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香山終於也有公托了!
香山公共托育家園就設在內湖國小校園內,預計今年9月招生,10月開始收托,家裡有2歲以下寶寶的爸媽們記得要來登記報名!
香山的公托是屬於公共托育家園(俗稱小家園),會有3位老師帶12個小朋友,每月收費為12000元,如果家庭綜合所得稅率申報未達20%的級距,每個月還可以再申請4000元的準公共化補助,低收入、中低收入戶不但入園排序比較前面,每月的準公共化補助還會高達8000元和6000元。
#優先推動0到6歲的公共托育 一直是我和時代力量全黨民代的主張,因為廣設公共托育才能真正符合平價、優質、離家近的友善生育環境。
每次看到報導新北市的侯友宜市長出來說,今年全市的公托要設立20間,而且目前已經規劃了12間,甚至喊出4年的任期就要拚出前任市長花了8年才設立的60間公托,目前已經達標一半。
桃園市的鄭文燦市長也在今年年初表示要在兩年內完成30間公托;台中市的盧秀燕市長上任2年多,公托的數量也已經從上任前的5間變成16間,甚至也喊出2022年要拚出10倍的50間公托。
用心打造全市友善生育環境的首長意志,很值得我們新竹市學習。
當然新竹市有先天的困境,我們閒置的公有建築物不多,大部分的學校也因為還是有新生入學,閒置教室很少,因此缺少最適合改建為公托的空間,所以我們的公托數目前只有2間,合計只能收托24個孩子。
理想上,參考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家庭將0到2歲孩子向外送托的比例應該要達到大約30%,其中希望至少有50%是送托到公共化的托育機構。
如果以香山區每年大約600到700個新生兒來說,公共托育能提供的收托量理想上應該要達到700*0.3*0.5=105個寶寶左右。
這大約需要3到4間能收30到40個寶寶的大公托,或是9間能收12個寶寶的小家園。說真的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我也常在地方上問大家有沒有覺得哪個閒置空間適合,不少鄉親知道我關心公托,都會來跟我建議,說哪棟公有建物好像有閒置空間,哪間學校好像還有空教室。
很感謝大家熱心,也請繼續給我意見,我都有和市府相關局處定期了解閒置空間的狀況,以及想辦法盤點出更多可用的空間,像是本次位於內湖國小的公托小家園空間,一開始也未見於教育處的閒置教室名單。
每一個可能的公托潛力點都能夠減輕12到30多個新竹市家庭的負擔。
新落成的公托是在南香山地區,我也期待北香山地區能趕緊設立公托,像是在虎林虎山生活館(即舊的虎林國小)設立公托。這是香山區內少有的公共空間,雖然現在有使照的問題,但真的是個非常適合的地點。
至於很多鄉親建議的朝山國小舊址,由於地目與產權的問題待解決,大概無法很快成為候選地點。
謝謝大家建議,也歡迎繼續給我適合做公托的地點意見,有2歲以下小孩的爸媽別忘了去報名香山公托家園。
好奇各縣市公托設置狀況的朋友,可以參考衛福部社家署的「全國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名冊」(截至110.6.30)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970&pid=914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七月底新聞報導一位勞工因病身故,給付被充公 他過去投保24年勞保,投保級距一直都是最高 他家人向勞保局申請相關給付卻被勞保局拒絕 這也是我在某次諮詢發現到一個蠻嚴重的問題 要知道,勞保講白了只是『政府推出的保險』而已 所以在大部份的規定上,跟一般商業保險差異不大 甚至某些給付認定上,可能還會比保...
「所得稅20級距」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竹亭聽雨 - 小咪媽咪三寶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寶寶] 所得稅20%級距無學齡前特別扣除額-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2 分鐘搞定!所得稅計算公式、稅率級距、扣除額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關於所得稅率20%的人,不得領取生育津貼及及幼兒特別扣除 ... 的評價
- 關於所得稅20級距 在 也繳了28.05%的所得稅。 3、「勞動薪水階級」人數則有81.41 的評價
所得稅20級距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有人在靠北 盾牌牙醫史書華捐款逃漏稅,然後一輩子沒捐款過的人帶風向說捐款是節稅。
身為剛繳了七位數所得稅,不小心也捐款了七味數,Taiwanbox也燒了七位數的人,善心來幫忙理盲、法盲和數學盲們解盲一下好了。
✅首先你要了解一件事,台灣的所得稅是照年收入的累進稅率。
📌年收入0~540000:5%稅率
📌年收入540001~121萬:12%稅率
📌年收入121萬~242萬:20%稅率
📌年收入242萬~453萬:30%稅率
✅盲點1:所以我賺54萬的人,繳稅5%,要繳兩萬七,賺55萬的人繳稅12% ,卻要繳六萬六,怎麼公平?(❌)
正確解答(⭕️):累進稅率是超過級距的部分,稅率才上昇。
也就是賺55萬的人,稅率12%指的是超過54萬的部分才要12%,所以正確稅金是54萬x5% + 1萬x12%=28200,總金額才比54萬的人多繳1200,因為稅率的累進差額,多繳了700元。
✅盲點2:捐款都是節稅用。(❌)
正確解答:除非你又開工廠又開醫院又開學校的,捐給自己的基金會那個才叫節稅。
不然我來算給你看,假定我年收入淨額六百萬,稅率40%,我要繳的稅會是甚麼呢?
繳的稅是:54萬x5%+67萬x12%+121萬x20%+211萬x30%+147萬x40%=157萬
✅那假設我捐出一百萬,會節稅嗎?
捐出一百萬後,600萬的年所得會變成500萬,要繳的稅會從157萬變成117萬。
你賺600萬,繳157萬,剩443萬。
捐款一百萬後,
你賺500萬,繳117萬,剩383萬。
#插管箱捐了超過五百萬也沒辦法節稅
節稅?數學比佳霖還差。
除非你捐的都不是錢,除非你從來沒捐過錢,都是捐蕩森雪人~~
最後啊,不管胎胎或是我,一堆廠商來問可不可以合作?
幾點聲明如下:
✅任何涉及健康食品、藥、任何誇大不實或宣稱療效的都不做。
✅所有跟陳三斤合作的廠商我們都永不合作。
第二點與第一點一樣重要,往前不論,目前合作的幾個夥伴,如果日後有與陳三斤合作的,就不要再私訊我了。
大品牌都應該要注重自己的商譽,我更珍惜自己的名譽,誰都不想自己的名字跟這種負面生物連在一起扯上關係。
盾牌牙醫史書華兄弟,您覺得呢?
所得稅20級距 在 竹亭聽雨 - 小咪媽咪三寶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報稅懶人包
中華民國萬萬稅 -- 5月又到了,是繳所得稅的日子。
今年大家的所得稅比去年多還是少呢? 是否有達到下個級距?
家有幼兒的人或許很關心是不是有超過20%的所得稅級距,畢竟跨過排富門檻後,#育兒津貼、#托育補助、#幼兒學前教育扣除額 這些福利都會消失不見,前後的差距甚大,令人心驚。
🧐要如何粗略估計是否在不會被排富的安全範圍內呢?
雙薪家庭➡所得低於【202.6萬+未滿5歲小孩數x20.8萬 + 5歲以上小孩數x8.8萬 + 未滿70歲老人數x8.8萬 + 超過70歲老人數x13.2萬】可安心不會被排富。
單薪家庭➡所得低於【182.6萬 + 未滿5歲小孩數x20.8萬 + 5歲以上小孩數x8.8萬 + 未滿70歲老人數x8.8萬 + 超過70歲老人數x13.2萬】可安心不會被排富。
高於的話則要看其他列舉或特殊扣除額是否能抵銷所得,才知道會不會被排富。
■例1. 單薪家庭 + 1名未滿5歲小孩
夫妻年收 - 免稅額88000x3 - 標準扣除額12萬x2 - 薪資扣除額20萬 - 幼兒學前扣除額12萬 > 121萬
→ 家庭年收入 > 2034000元 時有可能被排富
■例2. 雙薪家庭 + 2名未滿5歲小孩 + 2名滿70歲長輩
夫妻年收 - 免稅額88000x4 - 老人免稅額132000x2 - 標準扣除額12萬x2 - 薪資扣除額20萬x2 - 幼兒學前扣除額12萬x2 > 121萬
→ 家庭年收入 > 2706000元 時有可能被排富.
🔔如果剛好在20%邊緣又超過一點點的話,以下是幾種合法的節稅做法提供大家參考:
1. 自提勞退6%來降低所得。
2. 跟兄弟姊妹商量將長輩放在自己名下撫養,再補貼他們一些。
3. 善用儲蓄投資、保險、捐款扣除額。
4. 精打細算看列舉是否能比標準扣除額划算。
5. 其他歡迎提出來😄
原文: https://user123783.psee.io/38ybqz
所得稅20級距 在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七月底新聞報導一位勞工因病身故,給付被充公
他過去投保24年勞保,投保級距一直都是最高
他家人向勞保局申請相關給付卻被勞保局拒絕
這也是我在某次諮詢發現到一個蠻嚴重的問題
要知道,勞保講白了只是『政府推出的保險』而已
所以在大部份的規定上,跟一般商業保險差異不大
甚至某些給付認定上,可能還會比保險公司還嚴格
畢竟⋯能讓你一次領或領月退,加保期間又有保障
以成本和立場為考量,可能就不會設計到那麼周全
今天我會針對這則新聞,跟大家說明條款中的細節
還有很多人不會注意到『勞保轉國保可能的損失』
很多時候,相關權益都是在你沒注意時被放棄掉的
渾然不知的你,在這個權益突然重要的時候才發現
一切,就都來不及了!
今天就讓我們來清楚自身權益吧!
00:00 前言(勞保被充公的新聞)
01:40 為什麼還沒退休,勞保也可能被充公?
02:50 勞保保障&給付被充公的最大原因
04:25 無社會保險,發生事故如何申請到給付?
05:20 改成不會充公,反而未來可能繳更多錢?
09:02 Q&A
預約專業諮詢
https://www.surveycake.com/s/KBywY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llenpage666
加入我的LINE
https://lin.ee/PkykJIL
想讓事業拓展,吸引網路流量嗎?
你可以參加這個Youtube營銷課程:
https://reurl.cc/8yzgGX
還是想透過經營Youtube增加廣告收入?
那我推薦你參加這個Youtube課程:
https://bit.ly/3cTngfU
合作/演講/諮詢聯絡信箱:
allen750528@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2Yk4zLJjiU/hqdefault.jpg)
所得稅20級距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政院版的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仍有人質疑綜所稅拉高到45%是劫貧濟富,一個好的政策遭人扭曲,讓我很不服氣!
財政部前任張部長發明財政健全方案,將綜所稅拉高到45%,事後證明是得不償失的,並沒有增加多少稅收,反而降低國際人才、大公司來台灣的誘因;現有部分立委同仁提案說明表示,所得稅率最高級距45%稅率降到40%,是所謂劫富濟貧,讓我們實際試算看看。
我曾說過,稅改方案是一個套餐,不能拆開看;在台灣,若以最高級距45%共有6518戶,若從45%降到40%,平均每一戶享受到422萬減稅利益;然而兩稅合一扣抵額刪除,營利事業所得稅並從17%增加到20%,也就是說,個人綜合所得稅最高級距45%之6518戶可扣抵稅額123億將會喪失,除以6518戶,每一戶將喪失188萬的扣抵額。
營所稅若從17%增加到20%,個人綜合所得稅之最高級距45%的6518戶,他們營所稅將增加160億,除以6518戶,每一戶將增加246萬的營所稅。
綜合以上,188萬加上246萬,總共434萬的稅捐增加,扣掉422萬的減稅利益,每一戶還要多繳12萬的稅,何來的濟富?最高級距45%共6518戶,每一戶需多繳12萬的稅,濟富在哪裡?外界不斷質疑這次稅改劫貧濟富讓我很不服氣!
各種扣除額,包含薪資所得扣除額,都有增加,這難道對薪資所得者不好嗎?有增加稅捐嗎?我想社會大眾自有公評!
在資本利得方面,假設公司賺了100元,要先繳20元(20%)的營所稅,再加上個人股利所得稅,26%,80%*26%=20.8%,20%加上20.8%,對於個人而言,股票的資本利得稅其實是40.8%,資本利得稅比綜所稅最高級距的40%還要高,如果還要分級課稅,這樣稅率會飆到多高?
個人絕對贊成稅制改革,我也提案將薪資所得扣除額拉高到20萬;現今稅制計算複雜,身邊許多朋友向我反映會支持這項政策,哪怕多繳一點稅,只希望計算簡單化;我要告訴財政部許部長,要有信心,咬定青山不放鬆,多對國人說明,這個方案絕對是好方案!
◆訂閱吳秉叡Youtube頻道:https://goo.gl/yN4LCH
◆吳秉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ubray
◆加Line好友:http://line.me/ti/p/%40ubt7534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XBUmnFcfOA/hqdefault.jpg)
所得稅20級距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51124東森財經 房市回溫+趕年底節稅 十月房貸暴增51億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2UBZNOUVcVk
民眾上門問房貸,年底前,房市死裡求生,央行最新公布五大公股行庫,10月份房貸金額爆增到新台幣368.95億元,是今年的單月新高,一個月增加51億,月增率16.2%。
記者 陳文婕:年底前房貸激增,為的就是明年房地合一上路前來省稅,尤其像這種老屋,節稅效果最明顯。
記者 陳文婕、何坤原 採訪報導……↓
試算1500萬的房子,持有2年後以1900萬賣出,扣掉土增稅假設50萬,賺了350萬。
年底前用舊制「房地比」計算,350萬乘以20%建物價值,用這70萬去乘以所得級距20%來算,只要繳14萬的稅;但2016年房地合一稅,直接以賺到的350萬,持有2年稅率20%,一次就要繳70萬。
房仲業者:舊制來講,以財產交易所得稅來講它的差異有差,大概五倍以上。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你現在買老舊公寓,建物的殘值已經很低了,將來你賣房子時,甚至建物的殘值是趨近於零。
賣一棟房,不變的是“土增稅”照算,房地合一新制,則是有賺才有課稅,持有6年獲利400萬以下才能免稅。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一定要趕在12/31前,權狀過戶下來,名字要變成買方的才行喔。
省稅效應,讓第四季房市回溫,金管會也推一把。
金管會發言人:降一碼,慢慢讓它回歸市場機制,我相信這是大方向,原本設下不動產收益率門檻,是為了避免壽險資金高價搶商辦大樓,如今金管會鬆手,從2.805%降1碼,代表保險業出價空間可多出10%,有望帶動商辦市場回溫。
就怕一棒打趴房市,影響經濟動能,政策放寬,在房市冷天裡要吹出暖風。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1334836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UBZNOUVcVk/hqdefault.jpg)
所得稅20級距 在 2 分鐘搞定!所得稅計算公式、稅率級距、扣除額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與規定,又全都不一樣,其實 所得稅 不難懂,一張稅率 級距 表+兩個公式,只要兩分鐘,一次搞定 所得稅 計算公式! ... 20 :27 · Go to channel · Income Tax ... ... <看更多>
所得稅20級距 在 關於所得稅率20%的人,不得領取生育津貼及及幼兒特別扣除 ... 的推薦與評價
級距 由12%變成20%時, 又遇小孩出生, 那時候就覺得加那一點薪, 真是個天大的逞罰啊! 沒有差那麼多好嗎? 102年度的級距117萬以下是12% 假設所得淨額剛好從117萬變成 ... ... <看更多>
所得稅20級距 在 [寶寶] 所得稅20%級距無學齡前特別扣除額-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每次談到20%總是會有兩派:
一派說真的不富,
一派說已經很多了,
那這富不富見仁見智,
我比較想優先討論的是:
「學齡前特別扣除額為什麼不能有?」
順帶補充
「220%的話也不會有長照特別扣除額唷」
身在公司行號上班的人所得一毛都跑不掉,
只能老老實實繳稅。
(只有高階經理人或許可以透過成立公司或是其他操作合法節稅)
針對受薪階級,
沒有特扣除額好像在說我們養小孩、養需要長照的老人都不用花錢一樣。就因為應稅所得比
較多就該死?
沒補助就算了唷,畢竟硬要說賺得多幹嘛還要補助,那扣除額呢?
真的覺得很不合理….
接著回歸到補助跟扣除額一起談,
1.目前民眾領現金的、成立公司在報表上好好處理的、靠股市、房市等等沒有「應稅所得」
或是巧妙操作「讓應稅所得低於20%級距」的非受薪階級,就可以領補助,可以有扣除額呢?
當然做到完全沒有應稅所得的人是不在意扣除額的)
2.20%級距其實很廣,以110年來說是淨所得121萬到240萬,板上已經很多人算過有扶養長輩
跟沒扶養長輩是怎樣就會碰到了這邊不贅述。
我想分享的是,麻煩有領補助的人也不要罵20%的人想領補助是貪婪或是不知足或是怎樣怎?
的,有些詞真的很難聽。 以養小孩家庭來說很多人可能剛好就在這附近,所以 淨所得1200
000領補助就是理所當然,淨所得過1210001想要補助跟扣除額就是貪婪?
以能領補助跟扣除額的最高點121萬來算好了,
所得稅繳121萬*12%-37800=107400
如果有股息折抵所得稅繳的能更少。
扶養一個可領補助的小孩今年是
3500*7+5000*5=49500
扶養兩個小孩今年是
(3500+4000)*7+(5000+6000)*5=107500
三個以上的可以自行算一下。
以上還沒加上學齡前扣除額可以幫忙省的稅。
所以生兩個的其實光補助就超過要繳的稅。
淨所得愈低補助扣稅剩下的愈多。
然後2023年開始,生一個全年六萬,
生兩個全年132000。
而20%以上的人呢,
在一碰到20%的那年,
學齡前扣除額瞬間消失,
生一個的家庭在碰到20%的那年就因為少了特別扣除額多繳2萬4的稅、兩個四萬八三個七萬?
,
如果家有長照老人再疊上去。
(長照真的比小孩還要貴…小孩可以選便宜幼稚園或是找公托準公共等等,長照是不可能有
便宜可以選的)
所以等於20%以上的人,
沒補助不打緊,每多生一個稅就是比20%以下的要多繳稅。
這…不是很點點點嗎…
然後只要有人提出說覺得20%不合理,
政府都還沒說話,網友就先罵爆說貪婪、國家稅收有限要優先照顧該照顧的人?
我沒有達到20%,而且我生兩個、家裏也有長照老人。我個人是很感謝所有有繳稅的人來一?
支撐國家,支撐我領到的補助,我從懷孕時看到這些議題就不會覺得20%的人爭取這些不合?
,因為台灣多的是「沒有應稅所得但實質上有所得的人」
覺得國家稅收有限的人可以去支持國家要嚴格查稅,所有所得都要列入應稅所得。
而不是痛罵想爭取的人吧…
20%的人又沒有攻擊說20%以下不該有福利只能給20%以上….
大家都是小老百姓幹嘛自己先吵起來呢~
PS.經過試算我預估之後可能會超過20%(除非我股票全賣掉都不要股息了),而且還是只超
過7萬7,我也做好心理準備稅會暴增,而且我小孩其實離五歲也近了,就算我小孩到了學齡
然後長照長輩做仙去了,我也受益不到了我仍然支持爭取權益的人,尤其是特別扣除額,真
的很不合理,不論我受不受影響,仍然覺得不合理,不會覺得不關我的事就不管。
文章有點長有點亂,若難以閱讀請多包涵。
資訊有誤的部分也歡迎通知我修正。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12 Pro Ma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6.144.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47055059.A.521.html
少,而是到底為什麼覺得20%以上的人養小孩養長照老人不用錢?不需要特別扣除額QQ
小孩學齡前只有五年,可以說就鬱悶五年,花錢上幼稚園就五年國小便宜一些(雖然安親班
也不便宜) 但長照老人是很多年而且更不便宜,沒有扣除額~~
還是其實政府是鼓勵大家有學齡前小孩跟老人的狀況下別工作了,自己顧很省錢還省稅金還
能領補助XD
薪資報很低)、做裝潢的(收現金)、市場做生意的(收現金)、做工地的(薪資報很低)
…一堆賺的比我多,然後不用繳稅還能領各種補助,或是就算要報稅也因為特別扣除額讓他
們少繳甚至免繳稅。
出去逛個菜市場、吃個號稱人家樓仔厝已經賺好幾間的美食,人家也沒有受薪階級要繳高稅
的困擾。
無法避稅逃稅的就是正規公司的受薪員工們,而這群人如果要有能到20%的收入,大多都得?
出高工時或是高勞累或是高精神壓力,除非是單薪就到20%讓另一半在家顧小孩跟老人,雙?
的話,托育小孩跟老人,一人一年絕對不止12萬…
唉
我新加坡/澳門/香港的同事們他們都有便宜幫傭能請,聽到我收入比他們低育兒/照顧老人?
銷比他們高都震驚,新加坡同事說他們政府希望增加國人勞動力,所以鼓勵他們都去上班,
照顧的部分讓幫傭來。(這只是同事單一說法我也沒求證 如果這說法錯的我很抱歉)
※ 編輯: smile14for0 (42.76.144.21 臺灣), 03/12/2022 22:11:25
我談的是20%就沒有特別扣除額這不合理,
如果扣除額是指說因為養育學齡前跟養需要長照的老人需要花比較多錢,那為什麼20%以上?
人養就不用花錢了?
再者,如果你也認同開賓士拿紓困不合理,
當時紓困也是用應稅所得/職業工會投保級距來看,
那我們應該一起支持政府要嚴格查國人的所得,
不該只有正規公司行號的受薪階級倒霉要每毛錢都被抓到。
(講到這個。
今年的紓困,
職業工會投保兩萬多的直接現領三萬,
我就有鄰居平常因為要省勞健保費投保最低級距,然後都領現金所以應稅所得0,
他們也爽領,我覺得沒問題,因為或許真的有人是困難的,所以需要這筆,但是在公司行號
的勞工,不論投保級距多少,只有紓困貸款呢~也就是說是要還的,還設定應稅所得50萬以
上的不能申請,傻眼。)
也可以支持排富應該還要看資產,不該只看應稅所得。
上面有版友分享說他們家一年照顧長照就55萬,小孩保母費就二十幾萬,
年收入兩百多萬扣掉這些還有多少?
現在不談補助,光談扣除額,
就真的是不合理呀。
我家需要長照的長輩一年不用花55萬,
代價是有一位家人辭職全天24小時去照顧,
而我每個月付生活費,也遠高於12萬。
我現在是有拿到扣除額的因為我不到20%
但我朋友同事們,家人不像我家多的,沒人可以辭職只好花錢,然後因為雙薪,哇~小孩沒
有扣除額大人也沒有扣除額。
下有小上有老沒有扣除額,我不覺得他們想要扣除額不應該耶。
我未來就算到了20%我也不覺得我想要扣除額不合理呀。
至於有沒有為別人發聲,
不好意思,還真的有喔!
每次有議題發酵時,
我都會去看論述,我贊同的我就會跟著發聲唷~連署唷等等我都有參加。
度結束了才發現….請節哀QQ
好多人都有提到剝兩層皮,看來很多人懂,不過同樣的也還是有很多人不懂,扣除額用應稅
所得的課稅級距來看真的很怪~~~嗚嗚
※ 編輯: smile14for0 (114.35.46.202 臺灣), 03/13/2022 02:53:13
抱怨的話雖然有人同情但也有人撻伐(嘆
貸款 但是單身的話所得四十萬以下理論上免繳稅,以上的如果有報扶養理論上也不用。 然
後就算申請得到的人你們是貸款 要還錢的唷~)
而且這又是另個議題了
1.有工作事實 但無固定雇主加職業工會
2.四人以下公司,雇主給錢叫他自己加工會或以四人以下不用強制保勞保為由不理勞工勞工
為了權益自己去加
3.無工作事實單純想要以後能領勞保老人年金(不用看自己家人,光網路上有人說他沒工作
收到國民年金單下面有網友會說去加工會勞保比較有用就可知道有人是這樣做的)
以上不論哪種,投保級距都能自己選,
不少人年輕為了便宜選低級距,年長了開始逐年調級距調到最高。
我任職的公司四十幾年了,因此有不少同事到達可以領老年給付的年紀了,有些作業員同事
因為家庭一直以來不常加班所以投保級距一直都不高,會問我說為什麼他們工作一輩子去諮
詢/網路試算勞保老年給付,金額會比他們家族中一直保職業工會的低?
因為他們中晚年都把級距衝到45800啊
就跟我某親戚也是這樣
當清潔員一輩子然後勞保給付比他妹妹低,
因為他妹妹一輩子雖然當家庭主婦但是老公幫他保職業工會級距後來有調到最高級距超過60
個月呢
很多人說他們有繳保費呀
問題是他們的級距是正常調整的嗎?
職業工會中沒有應稅的所得的這群人(不論領現金/收匯款但沒申報收入或是根本沒工作只是
覺得勞保比較好就來保)
不用繳稅、政府補助的保費比在企業的多(職業工會勞健保是勞工自己出六成政府出四成 ,
而企業勞工的勞保費是公司七成員工兩成政府「一成」,健保是雇主六成員工三成政府「一
成」)
或許有人說他繳六成比企業勞工繳得多,問題是自願加入工會不就是看到他們想要什麼保障
嗎,而且企業勞工繳的少是因為大部分給雇主繳了,我還寧願雇主直接幫我加薪咧。
那以上種種不是變相等於在告訴我們說
哎唷你在「正規」公司行號上班的就是次等公民
所得跑不了,得乖乖繳稅,
然後政府補助你的保費還比免繳稅的人多,
然後你領的老年年金還可能比那些沒繳過稅的人少。
以上我只針對那些沒應稅所得爽調級距或是沒工作事實硬要保工會的狀況。
然後幫政府說一下話,這情形政府不是沒在抓,有在抓,只是難,有興趣的可以google看看
。
※ 編輯: smile14for0 (114.35.46.202 臺灣), 03/13/2022 10:23: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