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是觀念很傳統的國家,受宗教影響很深,大部份的人對宗教的虔誠和認真,可能超越其他事。
Mr.D 之前有個朋友結婚時,因為朋友和他的老婆的教派不一樣,據說就有很多親戚不願意參加他的婚禮。這其實讓我蠻驚訝的!
不過這還不是最讓人吃驚的地方,前一陣子跟新鄰居羅馬尼亞妹妹聊天時聽到一件事才覺得下巴合不起來。她説她故鄉有個好友跟她說,因為她們家人的宗教信仰覺得孩子是神的恩賜,所以是不准避孕的。所以她朋友的姊姊從19歲結婚到23歲,就已經生了好幾個孩子了,現在又因為疫情整個家族全住在一起,家裡每天10幾個小孩跑來跑去。她朋友害怕步上後塵,告訴她説她一定要想辦法離開羅馬尼亞。
其實大家想到歐美都覺得是很開放自由的地方,但其實歐洲是個被宗教影響很深的地方,尤其像羅馬尼亞這樣比較傳統,以農建國的社會,跟宗教的連結更是無法想像的深厚。
雖然他們的經濟狀況是落後台灣許多年的,但家庭觀念比較強,倒是和亞洲人比較契合。還有男生要照顧女生這點蠻根深蒂固,所以大家不要來歐洲聽到羅馬尼亞人就色變,其實會離開羅馬尼亞出來闖蕩的人,很多都是吃苦耐勞又上進的潛力股,只要本性善良,其實大家真的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的😜
記得剛結婚時,有次他和親戚視訊完臉色沉重,我問怎麼了?他説他的舅媽說我們結婚了,他還讓我付房租,還讓我工作,真不是男人!🤪 哎呀~真的是言重了!明明當時我就還是工作狂,怎麼可能因為結婚就放棄工作,而且覺得我也有住,一起付房租也是很正常啊!
但看他的表情大概他就開始感到內疚了吧?然後事情的發展就是他一直想盡辦法幫我擺脫經濟上的負擔,因為他希望我能夠自由。
還有有次聊天,他説在羅馬尼亞如果父母過世了,遺產一定是子女均分,即使是出嫁的女兒也會得到該有的那份。這倒是讓我覺得蠻新鮮的,因為台灣一向重男輕女,我也習以為常,我爸媽的房子留給唯一的兒子,我們從來也沒有多想,而且是不用說破的明白。當初我要買房時也是自己煩惱,也不敢想有任何人能幫忙我。
他説在羅馬尼亞這可不行,像他外公走後,房子就是給他已經結婚的媽媽和舅舅一人一半。
這樣比起來,在羅馬尼亞的女生好像還比較有地位吼?下次有人再說來歐洲遇到羅馬尼亞人要小心喔!大家可以不要太放心上啦!事實是,每個國家都有好人、壞人,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啦!
最近又是蒲公英滿天飛的季節了,看到這些飽滿的蒲公英就覺得開心!看到蒲公英從花到根,整株都可以食用也對健康有益,記得以前我爸肝不好,常常叫我去龍山寺那幫他買蒲公英,因為據說可以排肝毒的。有時最不起眼,最草根的,卻是一身寶啊!🌿
#吃好道相報
#偶是羅馬尼亞推廣大使嗎
<<<<<<<<<<<<<<<<<<<<<<<<<
❤️我和D的故事,目前更新到第四章,追起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969540753154264&id=220913834683650
羅馬尼亞少年D的倫敦奮鬥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926703197438020&id=220913834683650
彩妝/人像畫專業相關 IG 在這裡👇👇👇
https://instagram.com/vickylin.makeup?igshid=i1pq5q0jrp6l
想看更多五四三生活+Couchi庫奇😸IG 追起來👇👇👇https://instagram.com/vickylinnomakeup?igshid=i6ufzopydepk
不常更新,但還是有參考價值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_VGRtQozkKu3NL9faf20w
#london
#londoner
#londonlife
#vickylin
#林韋綺
#倫敦日常
我一直覺得我媽是個好媽媽他從來就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1/26 星期四 絕對音樂】
「無論你是哪個樣子,都要記得,你/妳都是最美好的那個樣子,
毋需因為自己的一時脆弱、柔軟、剛硬、衝動等等,而感到挫折。」
因為~~沒有人可以左右你/妳的人生,
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些勇氣,去堅定自己的選擇。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當「快樂的母親」比當「模範母親」更重要》
孩子永遠都在期待父母的認同
有一年母親節前夕,一位個案告訴我,她媽媽今年被提名模範母親,週六要接受表揚。個案說這話的時候,苦笑了一下,表情帶著些許無奈。
媽媽當模範母親不是應該高興、不是嗎?怎麼會苦笑呢?如果你知道個案來到我面前跟我談的故事,你必定也會苦笑。
她說自己從小從未被母親擁抱過,媽媽重男輕女,偏心哥哥、弟弟,她像是空氣一般、可有可無。事情做的好是應該的,但只要犯一點錯,不是被罵、就是被打。
爸爸在她國中時生病去世,然後媽媽就要她半工半讀幫忙家計(但哥哥弟弟不用),雖然媽媽做生意扶養三個孩子很辛苦,但她說:「老實話,我跟母親的距離很遠,她一直把推遠遠的。我很努力唸書、賺錢,我是多麼想得到媽媽的肯定啊,可是,直到今天,我事業有成、自己也當母親了,她卻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一句肯定的好話。」說完,她的臉上浮現出一種深深的哀怨、甚至痛苦。
在跟我談過幾次話之後,她漸漸發現:自己生命腳本裡,有一種需要「一直努力、一直努力」絕不能停下來的「生存模式」,原來這跟母親有關。她恍然大悟。
原來,自己一直在討好母親、一直想得到母親的認同。她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快樂了。
因為,不管她再怎麼努力,永遠也得不到母親的認同。而在不斷地努力討好母親與失望的循環中,她漸漸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自尊。
她開始自暴自棄,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也顯示在她的婚姻關係裡)。
談到最後,她終於認清:原來這不是她的問題,這跟母親從小根深蒂固重男輕女觀念有關、也跟母親從小被虐待的經驗有關。
最後,她終於「放下」對母親的期待(期待被看見、被認同),並「放棄」了母親要肯定她、愛她。
她開始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學會「自己愛自己」,幾個月後,她的生命終於解套了。
只會犧牲的母親,不會快樂
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文化裡,比比皆是。
如果一個母親從小就被物化、虐待,不被重視,等她當上母親以後,自然你也不用期待她會去善待自己的女兒,因為「你不能給別人你身上沒有的東西」。
我發現: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女性是虧欠的。光看「模範母親」的樣本就知道。
歷年來,怎樣的媽媽可以當上「模範」母親呢?你看社會所給出的範本,永遠是吃苦耐勞、犧牲奉獻,最好是很早死了丈夫,為了孩子不改嫁,獨自含辛茹苦地扶養孩子長大的母親,然後,孩子最好要成為社會菁英、唸到博士、當上政要,那就更完美了。
這就是社會所給的「犧牲奉獻」標準模式。這樣的模式,讓很多母親只知道「犧牲」、不知道讓自己活得「快樂」。
我不是說這樣的犧牲奉獻不好,只是,如果一個孩子的成就,是需要母親犧牲自己的「快樂」、甚至健康而獲得,於心何忍啊?你喜歡自己的母親為了你、為了家,每天憂愁滿面、不快樂嗎?這樣的價值,我深深質疑。
我寧願我的母親,快樂就好
老實說,我寧願我的母親,活得快樂就好。
但我的母親一點都不快樂。她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犧牲模式」長大的。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外公就叫她不要上學了去市場賣菜養家,母親在她原生家庭裡是被嚴重物化的女性。進入婚姻以後,她帶著過去的傷痛、愛的匱乏與巨大的生存焦慮,繼續實踐她的「犧牲模式」,我很清楚:這樣的犧牲奉獻,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討好、出於習慣、甚至是恐懼(因為如果不犧牲,她就會被父母責罵。
孩子總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愛。)
這樣的女性從小就學會:「我必須犧牲,才有價值,我才能被大人所喜愛。」這就是物化的根源。
在這樣的犧牲裡,只有恐懼,沒有愛。就像我的母親,脾氣非常暴躁,她一邊為家庭犧牲、卻也一邊抱怨(經常罵孩子),彷彿我們孩子虧欠了她,那是一種「情緒暴力」,更是一種勒索。
請不要忽略這種情緒暴力,孩子活在這樣的暴力裡,其實痛苦萬分,甚至一輩子不快樂。不快樂的童年,往往深深影響我們的成年生活、人際關係、婚姻與健康。長大以後,不管你有多大成就、多會賺錢,你還是不快樂的。因為,你內心裡缺乏「快樂的種子」。這顆快樂的種子,是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愛。
你是不是好母親,去問自己的孩子最準
可惜,我們的社會只看到父母「表面」的犧牲,卻看不到「實際」他們給孩子的「情緒暴力」與心理壓力。
從事俗的標準,我的母親絕對也有資格當上「模範母親」,去領一面獎牌回來炫耀風光,但那又怎樣,在我做孩子的眼光裡,她根本就不是一個好母親。人不要騙自己。
其實,你是不是好母親,這不該是由「外人」來評定的,你該去問自己的孩子最準,你敢不敢?
母親節前夕,寫這篇文章,真的不是要跟大家作對,也不是要去否認一個母親為家庭犧牲奉獻的辛苦,只是想邀請大家一起反思:如果一個媽媽犧牲到最後很不快樂,那這樣的犧牲奉獻,有價值嗎?還值得嗎?
真的,犧牲奉獻如果不是出於愛、不是出於「心甘情願」,寧願不要。因為這樣的犧牲是有條件的,如果沒得到回報,你一定會抱怨。
很多父母經常用自己的犧牲去控制孩子、勒索孩子,「我為你犧牲這麼多,你怎麼可以不聽話…」這種話,熟悉嗎?請相信我,沒有一個孩子喜歡聽到這樣的話。
就算你是出於愛的犧牲,請千萬也要有個「底線」。很多媽媽過份犧牲自己,眼睛永遠只盯著孩子看,把自己的需求永遠放在最後,沒有自己的時間、朋友、興趣、娛樂,這絕對不是「愛自己」的表現。
記住,媽媽是孩子的生活榜樣,如果你不愛自己,你的孩子就會從你身上學到這件事。而且重點是:你不愛自己,你就不會真正快樂,你不快樂,你的孩子也不會快樂的。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你的孩子不快樂,請你先捫心自問:「我快樂嗎?」
親愛的媽媽們,如果真的愛你的孩子,不要光犧牲奉獻,請先學會「愛自己」,把自己愛回來,讓自己快樂起來,這其實是所有孩子最樂見的一件事。不信,你自己去問孩子。
PS:最後提醒,請媽媽們不要說:「孩子,你只要考一百分、乖乖聽媽媽的話,媽媽就會快樂了。」這又是一種控制的語言。
如果你的快樂需要建立在「別人要做什麼」來符合你的期待,你才會快樂的話,那我保證:你一輩子,永遠不會快樂。
(文章來源: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7-116025?page=4)
***************************
我一直覺得我媽是個好媽媽他從來就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問
我是個資深家庭主婦,從來沒有放棄靠自己努力去賺錢的機會。
近日因逢年節,我買了一盒包裝喜氣的紅豆年糕和南棗核桃糕給我媽,到家門口時,我因不想要吵醒她午睡,將禮盒放在門口後隨即離開,準備接小朋友放學。
沒想到我媽非常不高興,打電話來訓斥我說難道我不知道身為女兒不可以送娘家年糕嗎?她說沒有人在送別人年糕的,但我沒聽過這個古早流傳的習俗⋯⋯她叫我去問路人,說大家都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有這個古例,加上自己開車那麼遠專程拿東西給她,卻被罵的那麼兇,我也不高興地回她一句:那就拿去廚餘回收吧!
但我媽持續的強調送年糕是忌諱,我的怒火也上來了,我問她,如果是兒子送的年糕呢?那這樣有忌諱嗎?
她竟說:兒子送不會有問題,因為是家人。
我聽了這句話整個理智線斷裂,我說:好,我知道了,我聽到了。
我是妳生的女兒,女兒拿年糕就是觸犯習俗,兒子就沒有問題。好比女兒大年初一不可以出現在娘家一樣,這根本是父權社會某個莫名奇妙不知所云的古人為了控制女性自由胡謅的規則!而妳正在尊崇這個性別不平等的條例!
我氣的感覺要失控,我說媽,妳這根本是歧視女人,重男輕女,就像妳在廟裏拜拜,男性信徒就可以隨意入座,女性信徒就要提醒說腳要閉合,生理期絕對不得靠近。
時代在進步,為何還有這麼多約束好讓大家習慣性的貶低女性價值?
我最後直接告訴我媽說我以後不會再回去了。
沒想到我媽說因為我的情緒使她血壓升高,但是她也強調她不該講那樣的話,她道歉。我說妳是長輩我受不起,我知道自己也愛強辯,那麼大聲我也有錯。我心裡只是悲哀母女多年的相處還比不上別人的一句話和眼光。
我認為一個人無意中說出的話其實就是真話,我媽也和大多數長輩認為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了。
我跟我媽說我要這樣告訴我的女兒,妳以後長大了要不要結婚生孩子完全是妳自己的決定。別為了任何人去勉強,妳的身體是屬於妳的。還有,無論哪一天,清晨或是半夜,妳隨時隨地都可以回家,我永遠歡迎我的孩子回來。在我眼裡,沒有任何禁忌!
一直以來,由於我公婆也是屬於超可怕的男性至上家庭,使得這個家庭的妯娌一直相當疲倦。好比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婆婆的主張,她兒子前途無限最重要。在我夫家裡媳婦們都是人微言輕。
我媽媽總是耳提面命交代我要好好服侍丈夫。
老師,我想請教您,這不是在浪費力氣呢?整個體系的思想是如此固著,尤其是女性自身常常就是在迫害其他女性的能手!
在家庭裡要去抗爭這樣重男輕女的事件,讓人覺得還真是吃力,我感到即使會傷害彼此情感,也不願意隨波逐流任人擺佈⋯⋯
回
會執著某個點的人
重點不是在那個點
也就是說重點不在年糕
而是有個觀點讓她對年糕敬畏
一如有些宗教不能碰某些東西一樣的
不知是什麼道理
反正從小就被根深蒂固
當你在年糕這個點跟她執著時
你就跟她站在同一個樓層
這個樓層的特色就是不站在對方立場想
她忽略了女兒多於這個傳統
你執著她的不公平卻忘了她被觀念挾持
重男輕女是她的三寸金蓮
緊纏到扭曲變形的腳能恢復嗎
你除了同情
還有什麼更好的態度
此時見到年糕對她來說就像大年初一門口被潑糞一樣
你要慶幸你沒有繼承你母親的這些觀念
因為這樣的母親都會很霸道的讓全家人思想一致
如果你不要受到影響
就不能再有你這次對她的方式
否則你就是深受影響了
你可以這麼跟母親說
請她好好跟你講一下這個習俗
這個年紀去理解母親比改變母親重要
誰沒有那些枷鎖呢
誰能主動反省自調呢
跟母親說
這麼簡單就可避開厄運的習俗還真不錯
更何況是能帶給母親安心
你會深深記住
以後絕不再犯
好好把握過年前最後時刻
跟她溫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