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普遍認為必須改變生產和消費食物的方式。非永續性的農業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大原因,它正在加劇全球暖化、土壤污染,並威脅著農村生計以及糧食和營養安全。請談談您推動有機農業的原因?
#土壤退化 #土壤荒漠化 #埃及 #有機農業 #永續糧食系統 #生態 #愛的經濟 #有機生活
成本會計 發展 在 會計人的Excel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會計人在職場發展的重要門檻為成本會計,成本是一家公司心臟,懂成本,才能掌握產品獲利狀況和改善對策。這堂課以一天時間傳承十年成會工作經驗。
成本會計 發展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薛兆豐冷氣購買題談成本:
1. 回到時間原點— 夏季決定購買純冷氣或冷暖氣機,前者$3000,後者$4000。
狀況一: 沒有訊息費用,我清楚知道冬季我需要額外暖氣功能,則選項比較應該是:甲案「$4000元冷暖氣機」 vs. 乙案「$3000元冷氣機+$300元暖風機(共$3300)」
這裡偷偷假設:1. $300暖風機大於等於$4000元冷暖氣機的暖房效果;2.暖風機使用耗費小於等於冷暖氣機;3. 夏季暖風機沒有折價。
則選擇乙案顯然較佳。
2. 狀況二:有訊息費用,我不知道是否冬季需要暖風功能。
則顯然先買冷氣機,到時需要再加買暖風機是最佳方案。訊息費用會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狀況下分攤。
因此狀況二來到入冬,我已經付出的$3000元是沈沒成本,不是成本。會計學的折舊攤提觀念不具備科學解釋力不可取。
此時我的選擇的確有:既有乙案,再花$300取得暖房享受;或丙案「以$3000價差換購冷暖氣機」。
到此應該可以看出: 無論訊息費用是否存在,上述假設前提成立下,選擇先買純冷氣機再看情況加買暖風機是最保險的。
更可以進一步點出:為什麼世界上多數的解決方案多是「先求有再求好」;為什麼後續的發展也多是從既有基礎優化或局部修改,很少完全打掉重來。除非既有基礎效應已經遠低於砍掉重練的效益扣除成本(考量訊息費用,例如我們不見得能確定新案的效益或重練的實際成本)。
相信有從事各種工程實業或製造業的朋友都知道這個現象,但知其然可能不知其所以然。以上就是簡易的經濟學答案。
PS 順道一題,Ubike2.0方案壓根忽略產權維護費用,中國大陸的各式腳踏車租借服務已經證明是失敗商業模式。技術講得多高大上(其實根本沒有)都拯救不了錯誤的商業模式。
https://www.facebook.com/329896911051695/posts/434438343930884?d=n&sfns=mo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
如果你開了一家公司,先花了一大筆錢購置系統設備,幾年後科技日新月異,你發現當時的系統設備雖然已經跟不上時代了,但依然堪用。而完全更新設備要再花一大筆錢,請問你會怎麼做呢?
1.最新的設備當然要買他媽的!
2.舊的東西先將就將就吧。
先讓各位思考思考。
—
#沈沒成本不是成本
在經濟學中,成本是「放棄的最大代價」,有選擇就有成本,沒選擇就沒有成本,這與會計之中的成本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要先釐清下。
沈沒成本指的是,你已經付出而且無法回收的成本,概念很簡單,但往往知易行難。
舉例來說,你花了三百元看了部電影,看了開頭十五分鐘,確定是個大爛片,三百元已經付出去了,沈沒成本不是成本,因此這時候你最應該做的是,立刻起身離開電影院,不要繼續浪費時間。
再舉例來說,你跟一個男生交往,過了半年後發現對方其實不太適合你,半年的時間成本已經付出去了,回不來了,沈沒成本不是成本,你最應該做的事跟這男的分手,但現實往往有不少怨偶一拖再拖。
#邊際概念作為行動指南
沈沒成本往往無法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但邊際的概念卻能決定你行為的選項。
每當我們要做出決定的時候,最重要的問題是:我還要投入多少,才能得到預期的回報?
舉個例子,我們手上有兩個方案。
A方案:投入100,能得到150的回報。
B方案:投入100,能得到200的回報。
這時候,如果A方案沒有開始投入,B方案也沒有開始投入。這兩個方案擺在你面前,選哪個更好?
當然是B方案更好。
如果情況發生改變,我們在A方案上面已經投入50,同樣,在B方案裡面也已經投入50。你會在哪個方案上繼續投入?
A方案:再投入50能得到150。
B方案:再投入50能得到200。
這時候,當然還是選B方案。
但是,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如果你在A方案裡面已經投入了90,也就是說你只要再投入10就能得到150的回報;而B方案你還完全沒有開始投,也就是說,你得投入100,才能得到200的回報。
這時候,A方案就比B方案更有吸引力。因為A方案的邊際回報要比B方案的邊際回報更高。
所以說A方案和B方案的比較,不是絕對的。它取決於我們在A方案和B方案裡面還要投入多少,才能夠獲得多少回報。
可見真正能夠指導我們決策的,是在當前的時點下,未來的投資回報率。
#將就一下也許更有效率
舉個薛兆豐教授在課堂上提過的例子,大家也許會深刻一些。
//
很多年前我買了個空調,當時是夏天,所以一心想的就是製冷,我花3000塊錢買了一個只能製冷的空調,當時沒考慮,到了冬天我也需要製暖功能。
其實,當時我只要多付1000塊錢,就能夠買到一個既能製冷又能製暖的空調。
但是我當時做錯了決策,我花3000塊錢買了一個只能製冷的空調,到了冬天我才發現問題。這時候我應該怎麼做選擇呢?
沈沒成本不是成本,3000塊錢,買這個只能製冷的空調的錢已經付出去了,我繼續享受它的成本幾乎是零。
如果我要製暖,就得重新買一個有製暖功能的空調,那得再付4000塊錢。而現在這個只能製冷的空調,即使把它賣掉,也只能得到1000塊。
也就是說,邊際上我要獲得空調製暖的功能,得多付3000塊錢。
你看,在不同的決策點上,邊際成本是不一樣的。我在夏天買空調的時候,如果要製暖的功能,只要多付1000塊就可以了。
但到冬天我才意識到問題,這時候我要把原來的空調賣掉,再買個新的,獲得製暖功能的邊際成本,就從1000塊變成了3000塊。
對我來說,這太貴了。所以我的選擇是,將就著用這個只能製冷的空調,而另外再花300塊錢買一個暖風機。
//
而回到本篇題圖的話題,這樣的發言很明顯就是沒有考慮到邊際的概念。
你說新東西能省電,省多少?能帶來多少效益?市民滿足感會提升多少?
然而這些我們通通都不知道,我們只知道新的科技會比較棒,然後我們的錢就這樣藉「進步」之名,被花在不效率的地方。
民間企業自己亂搞,他們自己會付出代價,而政府這樣亂搞,似乎完全沒人在意。
要不,我們下次來清點看看全台灣有多少蚊子館?
成本會計 發展 在 新形勢下成本會計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論文 的相關結果
比如作業成本會計控制,在新制造環境下“機器人和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在某些工作上已經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從傳統制造環境下的20%―40%降到了現在的不足5%。但製造費用劇增 ... ... <看更多>
成本會計 發展 在 成本會計人員證照、薪水行情、職務必備條件 的相關結果
成本會計 人員在做什麼?完整工作內容介紹都在1111職務大辭典,專業彙整成本會計人員證照、薪水行情、所需職能條件、學歷年齡、工作機會數、未來職涯發展等資訊, ... ... <看更多>
成本會計 發展 在 成本會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成本會計 (英語:Cost accounting),是指運用財務會計中的原則原理、紀錄、分類、彙總及分析產品在產銷過程中的有關成本,以確定產品或服務的總成本及單位成本。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