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有《林肯在中陰》,2020 年有《正常人》,而這就是 2021 年繁體書市翻譯文學的年度大書,前年普立茲文學獎作 —— Richard Powers《#樹冠上 The Overstory》。無懼疫情衝擊,由吳明益老師導讀,連明偉老師專文,且比照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一樣有限量作者越洋親簽版,並於今夜十二點開放預購。《樹冠上》是這裡的七月選書,也是今年最不容錯過的重量級文學作品。
⠀⠀⠀⠀⠀
▍《樹冠上》博客來:https://bit.ly/3pZRsL7
⠀⠀⠀⠀⠀
⠀⠀⠀⠀⠀
2019 年普立茲得獎小說
歐巴馬、比爾蓋茲 2021 年度選書
休傑克曼與《權力遊戲》團隊聯手改編 Netflix 原創影集
⠀⠀⠀⠀⠀
「這是一部『敘事如樹』的小說,也是一部暗喻人的『生命如樹』的小說。縱然西方有些評論者認為鮑爾斯偶爾會有命題太過宏大,而懷疑他的故事魅力是否能支撐,但我得說,這絕對不是鮑爾斯在落筆時會在意,也輕看了作品的後勁。通常我們所見的樹冠有多大,深藏地底下的樹根廣度通常相當,甚至超過,鮑爾斯為一本小說所經營的根系,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他以栽植一棵樹的態度來寫一部小說,等待它以自身的方式『長成』,那些下過苦功面對泥土、暴雨、苦旱而發育成的根系,支持著樹冠上的萬千樹葉,化成無數姿態,吸引我們反覆展閱,讓人讀之不盡,如同迷人的生命真相。」
⠀⠀⠀⠀⠀
— — 吳明益導讀〈敘事如樹,生命亦如是〉
⠀⠀⠀⠀⠀
⠀⠀⠀⠀⠀
一部關於樹木與人類命運、無可挽回遺憾和心靈救贖的生態史詩巨著。全書宛如盤古巨樹般自樹根揭開半世紀美國西北部的伐木浩劫,帶出九名主角與最後一片原生林木之間生死相繫的命運。當中包括青年藝術家、華裔女工程師、心理學博士生、專利法律師夫婦、越戰退役上尉、半身不遂的 IT 科技鉅子、言語障礙的植物學家,以及一名曾因縱情玩樂觸電身亡但死而復生的女大學生,據說銀閃閃的樹靈在幽冥中對她說話,伸出援手,將她拉回人世。生命究竟對人類有何要求?多少人願意為了保護樹木而犧牲?生命如此豐富,為何人類擺脫不了物種孤獨,總是感到孤單、無助又寂寥?
⠀⠀⠀⠀⠀
全書以樹根、樹幹、樹冠、樹籽為架構,鋪陳九位主人翁的個人生命,如何與樹木命運環環相扣,彼此交會激盪的故事,當中記錄環境運動現場,辯證環境倫理困境,意在突顯當今地球最基本且最具破壞性的衝突,即人類與自然的對立。然而樹木智慧浩大、緩慢、互連、共生、獨具創見、別出心裁,可惜只有少數人發現並相信那個世界,深受吸引,因而捲入災禍,卻義無反顧。當護樹者擁抱樹木,他真正擁抱的是誰?
⠀⠀⠀⠀⠀
生命早已息息相關,有如地下根莖般深深相連。
⠀⠀⠀⠀⠀
你和你家後院的樹來自同一個祖先。時至今日,人類和樹依然共享四分之一的基因。納博科夫曾說:「作家應該要有詩人的精準以及科學家的想像力。」這本普立茲得獎小說更從植物學、認知心理學、法律、人工智慧、環境倫理等各層面書寫樹木的智慧。不僅是有史以來寫樹寫得最好的小說,也是最好看的小說。樹是我們的圖書館、博物館、藥局、文史資料館。樹木記得人類遺忘的過往。為了明日世界,我們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是什麼?當樹送光了它們所有的一切,人類已受贈的種種,我們必須爭取的種種,會不會有終止的一天?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去做?
⠀⠀⠀⠀⠀
「世間最精闢的論點也改變不了人們的心意。只有精彩的故事才辦得到。」
⠀⠀⠀⠀⠀
人類很像樹木,也有向光性。
若心懷渴望,光是保持靜立,每棵樹都有遠大前程。
⠀⠀⠀⠀⠀
⠀⠀⠀⠀⠀
⠀⠀⠀⠀⠀
(以上內文節錄自編輯與出版社書介。)
成為一棵樹博客來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王辦過幾次團購,最受不了的一件事,不是收錢、不是有人欠繳、是打包裝箱。
現在住的地方,有位子讓住戶可以丟紙箱,所以要找到免費紙箱很容易,麻煩的是把商品放進去以後,得找一些包材或緩衝材——以前家家戶戶大多有訂報紙,所以過期報紙就是最好的包材。
收到包裹時,閱讀這些「包材」是意外的樂趣。還記得90年代全台瘋大家樂的時代,也有人拿六合彩賭報來包水果,小孩子當然沒法賭六合彩。有時難免有種「買櫝還珠」之感:這些包材比貨品本身更令人感到新奇,好像有什麼未知的世界,偷偷溜進了家裡。
浮世繪的故事跟這個故事一模一樣:幕末時代,浮世繪已經變成日本社會裡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的物品,這些用人手一張張使用木刻畫板印出的美麗版畫,變成了平凡無奇的即時垃圾。
如同一印刷就開始過期的報紙,沒有太多人在意這些版畫,是來自於葛飾北齋或歌川廣重等等大師的手筆。這些浮世繪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它的材質,而非材質上的色彩——揉成一團的浮世繪最好用,塞在箱子裡,可以保護精美的陶器。
這很重要,因為這些陶器是要坐船運往遙遠的歐洲去的,一路舟車顛簸,只能麻煩北齋與廣重,好好保護這些貴重的商品了。
妳的垃圾是我的黃金,歐洲人就如同發現六合彩賭報的大王,他們發現這些日本人棄如敝屣的「包材」,充滿著優美的筆觸與磅礡的氣勢,驚為天人;
另一方面,在日本本土,這些浮世繪不但因為印量龐大而成為包材,就精神意義上,對於當時急速現代化的日本來說,浮世繪也代表著「過氣」「老土」等等傳統意義。人們急著拋棄木屐、作服與兜襠布,急著穿上皮鞋、西裝與紳士帽。
原本大眾流行文化裡常見的浮世繪,那鮮艷的色彩反倒變成了俗豔。在海外的日本之光,在日本反倒是全面被拉黑。
這種時代與價值觀的劇烈交替,最終形成了巨大的鴻溝。有一整個世代的日本人,其實對本國的浮世繪保持著既熟悉又陌生的距離。他們的眼睛對這些畫作熟悉,但他們卻不理解這些線條與色彩背後的美麗與巧思。
有趣的是,即便是在重振浮世繪名聲的海外,對於浮世繪這樣特殊的日本藝術,也未必清楚這些藝術深處的精妙:你甚至能在Uniqlo裡找到印著北齋海浪浮世繪的 T-shirt,但那不過就是片海浪,也許你曾好奇過,這幅《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到底何德何能讓人穿著它上街?
對我來說,《巨匠的風情—日本名畫散步》是一本不需要推薦的書,它的功能性一見即知。日本知名前衛藝術家赤瀨川原平先生,翻出 14 幅經典的浮世繪作品(也包括其他的山水畫與寫生畫等等),解釋這些畫作之所以經典的原因。同時,赤瀨川先生畢竟是現代藝術家,他也會以現代的觀點來對比這些大師的創意,從中找出大師魅力能夠跨越時空的原因。簡單說,這本書就是一本日本畫小字典,而且還加上了最新版的註解,不但溫古,還能知新。
就像電影並非只是展示畫面與音聲,而是這兩種素材的組合,才能呈現出作者無法以口語言說的真意,這些日本畫也有超越畫布之外的精神意義,繪師對於他們揮出的每一筆,都賦與了極大的期望,期望這些畫布上的交錯,能夠完整呈現他們對於藝術的堅持與闡釋。來舉個例子,看看書中提到尾形光琳所作的《紅白梅圖屏風》:
——
這棵梅樹使用的是滴染畫法。沾了顏料的筆尖在先畫好的、水分飽滿的筆觸上點一下,新的顏料便在原本潮濕的筆觸中渲染開來。渲染的範圍會依顏料的濃度與原本筆觸濕潤的程度而有所不同。畫面傾斜的程度、是否沾附些許灰塵、當天的濕度、氣壓或許影響不大,然而顏料滴染的程度多少會因為這些因素而無法預測。
這種享受不確定性的畫法,在日本畫的世界已經成為一門技術。
因此日本畫的部分成果等於是仰賴偶然的力量,也可以說是交付給大自然的力量。
這完全不同於西方世界掌控所有意識的想法,而是意識觀看著演變的結果且不加干預,只是靜靜凝視自然的變化。這種觀點或許可說近乎神明。
這是西方人無法理解的作法。他們認為把一切交給偶然、隨著自然演變的結果行動是不能允許的「軟弱」行為,唯有人類的意識能凌駕世間萬物。
——
這已經不只是東西方的畫技差異而已了,這是東西方精神層面上根本性的差異,這不是能從 Uniqlo T-shirt 上看到的事實,而這本書裡有很多這種令人驚喜的諄諄教誨。
《巨匠的風情—日本名畫散步》會告訴你,一幅畫就是一個偉大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裡,有著執筆的那個人、那個時代、那個國家、以及那個國家形而上的精神觀與宗教觀。《達文西密碼》其實沒有解釋太多達文西的名畫,不過《巨匠的風情—日本名畫散步》,倒是純正的日本近代藝術解剖圖,你不需要是藝術系學生,也不需要什麼知識根柢,這本書一樣能說到你懂。
大王不送書(以後也不想再送了),我直接送錢(霸氣)。
只要你買書,然後在下面留言告訴我(順便請分享),3/1 晚上八點為止,我會抽出兩位幸運朋友,轉帳 $100 給你們。
出版社可沒有給我一毛錢(出版社真的沒有隨便業配的財力),大王寫了這麼多,完全虧本,但是因為這本書就是有這麼好,所以一定要推薦。
◎你可以在這裡買到這本書:
博客來:https://bit.ly/3dEdiQ8
讀書花園:https://bit.ly/3dEdlLO
三民:https://bit.ly/3snbK0W
金石堂:https://bit.ly/37GWIvf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成為一棵樹博客來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失業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隻鳥能選擇一顆樹,而樹不能選擇過往的鳥。」
──文學家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戴著耳機,我一邊敲著電腦,一邊聽著三十歲的黑黑說他失業三年的心路歷程。在我採訪的案例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二十幾歲發生失業,黑黑是其中一位,很年輕,很能聊,聊了快三小時,我的耳機發燙,耳朵也隱隱作痛。就在我以為快結束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一定要告訴我,因為很重要。
失業期間,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正熱,黑黑上網google男主角盧廣仲,知道前一年盧廣仲退伍,正值三十歲,要大展身手之際,遭逢黃安舉報他台獨,中國大陸的演出一夕之間全都取消。接著遇到創作低潮,寫不出作品,整個人困住了,動彈不得。還沒開始「就業」,盧廣仲就莫名其妙地「類失業」。
二十歲出道並走紅,盧廣仲年輕的生命裡向來陽光普照,第一次整朵烏雲飄到頭上,整個人沒入陰影中,不知道如何自處。家裡的冰箱塞滿紅酒與啤酒,不喝就睡不著;看到誰或任何事情,都覺得討厭,後來他形容當時自己有如爛泥。
這樣不知道過了多久,盧廣仲突然想起阿公,年輕時到台北經商失敗,連買車票的錢都沒有,不得不一個人走路回台南老家。盧廣仲決定也循著這條路走回家,意外地成了引領他走出生命低谷的一條小徑。
二○一五年十二月八日,盧廣仲在臉書寫道:
「我要從台北走回台南家,
今天啟程。
Rock!」
回家的路不如想像中順利,沒多久就遇到難關。媒體報導,盧廣仲在台北進入桃園交界的山坡上,眼前突然出現二、三十隻狗一起對他猛吠,情況相當危急,僵持了十五分鐘,還好來了一部公車救他一命。當時他動過放棄的念頭,可是已經在臉書昭告天下,半途而廢實在太丟臉,只得繼續走下去,十一天後回到家。
沒幾天來到二○一六年,運氣突然開了,他推出新專輯,不久更獲邀演出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第一次演戲就上手,拿下最佳男主角、最佳新進演員兩座金鐘獎,連主題曲〈魚仔〉也一舉拿下二○一八年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年度歌曲獎。至此,盧廣仲比當兵前更紅。
以前在朋友的眼中,盧廣仲是個正能量的大男孩,搞笑﹑貼心,但是在經過短暫的「失業」,被負能量洗禮過,媒體稱他終於是一個有故事的人。《花甲男孩轉大人》導演瞿友寧為演員開六堂表演課,盧廣仲到第四堂課就進步神速。他跟盧廣仲聊過在大學車禍、練吉他,以及從台北走回台南的低潮期……瞿友寧說:
「如果人生的厚度不夠,很難成為一個好的表演者。」
後來黑黑又去看盧廣仲的MV,裡面有句話成了黑黑至今的座右銘:「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阻止你去追求夢想和自我,在每一秒鐘你都是自由的。」黑黑一直以來深受被原生家庭情感綁架的苦,失業期間得了憂鬱症,他說自己其實是自由的,卻被恐懼、自尊、在意別人給困住。盧廣仲可以做到,他也可以,於是起身找工作。
盧廣仲那一陣子顯然有三十而立的焦慮,畢竟還年輕,很快機會就來敲門。在他的故事裡,你看到失業的真相嗎?
1.會失業,不見得是因為不夠優秀、不夠認真,有時只是運氣不好。
2.失業時,不見得是最爛的事,有時是一個好故事的開端,只要你做點什麼。
3.失業後,不見得天就塌下來、人生就完了,有時它是一個高峰之前的低谷。
「改變社會對失業的認知」,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出版社總編輯程鳳儀初次聽到我要寫「失業」主題,楞了一下,並且提醒我不要寫得灰暗與無望。然而在訪問過數十個失業案例,以及讀過有關失業的研究報告,我要跟大家說的話是,失業跟你想的不一樣!它不是一個詛咒、不是一場災難,而是你一定沒有想到的:
失業,是一個禮物。
首先來談我的起心動念,是怎麼開始寫這本書的。我得說,它是一個神奇的過程。二○二○年一月,我決定今年要寫一本書,很多想法在腦子裡翻來覆去,都沒個定案。折騰了好一陣子,有一天突然電光一閃,「失業」兩個字跳出來,我居然馬上認定就是這個主題,想也不想就坐下來在臉書發了一則短文,徵求失業個案。一個小時後,叮咚叮咚陸續有人敲門進來報名,順利到好像這些人等了一輩子,就等我開口邀約。
一個月後,新冠疫情飆高;三個月後,《商業周刊》封面驚悚寫著「失業潮」,有人問我:「你出書怎麼能算得這麼準?」天知道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這期間新工作不斷插入,只能向前向後擠出時間,有時一早六點寫,有時晚上十二點還在寫,作息大亂,卻沒想到放棄,就我這個生活規律如定時鬧鐘的人來說,透著濃濃的不尋常。
這樣說有點不可思議,彷彿不是我要寫書,是上天要我寫,而我像是在履行一個使命,當很多人遭逢失業或恐懼失業,站在十字路口茫然迷惘時,給大家一些特別的訊息,要大家不再排斥失業,因為它會成為生涯的常客;要大家不再害怕失業,因為它會開啟另一扇門,通往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些訊息,完全打破過去我們對失業的理解與思維,重建積極正向的認知框架,讓失業的意義顯現、失業的價值被看到。彌爾頓(John Milton)在《失樂園》一書裡說道:「我們的頭腦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把地獄變成天堂。」是的,我在這本書要把你對失業的想法,從地獄變成天堂,而當你相信什麼,就會變成什麼。以下是五個迷思,以及五個正確的認知:
1.失業不是懸崖,而是山洞
尼采說:「一切都是投射。」而我們投射在失業的是一個巨大的黑影,帶來恐懼!以為失業是萬丈的懸崖,一失足跌下去便是粉身碎骨。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失業是失足的結果,粉身碎骨是對失足的懲罰。但是這本書要教你重新想像,失業是一個山洞,看似漆黑無光,裡面藏著你要的寶藏,邀請你走進去展開一趟英雄之旅。一切未可知、充滿不確定,心裡有些害怕,更多的是好奇與興奮。
2.失業不是無常,而是經常
俗諺說:「明天與無常,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到。」所以我們害怕無常讓明天到不了。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生涯規劃的目的是就業,失業不在預期裡,這使得失業被歸類於無常。但是這本書要告訴你一個事實,失業一直在,只是你不想看見它。隨著科技不連續式的發展,產業更迭快速,景氣周期縮短,失業將更頻繁出現在生涯裡。面對這個就業的雙胞胎,跟它一起成長、強大,才能獲得真正自由。
3.失業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太優秀
有多個研究不約而同指出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比起普通上班族,條件優異、積極進取的精英在生涯的發展上,波動更大,周期更短,經常會面臨被失業的情形。這本書要告訴你另一個研究結果,被失業的精英當中,超過八成後來獲得更高的職位、更優的薪水、更大的舞台。同樣是被失業,為什麼有人沉寂下來,而有人躍上高峰,差別在於承擔錯誤,並且不帶羞恥感與罪惡感。
4.失業不是你不合適,而是工作不合適你
在這世界上,多的是成功非凡卻失業過的例子,改變這世界的賈伯斯是,寫哈利波特的J.K.羅琳是,美國名主持人歐普拉是……顯然,他們的超級成就都是在被失業之後發生,這說明什麼?原來的工作並不合適他們!就像盧廣仲做歌手固然有名,但是真正火紅是在拍了電視劇,當了演員。所以這本書要告訴你,當失業時,不必灰心喪志,而是開心慶祝,因為下一步就是成功轉彎。
5.失業不是失去工作,而是得到人生
採訪數十個失業案例之後,最深的感觸是「有一種失去,就是獲得」。工作是一種嗎啡,讓人亢奮,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不知不覺中失去健康、失去家人、失去朋友、失去生活……唯有失業,才會大夢初醒,發現孑然一身,一無所有。這時候就會想到其他的失去,回到自己、回到家庭,有人重建破碎的婚姻,有人撿回狂飆的孩子。這本書要告訴你,按下暫停鍵,才會看到幸福在身邊。
失業是一個創傷,多年後看似好了,當有人提及時,陰影卻會不自覺地飄上心頭,情緒跌落至深淵。也有人不是自己遭遇失業,而是家人同事,也會杯弓蛇影,長期處於不安與焦慮中。甚至有人從第一天上班起,就戒慎恐懼,深怕失業,不敢犯任何小錯,活得卑微渺小。足見失業這個恐懼,是勒索,也是綁架。
因此我們永遠要保持高度自覺,在生涯這條道路上,我們是一隻飛翔的鳥,不是路邊的一棵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羅曼.羅蘭說:「一隻鳥能選擇一棵樹,而樹不能選擇過往的鳥。」我們是自由的,失業不過是從這棵樹飛到下一棵樹的路上,前一棵樹的陰影且讓我們抖落在陽光裡。智利電影導演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以作品《鼴鼠》、《聖山》聞名,他說:
「籠裡出生的鳥,認為飛翔是一種病。」
失業是為了飛翔,飛吧!
--------------------------------
本文摘自《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
洪雪珍最新著作,各大書店都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台北場
時間:2020年11月28日(六) 19:30-21:30
地點:城邦書房(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a2dle
新竹場
時間:2020年12月8日(二) 19:00-21:30
地點:新竹國賓飯店11F竹萱廳(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88號)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zhk9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