁323)
「保持彈性」是對自己溫柔;「勇敢面對困境、失誤和挫敗」是動用自己的資源對自己負責。作者提到,在面對挑戰和挫敗時,可以回過頭來問自己:
「你一開始想改善晨間習慣的初衷是什麼?」
「你期待從中得到什麼?」
這些自省式的自我對話,會激起內在本有的資源,有助於自己面對各種挑戰,回到「自律」的軌道……本書的最後一句話很妙:
「請相信這個過程,也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做同樣的事』。雖然很無趣,但非常實在,更是改變人生的關鍵。」
—
本書摘錄皆出自:班傑明.史鮑 Benjamin Spall / 麥可.桑德 Michael Xander 著;郭庭瑄譯:《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台北:臉譜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