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議題|爸媽頭很大之
#到底要不要道歉?
#到底要不要插手?
上一篇聊到孩子在不同的動機下會出現的打人行為,
這一篇來聊聊如何面對孩子在人際關係上的相關議題。
💡孩子之間的事讓孩子處理就好?
我原本也是抱持著孩子之間的事是孩子的課題,
讓孩子們自己學習面對和解決,
不過在與許多老師聊過之後,有了些新的想法,
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會透過與他人的互動來定義自己、
能否信任他人、以及累積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其他人是夥伴(友善)還是敵人(不友善)?」
如果孩子在人際互動中不斷地受挫,
不停被打擊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勇氣、變得退縮,
在孩子言語、行為、相關社交經驗尚未成熟的時候,
成人可以用引導不介入的方式,
去協助孩子累積經驗,以及培養社交所需的能力。
💡孩子老是挨打怎麼辦?
孩子在與某個特定孩子相處時,
總是容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這個人可能是親戚、或朋友的小孩,
一樣可以觀察對方是因為什麼樣的動機而動手(參考上一篇)
與對方父母討論你所觀察到的,以及解決辦法,
但需要留意的是,不要過度去刻意放大此事,
避免孩子因為挨打而獲取額外的關注、關愛以及特權,
以致孩子出現受害者情節。
不過度反應那該怎麼做呢?
其實就是溫和堅定以及平靜的態度,
#內心再彭湃激昂外在也要依然冷靜
詢問確認感受也同理孩子即可,
同時鼓勵孩子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在雙方沒有情緒時進行)。
如果情況沒有改善,類似狀況也不停重覆的發生,
那建議可以先暫時減少碰面的機會,
前面有說,在學齡前階段,
孩子需要大量累積正面的人際互動,
「相約是為了一起好好的玩,無法共好,無法好好的玩,那也失去相約的意義。」
(也可以參考之前寫的關於人際議題相關文章,有需要的人可以再跟我索取喔!)
💡孩子需不需要道歉?
很多人執著於道歉這件事,
一定非得要孩子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
但這樣的道歉是否發自內心,或只流於表面形式?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道歉不重要,
而是可以更多去思考,
道歉背後所要表達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有人認為,做錯事就是要道歉!
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小明今天和小華玩,小明玩得太興奮不小心撞倒小華,小華就很生氣的打了小明,請問誰對誰錯?」
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樣,
事實上,你怎麼定義你都是對的,
事實上,很多的對錯是分不清的,
因為人都是隨從自己心中的「善」去行事。
(希臘語中的善純粹是「有用」的意思,而非道德良善,相反的,惡就是「沒有用」,無人自願為惡,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內在的正當理由而採取行動。)
如果今天對方是不認識的陌生人,
我會選擇先替代孩子去關心對方及道歉,
畢竟不熟悉雙方在教養觀念上是否一致,
也沒多餘的時間慢慢處理,
一個道歉與關心能平息許多情緒上的感受。
(不一定是做錯事才需要道歉,我的認知是讓你有不好的感受,所以我和你道歉。)
如果對方是認識及熟悉的家庭,
在有共識的情況下,可以先將兩個孩子分開,
各自冷靜和對話,同理孩子的同時,
也帶著孩子去觀察對方的狀態,
「發生這樣的事你有什麼感覺?」
「對方有什麼反應?他看起來開心還是難過?」
「他為什麼有這樣的反應?」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何能好好地一起玩?」
當孩子被同理,也能同理他人,
頻率一致,才能開啟後續道歉及補償的動作。
最後想分享,面對孩子之間的衝突,
往往都是成人比孩子更加在意,
往往都是孩子已經好了,成人還在過不去,
而這個過不去、不舒服的感受,
是否源自於過往生命中,
曾經在人際關係上的挫敗及受傷?
#我們是否將自己與孩子的身影重疊了?
當我們能將課題分離,處理好自己內在的感受,
才能以理性去看待孩子的人際議題,
不急著去介入,而是能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給予孩子需要的協助,慢慢提升孩子的社交力。
#家庭是孩子學習人際的第一個場域
#無論如何都要溫和堅定的與孩子站在一起
#學習顧及自己顧及他人也顧及環境
#照片為喬伊跟朋友在追逐遊戲
我們是否將自己與孩子的身影重疊了 在 歡迎光臨博客來 的相關結果
將這本書讀罷,心靈起了淡淡的波瀾。我想到了我的母親,竟發現她和奇克母親的身影重疊了。同樣沒有丈夫同樣堅強,同樣不畏世俗眼光含辛茹苦的撫養孩子長大,同樣偉大令 ... ... <看更多>
我們是否將自己與孩子的身影重疊了 在 那重疊的身影作文20篇- 作文範例文章參考- 三度漢語網 的相關結果
我們 幾個頓時興奮起來,湊了上去,你拿一個,我拿一個,最後,又買了許多。我們擺弄著自己剛買到的小玩具,卻沒想到順手撕開的包裝袋在我們身後飛舞。那個身影還是在 ... ... <看更多>
我們是否將自己與孩子的身影重疊了 在 苦心栽培孩子成為醫師、律師?教養的終點,是放手祝福 的相關結果
保母、教練、旅伴,這三個截然不同的小我,重疊著昨日之我、今日之我與明日之我的身影。她們是我立足於歲月的分身,她們出於本能與孩子互動,逐日進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