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同一件事情所發生不同的結果,累積起來,會成為「經驗」。那麼事情可能發生的結果,看起來就成了「機率性」的問題。
這句話有點像繞口令,但卻是工作幾年中,所得到的深刻體會。
例:
還記得新人時期,經營顧客經營到一半,在我還沒發現出了問題(仍傻傻堅信著顧客曾對我說過的話)時,前輩就自己的經驗判斷,冷冷地跟我說:"品揚,你知道你被顧客放生了嗎?"。當時自己經驗還不是很夠,甚至認為前輩對顧客的想法怎麼那麼暗黑。但...那組顧客經營到最後,確實如前輩說得那樣。
在自己跟顧客接觸的經驗值越來越多時,也習慣了:
1.看屋時間到,買方遲到就算了,打電話還不接。
2.屋主說:"我雖跟你簽一般約,但只會交給你賣"。然後過沒幾天,就看到同業廣告上架了。
3.帶買方看完房子,當下彼此相談甚歡,也有提到下一次看屋物件,但回去後,從此人間蒸發(如果是忙碌,至少也回一下)。
4.屋主說:"我雖然簽給很多家,但這個價格,我只降給你,其他仲介都沒有的哦"。過沒很久的時間,同業用更低的價格賣掉了。
5.買方說:"我把你當自己的親弟弟看待,我只相信你,你直接告訴我這屋主最低多少會賣,如果價格可以,我們會很阿莎力,直接跟你買,也不再來來回回"。事後從其他同業那邊間接得知,這組買方到處跟仲介裝熟問底價,想私下跟屋主成交。
6.房子賣著賣著,有一天屋主說:"雖然委託期還沒到,但我們家族討論決議留著自己用,就暫停銷售吧、也麻煩你們把廣告都下架"。然後在幾個月後的實價登錄上,看到了該戶的成交資訊。
7.買方說只跟你看屋,於是你投注了很多心力在他身上,他要什麼物件你都想辦法弄給他。但最後他跑去跟同業買,還是買曾跟你看過的物件。
--
於是,當現在聽到同事murmur顧客時,我也會冷冷地道一句:"呵呵,如果他不那麼做,那他就不是屋主(買方)了啊!"。
「唯有習以為常,才不會再次受到傷害」。
這句話有股莫名的哀傷、暗指了對人性的絕望,卻也一語道破。
我相信,當事者在那個處境下,勢必有其考量與立場。但,很多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就會累積成既定的主觀認知(就如同,消費者對於業者的一些行為,也有很多既定的murmur與印象)。
於是我思考著:"究竟何為異常?又何者為正常?"。當我們對周遭發生的鳥事都視為理所當然時,是否代表著社會體制中,關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當涉及利益時,其實薄弱到任一微風輕拂,就會輕易倒下?
慘...越講越覺得自己有些厭世。但我只是講出很多人沒說出口的真相罷了。
相對於這些負面觀點,其實更由衷地期盼消費者與業者,彼此能將心比心地對待,而不是盡出各種敷衍與理由、一直上演諜對諜的戲碼。
雖然我知道很難……
但如要「得到」,勢必先從「願意相信」開始。
#屬乎業者的murmur
#當然好咖顧客還是有的所以更加珍惜
#我知道消費者對於業者的murmur可以寫出更長一篇
#房仲之路縮短看盡人生百態
房仲之路縮短看盡人生百態 在 Lin's竹北房產筆記_品揚的竹北房產交流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當受到來自顧客的指教(不論是直接開罵,還是無聲的抗議封鎖加刪除直接人間蒸發),我都會停下腳步,反省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並盡可能地補救。
身邊友人曾對我說:"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太過在意,就代表你磨得還不夠、見識不夠廣。你只能盡力在每一次把自己做好”。
我在意,不是因為我愛面子,而是因為我重視顧客的感受。如果我不把顧客的感受當一回事,那說穿了,我只不過就是個收了錢的商人罷了。
當一次次經歷"曾付出的努力,因一時的疏忽,導致過往的努力在顧客心中全都瓦解、功虧一簣"的狀況時,我體會到:
1.一件事情的成就與圓滿,其中蘊含著很多看不到的細節,需要有足夠的經驗去累積。所以,一時的成功,只能說明是運氣好。而長久的成功,則是種實力。
2.每個人都並非完人,從業再久,只要是沒碰過的事件,經驗值就是"零"。當遇到了,就得虛心接受與學習,並感謝願意包容與體諒你的不足的人。
3.也許人生,就勢必會有(不論你怎麼去彌補仍)不諒解你的人存在。事件過後,遺憾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平息。只能祝福對方,並預備更好的自己,有緣再相見。
--
新人時期,常看到大人"即便犯錯仍打死不認,盡可能卸責",我期許自己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
走過這些路,也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大人都打死不認錯了。因為只要你一認錯,對方就會抓著那把柄向你窮追猛打。某部份也讓我們省思,為什麼台灣社會並不是個友善容錯的環境。
#房仲之路縮短看盡人生百態
#走越遠越是覺得自己渺小
#幾乎沒有業者會承認自己的疏失
#人生有太多一言難盡的事留存心底一輩子細細品嚐
#我感謝那些曾願意包容我不足的顧客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