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選手到底該怎麼吃?R4飲食是最佳選擇]
最近大家都熱烈討論奧運選手便當,讓王醫師很想分享一下「4+2R代謝飲食法」的R友們的便當,順便洗刷一下大家對「4+2R飲食法」的一些誤解。
在有賽事的學員或運動員,我在門診都會建議他們賽事期間吃 #R4飲食,其中的熱量大約2000卡左右:
✔️蛋白質比例大約30%,植物性多於動物性
✔️脂肪30%,來自食材本身的油脂
✔️碳水40%,來自全穀類跟蔬菜、豆類
有人問,以植物性為主會不會蛋白質不夠?完全不會喔!史上哪位運動員就是這樣吃的呢?
#超級馬拉松跑者朱瑞克(Scott Jurek)就是純素者,這位跑者曾以46天8小時7分鐘跑完2160英里路程,刷新阿帕拉契山徑最速紀錄,也稱霸斯巴達馬拉松(Spartathlon)、硬石100英里耐力賽(Hardrock 100)、惡水超馬(Badwater)等激烈賽事。
靠的是完全只有青菜🥬跟植物性蛋白質的飲食,朱瑞克的一餐包括希臘沙拉加黃瓜、番茄、大量橄欖、海帶、乾燥蔬菜、豆腐、味噌、腰果醬、藜麥
➡️這些全部都是R4食譜,不過在R4我們還是可以加入150-200克的低脂肉類海鮮🦞
這就是為何,很多R友每天都吃到懷疑人生—-為什麼吃得超飽,但體脂體重還可以繼續下降啊!?😆😆
#不要再謠傳4加2R是仙女餐了
#階段性食譜因人制宜
#感謝各位R友提供的餐食美照🙏🥰
#歡迎認領喔
4+2R線上課程由此去👉https://reurl.cc/a9GE19
我在 阿 帕 拉 契山徑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傳奇山徑又添精彩一章】
3500公里是怎麼樣的概念?
我在Google Map上試用「測量距離」功能,以香港為起點拉出直線,發現3500公里原來是代表著:東至關島,北至俄羅斯南部,西至印度中部,南至印尼南部。簡單來說,就是乘飛機也要五六小時的航程。
如果這樣的距離,用雙腿要走多久?
赫赫有名,橫跨美國東岸14州的「阿帕拉契山徑」(Appalachian Trail,簡稱AT)正是3500公里。尋常人打算徒步把它走完,得花上約半年時間。據統計,只有20%左右的人有毅力真的把它由頭走到尾。有工作在身的都市人,用分段形式把它按時走完,是比較務實可行的做法。若然用跑的話,目前最新紀錄,是由比利時好手Karel Sabbe在2018年以41天零7小時多創下。
AT自1937年建成後,日漸成為美國以至全球知名的徒步徑。曾經以為,AT如此有名定是因為風景優美吧。豈料在我看完Netflix紀錄片《誓破紀錄的Karl Meltzer》(Karl Meltzer: Made to Be Broken)之後,才發現事實似乎並非如此。這套片刻畫了Karl Meltzer以不到46天時間打破跑步穿越AT紀錄,過程固然極盡艱辛,但在鏡頭中我卻沒有看到像UTMB沿途的那種壯麗。事實上,早有人稱AT為「綠色隧道」(Green Tunnel),就是暗指這條步道景色單調。
就如劉禹錫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AT雖然沒有錦繡山河,但以步行或跑步形式挑戰的人日多,就使它在登山愛好者之間名氣暴漲。久而久之,以AT為主角的書籍、紀錄片以至電影就接連出現。
除了剛才提到的netflix紀錄片外,大家只要在amazon之類的網上書店一搜已可找到大堆關於AT的書籍及電影。談經歷的固然有,以實用角度教導後來者如何成功挑戰AT的亦不乏。當中最著名的,作家Bill Bryson就將挑戰AT失敗的經歷寫成A Walk in the Woods,於1998年出版;後來書在2015年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由港人熟悉的羅拔烈福及愛瑪湯遜等主演,台灣譯為《別跟山過不去》,大陸譯為《林中漫步》,但此戲在港似乎沒有上演了。
相比之下,華人作者關於AT的中文專著,我暫時只見有徐銘謙的一本。作者為台灣學者,她於2006年參加計畫獲選前赴AT學習保育、修築步道,並在2008年寫成了《地圖上最美的問號》。舊作絕版多年後,2015年她把書易名再出新版,就是《我在阿帕拉契山徑:一趟向山思考的旅程》。
至於今次勾起我談AT,全因是超馬跑手Scott Jurek的新作North。Scott Jurek在2012年的舊作Eat and Run(中文正體版《跑得過一切》、簡體版《素食,跑步,修行》)在跑圈中早已一紙風行。事實上,Scott Jurek本身也是非常優秀的越野跑者,再加上他堅持純素飲食,身體力行地反駁了「茹素有損運動表現」的看法,大家當然會對他的飲食、訓練與出賽經歷有莫大興趣。
睽違多年,Scott Jurek終於有新作推出,而且是與妻子Jenny在2015年聯手挑戰AT的經歷。此書出版,記錄著又一位名人挑戰這條傳奇名徑。AT的名氣是從何累積而來,於此又見一斑。
征戰越野賽事多年,Scott已年過不惑。妻子Jenny,亦經歷了兩趟小產。在這情況下,他們都背上了各自的理由,希望通過一場挑戰去再度尋覓自我。
這趟旅程,跑的是Scott,駕車支援的是Jenny。有別於往日對待比賽的認真,他們這次挑戰相對隨心得多——Scott不單從未試路,甚至AT所穿越的14個州份,Scott也沒踏足過幾多。然而,基於這並非正式比賽,所以夫妻二人對此亦安之若素。
話雖如此,Scott畢竟是精英選手,他這次挑戰也並非「郊遊」,反而是銳意以46天的時間打破前人紀錄。那就是說:要連續近七星期,每天跑差不多兩個全馬,絕對是能人所不能的超級考驗。
不像《復仇者聯盟》,這裡劇透絕無問題——Scott當然如願打破紀錄。但當中如何克服傷患,堅持完成的種種細節,才是書的重點所在。此書的各個章節,由Scott和Jenny梅花間竹式分述,有點像「一題兩寫」的做法使敘述顯得更為新穎立體。
目前此書尚未有中譯本,但除英文紙本或電子版外,我推薦大家也不妨考慮將有聲版本一併買回來,因為朗讀者正是兩位作者本人。相信伴之以讀,諸君更能如臨其境。
原刊於2019年7月號《Sportsoho運動版圖》
我在 阿 帕 拉 契山徑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使我以路跑為主,但仍覺得這書好看。原因:
1. Appalachian Trail本身已經非常有名,單是談如何征服這條山徑,各施各法,故事已經說不完;
2. 作者為了保育台灣山徑,竟然親赴Appalachian Trail學習相關知識,歷時數月,頗為熱血;
3. 西方談Appalachian Trail的書、紀錄片很多,但華人作者、跑者呢?大概暫時這是唯一一本了。(如大家知道尚有其他,不妨相告)
-----------------------
【維基百科相關條目:阿帕拉契小徑】
阿帕拉契小徑(Appalachian Trail)是美國東部著名的徒步徑,連接喬治亞州的史賓那山(Springer Mountain)和緬因州的卡塔丁山(Mount Katahdin),中間經過喬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田納西州、維吉尼亞州、西維吉尼亞州、馬里蘭州、賓夕法尼亞州、紐澤西州、紐約州、康乃狄克州、馬薩諸塞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爾州和緬因州,共14州、8個國家森林和2座國家公園,全長約3,500公里(約2,200英里)。此外,International Appalachian Trail把阿帕拉契小徑向北伸延進入加拿大,直到山脈位於大西洋北部的終點。
阿帕拉契小徑由三十個徒步會負責,每年有超過4000名義工付出17.5萬小時擔任小徑維護工作。由於大部分位於荒野,徒行者能沿途欣賞野生動植物和不同地形,也有小部分是穿越城鄉、公路和河流。
阿帕拉契小徑在徒步者心目中十分有名氣,不少徒步者嘗試不停站地走畢整條徒步徑,Earl Shaffer是首個完成創舉的人,很多書籍、傳記、網站和支持者組織均有記載。
https://zh.wikipedia.org/…/%E9%98%BF%E5%B8%95%E6%8B%89%E5%A…
【吾運動‧吾閱讀】- #蝦叔
《我在阿帕拉契山徑》
作者:徐銘謙
相信熱愛越野運動,留意海外越野路線的朋友,一定聽過位於美國的「阿帕拉契山徑」。
這條山徑,赫赫有名,單是長度已經叫人咋舌 —— 3,500公里,橫跨美國14個州。平常人打算徒步把它走完,得花上約半年時間。據統計,只有約兩成左右的人有毅力由頭到尾走完。若然用跑的形式,目前最快的紀錄,是一位比利時好手花了41天多走畢全程。
由於此山徑聞名於世,西方世界以此山徑為題著書的人也不少。例如作家Bill Bryson就將挑戰步道失敗的經歷寫成「Walk in the Woods」;超馬跑手Scott Jurek的新作「North」,就是他用46天跑完此徑的實錄。今次介紹的《我在阿帕拉契山徑》則比較特別,是一位台灣學者自述親赴當地保育山徑的經歷,也是華文世界中難得一本專談阿帕拉契山徑的書作。
作者徐銘謙,現為臺大海洋政策學者,曾於2006年參加計劃並獲選前赴阿帕拉契山徑學習保育、修築步道。她將在美國這條著名山徑上的經歷,在2008年寫成了《地圖上最美的問號》。舊作絕版多年後,於2015年,她把書易名再出新版,就是《我在阿帕拉契山徑》。
看這書,讀者會知道有關阿帕拉契山徑的不少背景,同時亦看到作者帶出了很多人的故事,她在旅程中遇到的人,都啟發了她對山的思考。對作者來說,親訪阿帕拉契山徑是一場社會運動,透過吸收新知識,藉以守護臺灣山頭,免受不必要的石屎化侵擾。越野運動愛好者一般都對山份外有感情,相信他們讀這書,一定也會感受到作者那份堅持的可貴。
#新地公益垂直跑 #新鴻基地產 #運動 #閱讀
【Exercise and Read】Uncle Shrimp Running
I am at the Appalachian Trail
Author: Hsu Ming-chien
Cross-country sports enthusiasts have surely heard of the 'Appalachian Trail'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famous mountain trail has a daunting distance of 3,500 km crossing 14 states. It takes around half a year for people to walk the entire trail, and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ompletion rate is only around 20 percent. The fastest running record is currently held by a Belgian who finished running the trail in about 41 days.
In the Western world, more than a few books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the Appalachian Trail because of its popularity. For example, writer Bill Bryson recounted his failed trail challenge in Walk in the Woods. North is a new memoir written by ultra-marathon runner Scott Jurek about his 46-day run along this trail. As for the book being introduced in this issue – I am at the Appalachian Trail – it is special because it is a rare Chinese monograph written by a Taiwanese scholar featuring the Appalachian Trail with her own trail conservation experience in the US.
The book's author Hsu Ming-chien, now a marine policy scholar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joined a project in 2006 in which she was selected to travel to the Appalachian Trail and study trail conservation and pathway construction. This book was first issued in 2008 and named The Most Beautiful Question Mark on the Map. After many years out-of-print, Hsu published a new edition in 2015 and re-titled it – I am at the Appalachian Trail.
This book provide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Appalachian Trail, and shares stories from many people she met during the journey as well as the author's inspirations and thoughts about mountains. In Hsu's eyes, her visit to the Appalachian Trail was a social movement. With new-found enlightened knowledge, she hopes to protect the mountains of Taiwan from unnecessary 'concretization'. Cross-country sports enthusiasts, without exception, are emotionally attached to mountains, and they will surely empathize with the author’s invaluable determination while reading this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