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是我唯一的專長
文/卜昌偉《京華時報》,2008年12月1日
台灣作家張曼娟創作的系列作品日前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昨天,張曼娟接受采訪時說,與多年前創作是呈現自己看到的世界不同,現在她的創作是在思考一種能安然自適的方法。“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要如何才能在這個世界過得比較好一點、比較快樂一點,怎樣帶給人正面的思考,怎樣在絕望裡找到希望,這是我現在創作的中心思想。”
此次推出的張曼娟系列作品包括小說集《海水正藍》《張曼娟妖物誌》和散文集《你是我生命的缺口》。其中,《張曼娟妖物誌》中的小說都與妖物有關。張曼娟從古典筆記小說中汲取了七則妖物故事,加上一則現代傳奇,構成了這本奇特的短篇小說集。散文集《你是我生命的缺口》則講述了她對親情、愛情的理解與感悟。小說集《海水正藍》則創作於二十年前。
這些年,雖然張曼娟出版了許多不同類型的作品,但人們總習慣以“'海水正藍'的張曼娟”稱呼她。對此,張曼娟表示,有段時間,她確實很想擺脫:“《海水正藍》是我最青澀的一部作品,包含著我純真而強烈的情感。我曾經一度懷疑,是我其他的作品不夠好嗎?而今,我已經甘之如飴。我遇見許多讀者,他們告訴我,《海水正藍》曾經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而我要不是因為《海水正藍》招致太多負面批評,恐怕也不會發奮念博士、留在學院裡教書。如今研究與教學是我的避風港,保護了我始終孤僻的真性情。”
張曼娟的創作自由穿梭在小說與散文之間,她說:“散文是私密的個人經驗或遭遇,小說則是較為虛構的,具表現性的故事與文體。雖然散文也具有虛構的成分,但我用了更多的誠實去創作,在創作的同時也將自己的經歷與情感挖掘得更深刻,那些成長中的創傷也就獲得了開解、救贖或療愈。而小說中通常是有想要表達的主題,為主題而塑造人物,鋪陳情節。”張曼娟說,這兩種文體她都喜歡,寫散文是深深的回歸,寫小說是冒險的旅程。
張曼娟認為,創作對她來說,就是存在價值的體現。“唯有創作,才能讓我有真實的存在感,是創作架構了我的生命,使我找尋到自己的長處。“這些年,我當然也嘗試過其他工作,過後發現,除了創作,原來我並沒有別的專長。說故事,就是我喜歡、也有把握可以做好的事。”
張曼娟表示,以前她的創作是在呈現一個她看到的世界,可能是自以為是的世界;現在她的創作,是在思考一種面對這樣的世界還能安然自適的方法。“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要如何才能在這個世界過得比較好一點、比較快樂一點,怎樣帶給人正面的思考,怎樣在絕望裡找到希望,這是我現在創作的中心思想。”
談到大陸作家及他們的作品,張曼娟說,早些年她常在課堂上和學生們分享阿城的《樹王》《棋王》《孩子王》,大家都對他的繁複而精準的語言風格感到喜愛。這些年她也給學生們推薦王安憶的《長恨歌》等作品,上一次她讀到落淚的作品則是楊絳的《我們仨》。
我們仨中心思想 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 純白裡的繽紛- 痞客邦 的相關結果
我們仨 ---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人生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 <看更多>
我們仨中心思想 在 3分鐘讀懂《我們仨》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全書分三部分:「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和「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前兩部分以夢的形式虛寫女兒錢瑗與丈夫錢鍾書最後的日子,最後一部分實寫 ... ... <看更多>
我們仨中心思想 在 創作天地- 《我們仨》讀後感 - 香港教育城 的相關結果
《我們仨》是楊絳所創作的散文集,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真實感人的筆觸,敘述了女兒阿緩和丈夫鍾書先後離她而去的過程,以及回憶一家三口昔日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