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淩晨 4 點看產品,馬雲飛行 1000 小時:成年人牛逼談何容易
道家思想
2019-10-30
真正的勤奮,通常是不露聲色的。
馬雲宣布退休計劃的那天,也是他的生日。沒有家人也沒有孩子的陪伴,他在前往俄羅斯的飛機上度過了自己的54周歲生日。
落地之後,馬雲直奔論壇,和普京聊投資,談合作。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去年一年,馬雲的飛行時長已經超過1000個小時。這個數值接近飛行員一年的工作上限。
他曾在一天時間裏見了4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一個月有26天在路上。
外界常說,馬雲堪比外交官,朋友圈不是總統就是首相,風光無限。
事實上,身家千億的頂級富豪,仍在一線跑單。這才是生活最大的真相。
如今,支付寶已經接入全球50多個國家。無論大國,還是小國,全靠這個男人,阿裏最拼命、也是最頂級的銷售,一個一個談下來的。
“我不是為了跟總統握手,而是要為5年後的事業做準備。很多公司在做今天的生意,阿裏在做未來5-10年的生意。”
他飛去盧森堡拜訪首相貝泰爾,為的是談下使用螞蟻信用簽證的第一個國家大單。
他到土耳其,和總統埃爾多安約了見面,為的是給阿裏巴巴開路。
他在一個白色小圓桌邊上,鼓動法國總統馬克龍,把法國拉菲、lv各種品牌請進天貓,最後差不多把整條香榭麗舍都搬過來了。
其實早在馬克龍還是經濟部長時,馬雲已經開始維護關系了。
為什麽這麽拼命?
“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夠創造出更好的生活。如果不去努力工作,那麽公司就會關閉,自己也會失業。”馬雲給出來的理由很直接,他害怕。
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每天什麽時候最開心,馬雲想了一下,笑答:睡覺!
這一度曾為網上談資。事實上,因為擔心被淘汰、掉隊,馬雲幾乎每晚都睡不好。
外界都驚呼阿裏短短時間內發展這麽快,在馬雲心裏,已經有四五十年那麽久,他說,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每一天都像過一年一樣難。
馬雲總結創辦阿裏的日子,20年來猶如重生了20次。最焦慮的時候,他不停地請教別人:一個公司如何基業長青,如何永葆活力?
那段時間,馬雲經常繞著西湖打圈,一聲不吭地散步。他陷入巨大的恐慌,散步洗澡做夢上廁所在想事情,去戶外鍛煉也在想事情,腦子停不下來。
最後他找到了答案——企業必須解決社會問題,解決越多的問題,就有越大的發展。這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熱愛。
各國政要,馬雲都當客戶跑了個遍。
老少皆知的總統就能列出一大串: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現任總統特朗普,韓國前任總統樸槿惠,俄羅斯總統普京,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總統奧朗德,印尼總統佐科,墨西哥總統涅托,德國總理默克爾等等。
這些年,馬雲還在為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東奔西跑。
努力的背後,是使命。
很多阿裏員工,出了這個門,去了外面的公司,工資可以翻兩倍、三倍,名片上印著CEO,也可以自己創業。
為什麽8萬多的阿裏人,還在堅守?
現任阿裏CEO張勇,說了一句實話,恐怕是最好的答案——因為我們有夢想,不然誰願意那麽累呢?
夢想不值錢,但卻很值得。阿裏沒有一個規章制度要求員工加班。但晚上十二點以前,杭州總部大樓,總是燈火通明。
創業20年了,馬雲還在路上,阿裏也還在路上。
如果你有留意,會發現今年馬化騰四處站台,拋頭露面。
為了開拓To B業務,馬化騰經常定當天的飛機,出了機場,就直接去現場溝通、簽約。
有時候不得已,他會再參加一個推不掉的晚宴,然後接著趕路,常常一晚都不歇。
內部員工透露,也正是因為馬化騰親自帶隊匯報,很多眼看著要丟了的機會,硬是被撈了回來。
變化,源於去年秋天。
在香港一間非常私密的餐廳小包廂裏,騰訊開了總辦會。
十幾位高管,圍著一個小圓桌,胳膊肘卡著胳膊肘,被要求必須正面回答公司面臨什麽真問題。
馬化騰用“危機感很強的一年”來形容2018。
開完會一個月後,騰訊發布了組織調整,狠心砍掉了50%的架構。
馬化騰很堅決,“做To B壓力還是蠻大的。苦活、臟活嘛,連車都沒有了。但你沒辦法。”
其拼命的程度,就連騰訊內部員工都一度懷疑,老板不睡覺的。
有程序員曾在深夜趕一份ppt,發給馬化騰已經是2點了。本想洗洗睡了,沒料到,20分鐘後馬化騰發來了修改意見。
最為傳奇的是,有一次淩晨4點,馬化騰還在看產品,看完順手發了郵件。
總裁、副總裁和幾個總經理在上班時間紛紛討論回覆。當晚10點,這個項目的詳細排期就出來了。
全程用時18小時。
誰也不知道,難眠的日子裏,馬化騰究竟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在To B市場上,尤其是新零售,騰訊一度走不下去了,怎麽都推不動。
因為傳統行業的巨頭,把他們當敵人看。
馬化騰想不通,直到他特意拜訪鏈家CEO左暉。
看著這個傳統中介機構,抵禦住互聯網入侵,反攻線上,逆襲成行業老大,馬化騰才慢慢想明白了:騰訊應該把自己定位為助手,給產業補充能力,而不是什麽顛覆。
局面打開了。
自從騰訊把技術分享出來,讓各行各業一起用,馬化騰發現,連內衣企業都找來了。
這個容易臉紅的創始人,恨不得自己去接活,“機會超多,就是發愁我們的人接不下來。能接的話,我天天去找單,甩下去”。
其他高管們有著同樣的決心。
有一次,騰訊員工在和一家服飾行業服務商談合作,與友軍正面相遇了。雙方輪番和客戶談判,拉鋸8個小時。
後來,這家在騰訊體量看來,小到不能再小的公司,要求跟高層對話。
已經是晚上11點,了解完情況的集團總裁劉熾平、副總裁Davis幾秒鐘之內,出現在了電話那頭。終於,騰訊贏得了那場談判。
如今,騰訊從上到下,節奏都非常快。在幫某省政府做互聯網技術改革時,馬化騰每兩周參與一次討論,光是字號就提了5次意見。
實際困難比之前想象的大十倍不止。
小組成員每天工作近乎14個小時,全年幾乎無休,靠喝功能飲料提神,夜裏常常失眠,直呼這輩子就沒這麽累過。
一個騰訊員工甚至收到孩子寫的信,信裏問:(爸爸)為什麽不需要睡覺吃飯?
扛過來之後,騰訊交出了還不錯的成績。該省成了全國技術改革的典範。
當這群程序員站在政府門口,看著墻上“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時,竟然感同身受,覺得這一年沒有白熬。
他們說,自己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意義。
“苦不是人怕的東西,人只怕沒事兒幹。你也許敗,你也許勝,但是你總有一個地方可以去爭取。要有戰場,要有能勝利的地方。”馬化騰寡言,但這些年,他似乎越來越健談。
只要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永無止境,這場戰鬥還將繼續下去。
創業20年了,馬化騰還在戰鬥,騰訊還在戰鬥。
今年要說難,可能誰也比不上華為。但是把華為30多年的年譜翻一下,就能知道任正非如此氣定神閑的底氣在哪了。
2017年春節,任正非總算有時間去度假。去度假,偏偏選了珠峰這種高原地區。高層都知道裏面的私心,老板就是去看望華為珠峰站點和員工的。
在雪山上,70多歲的任正非邊挪邊嘲笑自己,體力不如當年了,得慢慢地走,不敢快。
等爬到海拔5200米時,看著白茫茫一片,任正非流淚了。
他想起了十幾年前,為了開通西藏墨脫的通信,員工王文征帶著200名民工,翻過4座4000-5000米的雪山,來回用了八天八夜,把鐵塔部件一根一根背上珠峰。
任正非深知駐地員工不易。很早之前,這個有糖尿病、高血壓的老人就向18萬員工許下承諾,只要自己還飛得動,就會到艱苦地區來看員工,到戰亂、瘟疫各個地區來陪著員工。
2008年9月20日,巴基斯坦首都發生大爆炸。任正非要求到現場看望。當時出於安全考慮,駐紮巴基斯坦的華為負責人,反覆建議任正非不要過來。
隨後,當地負責人收到一封郵件,點開之後熱淚盈眶:
兄弟們能去的地方,我為什麽不能去,誰再阻擋我去,誰下課!
——任正非
巴基斯坦危險區去過了,阿富汗動蕩地帶去過了,任正非甚至還在伊拉克開火時,去談業務看員工。
落地不到兩天,伊拉克首富告訴他:“我今天必須把你送走,明天這裏就封路開戰了。我不能用專機送你,不安全,我派保鏢送你。”
為了不引起軍方註意,首富組織了一個車隊和十多名保鏢護送任正非,每到一個地區立馬換當地車。
就這樣連續奔馳一千多公裏,終於把任正非送上了最後一架飛機。
“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鬥。”
很難想象一個創始人,像任正非這樣,將軍永遠沖在一線,炮火就在腳邊,戰場就在眼前。
在華為辦公室裏,任正非始終擺了一張小床,方便加班。無論折騰到多晚,躺下就能睡,醒來就能幹活。
現在華為上上下下,辦公桌底下都藏著折疊床。說沖鋒就沖鋒,說紮營就紮營。
這一年,外界常問任正非,最難的時候是不是到了?任正非哈哈大笑,說比以前那可容易多了。
創立華為時,任正非已43歲,那時他剛被公司除名,和妻子離了婚,背負著200萬債務。
創業是他無路可走時,不得不走的小道。
2002年互聯網泡沫破滅,華為差點崩潰。啥都得任正非拿主意,他又不知道出路在哪裏。每天就像被架在太陽下烤。
當發現自己無能為力,公司就要沒了,員工就要失業了,任正非有半年時間,天天做噩夢,夢醒時常常哭。
哭完了,他跟個沒事人一樣,繼續穿著昨天皺巴巴的衣服,工作加班十幾個小時,甚至宣稱研發失敗就跳樓。
那是任正非第一次理解,為什麽會有企業家、高管選擇自殺。也是在那段時間,任正非把自己身子累垮了,動了兩次癌癥手術。
歷經能歷經過的劫,嘗遍能嘗遍的苦,任正非變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麽榮譽感、自豪感,能選經濟艙就不坐商務艙,能低調就不拋頭露面。
十年來,他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想著怎麽帶著大家活下去,怎樣才能活得久一點。
如今,任正非身患糖尿病、抑郁癥、頸椎病、高血壓,還加上之前的兩次癌癥手術。這個已經75歲的老人,一年竟然還有200多天在市場上奔波。
頭狼未曾老去。
今年華為挨子彈了,能低調就不拋頭露面的任正非,立馬出來當盾牌,不停接受媒體采訪,為公司做公關。
這個傷痕累累的將軍,一直扛著槍、扛著炮、扛著所有苦難,沖在最前面。
對著18萬華為人,任正非說:
不管身處何處,我們要看著太平洋的海嘯,要盯著大西洋的風暴,理解上甘嶺的艱難。要跟著奔騰的萬裏長江水,一同去遠方,去戰場,去勝利。
創業32年了,任正非還在一線,華為還在一線。
哪種偉大,不是一寸又一寸的前進?
哪種成功,不是一日又一日的努力?
越認真的人,越容易陷入迷茫。生命的意義是什麽?努力的意義在哪裏?
答案有千百種。
2018年,1523萬中國新生兒開啟了他們的生命旅程,993萬人辭別人間。
975萬高三學生提槍上馬奔赴高考。34萬人超過600分,不負一場修行。
3000萬環衛工人,在每天淩晨4:15的時候,準時出現在全國700個城市街頭。
360萬美團商家、270萬外賣小哥一起送出63.9億份外賣。
餓了麽騎手劉務桂跑了63221公裏,相當於繞行赤道1.5圈。
300萬快遞員騎著電驢,送出500億件快遞。
平均每個快遞員每月送貨距離接近2000km,相當於從北京騎行到廣州。
1386萬農村貧困人口,勞動脫貧。
彼時,中國A股上市公司,近五千高管年薪過百萬,也是這一年,A股每天至少有一位董事長失業。
820萬大學生告別母校。80%的畢業生掙到第一筆薪水。
全世界,從未有這麽龐大的一群人,對未來充滿著樂觀美好的想象,如此勤奮,如此吃苦,如此拼搏。因為每一個你們,中國還在前進。
努力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誰不曾受過生活的優待,誰又不曾經受過生活的刁難,誰又不曾念過那本難念的經。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好好活著,就是勝利。
得合夥人,得天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周爆肝系列再度來臨! 這次要來講的是漫威新影集《獵鷹與酷寒戰士》 剪輯: 麗芳、Bruce Lu 監製/編輯:黃豪瑞(Jasper)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
我們的神 你 真偉大 你是我生命的盾牌 在 帥狗HandsomeDo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復仇者聯盟4暴雷⭐️
稍早讀了由「Marvel電影世界觀百科」分享的羅素兄弟訪問文章
內容對於我的終局之戰BUG說官方有更明確的說明。
訪問內容很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閱,這邊只針對跟BUG比較有關的重點進行說明。
1.只要你穿越了就一定會產生新的時間線。
2.隊長確實回到過去跟Peggy生活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宇宙,MCU主宇宙不存在兩個隊長。
3.隊長過完他想要的人生回再回到MCU主宇宙。
4.隊長帶回來給獵鷹的盾牌是來自另外一個宇宙的,至於怎麼來的沒人知道。
問題點:隊長為什麼沒有從時光機裡出來?
很遺憾訪談中並沒有聊到這個問題
或許是因為這對官方而言並不是問題,畢竟他們只需要輕筆一揮就能夠圓滿這個問題
例如是另外一個宇宙的Tony送他回來的都可以。
結論:它不是BUG,更接近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儘管它當下真的會讓人看得有些錯愕,不過隊長得到他應得的且畫面美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官方未來會不會解釋隊長為什麼沒有透過時光機回來
這部分我們只能期待有一天能夠看的到。
訪談文章:https://xw.qq.com/ent/20190429007983/ENT2019042900798300…
#復仇者聯盟 #終局之戰 #超級英雄
(本文涉及電影「重大」劇情透露,點閱前還請注意)
隨著《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正式上映,在過去一週以來,世界各地的粉絲已經在網路上針對本片的故事情節展開了各式各樣的討論。
究竟電影裡的某些安排是怎麼一回事?背後是否又藏有某些訊息?對這些問題感到疑惑的朋友們,或許可以參考The New York Times日前針對本片編劇克里斯多夫˙馬庫斯(Christopher Markus)與史帝芬˙麥菲利(Stephen McFeely)進行的這篇專訪。
重點節錄如下:
◎ 編劇難題
提到《無限之戰》與《終局之戰》的劇情設計,馬庫斯與麥菲利表示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其實在於為薩諾斯(Thanos)以彈指毀滅宇宙一半人口的事件安排一個適當的時機。若是彈指過早發生,《無限之戰》將會變成一部沒有結局、同時又有點反高潮的電影;而相對地,該怎麼讓消失的人口在適當的時機歸來則又是另一個難題。
最後,兩位編劇選擇讓《終局之戰》裡的逆向版彈指事件較晚發生,雖然其他配角與新進英雄的戲份受到了壓縮,但本片也因此變成了一部非常屬於復仇者聯盟(Avengers)創始元老、描述他們面對失去與傷痛的電影。
關於戲份分配與倖存者選擇的問題,兩人的主要考量點在於:必須讓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和鋼鐵人(Iron Man)攜手面對事件發生後的慘狀,而由於黑寡婦(Black Widow)與隊長在《終局之戰》裡都會有較多的感情戲,因此在《無限之戰》裡,這兩名角色的主要表現都只是負責武打動作。
不過有趣的是,索爾(Thor)反而是少數在兩部電影裡都有豐富表現與深刻故事線的角色。馬庫斯對此便感慨地說道:「以一個曾被大家覺得很無聊的角色來說,現在的他真的已經變得非常有用了。」
◎ 退休計畫
出乎許多觀眾意料的是,在電影的開場片段裡,氣憤難平的索爾就已經在「花園」斬下了薩諾斯的頭顱,為這名「瘋狂泰坦」(Mad Titan)的一生劃下句點,提到這個安排背後的緣由與意義,兩位編劇如此進行了說明。
麥菲利:「那時我們一直在苦惱這個問題。這個傢伙手上擁有終極的武器,他根本可以預測到事態的發展,這真的太荒謬了。我們的腦袋燒了好幾個禮拜,然後某一天,執行製作人陳貞(Trinh Tran)卻說:『難道不能就這樣把他殺掉嗎?』我們便開始思考:『當我們把他殺掉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要殺他?為什麼他願意讓你殺死他自己?』
馬庫斯:「這強化了薩諾斯的信條。他已經完成了使命。我們並不是要讓他變得很像基督一般,但那感覺更像是:『如果我必須死亡,那麼我現在馬上就能赴死』。」
◎ 黑暗的開場
以一部充滿特效與動作場面的好萊塢票房大片來說,《終局之戰》開場一小時的氣氛無疑是黑暗、低迷的。站在編劇的角度,這樣的安排或許充滿風險,但透過觀眾對《無限之戰》結局的反應,馬庫斯與麥菲利也意識到:觀眾這些年來可能早就已經對類似的情節感到麻木了,《無限之戰》卻難能可貴地讓大家在戲院為之動容、落淚,若《終局之戰》沒有延續那樣的感情,只會讓觀眾有被愚弄的感覺。
麥菲利也說道:「在大部分超級英雄電影的第二幕裡,他們或許只有5分鐘是輸掉的,但在這裡卻是整整5年的時間。」
◎ 角色旅程
《終局之戰》裡的角色旅程其實發端自兩位編劇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拍攝期間的腦力激盪。兩人構思了角色們「如果……會變得怎樣?」,進而討論出各種可能性。包括:如果索爾變胖了?娜塔莎(Natasha)選擇封閉自己?隊長開始抑鬱?東尼(Tony)擁有自己的家庭與人生?浩克(Hulk)變成了真正的超級英雄?克林特(Clint)變成了冷血的殺人機器?也因此我們便有了這些角色在電影裡的新樣貌。
馬庫斯:「當我們開始為《終局之戰》互扔點子的時候,我們的發想是索爾將會踏上一場復仇之旅。但我們突然發現,在上一部電影裡,他也一樣踏上了復仇之旅啊!這傢伙從頭到尾根本都在做同一件事情!而他失敗了,每回皆是如此。那麼我們不如把他逼到牆角,看他會變成什麼模樣吧。」
麥菲利:「於是他變成了酗酒的胖子。」
另外,兩位編劇曾打算將聰明版浩克用在《無限之戰》裡,變成瓦干達(Wakanda)大戰時布魯斯(Bruce)與浩克妥協後的人格產物,但最後還是將這個構想保留到了《終局之戰》裡才展現出來,並與角色的低潮相互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黑豹》、《驚奇隊長》等電影開始拍攝時,兩部《復仇者聯盟》早就已經籌備了好一段時間,因此劇本裡其實並沒有太多配合觀眾反應調整的空間,但對兩人來說,可以在《黑豹》問世後見證試映時群眾對《無限之戰》瓦干達字卡片段的歡呼反應、還有《驚奇隊長》上映後帶來的正面影響,這些都是相當令人欣喜的一件事情。
◎ 未能登場的角色
在兩位編劇非常早期的構想裡,生命法庭(The Living Tribunal)這位出自漫畫的角色曾有機會在泰坦星(Titan)的大戰中出現,但這名神級人物的存在顯然會讓整個Marvel電影世界觀的結構出現本質性的變化,單單讓他露面肯定會引發許多問題,因此這個構想最後未能通行。但兩人也表示Marvel Studios總裁凱文˙費吉(Kevin Feige)並沒有完全廢棄這個點子,甚至開玩笑地在訪談中表示生命法庭的影集已在籌備當中。
◎ 時空攔截
在《終局之戰》的早期規劃階段,凱文˙費吉曾提議讓時間原石(Time Stone)的力量成為故事的核心,進而使用時空旅行的元素,但兩人絞盡腦汁了許久之後,卻意識到這樣的構想很有可能摧毀整部電影-尤其故事裡的「麥高芬」(MacGuffins)高達6種,每次回到過去都可能改變某些事物,如此一來便難以迴避掉各種問題。最後,馬庫斯與麥菲利利用了上集未登場的蟻人(Ant-Man)與量子領域(Quantum Realm)作為某種「漏洞」,並構思了電影裡「改變過去不會改變未來的」時空理論。
◎ 那些未能誕生的平行時空
在兩位編劇早期的構想裡,復仇者們執行「時空攔截」的時間點和電影最後呈現的選擇有所差異。原本東尼曾有機會前往阿斯嘉(Asgard)的金黃宮殿借用宇宙魔方(The Tesseract)與乙太(Aether),並在隱身狀態下與識破自己存在的海姆達爾(Heimdall)有場打鬥;索爾與珍(Jane)也會有一段很長的對手戲,甚至還有眾人前往神盾局(S.H.I.E.L.D.)「三飛飾」總部(Triskelion),其中一人驅車拜訪奇異博士(Dr. Strange)的情節。
在當時的構想階段裡,莫拉格星(Morag)的場景也會變得更加複雜-因為收藏宇宙靈球(The Orb)的神殿根本還在海平面底下,那個片段也因此提昇了道具佈景製作的難度。但那樣的安排並沒有辦法讓過去的薩諾斯在適當的時點介入整個故事,因此電影最後還是採用了《星際異攻隊》的開頭場景。
而以上的這些安排通通是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
馬庫斯:「那時我們一直試著避免回到《復仇者聯盟》的時間點,因為那樣的安排實在太老油條了。」
麥菲利:「但我們的想法並不是一直都正確的。」
馬庫斯:「那些明顯的選擇因為看起來很明顯,反而明顯過頭了。」
最後,在導演喬˙羅索(Joe Russo)的提案下,《終局之戰》還是讓主角方回到了2012年的紐約大戰。
◎ 復仇者集結
電影最後的大戰無疑是本系列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大高潮場面,這個包含海量角色的戲碼也是本片拍攝期如此之長的其中一個理由,而當中的各種對白設計雖然充滿樂趣,但也同樣令人絞盡腦汁。為了讓角色可以適當地相互對話,兩位編劇也刻意將戰鬥設定在一個有各種廢墟和遮蔽物的場景,以給予他們在戰鬥中喘息的空間。
關於電影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女英雄集結橋段,兩人也說明他們如此安排的理由。
麥菲利:「當時我們曾有過非常多的討論。這樣的安排是令人欣喜的嗎?還是會顯得有些迎合呢?我們一直不斷、不斷地來回討論,最終的結果是,我們真的太愛那個場景了。」
馬庫斯:「《復仇者聯盟》系列其中一部份的樂趣一直都是隊伍集結的部份。Marvel已經累積了一群數量非常龐大的角色陣容,你有一群瘋狂的外星人,有一群威猛的女性,甚至還有三、四個人身穿鋼鐵人的裝甲。」
◎ 「等會見。」
提到黑寡婦在佛米爾星(Vormir)的犧牲,兩位編劇如此解釋:
麥菲利:「在我們心中,她的旅程在她有機會讓整個復仇者聯盟死而復生之際就已經來到終點了。她來自一個充滿虐待、恐怖、心靈控制的成長環境,所以當她來到佛米爾星,並且有機會讓自己的家人回歸於世的時候,那就是她願意用來作為交換的代價。對我們來說,最困難的部份在於,我們一直都很擔心大家會沒有足夠的時間哀傷。畢竟整個世界面臨的風險仍在,他們當下仍未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我們可是失去了一名份量很重的角色,一名女性角色,我們該怎麼榮耀她?我們擁有的只有這些男性視角,所以我們讓這一大群男性為一名女性的死亡哀傷。」
馬庫斯:「東尼最後有自己的葬禮,娜塔莎卻沒有。這有一部份是因為東尼是一位非常知名的公眾人物,但她一直以來則都只是一道暗碼,給她一個葬禮未必能忠於這名角色。重點在於,索爾在碼頭邊拋出了一個最大的問題:『我們有無限原石(Infinity Stone)啊!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她死而復生?』」
麥菲利:「但那是一場永恆的交易。當你將她帶回來之後,你就會失去原石。」
事實上,兩位編劇也曾考慮過讓鷹眼(Hawkeye)犧牲的安排,但本片視覺特效製作人珍˙安德達爾(Jen Underdahl)在閱讀劇本初稿之後卻批評:「你們怎麼可以從她身邊將他奪走!」馬庫斯與麥菲利也因此意識到,如果犧牲的是克林特,那麼本片的故事將會變成他死亡又無法與家人團聚的恐怖走向,讓娜塔莎在此退場或許才是較為恰當的安排。
◎ 旅程的一部分
那麼,為什麼東尼在電影的最後也必須犧牲?
兩位編劇認為,雖然沒有強制性的規定,但本片的其中一個核心思想一直是讓東尼的旅程走向終點,由他開啟一切,也由他結束一切,因此即便他們有非常好的理由取悅觀眾,最後還是選擇了讓東尼退場的安排。但這樣的死亡並不是哀傷的悲劇-縱然東尼已無法再與妻子小辣椒(Pepper)、女兒摩根(Morgan)共享天倫之樂,但那依然是一場偉大的死亡。他掙得了一輩子渴求的事物,獲得了永恆的退休與安息。
馬庫斯:「在某種層面上,他一直是映照史帝夫˙羅傑斯(Steve Rogers)的一面鏡子。史帝夫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啟蒙,走向了利己主義,東尼則步入了無私之中,他們兩人都獲得了自己的終點。」
兩人也說明了隊長最後的結局。
麥菲利:「打從我們最初勾勒的雛型開始,我們就知道隊長將會得到屬於他的那支舞。在這個獨立的主題上,我開始失去自己的判準,分不清到底哪些單純是粉絲服務,哪些又是真的對角色有益的安排。因為我認為,這對角色來說是有益的,但同時又給了觀眾他們想要的東西。這是一件好事嗎?我也不知道。但我會這麼告訴你:那的確讓人心滿意足。他延宕了自己的整個人生,只為了完成自己的責任,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都不打算賜死他的理由所在。因為那並不符合角色的成長曲線。隊長的角色曲線應該是:我終於得以放下自己的盾牌,因為我已經掙得了這樣的權利。」
馬庫斯:「如果一名英雄沒有犧牲,你就無法在這電影中透過他累積出你需要的那些事物。這就是他們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原因,重點從來都不是他們的超能力。」
https://www.nytimes.com/…/m…/avengers-endgame-explainer.html
我們的神 你 真偉大 你是我生命的盾牌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每周爆肝系列再度來臨! 這次要來講的是漫威新影集《獵鷹與酷寒戰士》
剪輯: 麗芳、Bruce Lu
監製/編輯:黃豪瑞(Jasper)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在任務結束之後,他的小組搭檔知會他關於新興起的恐怖組織「旗幟破壞者」的訊息,
這個組織認為被彈指之後的世界確實是更好的世界,
更提倡一個沒有國籍、邊界的聯合世界。
順帶一提,這名搭檔是瓦金托瑞斯,在漫畫中也有帶著獵鷹的稱號,
差別就在於他是被實驗變成人鳥的混合體,不是靠機械飛行。
這個角色在漫畫中是在Sam Wilson: Captain America這個漫畫故事線中首次出現,
其中的故事提到了山姆接下年邁的美國隊長的位置,
更與旗幟破壞者以及「山寨美國隊長」USAgent交手,
所以這影集應該有受到那個系列啟發。
托瑞斯更是向山姆提起了一個陰謀論,說美國隊長住在月球上,
在漫畫中,月球上確實有人,像是之前推出影集卻完全失敗的異人族,
或是即將在動畫系列What if 出現的觀察者。
那麼,有些人一定非常好奇,美國隊長到底去哪裡了?
之前《終局之戰》的導演有解答老隊長的來龍去脈(雖然跟編劇的回答完全互相牴觸)
他們說,隊長真的是在另一個時間線與佩姬白頭偕老,
最後才回到這個時間線把盾牌交給山姆。
所以...他也許是又回到了原本的時間線?或者是不想要造成麻煩,就此歸隱了。
記得,在《蜘蛛人:離家日》之中,我們看到學生製作的影片之中有其中一個畫面是"RIP美國隊長"
所以至少世界認為他是死的
注意此處獵鷹說了一句話:
"When things get better for a group, it gets worse for others"
這裡,我們看到了漫威也許真的想要透過這部政治驚悚影集探討一些不一樣的議題,
獵鷹這句話也許不是在諷刺某個特定的事件,但是絕對是在闡述最近的政治紛爭,
無論是去年的BLM,兩方都無盡地爭論到底誰獲得了比較多好處、特權。
或是近期因為某些族群因為覺得受到進步派興起而日漸壯大的民粹主義,
現代兩極化的政治,全都是起因於「我的東西被另一群人奪走了」。
如英國脫歐,就是原本的英國人因為歐盟移民而感到自己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就是因為傳統的價值受到挑戰,而一開口就受到訕笑,才會使脫歐公投成功
甚至是到台灣最近雙方都互相恥笑的政治,全都來自於這種相互「受剝奪感」。
一旦作出修正、反彈,又換成另一方受到壓迫,於此開啟了無盡的循環。
這就只是一句話而已,也許是我想要漫威有深度,為了尋求意義而過度解讀,
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正因為這一集接下來的發展,你馬上就會看到他們欲探討的議題了。
任務完成,山姆來到華盛頓DC發表演說,將美國隊長的盾牌隆重的歸還給政府保管,
他認為一個象徵,如果少了背後帶來象徵的人,就會失去意義。
這種觀點跟《黑暗騎士》三部曲所闡述的觀點完全相反,或許很多人也不會認同,
但是這兩種觀點並沒有對錯,象徵確實是能夠給人帶來希望以及啟發,
然而,如果實際履行理想的人已經不在了,我們是否只是在緬懷歷史?
《獵鷹與酷寒戰士》從前幾場戲就連續展現
它將用超級英雄的故事探討再人性不過的問題:
傳承以及身分。
什麼是傳承?傳承不就是在一個你永遠也看不到的花園裡種下一顆種子,
這不只跟傳承者有關,那些往後在花園裡倘佯的人們,
也必須面對維護這個花園的重擔。
我們,要如何知道前人對於他傳承事物的期待是什麼,其他人又是怎麼看待我們處理這些傳承的?
究竟,我們有沒有義務接下這個我們不願接下、或是無法接下的責任?
美國隊長確實是一個傳奇性的象徵,他象徵著希望、改變、以及堅毅不拔的精神,
有些人也許會說山姆將盾牌歸還政府保管,
將美國隊長的稱號拱手讓人的選擇是個不負責任,甚至懦弱的展現。
但這也正是漫威英雄吸引人之處。
在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英雄,摘下面具終究是一個「人」,
對自己身分感到懷疑、為自己能力不足感到懼怕,是再也人性不過的事了。
山姆可能是因為認為自己不夠格,也可能是不想活在史帝夫的陰影之中。
無論如何,如果這影集接下來能夠不只是蜻蜓點水地探討這個主題,那絕對會是漫威的一大創舉。
接下來,有在現場的戰爭機器找他私下聊天,在對話中隱隱透露了自己擔憂,
現在鋼鐵人跟美國隊長都走了,輪到誰來保護世界?
不需要明說,其實我們也看得出來他自己正在思索如何維護鋼鐵人的遺志,
我就問一句:
為什麼我們這麼少看到超級英雄作品的角色用這種「表面說一句,心理說另一句」的方式呈現?
就因為他們穿著緊身衣,不代表我們不能像這樣給他們微妙的對白啊!
故事此時一個大轉折,我們看到巴奇,也就是酷寒戰士,殘忍地屠殺一群人,
這段真的超兒童不宜,
最後甚至還冷血處決了一個只是剛好倒楣經過現場的路人。
巴奇突然驚醒,我們才知道這全是一場夢境。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巴奇睡在地板上,這正是戰爭對他帶來的影響,
山姆在《美國隊長2》也有提到這點
畫面再切到他坐在諮商室,心理諮商師問他最近做了什麼噩夢,
想當然耳,他含糊帶過,
但是坦承了他依照諮商師的指示開始「彌補過去」,也就是修正了他在酷寒戰士時期所犯下的錯,
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被他拱成參議員的九頭蛇走狗,
而他彌補的方式,就是讓參議員被逮捕。
而這整段-抱歉,我會一直稱讚這部影集-透過與諮商師的對話直接尖銳地解構巴奇這個角色,
更在這場極為安靜,後半段甚至只有特寫的戲之中,探討創傷後遺症的影響。
注意此處用了異常的構圖,讓巴奇處於壁紙下方,
象徵著他現在仍然受到這個看似祥和的世界壓迫。
巴奇一直以來都是像是個襯托美國隊長的配角,現在我們終於開始進入他的本質。
跟汪達一樣,這影集透過他來探討創傷,
但是巴奇的創傷不是來自於他所失去的親人,而是自己在過去犯下的駭人罪行,
雖然他並不是出於自願,但是就如現實生活中,
人們總會將許多錯誤完全怪罪於自己身上,久而久之,
這就形成了一層如繭一般的防護網,把所有試圖親近之人都拒於門外。
就如巴奇現在所做的一樣,我們害怕會再次犯錯,即使那錯誤並不見得是出於自己。
即使是如這場戲之中的醫生,堅定地告訴巴奇「你自由了」,
失去指令和目標的他反而變得漫無目地與迷惘,
這個世界仍然有如囚牢,好似隨時都會再次把他一把攫走
而每個人面對創傷的方式也都有所不同,有時較為劇烈,
像是把一整個城鎮綁架飾演一場情境喜劇之類的劇烈法。
有時,如巴奇,不過就是想彌補自己曾造成的傷害。
無論採用什麼方式面對,漫威目前這兩部影集都顯示「孤立」所帶來的附帶傷害,
就這樣,在這五分鐘之內,這影集就給巴奇帶來了好幾部電影都無法達成的立體。
回到故事劇情,我們看到巴奇幫鄰居解決糾紛之後-
你沒有聽錯,幫鄰居解決糾紛,這影集就是這麼日常化,我超愛。
這也讓人想起了美國隊長第一集,
巴奇真的很愛在巷子裡救人。
兩人到壽司店吃飯,而鄰居就這樣一言不合幫他把妹,
問服務生要不要跟巴奇約會,而對方就這樣爽快地答應。
但是鄰居在看到桌上的紅豆麻糬之後,突然潸然淚下,
說他兒子以前最愛吃麻糬,但是在出差的時候突然被殺害,警方也不願意告知死因。
我們可以看得到巴奇的神情不太舒服,等一下就會知道為什麼了。
接下來的這場戲則更讓人驚喜,畫面來到了山姆的老家,
我們才知道他有個妹妹,還有兩個外甥,
在對話之中,我們得知了妹妹因為經濟困難而想要賣掉父母親所遺留的的漁船,
但是山姆不願意,認為一定有其他的解決辦法,他可是復仇者聯盟的獵鷹啊!
這一整段,以及接下來的許多橋段,都是用這種寫實主義的自然手法拍攝,
運用手持鏡頭,親密地跟隨角色。
如果你給一個不知情的人看,他甚至會以為這是個小眾獨立電影。
(再次表示,我真的超愛。)
在多次上演拯救世界以及英雄內心掙扎的偉大戲碼之後,
漫威在山姆身上第一次探討了所有人-幾乎所有人-
都會面臨的問題:錢。
你可能會想問:為什麼?
漫威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角色,為什麼要兩個角色探討如此稀鬆平常的問題?
但這也許就是重點-希望是啦。
這影集接著《汪達幻視》的奇異詭譎,從預告中看來似乎又要走回漫威的公式化,
可能是間諜片、又是可能戰爭片,總之就是會以很爽的動作戲作為核心。
然而,第一集直接告訴了觀眾,不,這並不只是那樣的影集,
我們要把這幾個角色當成人來看,這已經不再是你習慣的超級英雄作品了。
而在這樣的切入點之下,
我們更能夠深刻體會彈指以及五年後反彈指兩大事件對於這個世界的劇烈影響,
這不再只是個毀天滅地的危機,而是深刻影響到原先社會的本質,甚至造成歧異的變因。
想想看,在彈指之後,世界全然失序,有些人失去身邊的人,重要基礎機能無法運作,
在一陣慌張之後,世界好不容易恢復運作,人們好不容易學會放下,
但是...在五年之後,浩克彈指,消失的人口忽然又出現。
這好不容易重新建立的秩序又瞬間被打亂,
人們辛苦建立的生命觀又變成了不知如何應對的焦慮。
光是從山姆與沒被彈走的妹妹對話就能看得出來,
那些留在世上的人,必須獨自面對被彈掉的人無須面對的恐懼以及無助,
當然也無法維持正向思考,只求如何生存下去。
而這也不只是漫威奇幻的世界,在現實世界中的2020年之後,
我們恐怕也無法完全回復以往的狀態。
說說看,即使是在疫情完全解決之後,你敢不戴口罩上捷運嗎?
故事回到山姆身上,他與妹妹到銀行貸款,但是,即使山姆是個多次拯救世界的英雄,
銀行還是無法借錢,他們只能悻悻然地離開。
這十足顯現了山姆所代表的問題,即使是像他這樣的英雄,
還是會面臨現在眾多非裔美國人面臨的問題。
不是明擺著的歧視,那當然還是有,而是這種因為膚色而產生的差別待遇,
我不敢說如果他是白人就能馬上借到錢什麼的,但是這場戲絕對是有其諷刺標的,
無論是日漸重新崛起的種族主義,還是只能在底層打轉、永不得翻身的邊緣族群。
更是一再深化「彈指」這個漫威大事件對於一般市民所造成的影響,
這不只是失去自己親近的人而已,更是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及不信任。
全宇宙的人,等於是硬生生地產生了五年的代溝。
也許,山姆無法接下美國隊長的傳承,還是與自己的身分不斷掙扎,
就是因為他打從心底知道,分歧的美國,還是無法完全接受他成為美國隊長。
當然,漫畫中也有一個橋段直接講出了這點
下一場戲,則更加深了這點諷刺,
山姆在電視上看到了國防部驚為天人的宣布:
為了維持美國的傳統,保持啟發人的象徵,國家決定指派新一任的美國隊長,
他手上拿的,就是山姆捐贈給博物館的盾牌。
此外,你還可以看到他的腰間掛了一把槍,
一個美國隊長在二戰過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的武器,
當然,你不用槍,怎麼代表美國價值勒?
而這一整段刻意呈現得像《黑袍糾察隊》那種假惺惺的人工英雄形象,
新美國隊長的微笑看起來正義凜然,卻又不懷好意。
再一次地,這影集又強化了「傳承」這主題,
一個人的傳承並不是自己,或是自己真正在乎的人所能夠定義的,
傳承,或是象徵,許多時候只會被某些強大勢力用來操作情勢,達成私利。
但是,這樣反而也更顯現了像是山姆以及巴奇這種人存在的必要性,
也證明美國隊長看上他們繼承自己理念的眼光。
汪達幻視 正義聯盟 獵鷹與酷寒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