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發布終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戰爭的一切都結束了?士兵可以丟下武器回家當活老百姓,戰勝國人民可以放鞭炮、開香檳慶祝,或是在時代廣場看到任何女性都可以把她拉過來親下去?(注意,雖然當事人不但沒有受到法律指控,而且還留下經典畫面作為歷史紀錄,但這招不是每個人都能適用,更要看時間地點,最起碼現在如果有人跑去凱達格蘭大道做同樣舉動,大概只會被國安人員制伏......不過應該可以上什麼動新聞版面就是了。)
讀歷史,的確有些時間點顯特別重要或有紀念性。比如:1937年7月7日,是國民政府對日全面抗戰的開端;或是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行動打響盟軍在西歐戰場的反攻。但有的時候,這些時間點卻又容易誤導人,讓人覺得「事情就突然發生」或是「事情就突然結束」。
像是七七事變,儘管發生衝突,其實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外交談判好停止戰爭的可能性,換言之,儘管被視為全面戰爭的開始,但其實當時最初的戰況規模並不算大,而是逐步的升級。況且注意我的用詞,「全面抗戰」,這代表其實早在七七事變以前,中日雙方已經有軍事政治上的衝突,也正是這些衝突的逐步升溫,然後如此巧合的在那個時間地點一口氣引爆出來。
又像是諾曼地登陸,好像盟軍這時開始反攻歐洲,但其實在此之前,盟軍早就有反攻歐洲的行動,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為諾曼地的行動累積經驗及預備(例如:迪耶普登陸戰役)。而盟軍也不是就只有在6月6日有所行動,事實上,在那之後盟軍仍然需要部段輸送物資兵力,而德國軍隊更不是在6月6日就喪失戰力,事實上,有數隻部隊仍在堅持抵抗。
說回到8/15的終戰日,雖然高層說戰爭結束,但事實上,某些地區接收到終戰通告需要時間(尤其當時還沒有WIFI網路),有些軍事行動更是箭在弦上而必須持續進行,所以少數地區仍在猛烈交火中。
又或者戰爭相關的人員並不會因為一紙命令,就能迅速回到戰爭前的原位。像是在中國戰場,日軍仍佔領中華民國眾多國土,即便他們已經停止戰鬥,但仍需等待中國政府的軍隊前來接收(而這就是國共內戰開打前的背景之一);逃難的中國百姓也不可能直接從西南大後方瞬移回自己的家鄉,正如分布在各地作戰的日本士兵也無法瞬間卸甲歸田。
或許說到這,已經有人感到不耐煩:「好啦,我知道回家移動需要時間,行了吧。」
但過往歷史往往都會超出我們後人的想像,比如:一個台籍日本兵,因為戰爭而離開台灣並前往中國東北服役,而他的返鄉之旅,卻是先被抓到蘇聯關了好幾年後,才從日本到上海,再輾轉回來台灣。然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台灣人在返鄉過程中,在上述地點,都又被關了起來,堪稱關關難過,關關都被關過。
這就是今天書籍《零下六十八度》中的主角─台籍日本兵陳以文,他的人生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見到戰爭的更多層面,戰爭不是只有熱火朝天的前線作戰,戰爭更沒有因為終戰而立即消失,正如陳以文先生數年的戰俘經歷,戰爭在當時並沒有完全消退(而且大家要注意,二戰結束後可就要進入冷戰,戰爭的陰影不只沒有遠去,有時還顯得更加厚重以及壓迫),陳以文先生算是極度幸運的,竟能在最後活著全身而退,且留下戰後的紀錄。而有許多戰俘,可是未能留下隻字片語的離開世間......
(我上述的感慨,是來自一部電影「戰地琴人」,這部改編自猶太裔波蘭鋼琴家,在二戰躲避納粹德國追捕的經歷中,鋼琴家曾遇到一位德國軍官,而這位德國軍官竟對他提供保護。可惜的是,這位德國軍官在戰後被蘇聯人俘虜,並只知道他後來死戰俘營中。這位在二戰隊多人提供過庇護的好人,他在戰爭中究竟有何想法?又是為何他有如此行動?都隨著他的死而成為了無解。而且我遺憾的是,有一位好人就著麼毫無交代的離去......)
在這部意想不到的紀錄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史事的紀錄,更是滿滿的感情。包含:陳以文先生所經歷人物的互動,以及作者,也就是陳以文先生的孫子─練馬超大根的陳力航,對於前人追憶的感情。
(話說,在這個好像要催情緒的段落中,我講出作者的外號,是不是很跳tone?其實......這也是種感情,大家懂嗎?)
(友曰:放屁!少在那邊臭蓋!)
好的,那我們進入主題,來抽獎吧!
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在文章底下留言「我想知道零下六十八度的旅程」,然後如果有,也可以寫下一些你知道有關長輩在戰時的經歷(這算是讓我自己開眼界)。
就有機會獲得《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一書,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3位中獎的朋友,有興趣的人可別錯過這個機會喔。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9406?loc=P_0004_026
#零下六十八度
#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
#前衛出版
#看到我可以叫出作者的綽號就知道我是一個多麼有感情的人了吧
#話說我沒能好好聽長輩的戰亂經歷_因為他們都不講_而不講的背後我後來知道是滿滿的悲痛
「戰地琴人軍官」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戰地琴人軍官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戰地琴人軍官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戰地琴人軍官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戰地琴人軍官 在 [好雷] 戰地琴人--守得雲開見月明-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戰地琴人軍官 在 【歐美電影】戰地琴人「The_Pianist」《電影預告》HD畫質 的評價
- 關於戰地琴人軍官 在 戰地琴人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戰地琴人軍官 在 戰地琴人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戰地琴人軍官 在 [心得]The Pianist 戰地琴人(有雷)!! - movie | PTT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戰地琴人軍官 在 此長期受到虐待。7年後因病 - Facebook 的評價
戰地琴人軍官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一刻還在彈琴、下一刻砲火響起,鋼琴大師也難逃納粹入侵後的殘酷世界】
🔺本文有雷,可先收藏文章觀影後閱讀🔺
150分鐘的敘事,擅用剪接,時空跳躍。1939年開始,因為二戰,德國納粹出現在家門口,家人全被送至集中營待死,只留下主角。他走在街頭,盡是屍體和雜物,見證了德軍任其心意,隨機殺人。
主角無依無靠,波蘭曾經的繁榮,也已消逝。直到德國軍官發現了他,命令為其彈奏樂曲。反抗者,帶有尊嚴地死去,警醒眾人;彈琴者,堅持自我地演奏,對抗權力之美......
附註:香港—鋼琴戰曲,台灣—戰地琴人
#鋼琴戰曲 #戰地琴人 #電影 #鋼琴 #二戰 #波蘭 #納粹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香港
戰地琴人軍官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映日期: 2021.3.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ra-gQ7-s
🗣 《#塵霧家園》奧斯卡金獎提名導演最新作品
🗣 第70屆 #柏林影展 全球首映,全場觀眾兩度起立鼓掌!
🗣 宛如《#辛德勒的名單》《#戰地琴人》情感飽滿且深具人性溫度
🗣 2020 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
🗣 2020 柏林影展
🗣 2020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 2020 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
1942年二戰期間,一名年輕猶太人吉爾斯遭德軍逮捕,正要被送往集中營處決時,他謊稱自己是波斯人而逃過一劫,沒想到卻遇到一名德國軍官克勞斯,他夢想在二戰結束後前往伊朗開餐廳,便命令吉爾斯教他波斯語。完全不懂波斯語的吉爾斯急中生智,靠著瞎掰讓克勞斯在半信半疑之下接受他的教學。兩人也在教學過程中,漸漸發展出一段不平凡的友誼……。
導演 : 《塵霧家園》瓦迪姆佩爾曼 Vadim Perelman
主演 :
《私人採購》拉斯艾丁格 Lars Eidinger
《BPM》比斯卡亞 Nahuel Pérez Biscayart
《王冠》(TV) 莉昂妮貝內許 Leonie Benesch
戰地琴人軍官 在 【歐美電影】戰地琴人「The_Pianist」《電影預告》HD畫質 的推薦與評價
【歐美電影】 戰地琴人 「The_Pianist」《電影預告》HD畫質 ... 特區」居住者,不僅出入受到限制,一舉一動也都被監視,並不時遭到納粹 軍官 的百般羞辱。 ... <看更多>
戰地琴人軍官 在 戰地琴人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戰地琴人》(英語:The Pianist,中國大陸譯《鋼琴師》,香港譯《鋼琴戰曲》),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以納粹德國侵略波蘭並進攻華沙為背景,主要反映波蘭猶太人遭遇的 ... ... <看更多>
戰地琴人軍官 在 [好雷] 戰地琴人--守得雲開見月明-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戰地琴人 --- 守得雲開見月明
原文於 https://www.wretch.cc/blog/No1Kelvin/7773510
前幾天,重看了《戰地琴人The Pianist》這部2003年的電影,好久以前看過卻
感覺沒看完整,因此這次又細細回味了一番。
囊括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劇本三項大獎,《戰地琴人》捧紅了
大鼻子男主角阿德烈安布洛帝(Adrien Brody),也把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推向導演生涯的高峰。
羅曼的父親是波蘭裔猶太人,母親是俄羅斯人,兩人在納粹入侵波蘭後都被關進
集中營裡,母親更在惡名昭彰的奧茲維辛集中營喪命,羅曼靠著一個天主教家庭的幫
助下順利存活下來,直到戰後才跟父親團圓。
羅曼的背景與《戰地琴人》裡的故事如此緊密相關聯,感覺這題材好像沒有人比
他更適合拍了,而他也的確拍出了一部驚心動魄又真摯動人的好電影。
所謂驚心動魄,並不是說他呈現了多多的殺戮場面,事實上電影裡並沒有大規模
的虐殺,而是藉由零星隨機的殘殺遊戲、恐怖訕笑式的玩耍愚弄來強化那極度不安的
氛圍。
導演又以「為了躲避德國軍官查緝而失手悶死嬰兒」、「老翁趴在地上搶食婦人
的粥」、「領著一群孩子轉圈的失神瘋癲老人」等細節來刻畫那無可奈何的悲劇時代
下的眾生相。
最可怕、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人被斃了多少、鮮血流了多少,而是處在那可怕
氣氛之中每個人的樣子。
導演把這一點掌握得很好,我想這或許跟他親自經歷過那一段很有關係,在片中
我看到人性可以如此失控膨脹,竟也能如此卑微不堪。
讓人真正驚心動魄的,不是大場面的轟炸屠殺,而是人性的極致描畫。
片中的主角是一位才華洋溢的猶太鋼琴家華迪洛史匹曼(Wladyslaw Szpilman)
,曾在德國柏林進修深造,1935年學成歸國後在波蘭國家廣播電台受聘演出。
沒想到四年後,德國閃電般地佔領了波蘭,明文規定對猶太人的種種不公平待遇
,無辜的他們變成納粹眼裡下等的人種。
餐廳與公園都不准進去,出門還要別上識別圖徽,收容地換來換去,人也被趕來
趕去,不高興可以踹兩腳,不爽可以任意拖出來爆頭。
真懷疑那種對待之下,人與狗有什麼兩樣?那樣可怕的年代,真是我無法想像的
年代。
面對魔鬼般的統治,劇裡的猶太人分成好幾種類型。
有的是死不低頭的硬頸派(如主角的弟弟),有的雖然服從卻堅持最後的尊嚴(如
主角與其父),有的服從卻悲慘地捨棄自尊(趴地舔粥的老人),有的是瘋狂地裝瘋賣
傻來抗議(如那個跳舞唱歌的老人),還有一些是順應時局、選擇為虎作倀(猶太警察
們)。
不管是哪一類人,不管是死去的還是倖存的,都是戰火下的受害者。
在故事裡,很幸運地華迪洛史匹曼活下來了,他在戰爭的夾縫中顫抖地呼吸,沒
時間沉浸在失去家人的悲痛裡,因為他連明天自己會在哪兒都不知道,每一回看見日
月星辰,都可能是最後一面。
說老實話他很好運,子彈與砲火碎片就是打不中他,遇到的人都剛好是熱心善良
的人,逃到每個地方剛好都會有一些食物剩下(雖然不太像食物了)。
但只強調他運氣好似乎不太公道,別忘了在那樣的殘破廢墟中、在如此緊繃高壓
的環境中活著,是需要多強大的求生意志?
尊嚴要放到最低,意志要催到最強,不然人早就放棄無止盡的逃匿,一死了之了
吧。
男主角阿德烈安布洛帝有著憨傻卻又高雅的書卷氣質、斯文無辜的臉龐,讓我覺
得他的存活大概可以用「傻人有傻福」來強做解釋一番。
但後來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死都有命吧,華迪洛史匹曼的身上或許還有上帝賦予的
使命,要他透過音樂去感動更多的人,去救贖、去滋潤、去撫慰人們的心靈。
因此儘管硝煙和戰火薰得他一身狼狽,斷垣殘壁的沙塵將他染成一臉慘灰,但當
他掀起琴蓋,手指放到琴鍵之上,曼妙動人的音符馬上就流洩出來,如一泓清泉蜿蜒
上天。
無情的戰爭孱弱了他的身心,卻動搖不了他內心的音樂世界,即使雙眼凹陷、全
身黃疸、蓬頭垢面,那顆音樂的本心卻完好無缺。
這樣的故事豈不真摯動人?
後來華迪洛史匹曼一路活到88歲,在2000年7月6日逝世,一生表演了2500場以上
的演奏,寫了好幾百首經典歌曲。
如此珍惜重生的生命,將天份善用到極致,我想也不枉費上天的眷顧了吧。
很高興多年後重看《戰地琴人》還能有此感動,點點滴滴與你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104.2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