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課程資訊】眠月線與水漾森林|毀滅後的美麗重生
地震與颱風對於很多人來說,幾乎是毀滅的代名詞,然而以自然的角度來說,卻僅是萬物循環的過程之一。但毀滅之後的重生,往往美得觸動人心,就如阿里山眠月線鐵道與水漾森林。若要一睹這兩個例證,新阿溪縱走便是很好選擇。
此路線即是從眠月線所在阿里山,走到水漾森林登山口所在的杉林溪遊樂區。稱之為新阿溪縱走,是因為過去在民國60-70年間也有類似的路線,但後來因為921地震而中斷,故加一『新』字以做區隔。
▌眠月線與水漾森林行程
我這次行程共耗時三日:第一日早上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開始沿眠月線行走,並拍攝紀錄沿線美景,最後抵達石猴車站紮營過夜。第二日則離開石猴車站,繼續沿著眠月線前進,直到遇到斷軌處,再高繞上松山。登頂後,一路陡下至水漾森林,並在途中造訪眠月神木。第三日在拍攝完水漾森林日出後,便拔營離開,最後抵達杉林溪森林遊樂區,搭乘客運前往台中,再搭車回台北。
▌第一日 眠月線
眠月線是日治時期為了開發阿里山森林資源,所開闢之阿里山鐵路的支線。眠月線晚主線一年,於1914年完工。起站為舊阿里山站(今沼平車站),經塔山站、眠月站,止於終點石猴站。
眠月一名則源自當時受日本政府所託,前來探勘規劃阿里山森林資源開發,與森林鐵路路線測量的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河合鈰太郎。河合教授號琴山,後世多稱之琴山河合博士。在阿里山的一次調查探勘裡,因為當時環境原始、全無開發,因此克難地睡在大石頭上。然而晚上的點點繁星與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的巨木森林,美得讓這位留學德國的森林學家無法入眠。此地後來也因此命名為眠月,即後來眠月站所在一帶,這條支線也被稱作眠月線。
1919年琴山河合博士再回到阿里山時,也回到當年帶給他滿滿感動的夜宿地點。然而昔日的參天古木卻早已被砍伐殆盡,讓他感傷不已,因而作詩一首:「斧斤走入翠微岑,伐盡千年古木林,枕石席苔散無蹤,鳴泉當作舊時音。」,以表感嘆。
為了能夠早點從阿里山出發,我們前一晚就先到嘉義住宿,隔天一早與其他同伴會合後,再一起前往阿里山。前往阿里山的路上,我就發現雲霧漸濃。當我們準備踏上鐵道時,雨珠便毫不客氣地下了下來。
我們穿上雨衣後繼續前行。前段鐵軌因為與賞日出的祝山線共用,所以路廊寬闊,鐵道也維護得很好。很快地,我們就來到眠月線與祝山線的方開的十字分道。一進入眠月線,我的目光很快就被緊鄰鐵道兩側的森林給吸引。而這裡的鐵道也因為不再維護,開始不時被泥土與植物給覆蓋。
很快地,我們就來到此行稍微比較困難的地方 -明隧道崩塌處。這裡雖然看起來可怕,但其實已經有架設棧道、繩索、鐵鍊與鋼筋踩點。基本上只要小心謹慎,都能順利通過。因此雖然我們抵達時正起大霧、下大雨,仍然可以順利通過。但可惜因為雨勢,沒辦法飛空拍機空拍。
通過崩塌處,再過一個明隧道後,緊接著就是眠月線的第一與第二隧道。這兩個隧道是伐木時期就開鑿的隧道,因此雖然部分有後來加強的水泥結構,但還是有很大部份是採素掘工法、可以直接看到山體的區段。眠月線最長的第二隧道內有崩塌,但因為近來眠月線變成熱門旅遊路線,爆紅之下,崩塌處其實也被踩出一條道路,可以輕鬆通過。
通過二號隧道之後,便是穿越了塔山,來到塔山車站。原本日治時期的塔山車站已在921大地震中被震毀,目前看到的塔山車站是之後重建的,因此保存狀況算是相當良好。塔山本來也有支線塔山裏線、大瀧溪線,但現場看來軌道應已經淹沒在草叢中,及掩蓋在月台下。
我們繼續沿著鐵道前行,沿途便是最經典的眠月線景色 -橋樑與隧道。其中又以九號隧道與其旁的山壁最吸引我,許多眠月線的經典照片皆出於此。而過了九號隧道,在木棧橋另一端的十號隧道邊坡壁上,便可看到台灣一夜蘭。
續行鐵道,途中陸續經過廢棄的道班房,以及許多橋樑隧道。其中12號隧道的北口爬滿了植物,綠意蔓延,有種說不出的美麗。而12號隧道也是眠月線最後的隧道,接下來通過的皆為橋樑。我們在通過高度最高的22號橋樑時,空中飄著細細的雨珠,看不清對岸的景色,因此猶如走在空中一樣。
通過22號橋樑不久,我們就抵達了過去眠月站的位置,據傳當年琴山和河博士眠於月下處就在這一帶。然而眠月站的建築已經消失,目前僅剩的建築為不遠處的舊管制站。
繼續前行不久,就來到了石猴遊憩區。然而這裡多處被土石掩埋、觀景台也被植物遮蔽沒有展望,石猴的頭部更是早被地震給震斷了,崩落碎解在正下方。離開觀景台,通過石猴下方的崩塌地後,傾斜但依然屹立的石猴車站便映入眼簾。這裡也是我們今晚紮營過夜的地方。這裡我們遇到了要去抓山老鼠的林務局人員,我們相談甚歡,度過了愉快的一夜。
▌第二天 上松山 下水漾森林 一訪最老的神木
因為昨晚睡前發現天空越發清朗,可以看見點點繁星。除了想到我們也眠於月下,會心一笑之餘,也想著今早可能會有景可拍。便在天亮前起床,沿著石猴休憩區的舊步道,爬上石猴的頸部等待景色。不過因為天氣實在太晴朗,因此沒有出現特別的景色。
我們回到車站吃玩早餐、整理好裝備後,便繼續出發。石猴站後方的鐵軌因為更少人走,狀態顯得更為殘舊。途經一處也許是過去為了截彎取直,但來不及完工的隧道。
隨後我們來到第二處鐵道路基崩塌處,在此我們便要高繞至此行最高點松山。一開始的上坡確實相當的陡,但接上稜線後,便稍微和緩一些。期間我們經過一開闊有展望處,本來希望可以看到玉山主峰與其山脈,可惜被雲層阻擋,未能如願。
很快的我們就抵達松山的三角點,與其後山頭制高點上、日治時期營林所所立的石碑,此後便是一路陡下至亞衫坪林道。這段下坡不太好走,加上水氣將沿路的石頭、樹根打濕,很容易滑倒,很多地方甚至要拉繩而下,必須全神貫注在路徑上。中間我們經過早期林業鐵道遺留的鐵軌,但不太確定是屬於哪條路線。
離開斷軌後,我們繼續陡下,直到抵達酒瓶營地後才稍做休息。這裡有許多新舊的酒瓶,然而新的遠多於舊的。這是早期過去林務局與其配合廠商在伐木或造林時,工人飲用留下。跟過去日本駐在所,駐守的日本警察也會留下許多酒瓶一樣。
離開酒瓶營地後,我們短暫地踏上林道。但由於林道也因地震而斷裂,無法直接通往眠月神木,我們只得再往前下切至乾溪床,再回到森林中爬升回林道。回到林道後就輕鬆了許多,我們很快來到水漾森林與眠月神木的叉路口。在這裡我隱隱約約聽到有電鋸的聲音,不知道是不是山老鼠,希望林務局的大哥們能去查明。
前往眠月神木,包含休息、拍照,來回需要一小時左右。期間林道有幾處的崩塌,有不小的上下起伏。不過最終看到巨大的眠月神木時,還是相當的震撼。眠月神木是紅檜,高48公尺、樹圍21公尺,樹齡則有4100年,是台灣最古老的神木。神木內部雖已中空,但頂部仍有枝葉,因此應該還活著。樹的根部有大量的垃圾,但大多年代久遠,還看到已經絕版許久的汽水瓶,猶如格格不入的時空將囊。
離開神木後我們回到水漾森林的下切點,不久就抵達了我們此行的最後重點水漾森林。水漾森林是因為1999年921大地震後,石鼓盤溪的河道被阻塞,而形成的堰塞湖。原本的森林則因為被湖水浸泡,形成了湖中枯木林的美景,進而吸引許多人前來探訪,並連帶造成了環境上的影響。
當我們終於從森林中竄出,看到石鼓盤溪的溪水時,心情相當振奮。而且相較於網路上看到的人滿為患,這日似乎只有我們一行四人(以及後來抵達的一隊商業團約5、6人),可以享受一些清幽與寧靜。
我們趁天色尚未暗下來之前搭好營帳,本來期待能有夕景可賞,無奈最後仍因雲多未能如願。晚上用晚餐時,發現天空慢慢清朗,星空漸明,便帶著希望隔天一早能出大景的期待入睡了。
▌第三日 急行軍回杉林溪
清晨五點起床時,我往帳外水樣森林方向一看,發現天空大致晴朗,或許有希望出景。我便速速起床著衣,拿起拍攝裝備往湖岸走去。
在等待的同時,雖然樹木與雲朵已開始有日出前的淡淡紅光,但我也發現日出處的雲似乎有些多。果然這天的日出最終沒有出現我希望的大景。然而這日依然是舒爽的藍天白雲,我們在湖畔享受了一下日光,欣賞一下好天氣下的水漾森林後,便收拾裝備離開了。
離開水漾森林之後便是連續不緩的上坡,其中還有需要拉繩的段落。之後會再穿越一片較為平緩的森林,再往上接回林道。在接回林道的上坡中,又發現殘存的鐵軌,不知過去是屬於哪條路線。
接回林道後我們前進的速度就比較快了。林道來到鹿屈山叉路口後,會遇到一段需要拉繩的長下坡,但之後又再接回林道,一路平緩地通往杉林溪。快要抵達杉林溪時,相較於通行車輛的蜿蜒林道,我們選擇走山友開闢的捷徑。經過幾次拉繩陡下後,終於聽到嘈雜的人聲、看到油油亮亮、平滑如絲的黑色柏油路。不得不說,在山裡上上下下走了三天樹根盤錯、滿佈大小石塊的山路後,終於踏上柏油路時,其實還蠻感動的。
▌結語
這次走新阿溪縱走其實很有成就感,也看到許多美景,只可惜天氣不是最理想的狀態。也許之後有機會走阿豐縱走時,再來補拍吧!
▌課程資訊
下週我在Nikon School有一堂歷史建築拍攝課程噢!在這個課程裡,我會帶領大家認識並拍攝臺北城的歷史建築,實際用雙腳爬梳台北的歷史。課程總共分成兩部分,分別為12/18的前導課,以及12/20的外拍課,只要有基礎相機操作能力,不管是不是Nikon用戶都可以參加噢! 詳細課程資訊請參考:
https://www.wilhelmchang.com/nikon-historic-building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 大 測量 繁星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站在一旁觀看的時候,只能看見世界的片段,不會有其他的東西。有些時刻、零碎時間或某個瞬間,僅短暫存在便會崩解。生活?沒有這種東西;我看見的是線、面、體,以及他們在時間中交替上場。至於時間則像是一種測量細微變化的簡單工具,像學生用的尺,刻度簡單 ── 總共不過三個點:過去、現在和未來。」
─ ─《雲遊者》Olga Tokarczuks
《雲遊者》讀起來確實是前所未有、不同凡響的一場閱讀饗宴,緊扣「旅行」以及「人體」兩大元素,以自身經歷發想出 116 篇或長或短的故事與冥思,這些飄忽的故事或奇異的思緒有些沒有開頭,有些沒有結尾,有些兩者皆無,甚至違背常理,猶如發生在整本書的主述者腦海中的超現實奇想,像是作者取的波蘭原文書名 Bieguni,以筆代矛,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自我意識對抗邪惡,透過書寫人與自然、人與歷史、人與時空、人與身體、人與生死、人與夢境,對抗這個趨向單薄、乏味與膚淺的世界。
「事實的載體不是序列,而是群集(Constellation)。」
她曾表示自己的創作是「Constellation Novel」,在謝佩霓老師的導讀中譯為「建構星系的小說」,記憶是塞滿紙張的抽屜,一個又一個意念碎片,ㄧ次又一次觀點跳躍,一圈又一圈故事排列,就像滿布銀河的點點繁星,像神經,像血管,點匯聚成線,線交織成網,才能建構出屬於人類與生命的真相,而真相,有無限方式可以從四面八方感知,正因人類世界始終是最巨大的謎團,無論存在或不存在,無論有生命或無生命,無論身體或靈魂,我們都必須將其與外在世界視為整體來看。
閱讀《雲遊者》得設法打開五感,隨文字穿梭時空,給人類似觀賞洛伊安德森《千日千夜》的靜止片刻,悲傷地飄過死寂城市上空,起因或許就落在第一篇,有個人關在世界末日的黑暗中,無比痛苦,無聲無息,也無計可施,只能進入腦中,奮力突破文明世界的邊緣。一次飛行就是一次部分自我的重生,數度探索內外複雜性與多樣性的過程裡,她看見離奇失蹤三日又若無其事回歸常態的母子,她看見年老色衰的寡婦尋求陪伴的模樣,她看見失去一隻腳的解剖學家鑽研未知痛苦的執著,她看見一個極其壓抑的母親暫時逃避生活的瘋狂,她看見蕭邦的心臟終於回到波蘭,目光附身於各種角色體內,視直覺為理智最上乘的分類,進而控制自身情感,端詳人們遊走於灰色地帶那難以臆測的景象。
也許讀著讀著,我們都會好奇,為什麼 Olga Tokarczuks 想述說、想寫出這些故事?當今的網路空間像一個騙局,讓人在五花八門的大量資訊裡迷失方向,忘記初衷,使每個地方面目模糊,將我們擋在真實世界之外,不得其門而入。所以那些才應該是文字和話語的力量,啟程、抵達、往返,帶著我們走出困境,說出口的罪才能獲得原諒,說出口的人生才能獲得救贖,也因為有語言的存在,才得以在日以繼夜的流動中勾勒出個體的輪廓,以及人類的地圖。
因此,Olga Tokarczuks 諾貝爾文學獎致詞說道:
「諸如貪婪、失去對自然的尊重、自私自利、缺乏想像力、不停對立、喪失責任感云云,讓整個世界處於支離破碎、消耗殆盡且瀕臨毀滅的狀態,這就是為何我始終堅持要將世界視為活生生、單一個體的、持續在我們眼前成形的事物來述說,而且將我們當成其中一個個渺小卻強而有力的組成部分。」
成 大 測量 繁星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愚夫〈沉默奔跑〉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們不會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教訓。」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Bernard Shaw)
在沉默中奔跑
從過敏的鼻子開始,檢證神,存在的形式
穿越過漫天飛舞的煙塵華爾滋
與
重彈老調的競選口號
從皺結的紙鈔,到沾染上污點的硬幣
去卜掛,文明的吉兇
從猛烈的撞擊聲中,了解每一件事故的意義
以預測未知的必然
是否能塞填入我們,因欲望而腫脹的肉身
在沉默中奔跑
偶爾因回憶而灼傷
但更常是因灼傷,而被迫回憶
週而復始
百轉千迴
在瘦弱的薪資袋與那斑斕卻滯銷的夢裡
奉獻靈魂的什一稅
在忠誠的齒輪所堆築起的高牆
或在盲目滾轉的流水生產線裡
測量監獄的邊界
徒勞的圓
以規律而工整的精細,在原地踏步、繞圈自轉
規律,精確的不容置疑
如同公式定理般,成為巷議街談裡的常識,而人云亦云
沒有人擁有足夠的智識與良知,去判讀或指認邪惡,錯誤的罪責
而無人違逆的錯誤,便成為理所當然的真理
在沉默中奔跑
我們勤奮的頌讀經文
日以繼夜地祈福祝禱
仿佛這樣就能擁有神靈的庇佑
卻在原生的家鄉裡,被拋置入冷酷的異境
而丟失名姓
成為,被代之以數號編碼,所串聯起的傷亡人數
在沉默中奔跑
時鐘是生命的嘆息聲
光與影,在輪迴中交替執政
自由或想望夢的權利,被文明的齒輪
優雅地摧解、剝奪
崩壞的不成原形,而無人聞問
在沉默中奔跑
人們在囂喧的繁華裡陷入昏迷
又在默然的寂境下清醒
而薄霧終必散落
如同無所依歸的遊民,席地而睡的絕望般從容
虛空的歡愉、超載的欲望,被眩目駭人的霓紅燈彩
妝飾成晉陞天堂,獲享福榮的票券
抵押靈魂,只為借貸欲望額度的增值
核災或戰爭的酷暴
比不上
讓人恐慌的股價真實
而所有令人為之神往的
無非都是未來文明的墓誌銘
每一個誇示著時代朝向正確的方向,闊步前行的轆轆巨輪
也都是關於災禍的隱喻
我們以佩帶象徵著苦難的圖騰刑印為榮
在先人的盲愚,滔咄地囂喧著歷史的必然下
爭先恐後
就像蠻荒的化外之民般;總有人狂熱的想成為獻祭給神靈的貢品
義無反顧
而所有的幻夢,都終將化歸泡影
成為洶湧的歷史駭浪下
微不足道的泡沫漣漪
成為人們所怯言的怪談傳說
再狂熱的信念都終將在現實的刑問逼供下,吐露出歉疚的真言
我們的罪孽,像一件件等待掘挖出土的遠古遺物
冰冷、僵硬,而有屍變的可能
苦候著真正擁有良知與耐心的人,去化驗它們的死因
暗巷內有神靈歉疚的呢喃聲
越來越多人迷茫失措
越來越多人流離失所
越來越多的唉嘆聲
此起彼落
人們異口同聲地嘆唸著
生,竟不如死
城市蒼涼得有如墓園般寂寥
而唯獨歷史,以它嚴肅的撲克臉
沉默以待
在沉默中奔跑
回憶、原鄉之景
日與夜的交替
繁星的閃耀及殞滅
撒旦的藉口或奇幻的狂想
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滿目瘡痍的大地上剝落
浩瀚而蒼茫的宇宙,依然沉默不語
萬事萬物在他們自身的季劫齒輪裡滾動不息
百轉千迴
週而復始
*作者自註:此作名「沉默奔跑」語源來自一部1972年發行的電影《Silent Running》,中譯名有:宇宙靜悄悄、無聲奔逃或沉默奔跑。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愚夫 創作
#賴位政 手寫
※本篇作於2015/6/18,見於「方格子」:
https://vocus.cc/@thefool/5dcdda73fd8978000159a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