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上一封信和你聊了究竟怎麼理解財務自由,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怎麼樣讓錢花得更有效率,同時也讓自己的財富增長更有效率。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錢多一點,不論怎麼說,錢多一點,總是能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窘境的概率小一點。其實要管好自己的錢也並不難,美國各大投資銀行曾經根據對客戶的統計,對客戶給出了一些建議,我把這些建議大致歸納為8條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基礎:穩定的工作和職業規劃
首先,你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
雖然很多財務自由的人是自己當老闆,但是更多的財務自由者其實依然在為別人工作,當然他們的職位可能比較高;又或者他們可能是律師、醫生等可以獨立執業的專業人士。
很多人覺得自己創業或者自己投資,就能獲得財務自由,其實完全靠自己創業或投資獲得財務自由的人反而是少數。在美國有大約150萬個家庭的淨資產在1000萬美元以上,我們可以認為這部分人算是達到財務自由了;但這些人中大部分並非創業者,而是為他人工作,或者是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
穩定的工作有三個好處。一是有各種保險福利,沒有後顧之憂;二是通常能清晰地判斷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從而能夠逐漸調整、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三是有助於保持一個良好的朋友圈子,生活會比較精彩。
第二個建議,在有了穩定工作的基礎上,就要做好職業規劃。要做好職業規劃,可以從以下五個要點入手:
想清楚10年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想一想,你現在的工作是否和這個目標一致。
判斷你目前的工作,將來是否會有收入增長的天花板,多久會達到那個增長上限?要想實現持續的收入增長,你必須要做一份經驗會隨年齡增長,而且經驗確實有價值的工作,而不是一份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工作。
判斷你所在行業的大市場前景如何。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我在清華的同學,學建築和土木工程的都發達了,學數學、物理、機械工程、經管的都改行了。
確認你的工作和你的天賦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你是否會討厭這個工作。很多人未必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工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搞清楚自己的天賦究竟在哪裡,但是至少不能選擇一份自己討厭的工作。
要確認,你的工作是否會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有些工作看似掙錢多,但實際上是以命換錢。此外,還要判斷清楚你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否有法律風險。很多人為了多掙點錢,做打擦邊球的事情,冒法律的風險。出了事情,再多的錢也換不到自由。
保障:做好財務規劃,理清財務狀況
第三個建議,在做好職業規劃的基礎上,還要做好個人和家庭的財務規劃。
做好財務規劃並不是說要你找一個收益最大化的投資計劃,而是指你要根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來掙錢和花錢。據統計,一個沒有財務規劃的家庭,在實現同等生活水平的條件下,會不知不覺多花掉10-20%的錢。比如,一個家庭一周外出聚餐一次,和一周外出聚餐兩次,生活質量不會有太大差別;或者出門旅行的時候,住高檔些的洲際酒店和住次一級的皇冠假日酒店,其實也不會造成的太大差別;但就是在這些細節中,家庭的支出不知不覺就增長了很多。月光族哪怕掙錢再多,都是不可能獲得財務自由的。
當然,花錢也不要太小氣,那樣會降低你的生活水準,反而讓你失去了自由。投資銀行對此有一個很實用的建議,就是要記錄下來自己的錢是怎麼花的。很多信用卡都會提供一個服務,到年底了幫你做一個賬單分析,告訴你錢都花在哪裡了,這可以成為你規劃支出的參考。
做好財務規劃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養成把錢花在刀刃上的習慣。很多人控制預算很在行,能保證自己每個月都不會多花錢,而且也能攢錢。但這樣也未必合適,因為很多人是該花的錢沒有花,比如健身和改善伙食;而不該花的錢卻花了不少,比如打遊戲和去夜店酒吧。只有做好規劃,記錄下自己的花銷,才能讓花出去的錢更好地回報你——它們或許讓你更健康,或許讓你更幸福。
第四個建議,如果你之前沒有做好自己的財務規劃,那麼現在還需要理清自己的財務狀況。
你可能有房貸、車貸,也可能從花唄或信用卡借了錢。那麼就需要算清賬,搞清楚每一種貸款利息有多高,如果手頭有了餘錢,應該先還哪一種。如果你既有債務,又有投資,比如今天很多人在房貸還沒還清的同時,在股市或者債市上還有投資,那麼就需要算清楚,是否需要把投資撤回來先還貸款。
比如說,如果你在銀行借了300萬的房貸,利率是每年5%,同時你用20萬元的存款買了三年期的國庫券,那麼這時你不知不覺中每年就虧了4000元錢,因為三年期國庫券的收益率不到3%。
所以,在保證自己有一些活期存款應急的前提下,你應該做的是賣掉國庫券,先把房貸還上。如果你那20萬投資在股市上了,除非你投資的收益率在5%以上,否則也應該先還貸。如果你是自己操作股票,那就更應該先還貸了,因為你還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炒股上,這些時間也是成本。至於那種每日計利息的貸款,比如花唄,看似每天利息沒有多少錢,其實年利息算下來高得不得了,永遠不要碰。
我在之前的信里提到,2000年前後,一些人在美國的互聯網熱潮中獲得了財務自由,但其中的絕大部分人,後來因為互聯網泡沫破碎,那些紙面上曾經的財富又都蒸發了。也有些人及時賣掉了股票,賺到了一些錢,但是這些人往往發現錢根本不夠花。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一波意外的財富,讓那些原來開本田雅閣的人,把車子換成了寶馬M系列的跑車;原來出去玩住假日酒店這樣三星級酒店,後來都要住麗思卡爾頓這樣五星級的酒店;原來出行坐經濟艙,現在變成了商務艙。花錢的方式變了,掙錢的能力實際上沒有跟上,錢自然不夠花。不過,前面說的這些消費還不是最花錢的,很多人還拿這些錢去做一些風險很大的投資,投資虧損才是最厲害的。
第五個建議,理清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好財務規劃之後,還要確保預備好一些應急的存款。這些存款不需要多,但需要有。這部分存款不要放在所謂的理財產品中,因為理財產品本質上是一些風險未知的債券。
可持續:動態自由,開源嘗試
第六個建議,財務自由是一種動態,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很多人覺得,當我有了1000萬時,哪怕每年投資回報5%,我每年還有50萬的收益,這比我的工資都多,所以我已經財務自由了。這是一種靜態的想法。因為實際上,如果你的賬上真的有了1000萬,你一定不會再以年收入50萬來規劃自己的生活水平。
我在前面的信里講過,我身邊就有兩位朋友在2000年的互聯網熱潮中意外地實現了財務自由。但實際上,他們財務自由的時間都沒有超過兩年。一方面是因為後來的股市大跌讓他們的資產縮水了80-90%,另一方面,他們養成了大把花錢的習慣。因此,雖然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他們比其他同學過得富裕,但兩年之後,和同齡人相比,他們卻並沒有存下更多的錢。
理解了這一點,我建議你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己的掙錢能力上,努力做到收支平衡後有所結餘,讓自己花銷隨著收入的增長逐漸調整,這樣會讓你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
第七條是一個比較具體的建議:如果你家庭成員中,兩個人的工作收入都還不錯,那麼其中一個人可以嘗試著創業。不過,創業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五年。提醒你一下,這個建議是針對美國人的情況,因為在美國,如果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全家的醫療保險就解決了,一份工資省著點花還是夠的。在中國這個建議是否實用,大家不妨結合自己的情況具體考慮。
我再解釋一下,為什麼嘗試創業不要超過五年呢?
一方面,五年差不多能夠創業兩次,如果兩次都不成,或者看不到前景,就要止損了。創業不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水平不行,也可能個人性格不適合創業。總之,嘗試了兩次之後還不行的話,說明這個人可能存在一些不適合創業的硬傷。
另一方面,如果你脫離自己熟悉的領域超過五年,而且已經不習慣居於人下工作,那麼五年之後很可能沒辦法再找到新的工作了。
此外,一個人創業對全家都會造成巨大的壓力,在經濟上有可能會抽乾過去的積蓄,在時間上可能會耽誤全家人的生活。所以如果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就要及時抽身,不要因此毀了自己幸福的家庭。
底層:身體永遠比錢重要
第八條建議,也是最後一個建議,身體永遠比錢重要。
很多30多歲的人一談到財務自由,就想過60歲退休人員的生活,其實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年齡的生活。60歲財務自由的人可能不太為錢發愁了,也不用上班,但他們會有自己的煩惱和痛苦。30歲的人雖然辛苦,但是有好的身體,應該去尋找自己的樂趣。有些人為了掙錢拼得太厲害,把身體搞垮了,雖然掙了一些錢,但30多歲就不得不過60歲的生活,其實這是得不償失。
小結
回顧這封信和上一封信的內容,我還要再強調兩點:
第一,一輩子不愁吃穿並不是目的,個人自由才是目的,否則一個被判了無期徒刑的人豈不更早地財務自由了?
對任何人來講,財務自由都只是手段而已。當一個人真的獲得財務自由後,他通常不會因此「退休」,可能還會工作得更辛苦,只不過他在時間上有更多的自由。既然在短時間里獲得巨額的金錢不容易,不如調整好心態,找到一個自己喜歡、或者至少是不討厭的工作,直接享受生活的自由。
第二,如果你真要追求財務自由的目標,最重要的還是行動起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0804TVBS新聞大白話 買房怎麼撿便宜?陳泰源:「重劃區」有潛力! 新聞網址→https://news.tvbs.com.tw/life/1364743 原影音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0rVs8UDnVs 國際環境影響台灣利率,目前的房屋貸款...
房貸增貸多久下來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買房記》
自從在美國找到正職工作之後
Grace最大的心願就是買間房
沒想到也拖了一年多才簽下一間預售屋
正式變成美國的準居民
中間的曲折離奇要分享一下
讓後來人不會走我走過的冤枉路😅
⚠️以下文章是以美國中型富裕州第三大城市當基準
⚠️美國太大 各區房市走勢差異多 沒有絕對標準
Grace 在當研究生的時候
就有去銀行問過房貸的申請原則
當初Grace得到一個血淋淋的答案
「凡非美國居民,自備款需達到50%
並且在美國有穩定收入來源、銀行才會核貸」
Grace 口袋當然沒有那麼多錢
研究助理的收入也遠遠不及低標
也就乖乖地先租屋再說
後來剛開始當正職老師時
跟新婚的先生提起買房的念頭
他冷冷地回我
「你要看看你現在信用分數多少」
原來在美國買房不是高興就可以看房
要先去銀行或是金融機構
評估你的收入、頭期款、信用史等等
開立pre qualified 文件
證明經過該機構評估後
這個人(或夫妻)可以貸款的上限大概是多少
再從這個預算去挑房子
大牌一點的房仲沒有看到此文件
他根本不會帶你去看房
一般的情形
即使你看上了某間房子
沒有此文件屋主也不會接受你的出價
以免之後跑貸款流程失敗
屋主賣屋徒然被你拖了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Grace剛工作時因為在美國信用史太短
連信用卡都辦不下來
所以信用分數很低
後來聽了別人的建議
「去借錢來把信用評分拉高」
原來以台灣人的思維
會認為沒有欠款的人是最會理財的
但是在資本主義大國
有借有還的人才是最有信用的
還得很快的更是大戶
既然正規的信用卡辦不下來
Grace跑去買了一輛年份很新的二手車
然後每期還款都還得比該月應付款多
就這樣信用數字在我買車後暴增50點
隨後每一兩個月又慢慢增加3-5點
Grace還去辦了一兩張商店的聯名卡
這些卡都是信用額度很低
但是能幫你增加名下帳戶數目的
Grace 都是刷卡然後當月繳大部份或繳清
不久之後Grace會開始收到信用卡的廣告
Grace的信用分數也升到750(良好)左右
再加上湊到了頭期款
我跟先生就開始看房子
沒想到沒多久新冠肺炎就開始蔓延
Grace以前在台灣在房地產業界打滾很多年
自認為對他們的手法大概都清楚
又歷經過SARS 房市大起大落的傳奇
所以從疫情開始在美國發燒後
Grace就在等著低點買進
沒想到總統川普決定把利率歸零
讓原本動輒4-6%的房貸降到3%左右
雖然疫情在美國越來越嚴重
房市卻越燒越火
疫情蔓延後 很多人WFH就搬回外州的家
照理說大城市房價會崩盤吧?
沒想到去年全美大城市房價平均比前年高出7%
當時也住在城市的Grace 等著崩盤
換來的卻是房仲告訴我整體市場大缺房
看中的房子也老是一夜被買走
才知道市場不是我想的那樣
後來經過一番評估
發現二手屋的價格跟新屋差異很小
再加上新屋可以客製化省下改裝費用
我跟先生於是轉戰預售屋
美國的房子大部份是木造屋蓋得很快
如果是用建商的模板沒有大改
平均六個月就可以完工
Grace 去年十一月時訂的房子有地下室
所以需要八個月來蓋
但是跟台灣比起來也夠快了吧?
在美國下訂預售屋只要付總價1%
然後在交屋前兩個月開始申辦房貸即可
*所以如果你是買新成/中古屋
成交到交屋也大概要兩個月的時間
至於房貸%數是按照:
你的信用分數、頭期款佔比例、月收入去決定
如果頭期款有總價的20%
一般來說核下來的利率會較低
美國的房子的特點還有
坪數是照屋內有空調屏蔽的空間才計算
所以房子的大車庫、大陽台、大後院、大甲板
建商也會蓋給你
但是計算總坪數時不涵蓋這些部份
如果計算上述的空間每個房子都會多30坪以上
所以很多美國人蓋房子或改建時
加蓋陽光屋、儲藏室、無空調地下室等空間
因為報屋稅時這些區域不用算
總之我們一家人都很興奮
終於可以脫離45坪的小出租宅
搬到每個人一分間房還有剩兩間的獨棟屋生活
附上的前兩張照片裡是Grace 訂下預售屋的基地
可以從窗戶眺望遠山 跟鄰居隔著舒服的棟距
這樣的景觀應該在家裡也能放鬆身心
社區也有個游泳池
讓孩子暑假能夠活動活動筋骨
未來房屋落成後
Grace的美國夢成就又解鎖一項!
*後面兩張是上個月聖誕節🎄迎接到非常浪漫的銀色聖誕跟聖誕大餐(圖中房子非Grace買的房子)
*美國房地產以平方公尺sqft計算,文中為讀者理解方便,以台灣慣用的『坪』說明。
房貸增貸多久下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月薪25萬時,你需要有的財務觀念」
這兩天FB上很多討論在談月薪25萬議題,不過觀察了一下一些網路留言發現,許多討論都在想著收入提升後要怎麼消費、提升生活品質、買房買車。
➡在財務規劃裡面,市場先生認為有個很重要的概念是:「收入增加時,不要等比例增加你的消費」。
賺5萬的時候你花3萬、存2萬。
賺25萬的時候你花15萬、存10萬。
➡你的財務真的有很大改善嗎?
如果我們看的是當下,看起來當下舒適程度改善了,因為每月15萬生活品質可以過得還不錯,而且存下的錢也多了5倍,從2萬變10萬。
但是如果我們看的是未來,假設你目標是存下3000萬的投資組合,每月存10萬依然需要25年才能存下來。
假如你賺25萬,花9萬、存16萬,那麼15年多就能存下3000萬。
實際上生活品質也比最初提高將近3倍,但比原先仍加速了將近10年,這還是沒考慮投資報酬的情況。
支出提高3倍或5倍生活品質會好很多嗎?其實並沒有差異到太巨大。但能加速10年達成財務目標,50歲達成和提早在40歲達成,我認為就差非常多。許多人甚至不需要那麼高的生活品質,累積就能更快速。
當然,我們可能也會想說,那保持原先月支出3萬不要增加,不就可以存下更多?理論上是如此,不過我覺得實際執行並不現實,當收入增加時,一定程度的生活品質提升也會幫助我們自己在工作事業上更有動力。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萬一有一天我們突然失去月薪時該怎麼辦?意外原本就可能降臨每個人身上。
當支出提高到15萬時,一但因為突發狀況失去25萬月薪,每個月就是負15萬的現金流出,不要覺得自己到時能輕易降低生活品質,光房貸車貸就不可能降下去,由奢入儉難,一旦每月有15萬現金流出,你能撐多久?300萬存款也只夠撐20個月。
反之如果你支出沒有提高太多,6~9萬,也比原先提高2~3倍了,同樣300萬存款,能撐33~50個月,實際上因為花的少,原先可能存下更多、能撐得更久。
一個人的財務風險,並不是取決於收入有多高,而是取決於常態的支出有多高。
---
複習一下:「收入增加時,不要等比例增加你的消費。」
一來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能夠讓你加速提早取得人生自主權,時間的價值永遠高於金錢。
二來是減少風險,因為薪資收入是有可能突然失去中斷的。但即使收入中斷,支出卻不會中斷,高額的固定支出代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
不是每個人現在收入都有25萬,不過也許未來有一天你或你的家人孩子有可能達到這數字,這時你會希望他能避開一些財務上的錯誤。
消費支出並不是壞事,但有規劃的消費支出才能讓未來變得更好。
上面這些計算並不困難,加減乘除而已,但比起考慮月薪25萬時要做什麼,也許對自己的財務目標做一次計算更加重要。
財務觀念會決定一個人的思考方式,進而影響行動與選擇,最後決定自己的財富增加速度。
希望這個分享對你有些幫助。
#看完覺得有收穫可以留言讓我知道
市場先生 2020.10
圖:嘉義民雄渡對餐廳 好喝的咖啡與甜點
房貸增貸多久下來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0804TVBS新聞大白話 買房怎麼撿便宜?陳泰源:「重劃區」有潛力!
新聞網址→https://news.tvbs.com.tw/life/1364743
原影音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0rVs8UDnVs
國際環境影響台灣利率,目前的房屋貸款率已降到史上最低,不少人想趁此機會買房置產,但市井小民該如何找便宜又有增值空間的物件?對此,房仲經理陳泰源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彭志宇採訪,表示若真要以「便宜」為選屋取向,可以考慮到重劃區尋找,例如新北市的五股洲子洋重劃區;陳泰源強調,由於重劃區的生活機能都還在起步階段,所以餘屋量比較多,但是房子都比較新,住這邊也要有自備交通工具的心理準備。……↓
Q1:再高的房價只要有人買就有市,這會是造成高房價的主因?
答:以胡瓜舉的例子來說,那些動輒上億的豪宅,建商在銷售時,只要有買家認同那樣的價格,實價登錄一出現,而且不只是1~2筆,而是數筆成交都是單價破200萬元,就會出現『定錨效應』,價格就下不來了。就算不景氣來襲,下修空間也有限,只會在區間震盪。
另外,對建商而言,剩下的餘屋,只能越賣越高,不然對已經買的買家無法交代。對日後要賣屋的住戶而言,一來不缺錢可以撐,等到有買家出價「至少不虧為止」,二來是賣低了也覺得丟臉,有面子問題。
Q2:低利率時代來臨,房價還是不跌,民眾怎麼挑便宜?
答:由於低利率時代來臨的關係,持有成本降低,賣房的壓力減輕不少,許多屋主都可以慢慢賣,要在眼下這個時機點買到便宜的物件,確實不容易。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俗話說,「買對,就不怕買貴」。以前只要買到70分滿意的房子就覺得可以入手。現在既然比較難以買到便宜,至少要買到心目中80~90分滿意的房子再入手。這樣,就算買「不夠便宜」也會「覺得值得」。
另外,如果真的希望從「便宜」角度切入,建議可以買重劃區,例如五股洲子洋,重劃區通常生活機能還在起步中,房子又比較新、空間比較大,餘屋量大的關係房價自然便宜,只是,要有開車習慣的人才適合喔~畢竟周圍比較沒有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Q3:買新房怎挑選? 選晚上跟雨天看?
答:
1.如果是預售屋,記得廣告文宣要留下來,還有建商附贈的配備也要清楚載明是什麼品牌?保固期限又是多久?如果不要,又可以折換多少現金回來?另外,一旦交屋後,房貸就開始要繳了,為了節省裝修的時間,如果一開始格局上有什麼要變動,可以事先請建商協助做「客變」,以節省日後裝修的時間。
2.如果是新成屋,現在「都市熱島效應」話題夯,建議避免買
A.只有一面採光的套房(空氣不流通)、
B.頂樓(熱的時候超熱)、
C.客廳採光面朝「東西向」的房子。
盡量挑,
A.公園旁、面社區中庭、綠覆蓋率高的房子。
B.或者是3~5樓,景觀看出去剛好有行道樹,可以看樹梢。
C.有前陽台的房子,現代許多豪宅都沒有規劃前陽台,非常可惜,有前陽台好處多多,可以種植栽降低室內溫度,也因為有陽台的關係,客廳內縮,陽光也比較不會大面積直射進屋內。
3.晚上看房是一定要的,建議白天看一次,晚上也要看一次。最主要是因為鄰居白天外出上班,晚上大家都回到家裡休息,可以看出鄰居的素質,是否會製造噪音?還是生活習慣差,鞋子、雨傘都擺在門口不放進屋內?
4.下雨天看房也很重要,一來可以判斷房子是否有漏水,二來,可以藉機查看下雨時,室內的噪音如何?以我自己親身經歷,我曾經在下大雨時去看一間房子,臥房的窗戶外推,下雨時,雨水滴在外推處的隔板超級吵!雨下多久,就好像屋內放多久的鞭炮一樣。由於是高樓層,外推處無法加裝「人工草皮」降低雨水降下時產生的噪音,這都是晴天時,你無法察覺到的缺點。
5.農曆7月好殺價嗎?如果剛好遇到急售屋主當然是有機會的,不過,還是建議買屋民眾,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農曆7月看房,建議攜帶護身符,尤其是空很久的空房。另外,千萬不要太鐵齒,想說只要夠便宜,7月看凶宅也沒在怕。
個人youtube頻道網址→https://youtu.be/O6x-vBA6Ky8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8/200804tvbs.ht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6x-vBA6Ky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