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還是 在破碎中 愛回你自己》
看到羽茜這篇呼應,心裡面感覺很暖,對我來說,文字像一雙清透的眼睛,為我們說出心裡面曾經想過,卻不敢往下想的念頭,也許是害怕對家人愧疚、擔心這樣很不孝、覺得自己也有取自家庭的好處,但怎麼,好像有一部分的自己,在那個時空中,發生了一些事,居然就遺留一部分在那個時空裡面了!那些遺落的自己,用各種方式想回家,我們卻也害怕當年的災難會重演,產生各種排拒!把心裡的垃圾丟出去!
於是,當我們在害怕別人的時候,其實我們害怕的是自己~
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同時,也不斷讓過去割傷自己,覺得自己很渺小,一定沒辦法應付,也讓各式各樣的人都在我們身上發生作用!其實,我們忘記我們不是傷害本身,我們的內心還有其他地方可以移動,這就像冰雪奇緣的愛莎,開始質疑也害怕這些過去,也否認了「自療」的能力、「自癒」的可能。我想,對我和羽茜來說,書籍和書寫本身都是可以自癒的管道之一,也許這些關於我的、你的、我們的或大家的故事,你會發現人的困境有時候長得很像,只是不曉得怎麼說、用什麼語言和方式好好說而已~我自己深切的感受到,你在書中感受到的呼應,都是好重要的覺知,也許在那閱讀的片刻、書寫的當下,給自己安靜的時空,透過練習,找回愛自己的能力,從這裡開始,很好~
《推薦好書:看不見的傷,更痛》
用周末看完這本書,心裡很多話想說,很多感覺都湧了上來,但是真的很掙扎很為難,在說與不說之間,考慮再三。
一直有在追蹤我的粉絲頁,每一篇貼文跟網誌都沒有放過的讀者,只要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可能就可以猜想到為什麼我會如此吧。
看完這本書會很想跟作者說話,很想把一直想說的全部都說出來,向來跟大家分享很多心情的我,更是很想寫點甚麼跟大家說我對這本書的感受,但是如果寫,也很怕傷害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啊說出來了)。
***
有些人難以接受或理解,一個人,回溯自己的成長經驗或分析自己的原生家庭,並不是為了要把其他人打成罪人而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一直以來我不由自主地這麼做,只是想要理解自己,還有理解許多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生而已。
而如果妳不是一個像我這樣,習慣把壓力透過文字來紓解,甚至是爆發的人,卻又時常可以感覺到隱約的壓力、沮喪、失落、不被了解,不管那種感受是來自於原生家庭,還是你現在自己建立的家庭,那我大力推薦這本《看不見的傷,更痛》。還有作者的另一本作品《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
我覺得這本書可以給人這樣的幫助,透過作者非常明晰的文字,可以幫助理解自己、釐清自己真實的需求,面對自己真正的恐懼。
有時候我們都會期望有一個人可以這樣不帶批判、不帶成見地傾聽我們,但是根本不知道誰會是這樣的人,這時,這本書就能扮演這樣的角色,讓人可以克服跟一個陌生人說明自己的困難,沒有壓力、沒有別人的眼光,只是把一本書帶回家好好的讀,就能感覺像被某個人傾聽、被深刻地同理到了。
特別是家庭的種種事情,面對別人時總會有些難言之隱,害怕別人會怎麼看怎麼想,害怕不被理解,也害怕說出來會傷害到別人,而且,我覺得在成為父母之後,想要找人傾訴自己過去的事情時還會擔心被逆襲,哪怕是好意的提醒:「那我覺得妳要好好處理這件事情喔!不然妳帶小孩時可能會把這種陰影轉移給孩子。」都會讓人在壓力上又增加了新的壓力,好像自己因為跟原生家庭的關係複雜,就可能是會傷害自己孩子的父母。所以對於向別人說出自己的真實心情,就更感到怯步。
這種時候,最適合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這樣一本書。
***
理解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事,有時候,光是身為子女這件事情,就會讓我們無法看見或承認自己的真實想法。
比方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每一次察覺自己不快樂,就會湧上強烈的罪惡感,像是:爸媽把我養那麼大還供我念書念那麼好,我怎麼可以有這種感覺。他們自己的婚姻跟工作那麼辛苦,身體也時常病痛,跟他們忍耐的比起來,我就像他們說的那樣”沒甚麼不好”,我怎麼可以還覺得自己可憐…
總是在自己”有感覺”的當下,因為強烈的罪惡感和內疚,覺得自己”沒資格”有那種感覺,所以會強迫自己轉過頭去,克制自己不去感受,不去表達。反倒變成”不知道在想甚麼”所以讓人難以喜愛的女兒了。
總之,人的心理非常的複雜,在面對父母時,會希望以子女的角色單純地被愛、被照顧、被包容,卻也會因為無意識地想要去填補家庭裡的空缺,特別是在父母表達出他們有被愛、被照顧、被包容的需求時(有時他們的表達會非常迂迴),扮演起不只是兒女的角色。
各種角色在我們的身上,內在的矛盾衝突,往往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孩子不聽話」、「翅膀硬了」或者是「這孩子一直很乖」「父慈子孝」這種簡單的二分可以解釋。
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在書中看見自己,就算是認為自己跟上一代之間沒有問題的人,看完,也可以對家庭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地方,有新的眼光和詮釋,書中雖然有二十七個案例,但並不是我們只會在其中之一看到自己,就像我原本以為自己屬於某個章節,整本看完,卻覺得每一個案例當中,作者所寫出來的家人互動都似曾相識。
***
這篇推薦文寫的有點跳躍,因為我沒有辦法用非常”直接”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感受,但是相信大家可以理解我的為難。
不管是po文或者出書,我知道自己即使斟酌再三,還是會為了說出某些事情而付出代價,所以還在學習怎麼樣表達自己能夠不傷害到別人,還有怎麼跟別人的感受和想法,保持一個健康的距離。
作者有很多段落都讓我想畫線做重點,但這樣畫線下來整本都會劃滿所以不能這麼做,只好分享一段我很喜歡的文字,作者會在每一個章節後面擺上一段你可以這樣對自己說的愛與鼓勵的祝禱文,這段是其中之一。
「親愛的你,或許多年以來,你都認為自己有責任為父母的人生解決問題,你也有責任讓他們開心,不讓他們失望。但實情是,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負擔另一個人的人生,就像是沒有一個人可以為你的人生負責一樣。所以,你必須將父母的責任還給他們自己,他們得為自己的喜怒哀樂負責,而當你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時,你也才有可能影響他們。」
很溫暖對不對,誠心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金石堂: https://goo.gl/UyzEkP
(因為我跟金石堂有合作,所以大家如果在上面網址上購買這本書,我會獲得2%的購書金,基於誠信原則先跟大家說一下喔!)
博客來: https://goo.gl/HPDTTA
誠品: https://goo.gl/eLArB9
寶瓶文化
#我拍的照片書封有個愛心呢
#歡迎分享喔
我拍的照片書封有個愛心呢 在 羽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薦好書:看不見的傷,更痛》
用周末看完這本書,心裡很多話想說,很多感覺都湧了上來,但是真的很掙扎很為難,在說與不說之間,考慮再三。
一直有在追蹤我的粉絲頁,每一篇貼文跟網誌都沒有放過的讀者,只要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可能就可以猜想到為什麼我會如此吧。
看完這本書會很想跟作者說話,很想把一直想說的全部都說出來,向來跟大家分享很多心情的我,更是很想寫點甚麼跟大家說我對這本書的感受,但是如果寫,也很怕傷害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啊說出來了)。
***
有些人難以接受或理解,一個人,回溯自己的成長經驗或分析自己的原生家庭,並不是為了要把其他人打成罪人而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一直以來我不由自主地這麼做,只是想要理解自己,還有理解許多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生而已。
而如果妳不是一個像我這樣,習慣把壓力透過文字來紓解,甚至是爆發的人,卻又時常可以感覺到隱約的壓力、沮喪、失落、不被了解,不管那種感受是來自於原生家庭,還是你現在自己建立的家庭,那我大力推薦這本《看不見的傷,更痛》。還有作者的另一本作品《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
我覺得這本書可以給人這樣的幫助,透過作者非常明晰的文字,可以幫助理解自己、釐清自己真實的需求,面對自己真正的恐懼。
有時候我們都會期望有一個人可以這樣不帶批判、不帶成見地傾聽我們,但是根本不知道誰會是這樣的人,這時,這本書就能扮演這樣的角色,讓人可以克服跟一個陌生人說明自己的困難,沒有壓力、沒有別人的眼光,只是把一本書帶回家好好的讀,就能感覺像被某個人傾聽、被深刻地同理到了。
特別是家庭的種種事情,面對別人時總會有些難言之隱,害怕別人會怎麼看怎麼想,害怕不被理解,也害怕說出來會傷害到別人,而且,我覺得在成為父母之後,想要找人傾訴自己過去的事情時還會擔心被逆襲,哪怕是好意的提醒:「那我覺得妳要好好處理這件事情喔!不然妳帶小孩時可能會把這種陰影轉移給孩子。」都會讓人在壓力上又增加了新的壓力,好像自己因為跟原生家庭的關係複雜,就可能是會傷害自己孩子的父母。所以對於向別人說出自己的真實心情,就更感到怯步。
這種時候,最適合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這樣一本書。
***
理解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事,有時候,光是身為子女這件事情,就會讓我們無法看見或承認自己的真實想法。
比方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每一次察覺自己不快樂,就會湧上強烈的罪惡感,像是:爸媽把我養那麼大還供我念書念那麼好,我怎麼可以有這種感覺。他們自己的婚姻跟工作那麼辛苦,身體也時常病痛,跟他們忍耐的比起來,我就像他們說的那樣”沒甚麼不好”,我怎麼可以還覺得自己可憐…
總是在自己”有感覺”的當下,因為強烈的罪惡感和內疚,覺得自己”沒資格”有那種感覺,所以會強迫自己轉過頭去,克制自己不去感受,不去表達。反倒變成”不知道在想甚麼”所以讓人難以喜愛的女兒了。
總之,人的心理非常的複雜,在面對父母時,會希望以子女的角色單純地被愛、被照顧、被包容,卻也會因為無意識地想要去填補家庭裡的空缺,特別是在父母表達出他們有被愛、被照顧、被包容的需求時(有時他們的表達會非常迂迴),扮演起不只是兒女的角色。
各種角色在我們的身上,內在的矛盾衝突,往往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孩子不聽話」、「翅膀硬了」或者是「這孩子一直很乖」「父慈子孝」這種簡單的二分可以解釋。
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在書中看見自己,就算是認為自己跟上一代之間沒有問題的人,看完,也可以對家庭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地方,有新的眼光和詮釋,書中雖然有二十七個案例,但並不是我們只會在其中之一看到自己,就像我原本以為自己屬於某個章節,整本看完,卻覺得每一個案例當中,作者所寫出來的家人互動都似曾相識。
***
這篇推薦文寫的有點跳躍,因為我沒有辦法用非常”直接”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感受,但是相信大家可以理解我的為難。
不管是po文或者出書,我知道自己即使斟酌再三,還是會為了說出某些事情而付出代價,所以還在學習怎麼樣表達自己能夠不傷害到別人,還有怎麼跟別人的感受和想法,保持一個健康的距離。
作者有很多段落都讓我想畫線做重點,但這樣畫線下來整本都會劃滿所以不能這麼做,只好分享一段我很喜歡的文字,作者會在每一個章節後面擺上一段你可以這樣對自己說的愛與鼓勵的祝禱文,這段是其中之一。
「親愛的你,或許多年以來,你都認為自己有責任為父母的人生解決問題,你也有責任讓他們開心,不讓他們失望。但實情是,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負擔另一個人的人生,就像是沒有一個人可以為你的人生負責一樣。所以,你必須將父母的責任還給他們自己,他們得為自己的喜怒哀樂負責,而當你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時,你也才有可能影響他們。」
很溫暖對不對,誠心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金石堂: https://goo.gl/UyzEkP
(因為我跟金石堂有合作,所以大家如果在上面網址上購買這本書,我會獲得2%的購書金,基於誠信原則先跟大家說一下喔!)
博客來: https://goo.gl/HPDTTA
誠品: https://goo.gl/eLArB9
寶瓶文化
#我拍的照片書封有個愛心呢
#歡迎分享喔
我拍的照片書封有個愛心呢 在 陳薇- 這張照片我准你們放手機封面。 #maldives #跟著陳薇旅行去 ... 的推薦與評價
這張照片我准你們放手機封面。 #maldives #跟著陳薇旅行去#ooreethirah #好啦不放就算了我很喜歡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