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不倦,終成巨流」
今天參加我的好朋友邱萬興(小邱)的新書《台灣關鍵年代:民進黨的誕生1986-1987》發表會,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游錫堃院長及許多民主前輩齊聚一堂,一起紀念35年前,在戒嚴時期,民進黨人突破重重難關,冒著「此去無回」的風險,成功組黨的歷史。
小邱用影像與文字,詳細記錄民進黨人的膽識、熱情、智慧與包容。民進黨的創黨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力量,有醫師、律師、老師、學者,也有平凡的政治工作者、家庭主婦,大家一起面對種種挫折與挑戰,一起把力量集中,衝破黨禁,迎來民主政治的曙光。
我們與國民黨不同,今天的國民黨仍在懷念過往「一中」的美好年代,民進黨則是在開創台灣未來希望的新時代。我們不只承擔歷史給我們的責任,我們還承擔台灣人民的國家未來的期盼。
我想透過這本書,可以讓我們這一代及下一代的民進黨人理解到,我們有更多的任務要完成,我們要記取這個政黨一路以來所累積的智慧,努力往前走。
照片來源:民主進步黨
==
《台灣關鍵年代:民進黨的誕生1986-1987》
〈推薦序〉桃園市長鄭文燦
1986年9月28日,歷史上的一天,台灣本土的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於台北圓山飯店成立,台灣民主化的腳步,從這一刻開始,展開與執政當局的拔河競賽。
民主進步黨組黨消息傳來,我當時仍是台灣大學電機系二年級的學生,我第一個反應是:. 「台灣是不是真的要改變了?」、「執政當局是不是會不承認,甚至直接解散這個新生的政黨?」、「台灣民主化是否已經露出曙光?」興奮、期盼、不安、恐懼,各種思緒心情,非常亂雜,交織在一起。不過,還來不及整理好心情的時候,歷史的巨浪,已經迎頭而來。
原本,在台北圓山飯店召開的是「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會員大會,在臨時動議中突然提案組黨,並連署通過。看似臨時起意的組黨行動,其實不是。從1980年代,美麗島事件之後,「黨外公政會」、「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就把組黨當作最重要的目標,從組黨十人秘密小組到建黨十八人工作小組,創黨的民進黨人做好的準備,有準備入黑牢,也有準備前仆後繼完成任務,總之,在悲壯與使命的心情下,又要保密周全,防止消息走漏,而且必須與情治單位捉迷藏,最終才能踏出石破天驚的這一步。
當然,1986年民主進步黨的成立,短期是追溯到黨外民主運動,從自由中國、大學雜誌、中壢事件到美麗島事件,中期可以繼承白色恐佈時代反抗份子反對獨裁、地方反國民黨的黨外力量。遠期,可以反思日本統治時期,台灣人的政治社會運動,包括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報、台灣民眾黨、台灣農民組合、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等,這是歷史的資產。
當時,參與創黨的民進黨人,對於1979年美麗島事件大逮捕仍記憶猶新,許多人抱著此去無回的決心參與組黨。所幸,台灣人民已經累積了巨大的支持能量,國民黨政府被迫於隔年宣布解嚴,開放黨禁、報禁,終結長達38年的戒嚴令。涓滴不倦,終成巨流,獨裁統治終究抵不住眾聲喧嘩,台灣人百年來追求的出頭天的悲願,在此刻,迎來民主的曙光。
黨外民主前輩經歷過獨裁者殘酷的追捕、打壓、監控,以及黑牢酷刑的折磨,但他們如同壓不扁的玫瑰,在越是貧瘠的土地上,越能開出越燦爛鮮紅的玫瑰。
小邱,正是這片玫瑰花海的紀錄者。我與小邱的緣分,始於學生時代。在那個社會力迸發的時代中,我與校園的夥伴一起,爭取「大學自主」,發起「大學改革請願團」,赴立法院請願修正《大學法》。從這時開始,我就成為小邱鏡頭中的常客。那時小邱給我的印象,是個才華洋溢,活力充沛的大哥。白天在街頭衝撞,捕捉街頭運動的光影瞬間,晚上則挑燈夜戰,幫黨外雜誌美工設計、做傳單、布條。當時的街頭運動,充滿肅殺的氛圍,隨時都有被鎮壓的危險;而黨外雜誌則是時常被政府查緝,編輯人員屢屢被情治單位跟監、恐嚇。然而,小邱爽朗的笑聲卻不存在恐懼、擔憂,彷彿一切充滿希望。
隨後,我參與野百合學運,深刻投入民主改革。學運之後,懷抱著改革社會的熱情,我加入民主進步黨,希望延續民主運動的能量,改變台灣。在民進黨擔任幕僚期間,我有更多機會與小邱共事。小邱與我曾一同在1994年省長選舉中替陳定南先生製作文宣,他的設計及排版充滿力道,民進黨的選舉文宣主要是訴求改革、進步,並開創新的政治文化。小邱的妙手把這股新生的力量具體轉化為圖像設計,再加上他平時勤奮地為各個街頭運動、選舉活動留下的照片,結合生動的照片與力量充沛的設計,文宣總是第一眼就能吸引選民的目光,讓人忍不住繼續看下去。
2009年,我臨危受命,參選桃園縣長,從投入選舉到投票日只剩58天,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製作出文宣,加深選民對我的印象。還好小邱很快幫我整理出我過去的照片,我這才驚覺,原來我從學生運動、當兵、擔任幕僚、參選議員到擔任新聞局長,青春年華的樣貌竟都收錄在小邱的相機裡,從我大學時青澀、瘦弱的窮學生模樣,到以小搏大、力戰強敵的「胖周瑜」,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影像紀錄的功力。當然,我只是他鏡頭中的一個小人物,小邱記錄了整個民主世代,整個街頭運動的迸發,為台灣民主的關鍵年代留下珍貴又精確的紀錄。
還好有小邱,讓我們今天能得以窺見民進黨組黨的秘辛,以及黨外運動的關鍵過程。這些年,小邱致力於傳承歷史,努力出版、策展,讓更多歷史事件及人物,能被年輕一代認識、追憶,讓我們的下一代理解到,台灣當前的民主與自由,其實得來並不容易。我相信,小邱會記錄民主、記錄台灣,小邱手中的快門,已經按出了台灣的歷史光影,可以載入史冊,成為這塊土地珍貴的記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90的網紅林林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她們吃冰好萌啊😍 #自己的寶貝自己誇😆 太陽超大☀ 想帶小妞們出門👭 還不知道要去哪😄 媽媽不管了 先幫她們著裝再說😎 看到草莓冰直流口水😍 排隊才吃得到的😆 兩姐妹吃得超滿足😋 #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淇淇已經會坐好自己吃 #我們快出頭天了 ice monster 🔺天天關心 FB:ht...
我們快出頭天了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過去,我們總認為,快的就不見得好,慢工出細活。
但實際進到臨床醫療才發現,這世界上總是有人做事又快又好。
⠀
👎 同樣是開一台食道癌,有人可以在步驟上重複、在決策上反覆,花掉 12 個小時,麻醉辛苦、患者辛苦、團隊也辛苦,更糟的是,之後還常有併發症。
⠀
👍 但也有人,5 個小時就開一台,一天能開 2 台,晚上回家陪小孩,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下刀時,隔壁那個一台 12 小時的,還在止不知道那邊噴出來的血。
⠀
秘訣是什麼?是開得又快又好的人,#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每個步驟該怎麼節省時間、提高品質。
⠀
同樣的,在 meta-analysis 的寫作上,要做到 #一年10篇 這樣的速度,一定是很清楚每一段在說什麼,如何節省字數不廢話,又能抓住核心重點。
⠀
而且這個架構,除了要 #能快速套用、#易於改寫調整 外,更必須不落俗套、襯托不同研究的特性,這就很不容易。
⠀
這堂課,我們將請 meta-analysis 多產作家 #曾秉濤醫師,與我們分享,當他在寫作的時候,所看到的論文架構,是怎麼樣的?其中的每一段,又該注意些什麼?掌握了什麼訣竅,才能達到又量產、又客製化的境界?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全新梯次】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 堅強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 課後學員回饋
⠀
「即使是這麼新手的我,新思惟的課程我仍然可以跟得上、聽得懂,甚至在幾個小時過後,還可以自己做 subgroup analysis,畫出精美的 forest plot 跟 funnel plot,根本 pure magic,菜鳥出頭天。」
⠀
「衝著不用送 IRB、不用收案的兩點優勢報名了這堂課。殊不知在一開始,蔡校長便點出統合分析的具體好處,且能作為升等用的 original article,這麼亮眼的優勢,當然要趕快進場進修囉!」
我們快出頭天了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學員提問】#統合分析工作坊
「文獻搜尋到的研究,有些提供完整的數據資料,有些只有樣本數跟 p 值,要全部納入嗎?」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全新梯次】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現在投資自己,將來 PubMed 上有你。
⠀
🗣️ 課後學員回饋
⠀
「即使是這麼新手的我,新思惟的課程我仍然可以跟得上、聽得懂,甚至在幾個小時過後,還可以自己做 subgroup analysis,畫出精美的 forest plot 跟 funnel plot,根本 pure magic,菜鳥出頭天。」
⠀
「衝著不用送 IRB、不用收案的兩點優勢報名了這堂課。殊不知在一開始,蔡校長便點出統合分析的具體好處,且能作為升等用的 original article,這麼亮眼的優勢,當然要趕快進場進修囉!」
⠀
👨🏫 堅強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我們快出頭天了 在 林林夫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看她們吃冰好萌啊😍
#自己的寶貝自己誇😆
太陽超大☀
想帶小妞們出門👭
還不知道要去哪😄
媽媽不管了
先幫她們著裝再說😎
看到草莓冰直流口水😍
排隊才吃得到的😆
兩姐妹吃得超滿足😋
#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淇淇已經會坐好自己吃
#我們快出頭天了
ice monster
🔺天天關心 FB:https://www.facebook.com/00FF77/
🔺圖文札記 Blog :https://lingmami.com
🔺優惠情報 LINE@:https://line.me/R/ti/p/%40zem8810m
🔺發摟少女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00ff77/
🔺下一站卡爾 YouTube:https://bit.ly/2xqBR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