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非常痛苦,但你們的反應非常重要,因為人生會有更多痛苦的時刻,人生不會只痛這麼一次。」
.
電影網站 metacritic 選出 2021 年上半年評分最高的二十部電視作品,Netflix 紀錄片《#最後機會大學籃球之路》(Last Chance U: Basketball)獲得 90 分,排名第五名(第一名是《#柏本漢我的隔離日記》的98分)。《最後機會大學:籃球之路》紀錄東洛杉磯大學「哈士奇」籃球隊在總教練莫斯利(John Mosley)的帶領下,爭取晉級州冠軍賽的資格...
.
個人很喜歡看運動類型紀錄片,無論是《最後一舞:麥可喬丹紀錄片》或《Formula 1:飆速求生》,精彩度、緊湊度、刺激度,完全不遜於戲劇電影(甚至比虛構的電影更好看)。《最後機會大學:籃球之路》也是如此,既有教練的付出、球員的生命困境、團體間的衝突與合作等感情好戲,也有賽場上瞬息萬變的戰況,青春、熱血、淚水,全部到位!
.
#奇摩電影完整文章:https://reurl.cc/4al9y3
.
附上 metacritic 的 2021 年上半年分數最高的前十名電視作品榜單。
.
(1)《柏本漢我的隔離日記 Bo Burnham: Inside》:98分,Netflix。
(2)《地下鐵道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92分,Prime Video 可看。
(2)《羅密歐與茱麗葉 Romeo & Juliet》:92分。女主角是《我想結束這一切》的 Jessie Buckley,男主角則是《王冠》的 Josh O'Connor!
(4)《It's a Sin》:91分,《同志亦凡人》、《超時空奇俠》和《未來歲月》主創編劇 Russell T Davies 新作。
(5)《最後機會大學:籃球之路》:90分。(超好看!)
.
(6)《Hemingway》:88分,關於海明威的紀錄片。
(7)《Painting With John》:86分,John Lurie 是藝術家、音樂家、演員、隱士,這部紀錄片帶領觀眾回顧他的創作與他的生活。
(7)《Elizabeth Is Missing》:86分,改編自 Emma Healey 懸疑小說的電視電影。
(9)《Too Close》:85分,改編自 Clara Salaman 的同名小說。
(9)《The Black Church: This Is Our Story, This Is Our Song》85分。探討黑人四百年歷史的紀錄片。
.
metacritic 2021 年上半年分數最高前二十名,完整名單與介紹:
https://reurl.cc/a9Xy5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0的網紅電影趴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加油 想邀我們單挑的話,歡迎寄信到 [email protecte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e.podcast/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PaCast/ 0:00 頻道年度回顧! 1...
「我想結束這一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美劇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好雷] 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Netflix) 的評價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好雷] 我想結束這一切(含劇情分析 的評價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那Netflix最近上架的"我想結束這一切"應該講的是精神世界的 ... 的評價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好雷] 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Netflix) 的評價
- 關於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Re: [閒聊] Netflix新片《我想結束這一切》正式預告- 看板movie 的評價
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日沒夜追劇、追電影三四天了
完全沒用社群軟體
連經紀人的訊息都miss掉一天😂我對不起
每次沈溺都會變得行屍走肉,小說、漫畫都是,食之無味(我沒事!)一天一個便當身體就好像滿足了。
所以剛剛一看完《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我覺得夠了。
龐大的資訊量把我塞滿,電影的節奏像腦子裡流動的思緒一樣,被突如其來的一個想法跟對話推進著。純粹的失落,需要沈澱。
很喜歡也害怕著劇中這段文字。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在時間洪流中前進,但事實上完全相反,是時間有如冷風般從我們身邊流逝,讓我們逐漸乾燥凋零。」
我時常有這樣的感覺,感覺到時間摩擦過我的肌膚,不停的消逝,試圖抓住它,但我連單單舉起手指都做不到。
這也讓我想到《良善之地》裡討論的時間與死亡,很美的是,當創造了未知之地,真正善地裡的大家才再次找到快樂,正是因為生命知道有一天將會邁入下一個階段,「此刻」與「當下」才會變得耀眼無比,才會去追尋完整。
我不害怕死也不恐懼時間的流逝,畢竟這兩者讓我學會珍惜與幸福,只是不太喜歡這種冰冷消逝的感覺罷了。
#追劇 #良善之地 #thegoodplace #電影 #我想結束這一切 #imthinkingofendingthings #netflix #timeflys #dead #itsok
#photography #photo #photoshop #photoshoot #filmphotography #film #filmcamera #filmphoto
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像極了愛情,像極了小說】
#道理伯
#我是唯一(自未來)逃回向你報信的人
#5月7日開始預購
#好奇怪為何我好像有時候被鎖留言
‧
關於「存在於小說中的論述」這件事,教我最多的是米蘭‧昆德拉。
‧
當然了,這高度相關於我個人偏好──
某些小說家極其厭惡於小說中呈現思想,或曰論述;
無論該議論出自於小說敘事者,或小說人物。
他們通常僅著迷於故事。
而另一方面,又有些小說家顯然對此相當偏愛(無論其出自於角色或小說敘事者)──
上至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如此,下至勒卡雷、菲利普‧羅斯、唐‧德里羅與米蘭‧昆德拉亦如是。
平心而論,作為一範圍「和語言一樣大」之藝術類別;小說門派既多,愛使什麼招數皆屬個人自由。
拳腳、內功、兵刃、暗器皆可傷人,原本無須自我設限。
然而「議論」(或曰論述,或曰思想)這招,自然直接相關於小說家內蘊之思維儲備與筆力。
台語有個傳神的說法:「道理伯」。
‧
道理伯是愛說道理的男人。道理嬸,是愛說道理的女人(好啦just kidding──並沒有這種說法,因為mansplaing畢竟較為常見)。
然而無論是mansplaining或womansplaining,內容才是關鍵。
有人說起教來味同嚼蠟,有人指點江山卻是虎虎生風,群鶯亂飛,令人拍案叫絕。
昆德拉教會我的是,如果情節之布置足夠精彩(以其《小說的藝術》中所言──
若是那「終極悖謬」確然足堪匪夷所思),那麼道理伯的道理也是說不**盡**的。
這不難理解:如果愛情的道理能夠被窮究講述完畢,那麼也就不會有「像極了愛情」這回事了──
你之所以說「像極了愛情」,正是因為你知道自己縱然舌敝唇焦亦無從以言語精準再現其酸甜苦辣。
一言以蔽之,你還真以為自己知道愛情像什麼嗎?
你還真以為,自己能知道愛情「是」什麼嗎?
‧
「終極悖謬」。那是「道理伯」老昆德拉最初與最終的執迷。
他的小說情節指向它,他的「道理」(那天花亂墜、不擇地而出卻往往令人讀來嘆服不已的議論)同樣一往無前地向它趨近。
小說情節存在的理由,是為了有力凸顯這悖謬之核心
(對,《玩笑》:思想警察舉發了從未意圖謀反的某甲,而某甲為了逃離牢獄之災,唯一的選擇就是永恆地叛離這個國家;
成為一個某甲原本無意成為的,不折不扣的叛徒);
而小說中的議論存在的理由,同樣是為了以論述將讀者帶往幽深地底,
愈帶愈深,直至這終極悖謬之中的......終極悖謬。
‧
《零度分離》是一本屬於未來的小說。
這不是比喻,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於我構想中,那是一部出版於西元2284年,由未來的一位深度調查記者Adelia Seyfried所撰寫的非虛構寫作。
也因此,小說中有議論──作為一位記者,她的夾敘夾議理所當然。
她既可藉此述說對受訪者的第一手觀察,亦可述說自己於調查採訪中遭遇的困難。
我在此其實頗有輕描淡寫的嫌疑,因為當寫作題材涉及刑案,涉及殺人,那麼調查記者之身分則幾乎等同於警探──
她極可能令自己深陷險境。
也因此,她必然有權述說自己遭遇的危險,有權將自己涉入的事件賦予一社會學意義──
就像社會派的松本清張,像松本筆下那「日本的黑霧」。
而同樣並無例外的是,如果能夠,如果那樣的述寫足夠尖銳或深沉,
那麼她自然也能向他人指出事件之中具體實存的「終極悖謬」。
‧
這是《零度分離》的屬性。
而Adelia Seyfried之寫作既為「非虛構」,內容原應真實無比,
但由於某些年代上的錯置,導致此書的出版商(Vintage Books與其母公司雙日傳媒集團)對書中敘述之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然而作者Adelia Seyfired卻對此毫不在意:她拒絕給出解釋。
她有她自己的理由,至少對她自己而言,那是更重要的理由──
她個人的「道理」在書中已然闡明,她甚至寧可在書末附上一紙與書中重要角色(一位AV業大亨Adolfo Morel)的對談,也不願意給出版商一個明確說法。
而這場對談,正是以我們身處的21世紀初(2020年代)至23世紀之間,長達二百多年的「歷史」為基礎。
‧
換言之,那是史學家的回望,也是書中人的見解;同時又是我個人對未來的評估,或謂虛構。
那是深度報導記者Adelia Seyfried對過去的深情凝視
(是,《零度分離》中,她凝視著破解了虎鯨語言的動物學家Shepresa、因反人類罪而被處以虛擬極刑的夢境播放器Phantom、
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不存在的虛擬偶像的葉月春奈,以及隻身遁入了不可思議的時空維度中的失蹤影后郭詠詩),
她心中的「終極悖謬」,也正是我個人對人類文明未來的測繪──
類似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基地三部曲》「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那般的思索、運算,以及預言。
此處,一段文明被三種時間所共享、詭異地同步於三個相異的曖昧時態中。
我無法不想到《百年孤寂》那被引之再引的小說首句:
‧
> 多年以後,面對槍決行刑隊,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尋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三種時間。三個時態。Adelia Seyfried將如何寫下那些?
我如何寫下那些?
‧
這是隸屬於「噬夢人宇宙」的《零度分離》。我想那或許是因為,我正是唯一自未來逃回,向你報信的人。
‧
#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據說是5/7會開預購,5/13正式上市
#所以今天打書過後我應該就可以休息幾天不打書了是嗎耶耶
‧
#目錄
後人類愛情考古學——伊格言《零度分離》/王德威
1|美國Vintage Books出版公司 暨 雙日傳媒集團 公開聲明|A Public Statement by Vintage Books Publishing & Double Sun Media
2|【代序】零度分離 ◎Mike Morant|Preface to Zero Degrees of Separation by Mike Morant
3|再說一次我愛你|Say I Love You Again
4|夢境播放器AI反人類叛變事件|The Dream Projection AI Uprising Against Humanity
5|霧中燈火|Lights in the Mist
6|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The Masaki Nikaido Virtual Idol Scam
7|來自夢中的暗殺者|The Assassin from a Dream
8|餘生|The Rest of My Life
9|【附錄】我有一個夢:於神意之外造史──Adelia Seyfried對談Adolfo Morel|I Have a Dream–Making History beyond the Divine Plan,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delia Seyfried and Adolfo Morel
我想結束這一切——《零度分離》伊格言對談韓松
‧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未來世界的荒蕪莫過如斯。
伊格言在科技航道中探情,冷冽中透著少許迷離、一絲憂傷、些許浪漫,堪稱是科幻小說的抒情詩人。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神秘的事件、難以靠近的心智、不可思議的犯罪(不可思議到,連「罪行」究竟為何都是個難題),而總是停留在那個不可能處。他走到想像力的邊界,邊界之外了。這一直不是容易的事,猶如潛進了無意識的領域,回返,並記得且說出,他做到了。
──朱嘉漢(小說家)
‧
什麼力量能打破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讓六度分離成為零度分離呢?從六到零的距離,是不是就是一整個宇宙?還是其實,只是我們意識的幻象?
伊格言在《零度分離》一書中,實現的就是這樣的,創造的力量。
此書終將在歷史留名。
──黃健瑋(演員)
‧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對我而言,這已經不是「天才」或「才華」的層次,而是另一種新的智能人種搶走了古老的賣夢人、食夢貘,或僅屬於幻影(與毒品對大腦作用無異)的舊一套VR的IP公司,這些人的古老行當。
──駱以軍(小說家)
‧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零度分離》最後,那位神祕的Adelia Seyfried像一個埋伏暗處已久的殺手,身份揭露時,幾乎給了我致命一擊。我知道這本書還有後續,如此,更令人拭目以待了。
──張貴興(小說家)
‧
《零度分離》令人震撼。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韓松(小說家)
‧
這本書的臨場感特別吸引我......一本藏著許多溫柔的科幻小說。
──鍾瑤(演員)
‧
我幾次見到伊格言,他都彷彿在修行,沉靜地待在一邊。現在看來,他是在像煉金一樣,鍛造一個脫離現實的空間。啊,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本書。它如此危險而美麗,真像是拍一個巴掌就會震碎的精緻的水晶宮。
──阿乙(小說家)
.
伊格言的《零度分离》将科幻投入叙事的迷宫,思想上的实验走在深渊的边沿。六个属于未来的故事闪烁着巴洛克的璀璨光芒,点燃后人类技术时代的情感迷狂——「再说一次我爱你」,人与非人的区隔已然倒塌。这是关于未来最出人意料的预言,这是关于我们时代最深不可测的寓言。
A brilliant new novel by Egoyan Zheng! A science fiction novel shining with the Baroque splendor! A most incredible prophecy about our posthuman future; a most profound revelation about our human condition. Six experimentalist stories tell us: no,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us, just like there is zero separation between you and me! Yes, “I love you——I will say again!” -——宋明炜,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系教授,科幻文学学者
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加油
想邀我們單挑的話,歡迎寄信到 moviepodpodcast@gmail.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e.podcast/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PaCast/
0:00 頻道年度回顧!
15:12 Jon的2020年度大衰事
31:46 【丹眼看電影】的年度回顧邀約
33:20 回顧《孤味》
36:08 回顧《她們》
39:30 回顧《無聲》《怪胎》《同學麥娜斯》
45:17 回顧《芭樂特續集電影:哈薩克青年抱(錯)美國大腿之邁向強國必修課》
51:08 回顧《曼克》
58:24 回顧《婊兄弟上路》
1:04:35 回顧《我想結束這一切》
1:12:38 結語
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所謂乾貨很多的一集,暫時轉型成知識型趴cast
想邀我們單挑的話,歡迎寄信到 moviepodpodcast@gmail.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e.podcast/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PaCast/
0:00 引言
1:56 電影與心理學
3:00 《刺激1995》和正向心理學
5:31 介紹【哇賽心理學】
9:25 談《鬥陣俱樂部》中的心理學要素
18:30 「重複曝光效應」如何影響好感度
25:06 「閾下刺激」如何操弄人的行為
35:15 從《鬥陣俱樂部》看邪教如何洗腦人
46:13 「解離性人格」成形的原因
55:56 談睡眠研究的知識
1:04:53 《全面啟動》和清醒夢
1:11:37 是否可能因為看電影而虛實不分?
1:12:02 《我想結束這一切》的暴雷段落
1:12:56 是否可能因為看電影而虛實不分?
1:14:00 大眾媒體的暗示性特質
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美劇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Netflix Sad爆燒腦影評】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美劇癮
? https://youtu.be/vofJiKGdTWU ?
#我想結束這一切 #結局解說 #無痛失戀編劇
⚫『在女主演 Jessie Buckley 和 男主演Jesse Plemons 的出色表演幫助下,思考《 我想結束這一切》讓人感到有趣,導演Charlie Kaufman 盡其所能地以超現實方式剖析悲哀的人心狀態。』
⚫故事
第一幕老翁在家中看到街上一名女子,她等著男友Jake駕車前往男友鄉下的老家。
車上女子自稱Lucy,車上怪異的感覺漸見端倪,在Jake鄉下兩老及大屋的情況更營怪誕,謎團未有解決之餘漸漸往荒誕方向演變。而《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 中 Lucy一直重複的想法 「結束一切」要結束的並不是Lucy與Jake的關係,而是.....
電影集合驚慄、詭異及一點點黑色幽默的元素。像是經歷一段怪異的旅程,但又無法得到一個所以然來。電影顛覆觀眾閱讀電影的模式,一段段古怪的情節看以不連實卻又是導演精心安排的暗示,讓觀眾不得不接受最終指向的悲哀事實。
N家傳送門 https://www.netflix.com/watch/80211559
⚫結局解說
~成年Jack, 中年Jake , 老年Jake , 音樂劇奧克拉荷馬
~豬
~Nobel Prize 頒獎禮、音樂劇 奧克拉荷馬 Lonely Room、A Beautiful Mind ? 有你終生美麗
~~~~粵語網台節目~~~~
■【TENET 天能影評】
5️⃣ 個優點 VS 5️⃣個缺點 美劇癮2020年9月
●【優點篇】
https://youtu.be/-EgopBQ5wWI ?
●【缺點篇】
https://youtu.be/CNYFopZotFQ ?
●【自問自答解謎篇】
https://youtu.be/Kyf5iZyYXpU ?
■【Netflix】Cobra Kai第1️⃣2️⃣季 總評 美劇癮2020年9月
? https://youtu.be/r4zHw_U88TU ?
~~~~Podcast自作業~~~~
■《香港人的有聲書 HKers AudioBooK》
收聽方法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id1529549070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fuVYQEoBcHjCjeAeyoLs
或到你的Podcast程式搜尋 【香港人的有聲書】
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好雷] 我想結束這一切(含劇情分析 的推薦與評價
[好雷] 我想結束這一切(含劇情分析. 看板, movie. 作者, TaipeiKindom. 時間, 2020年09月06日. 留言, 49則留言,30人參與討論. 推噓, 30 ( 30推 0噓 19→ ) ... ... <看更多>
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那Netflix最近上架的"我想結束這一切"應該講的是精神世界的 ... 的推薦與評價
... 我想結束這一切"就是比較偏向是精神世界上的燒腦~因為故事的安排給人非常不合常規的感受,所以就愈有想往下看的衝勁,在故事中期還以為是在史蒂夫金 ... ... <看更多>
我想結束這一切 在 [好雷] 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Netflix) 的推薦與評價
打開 Netflix很多次、終於看完了傳說中燒腦編劇「查理考夫曼」的神片《我想結束這一切》。首先我不是考夫曼粉絲、此前只在懞懂年少對「變成約翰馬可維奇」的《變腦》有一點模糊印象、甚至沒把考夫曼這名字記在腦海裡;其次,《我》片引用的一大堆文學繪畫哲學電影音樂劇肥皂劇等典故,我一個都沒聽過,連唯一聽過的《奧克拉荷馬》在演什麼都不太記得。我這樣的人可以看《我想結束這一切》嗎?很神奇地,好像也可以、而且看得腦洞大開津津有味地!又沒有到處找典故彩蛋去燒腦的負擔 XD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8/06/09/31/1889578.jpg
三個角色,是三個人格?
此片慢慢看,很快知道雙線三角色、本是同一人:(1) 回家拜訪線的男主角Jake、(2) 回家拜訪線的女主角 Lucia(名字一直在變)、(3) 校園拖地線的校工老人。這三個人當中,屬於當下現實的應該是這位老人、而「回家拜訪線」只是他的腦內小劇場,看校工開車看到的普通景觀都可以一一變成「回家拜訪線」曠野上的準奇幻景觀,可見一斑。看全片,我本以為這應是校工老人的回憶、回憶著過去年輕時帶著女友回家拜訪爸媽、甚至可能不只拜訪一次還拜訪了很多次讓記憶混合疊加?不過最後這女主角也說了:「那天 Jake 並沒來約我,反而被 Jake 看得有點不自在。」
因此又很明顯地:這段「回家拜訪線」與其說是單一事件的記憶或多次記憶的疊加、不如說是混合著記憶與想像的腦內小劇場,因為片尾關鍵揭露就是「醒醒吧你沒有女友」XD。結果三個角色中,竟然是這位「不存在的」或「想像中」的女友、看來戲份與視角都最有主角格?整片看到最後,說簡單點我就把片尾那場「情殺舞蹈戲」當作一場腦內人格小劇場了:這裏有三個人格、一個「本我」一個「超我」一個「自我」,而那在上俯瞰一切的「自我」、把較弱的「本我」一刀殺了、把一直挺直腰桿護著本我的「超我」給一把抱走了。這算是一場多重人格者的「人格整合」嗎?
在這支舞中光看服裝造型,我們很快就知道對三位角色是一對一的明喻:弱弱的「本我」就是年輕內向的魯男 Jake 、挺直腰桿保護他的「超我」就是外向又會社交總是迴護他的年輕女主角、而拉開高度調節多種人格的「自我」就是那位站在校舍上方俯瞰兩小的老校工。雖然說老校工俯瞰他倆就這麼一鏡而已,但這一路給他倆設定沿路景觀的都是老校工、給他倆設定談話內容的也是老校工、一直打手機給女主角的名字也是老校工眼前看到心有所感的名字、而打手機提醒女主角的那蒼老男聲八成也是老校工的聲音... 是否,老校工這「自我」一直在提點女主角這「超我」呢?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280_720/pictures/20/08/26/16/19/3170926.jpg
超我女主角,陪伴面對?
本片這三個角色、或說這三個人格,也許各有各的焦慮,不過鏡頭敘事主要聚焦在女主角的焦慮、而 Jake 一直處於她的視角下、老校工則一直在天上觀看她。這女主角,她的焦慮是什麼呢?電影也慢慢鋪陳出來:才一開場,她就咕噥著「我想結束這一切」、但欲言又止並不想讓 Jake 知道,這就令人好奇到底是想要「結束」什麼:是想要結束與 Jake 的戀情?是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還是想要結束一種一次又一次重複、宛如按表操課甚至鬼打牆的規律?
本片什麼事有「一次又一次」的規律呢?乍看之下沒,但慢慢我覺得也未必沒有,只是女主角自己尚沒意識到,那就是「跟男友返鄉」。電影開頭,就是「認識六週後」「第一次返鄉」,但她已在想著「我想要結束」了?會不會這一次其實早就不是第一次、而是每一次都像第一次一般?是否可能女主角早已陪著 Jake 返鄉了好多次、早就隱隱覺得自己該放手了、只是一直放不下也不敢跟 Jake 說?若以「多重人格」來解讀這情境,是否弱弱的 Jake 從第一次想追女主角卻沒開口追時、就在心裡分裂出了以她為形象的人格、已一次次支撐他回家面對難以面對的父母?
我們看全片,Jake健談的時光都在車裡面,都是對女主角健談,而女主角也覺得他雖不善社交、但就是欣賞他喜歡他、雖然這喜歡已經慢慢有一點磨光;而在餐桌父母的面前、或是在冰炫風販售亭面前,Jake都是畏畏縮縮的、不知該怎麼答話,一出口往往就是硬梆梆地劍拔弩張、總要女主角看了嚇到仍強自鎮定出來打圓場。我們要開始意識到「Jake與女主角是同一人」,大概是從一些女主角發現「這到底是你還是我」的似曾相識細節中;因此「Jake是本我、女主是超我」的格局並不令人意外,他也許帶不回一個女友面對爸媽、就自己分裂出一個強勢的女友人格?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280_720/pictures/20/08/31/14/42/0062539.jpg
陪伴返鄉,已年復一年?
如果說 Jake 是弱弱的本我、女主角是容光煥發長袖善舞可面對困難情境的超我,我們就不難理解本片中段返家戲的各種光怪陸離了:(1) Jake談到小豬腐爛死、看小羊生活環境髒汙,都只靜靜當是日常,女主角卻不可置信;(2) Jake與父母很有隔閡,每一出口幾乎都是衝突、堅持是非不留餘地,總要女主角倒抽一口氣後挺起笑臉打圓場;(3) 然而等父母親老了時,Jake儘管跟他們過去關係劍拔弩張,仍然靜靜守候接受命運,反而對「年老」及各種年老問題、如爸爸失智與媽媽失能等狀況難以接受的,是女主角。
另外,我們知道女主角很想走人,卻一直沒走:她從啟程就「我想要結束」、但遲遲沒結束;她一直說「晚上前要回家」、但一直遲遲走不開;一直有人打電話來中斷她、彷彿要她從社交中抽離、她卻一直陷在社交中接不起電話來;甚至社交都完結了或躲得掉了、她卻開始好奇地下室 Jake 的生活秘辛;她好奇完了之後再上來、早已日換星移 Jake 父母都老了;到最後,看 Jake 餵媽媽吃完東西臨走前,甚至都還是她小心翼翼地問「你媽媽不要緊嗎」,倒還是 Jake 雖流淚但擦擦眼淚站起來說「不要緊,回去吧」。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8/31/14/42/0090620.jpg
當然這一切寫實說來,都是老校工混合回憶與想像的腦內小劇場,都發生在他這天開車班拖地吃飯看電視聽廣播的短短時間中,但腦內的回想中 Jake 父母都變老了、看似年復一年甚至過了幾十年了?一開始就說「想結束」的女主角還是沒走、也仍然沒結束;就算是從天觀看的老校工自己都透過腦內手機打了腦內電話試圖拉開她、她仍然顧全大局猶豫不走;而她終於走向「結束」的時刻、竟還是本來一直以「反正有雪鏈」為由拖著不走的Jake;父母年輕健康討人厭時是Jake遲遲不走女主要走、而到父母年老病弱時竟是女主遲遲不走Jake反能站起走人?
看後來買的冰炫風、丟冰炫風的垃圾桶竟有無數個杯子、表示這一趟已走了無數次?Jake沒帶她回城裡卻來了學校、她覺得這是男性的強迫、但又抱怨自己其實都是都是自己「只會說 Yes卻不會說No」?在本片中段的「拜訪父母」旅程中,我們看見了 Jake 的過去家戶生活;在本片後段「塔西鎮」的冰炫風旅程中,我們好像又看見了 Jake 在學校在職場受到年輕光鮮美眉們的欺負霸凌?這讓 Jake 再次畏縮退守而讓女主角再次憤憤不平、然而這個不甚美好的旅程末段即將走上了不甚美好的終點?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8/03/15/48/4225380.jpg
一場三人舞,人格整合?
我想,這一切潛意識裡應該都是在思索「老邁」「死亡」「結束」這些事,從農舍豬羊的腐朽、家裡爸媽的老化、乃至冰炫風店年輕美眉的嘻笑側目,恐怕都在談人們與談自己如何看待「老」、寫實說來恐怕也是在學校被年輕人嘻笑側目的老校工如何面對自己的「老」。只是面對「老」,年輕的男女主角這兩個人格,各有不同的焦慮,一個是如 Jake 那樣雙手一攤退守壓抑卻嚮往光鮮年輕、一個是如女主角那樣挺直腰桿硬氣介入努力要扭轉?然而,兩個人一柔弱一剛強、一內向一外向、一壓抑一激進,卻沒一個有辦法與現實和解嗎?
眼看負氣的 Jake 走進了校舍,眼看超越他倆的老校工已在高處與窗外看他們,我們大概心裡有個底,知道本片將結束而他們旅程也將結束了。還真的,Jake進去了、女主角跟去了,女主角沒看到 Jake 、卻看到一個親切老校工噓寒問暖給一雙拖鞋!也許,正是這雙拖鞋,讓女主角恍然大悟「他就是 Jake、Jake 已經進化了」,隨後一場用舞者造型指名道姓的三人舞劇、象徵表現那到底是如何「進化」的:兩個男女人格相交往、兩人互補如魚得水經歷好多、你關一門我關一門撫平人生好多困厄... 但這兩人格的婚姻,畢竟是一個闇弱壓抑一個力挽狂瀾的結合,真要繼續嗎?
於是在人生盡頭的雪夜,終究要走出幻想面對現實,也就是戳破那多重人格互補的粉紅泡泡、將人格整合歸一。這裡人格歸一的表現法,是以年老的男校工、殺死了仍眷戀年輕光鮮的小 Jake 、抱走了迴護 Jake 一生停不下來的女主角,是否這表示本片的「女主角」這人格終於可以「結束這一切」一做再做終歸徒勞的沈重任務?以老校工來說就是他終於可以放棄心裡那誓言挺直腰桿力挽狂瀾卻不可得的偏執心、讓女主角代言的偏執焦慮終能得緩解?同樣地,他在舞劇中一刀殺了年輕 Jake 這人格,是否也表示那有其風采卻一生潦倒的自憐心、也終於消散而能坦然面對一切?
人生是豬圈、還是塔西鎮?
在此年輕男女主角的戲份告終,剩下老校工一人的最後一天工作完畢。在此他在雪夜上了車、有其冷顫有其發抖、心也並不怎麼平靜,在此平行剪接了幾個 Jake 返家探父母鏡頭、儼然暗示這時心裡正在片中回憶掙扎的階段?但他默默決定放下車鑰匙、不開引擎了,應該就是決定不要再日復一日撐下去、乾脆停止掙扎了,就算外面是雪夜我也不開暖氣了、不如脫了衣服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吧。而片末這段裸體老人獨角戲,也許就在試圖勾勒臨終彌留之際最後的品質:
首先在車上,或說在這輛男女主角開過一次次的「人生車上」,車窗看出去的景觀未必是真實、而往往是加料的想像,譬如本片開頭車窗看出去的奇怪遊樂園、漂亮的廣告看板、奇幻的荒地大鞦韆、與塔西鎮冰炫風店等;這段臨終,車窗就堂而皇之播放了「塔西鎮」的老美國卡通廣告,用各種仙子小丑糖果雪花、從小餵養美國人一個粉色虛幻的夢想世界,令人覺得每個人的人生好像都該如此光鮮亮麗、但結果這一生很難做到就陷入了焦慮。回想本片男女主角的車內對話,引用過很多不同名人名著,都在談「我們的視野是被設定的、我們的期望是被灌輸的」這文化洗腦問題。
不過,隨即有人來叫主角從這輛連窗子都如螢幕被媒體設定好的「人生車上」走出來,離開這框架去看屬於他自己的舞台可以如何。這個「有人」其實是那隻豬,滿身泥濘與皮膚病,和 Jake 家豬圈的豬是同一隻?總之明確地把豬的命運和老校工命運給連在一起,以我們光鮮亮麗事業有成的年輕觀眾來看,當然是悲慘魯蛇到爆的。但本片真是要用我們成功人士的眼光、去看一個人生魯蛇絕望路倒的故事嗎?我認為不。看這隻豬引領著裸體的校工走去、豬身很髒校工也一無所有,但他倆的對話呢?倒是「停止對自己感到愧疚」「總有人過潦倒生活」「我們最終都是一樣的」。
成功或魯蛇?唯愛是人格
總結整個故事,我個人認為大概就是個一個平凡人 Jake 的執念:他生來有些可貴的特質、他是個憨厚勤奮的孩子、但他社交不善也沒啥天資,而這殘酷的美國社會偏偏就重視他所沒有的、並且透過各種流行傳媒強力放送這些價值、從小時校園到年老校園都是輕蔑與霸凌;而 Jake 弱弱的「本我」自卑自憐無法面對、他以傾慕的女士形象產生出的「超我」則強打身段硬氣面對、但最終不都仍陷在「天資聰穎光鮮亮麗才是好、勤奮質樸平凡黯淡就是魯」的美國陷阱中?
「身為一個物理學家,你應知道這些都是一樣的」?這句也許講得太基進,一般執著成功害怕變魯蛇的我們恐怕都很難聽下去;但「有人生來成功、有人生來黯淡、那就是你的命運」,這句話先由老媽滄桑道來再由小豬智慧道來,也許我們慢慢就會懂。每一個人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光鮮平凡,都這樣掙扎一生走了過來,結果這崇尚成功蔑視失敗的美國,竟上自媒體下至民間都只一味尊奉溫拿踐踏魯蛇?更糟的是,甚至這「魯蛇」概念深植一大半平凡人自己的心、令他們臨到老來只能自卑自憐、覺得我的人生就只不過是個灰塵?
然而本片最後,由奇幻小豬智慧提點,給予孑然一身的老校工屬於他平凡人生理直氣壯的舞台終點:"I accept all",而且這豐富旅程經過了 "the physical, metaphysical and the delusional";最終他這一生最重要的發現是:不管他愛了哪些實體的人、或創造了什麼人格苦苦撐持愛著自己,「唯有在愛的神秘等式中,可找到意義」。呼呼,我不知道廣大觀眾們怎麼看待本片的死亡,是像本片冰炫風店的花花少女們般、笑看一隻魯蛇胖宅的腐朽嗎?但我對這胖宅校工腦內小劇場得到的終點結論,竟感醍醐灌頂!這樣神清目明的內心圓滿,許多成功人士窮其一未必做到呢。
物質歸零後,絕對的尊嚴
我個人不是考夫曼迷、不熟考夫曼電影,也沒看過這本小說原著、更不知道這故事原著有何理念而考夫曼又加了多少自己的理念。我只推崇一種不分貧富貴賤的「絕對尊嚴」:任何人不論身上累積多少金錢的或非金錢(譬如智力學識成就名譽等)的資本,那都只是「資本」卻非你的人格;而當你脫下一切衣服、脫去一切資本、你剩下的「愛」就是你的人格;你也許能愛到的人很少、也許是照顧了老弱的爸媽、但沒能幫到身遭霸凌者,但不管你物理上奉獻別人的能力是強勢弱、就看你心裡的世界觀是否以愛建立、這才定義了你的一生。
這種「魯蛇哲學」只是我個人的解讀,有我的意識型態在,相信不會所有成功觀眾都這麼看;但天有不測風雲、人的「努力」總無法期待戰勝命運,誰又能保證,哪天不會輪到我們成為那條魯蛇呢?這本原著小說也許已很燒腦、變成這部考夫曼片也許加倍燒腦?但我個人認為放鬆欣賞也可以、未必需要像做功課般引經據典求甚解、其實那直指人心的精神是很簡單的。推薦大家放鬆欣賞,不論我們現在的人生起落到哪個階段、滿不滿意又焦不焦慮、都值得剝開華麗表象看見最重要的那件事:說起來很老梗但又永恆的「愛」,即使物質趨近於零也能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kjBQgks9c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63.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03326589.A.DA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