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後感 (三)之新歌】
今次亦為音樂會寫了一首新歌,名為《赤子的祈禱》,是首次公開演唱。
話說我剛認識Minnie時,閒談間我問她最喜歡的詩歌有哪些。她想了想後,介紹了我聽一首名為”For Everyone Born” 的英文詩歌 (詞:Shirley Erena Murray),是作者1998年受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及她在國際特赦組織的參與所啟發已寫的一首詩詞;意思是世上所有人在上帝的筵席中都平等地擁有位置,而上帝喜悅我們每一個人把公義和慈愛行在地上,創出新天新地。
聽了Minnie 給我聽的原曲後,我很受感動,並為這首詩詞寫下了自己全新的旋律,送給Minnie!Minnie 聽過後很喜歡,又在我們結婚前為我的旋律寫下了國語歌詞作為回禮!她寫下的歌詞雖有英文原詩的大意,但亦加入了她自己的表達、風格及訊息,變成了全新的歌曲!這是《赤子的祈禱》的雛形,也是三年半前的事了。
而在音樂會的兩個星期前,正當我在為選曲作頭腦風暴之時,突然想到了這首從沒有公演過的歌!但第一個念頭是,這是一首國語歌,未必最適合今次慶祝粵語福音詩歌四十週年的場合,所以未有即時選下這首歌。可是把它放低後,心𥚃便越覺得這歌的歌詞真的很撮合今次音樂會的主題,因此最後把心一橫,決定為這音樂會再寫下新的廣東話詞!
可以這樣説,這歌曲是迄今自己的作品當中最能表達到我的宗教觀的歌曲;𥚃面牽涉到人的信念、上帝的信實、每個人都可行善或行惡、謙卑面對自己陰暗面的態度、在上帝國𥚃的平等、以及地上的天國等概念。在這𥚃,希望與大家分享:
《赤子的祈禱 》
曲:鍾一諾 詞:鍾一諾/黎明
(贈予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凡上帝造的,不分貴賤
無論老或幼,皆主的赤子
但俗世內心,太多的怨恨
壓迫、紛爭,求主可悲憫
活在世上的,不分性別
強大與弱小,皆主的赤子
但俗世目光,太多的藐視
傲慢與偏見,求主可改變
義士與罪者,皆可得救贖
在每個內心,都找到赤子
如沒有學會 謙卑的正視
那陰暗深處,求主可寬恕
願上帝子女,返璞歸真
落淚與受困,皆得到救恩
活在我內心,上帝的信實
赤子的真心,求主可應允
[副歌]
憑著那信心,創新天地
美滿國度,如同在天
要以我真心,把公允正義
行在世上,尋求主的旨意
Coda
縱世態變幻,也許挫敗有時
全憑著信念,成全上主旨意
P.S. 樂譜手稿寫得很辛苦,因為我的樂譜通常都非常混亂,但今次要作為紀念品送出去,所以寫了很多稿! 仲要話唔俾打稿,冇咁型咁話喎!究竟係邊個嘅主意?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Chung Chi Chaplaincy 崇基學院校牧室
我的救贖者活著廣東話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人都在說香港城市空間有限,孩子卻總可以在當中找到自己的遊戲小天地,心無罣礙,樂在其中。童心,也許就是成年人最容易丟失或遺忘的能力。
在牛頭角公共屋邨平台上,一片空地卻成為跳繩最理想的場所;即使像中上環或堅尼地城這些人與車爭路的繁忙地區,也阻不了孩子歡快的腳步,按捺不住想像無限的心。概念藝術家Francis Alÿs去年10月曾到訪香港,在大館當代美術館首次展出多個重要作品,同期更拍攝了他持續創作的錄像作品《兒童遊戲》系列的香港篇。兩部以香港為背景的作品近日終於正式登場。
《跳繩》中,不過是一條繩子,單人已可以變出不同花式; 雙人或三個人一齊跳,更變成了韻律舞蹈競賽一樣,花式、節奏輪番變化。當腳步愈來愈急速,繩子也化成不同圖案。孩子們他日長大後,可會記得此一刻的自信滿滿?《不要踩到線》則是藝術家在 2009年首次在東京看到的遊戲。即使什麼道具都沒有,孩子邊哼著歌,在鬧市中穿街過路,雙腳盡量不要踏在行人道的線或裂縫上。來到香港,孩子用廣東話唱著歌,背景換上電車和手推車來往不息的中上環街頭,幹活的大人們愈發對比出孩子的自由自在。這些街頭的旅程和偶遇,也為我們帶來另一種觀察我城的新角度。
城市有城市的「玩法」,鄉村、廢墟甚至難民營都阻不了孩子的創意,對環境的敏感也令他們無論身在哪裡,總可以「玩得一餐」。由1999年開始,Francis Alÿs曾前往不同國家,累積了二十個以兒童遊戲為主題的錄像作品。在阿富汗,孩子在土房子前一臉「專家樣」,熟練地拉動空中的風箏,誰會想到在塔利班管治下,曾經連放風箏都被禁止?在約旦安曼,粗糙又凹凸不平的石礦空地,令打彈珠也變得更有挑戰性也更好玩;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女孩子把樹葉捆成毽子,或者熟練地把玩石抓子,就地取材也能玩得不亦樂乎。在墨西哥城郊,廢棄公屋成為孩子們的「戰場」,各自拿著鏡子碎片,將太陽光折射到其他人身上,光線變成「子彈」,投入得連「陣亡」時也毫不欺場⋯⋯世界各地的兒童遊戲各有其歷史和淵源,也暗藏著當地的文化符號和價值觀,但同時也有相似共通之處,而純真,超越了語言和地緣的界線,也是最大的救贖。在展場中,孩子玩樂時的歡笑聲,幾可媲美動聽的音樂,起著淨化人心的作用。
生於比利時、長駐墨西哥的Francis Alÿs,總是用想像和詩意去回應社會政治議題,介乎遊戲和藝術之間的行動,即使短暫卻帶來無限餘韻和啟思,而骨子裡,則是對人各種生存狀況的無比關懷。2006年時,他分別徵集古巴漁民和美國船主,用船身作串連,讓一海之隔的哈瓦那和佛羅里達西嶼島連接起來,這個名為《橋》的創作,契機來自美國從 1995年起對古巴難民實施的「乾濕腳」政策——在海上被截獲的難民(即濕腳)會被遣返古巴; 相反在陸上被截獲卻可獲準居留。Francis Alÿs用「船」去「建成」大海中的一道「橋」,回應了吊詭的現實邏輯。他又來到西班牙與摩洛哥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在13公里的水道上,先以漁船將南歐與北非兩地接連,後來又演變成另一個「兒童遊戲」——數十名孩子各自手持著以拖鞋做成的模型船,分別從兩邊海岸線出發。《遇河之前莫過橋》(2008)以近距離視角,將孩子在浪中載浮載沉的過程再現出來。這些將人們分隔成「我們和他們」,介乎「熟悉與未知」,卻又寄寓著「渴望與歸屬」的「邊界」,一直以來都是這位當代甚具影響力的藝術家所關注的議題。
展覽將於今個月28日正式結束,趁近日大館當代美術館重開,把握最後機會到現場親身感受France Alÿs的詩意和童真。
「水限_陸界: 邊境與遊戲」
Francis Alÿs個展
策展人: 譚雪及金宣延
協辦: 首爾 Art Sonje 中心
地點: 大館當代美術館
展期: 即日起至 3月28日
http://bit.ly/3l3gNl1
作品圖片由大館當代美術館提供,關尚智攝影
Francis Alÿs: Amanda Kho攝影
#大館當代美術館 #FrancisAlÿs #兒童遊戲 #邊界 #錄象
我的救贖者活著廣東話 在 基督影評故事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耶穌傳
(兒童版廣東話)
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與神的慈愛有不可分的關係。神一直在愛我們,神慈愛的強有力的表現就是將自己的獨生子差遣到這個世界,捨命作全人類的救主。當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時,神的慈愛達到了頂峰。
罪惡帶來死亡的刑罰,這刑罰必須有人背負它,不是罪人自己,乃是一個適當的代替者。除了替死之外,人類再無一線之希望。耶穌基督之受死,足夠每一個人享用,祂為全世界的罪人受死,為你的罪,特別為我的罪。
為了實現救恩的計劃,救贖世人的罪,耶穌雖然無罪,卻甘願背負人犯罪當受的刑罰,死在十字架上。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
(羅馬書5:6)
而耶穌的複活,叫一切信祂的人可以藉著祂得到永恆的新生命! “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以弗所書 2:6)
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