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民生問題是小資族最在意的,今天看到先生在節目中講到和我有關的「錢」事,還是忍不住要提筆澄清…
他一向很忙,平日就不大注意收入和支出這種瑣事,結婚後怕麻煩也不想打理財務,於是婚後第一天就把存摺、印章、提款卡通通交到我手上,以後需要錢吃飯或有紅白包支出的需求時, 才伸手跟我要,在這裡要強調是他自己偷懶繳械,根本不是被我沒收的。
記得很久前有一次,我們無意間看到某名人夫妻因「錢」事鬧離婚, 於是他隨口問我(這段對話絕不是在吵架) :
「 我們若離婚,我能得到(拿回)什麼 ?」
「就你身上那些衣服…」
「就這些?」
此時感覺自己是有點苛…
「喔, 還有…還有衣廚裡你的那些內衣褲啦, 小孩還小穿不到, 你可帶走,其它的就是我的了。」
「那房子呢?我可不可以分一半?」
「可以啊, 房子是夫妻婚後財產,你可拿回公告現值的一半, 但官司要慢慢打喔…」
我還跟他強調房子是以公告現值計算, 非市面上買賣的市價,他聽了臉一陣青一陣白,不敢再接話,不曉得是不是這樣,從此心生警惕,於是以後都這麼做…
每回出去演講, 主辦單位會問他演講費如何給較方便,他通常直接了當地說:「給現金就好,用電匯或給支票, 就不是我的錢了!」
但一場2014年的選舉,舉凡邀他演講的所有單位都被查稅一遍,於是往後邀約的單位幾乎都把錢直接匯入戶頭, 所以感覺他當市長後, 口袋是拮据許多。
其實我們夫妻平日生活很節儉,薪水除應付生活開銷外,一部分存留當買房資金,其餘就被我拿來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我的投資起始年齡算早的,也親身經歷幾次景氣循環,早就認知到投資終究是有虧有贏,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所有投資人都慘賠, 先生每次接到他的基金對帳單(其實投資內容都是我搞的) ,就一臉沮喪地說:
「佩琪, 妳不會賠到把我們家都賣了吧?」
「不會、不會啦,好好地跟著我一定有飯吃。」我連忙安慰他…
其實雷曼兄弟事件時,我已經很有風險意識了, 早期不懂還會去買單支股票,後來知道台股只不過是全球市場中的一小部分,投資極小市場的單一股票, 是不合風險邏輯的, 所以往後逐漸改買台股基金、 台灣50ETF, 區域型基金,甚或更安全的全球型基金,就算遇到金融海嘯,帳面上雖是慘賠,但因是閒錢投資,自己並不擔心,經過1~2年微笑曲線的谷底後,2009年下半年曲線開始上揚,最後也證實抱得住不停扣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除投資外,每個人都還有債務要理, 我所欠過最大筆的債務當然是房貸了。
100年三月我在台大接受肺腺癌手術,出院後第一次回門診追蹤,主治醫師就跟說我,我的肺葉除一顆腫瘤外, 還有許多白色陰影的癌前病變,不知道哪天會進展成真正的癌病變,那天回家的路上,心情沮喪極了,腦中不斷浮現那筆龐大的房貸數字,心想哪天自己倒下來不能工作了,先生和小孩怎麼handle這些債務呢?老公連去銀行存支票都不會,於是出院不久體力稍事恢復後,故不得傷口疼痛, 就開始努力回醫院工作,那段時間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每當存摺累積一筆數額的存款後, 就趕快跑銀行還房貸, 看到不斷下降的房貸數字, 心裡是安心不少,到現在每筆還錢的收據我都還留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表 http://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失眠通常伴發著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等一...
手少陰心經主治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經絡的結構性及對應性
昨天晚上中國工程師學會中醫概論課程,我們介紹了針灸的基本概念。這讓我們想到一般中醫教科書教導針灸的方法,大多從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走向開始,然後再一一介紹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及功能。雖然這樣教學方法已經沿襲了很多年,在學理工的人眼裡看來,往往會覺得有種見樹不見林的感覺,大的架構都還沒有建立,又如何能深入各個小部分的細節?
我們試著把視角拉高,從一個較高較廣的角度來看經絡的概念。如果經絡系統是人體能量控制及傳輸的系統,好比整個國家的電力系統一般,那麼我們似乎不應該從這個能量系統對應實質肉體的各個細部位置來開始討論,而應該從這個能量系統的結構性、對稱性、功能性、主要器官的對應性等等來起始。
這裡整理了三個圖,分別代表十二正經在身體軀幹、雙手、及雙腳的對應關係。經絡左右對稱,這自然不需要多解釋,大家都知道,然而,其它的對應關係卻很少人討論。
首先,無論是軀幹、手、或腳,在觀念及實質身體位置關係上,基本上都按照一樣的順序來建構。手足三陽經的基本順序都是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也就是依照陽經「開」、「樞」、「合」的順序。而手足三陰經的基本順序,都是太陰經、厥陰經、少陰經,也就是依照陰經「開」、「合」、「樞」的順序。有很少數例外的部位,兩條經交叉了,局部的順序互換了,這個我們等一下再來討論。
第二,陽經及陰經的對應位置,符合臟腑表裡的對應關係,也就是太陽經和少陰經對應、少陽經和厥陰經對應、陽明經和太陰經對應。譬如,手外側橈側為手陽明大腸經,對應的手內側橈側即為手太陰肺經,符合大腸和肺的表裡關係,手外側中間為手少陽三焦經,對應的手內側中間即為手厥陰心包經,符合三焦和心包的表裡關係,而手外側尺側為手太陽小腸經,對應的手內側尺側即為手少陰心經,符合小腸和心的表裡關係。這樣的對應,在身體軀幹及腳上也吻合。也就是說臟腑對應,以及臟腑相對經絡的實質身體對應位置,兩者是吻合的。
或許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臟腑對應是我們定出來的,而我們在指定臟腑相對的經絡時,故意找實質身體對應的位置,那麼不就能產生這樣的對應性?其實不然,肺與大腸的表裡對應,不是隨便指定的,必須有生理上的解釋,以及臨床上實質觀察的證明。同樣的,肺臟與肺經的對應,也不是我們隨便在身上找一條經絡,就說它對應肺臟,必須在臨床上有實質證據,在指定為肺經的穴位上針灸,必須符合針灸理論上對肺臟產生實質的影響,和肺臟有最大的關聯性。換句話說,「臟腑的表裡對應」、「臟腑和經絡的對應」、「手足陰陽經實質位置的對應」,這三方能夠相互吻合,絕非是「人為指定」或「純屬巧合」可以解釋的,而比較像是整個能量控制及傳輸系統設計好了以後,再考慮如何把抽象的系統設計實踐到有血有肉的實質身體。
至於,為什麼會有前面說過的「很少數例外的部份」呢?或許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意義,這是值得研究的。不過,我認為或許只是我們觀察三度空間時的一個錯覺。譬如,人體經絡圖會展現肝經和脾經在小腿內側交叉了,而造成一小段肝脾兩經位置關係互換的例外。然而,脾經的地機及漏谷穴比較深,肝經的蠡溝及中都穴比較淺,脾經和肝經其實並沒有在這四個穴位附近交叉,而只是在下面的三陰交交會而已,因此在三度空間下,端看觀察的角度,或許並不存在這個肝脾兩經順序互換的「例外」。
第三,太陽的「開」、少陽的「樞」、陽明的「合」、太陰的「開」、少陰的「樞」、厥陰的「合」,一般是針對臟腑功能來討論的,好比示意圖裡呈現的意義,我們這裡不深入探討。然而,當我們比對三陽經、三陰經在軀幹、雙手、雙腳的對應位置,不難發現,這些對應位置和人體能彎動的方向似乎有著什麼一致的關聯性。譬如人體可以往前彎腰,卻無法大幅度的往後仰,手肘可以往內彎,卻無法往外彎,膝蓋可以往後彎,卻無法往前彎。人體軀幹、手、腳的動作,似乎和陽經及陰經的「開」、「樞」、「合」有實質上的關係。換句話說,六經的「開」、「樞」、「合」指的不僅僅是五臟六腑抽象的功能,或許也和人體運動有實質的關聯。當然,這只是從經絡的結構性觀察出來的一個可能性,還需要更多研究及臨床來證明。
文章結束前,我們再討論一點現代針灸教學的問題。前面說過,一般教科書解釋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走向後,就開始一一介紹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及功能,這個穴「主治」什麼病症,那個穴「主治」什麼病症,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方法。經絡既然可以比喻為人體能量控制及傳輸的系統,「系統調整」的作用也就比單一穴位的功能重要許多,和「系統調整」有關的結構性及處理辦法,當然也就應該為優先學習的重點。 特殊穴位,譬如井 、滎、俞、經、合、原、絡、 郄、募、背俞、八會穴 、奇經八脈會穴等等在經絡系統上的意義,以及各種系統性的治則,譬如五行補瀉、五俞穴的應用、原絡治療、俞募治療、會郄治療等等配穴治療的方法,都應該先了解、先學習,而不是強調一個個不同穴位可以「主治」什麼病症,最後變得像「連連看」,病人抱怨什麼,就看書上寫哪些穴位有提到可以幫助那個症狀,也不辨證論治,直接下那些穴位。或者,有些書籍及網頁早就反向整理好了,可以查詢一個病症「對應」那些穴位,頭痛就下這五六個穴位,高血壓就下那七八個穴位,根本不需要辨證論治了,也不用學習針灸了,只要手機拿起來查一下,就開始幫病人下針了!這樣已經是很差的中醫師了,更差的是,有些中醫師哪裡痛下哪裡,頭痛就在頭頂上下個一二十針,背痛就在背上下二三十根針,結果沒有療效,只好再「發明」個什麼「新的針法」,靠大肆宣傳來招攬生意上門。
中醫想要被世界主流重視,中醫得自強,而中醫亂象的去除,得靠病人充分了解真正的中醫,從病人這端去杜絕不肖又不學無術的中醫師。
(http://andylee.pro/wp/?p=5700)
手少陰心經主治 在 煲湯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從嫁給爸比之後,按摩這事是從害怕到愛上,記得剛結婚時婆婆因為我的爛身體每天早上在送老公上班之後就為我腳底按摩,每個人聽到都說 "哇!你好幸福呀!",但卻不知那可是當時我每天最害怕的時候,因為婆婆鐵掌一出就會聽到我殺豬般的尖叫,叫到婆婆跟我說"別再叫了,鄰居以為我打媳婦呢!!" 但隨著婆婆耐心的"服務"與講解,漸漸我明白了按摩這回事,也難怪爸比身體有狀況不是看醫生而是看媽媽,還記得拍拖時我曾經因為忽然頭劇烈疼痛叫爸比給我買頭痛藥時,爸比二話不說招了計程車帶我回家...看媽媽,婆婆立即放下手邊工作,兩手在我身上捏抓了一番,我就神清氣爽了,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爸比跟我都會些保養工夫,回來台灣之後我們總抽空為彼此身體來趟全身的 "刮痧、拔罐、按摩"做為日常保養,而不是等到身體這疼那疼才來處理,我覺得大家都可以來學上一學,平常就給自己保養,不要整天有點甚麼就看醫生,常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做自己的醫生!! 【煲湯媽咪】
「腰痠背痛得完全坐不住。」、「老是疲憊不堪,動不動就覺得累。」、「腦袋糊得像團爛泥,擠不出任何新點子。」……相信這是不少上班族共同的心聲,「壓力太大、體力變差、老了吧!」我們默默在心裡歸納出這些答案。
那其實是內臟衰弱的警訊,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名中醫陳旺全一語道破。
中醫的五臟六腑指的是心、肝、脾、肺、腎;膽囊、胃、小腸、大腸、膀胱、管轄心血管循環的心包,加上主掌內分泌系統的三焦,合稱十二臟腑,而連結臟腑的情報系統就是負責輸送「氣」(能量)、「血」(滋養物質)的十二條經絡。
陳旺全解釋,一旦經絡堵塞、氣血受阻,內臟就會失衡,身體自然不適,長期累積就成了疾病。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平常看起來還好,卻突然內臟衰竭而死,可見保持經絡暢通是維持機腑機能的重要關鍵。
十指連心。人體十二經脈的起點或終點都在身體末梢,其中六條走到雙手,停在十根指頭,打開手心有三條陰經走到大姆指、中指、小姆指;翻到手背則有三條陽經走到食指、無名指、小姆指,而另外六條通達腳趾的經脈也可以透過相似的經氣,在手上得到表裡的對應。精通穴位、人稱陳兩針的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玉昇娓娓道來。
的確,雙手匯通全身經脈,翻開記事本後面密密麻麻的手部穴位圖便可略知一二,既然雙手與五臟六腑密切連結,我們其實可以不用等到頭痛、胃痛、肚子痛……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再頭昏眼花的比對著穴位圖,而是從平常就開始捏捏手保健康。
開井穴,調節五臟六腑
如果雙手是能一窺健康的門戶,那位於手足之端、也就是經脈終始點的井穴,就是身體與外界溝通的窗口,陳玉昇形容。
《黃帝內經.靈樞》將井穴喻為水之源頭,是精氣所出的部位,對於調節臟腑、氣血、經脈之氣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裡頭也提到,「病在臟者取之井」。顯見,透過井穴,可以治療相應臟腑的疾病。
循著連接手指的六條經絡及其相應經氣:
1.大拇指的少商穴對應肺、脾;
2.食指的商陽穴對應大腸、胃;
3.中指的中衝穴對應心包、肝;
4.無名指的關衝穴對應三焦、膽;
5.小指的少澤穴對應心、腎;
6.少衝穴對應小腸、膀胱。
井穴有清熱、醒腦、安神的作用,平時醫師會藉由放血、針灸達到治療效果,陳玉昇則建議,一般民眾平時可以透過井穴按摩來保養身體,精神不濟時,開過十指井穴也能活絡臟腑、重拾元氣。
開井穴依序是,按壓手指第一個指節以上的指甲兩側,然後再捏緊指甲上下方的指頭,一指大概20秒,十指開過只需要三分多鐘,就能有效刺激。
此外,指節上也有直接對應五臟六腑的穴位,陳旺全建議,平常空閒時按一按、或用桌上的熱水杯熱敷,也能讓身心更為舒暢。
按壓食指下的第二掌骨側,速診全身
除了平時的保養,我們其實也可以從手部窺見身體的健康狀況。
陳旺全提及,他的臨床經驗歸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半有不明原因的頸部痠痛、喉嚨痛、胸痛、胃痛,甚至小指內側、靠近無名指的整條手少陰心經會麻、有緊縮感,所以問診時就會特別留意。
然而,一般人對經絡循行以及相關症狀的對應並不熟悉,因此,中國全息生物學創始人張穎清提出的第二掌骨側速診法,倒成了方便民眾留意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可能出問題的參考。
全息指的是人體的縮影。張穎清提出,食指下的第二掌骨直接對應全身,從最靠近指尖的位置算起,分別對到:頭、頸、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堪稱是人體縮小版。
為了示範,陳玉昇將我的虎口朝上,用拇指從頭到尾按壓近虎口的第二掌骨側,前半段沒有特別的感覺,但中後段卻出現明顯異於前端的痠、脹、痛感,到了尾端又還好,陳醫師詢問是否有腸胃、腰部、婦科方面問題,細想,平常確實有腰痛的毛病,而且當天還鬧肚子,看來是有幾分準確。
雖無法直接確認身體哪裡出問題,不過倒是個做為參考的警訊。張穎清提出,同手對應身體同側,頭部則相反,每天建議按壓2~3次做為保健,可在痛點稍做停留,有益對應器官。
捏捏手有益無害。只要把平常轉筆、折手指、撕手皮、咬指甲的時間留下來,偶爾關照一下雙手,還能促進健康呢!
不過陳旺全提醒,局部有出血、皮膚病的人要避開傷口,糖尿病患者感覺神經反應遲緩,小心別太用力壓破皮膚,而孕婦也不建議亂按,以免按錯穴位造成子宮收縮、導致流產。陳玉昇也特別叮嚀,一旦身體很不舒服,還是要透過專業醫師望聞問切找出病因,捏手指並不能達到治病的效果。
手少陰心經主治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節目表 http://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失眠通常伴發著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等一系列的精神症狀,而焦慮,神經衰弱等精神症狀又會使得失眠越加嚴重,如此惡性循環,使得失眠難以根治。按摩心經的神門穴有安心寧神的作用,心經是一條很重要的經絡,按摩心經好處多多。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國際東洋醫學會新任會長也是台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林昭庚醫師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中醫經絡養生法(五) 手少陰心經
這一集內容主題如下:
1.中醫所講的心和西醫有何不同
2.保養心經的最佳方法和時間
3.心經主治功能
4.心經不通,人體會出現甚麼症狀
5.防止老年痴呆的穴位
6.改善失眠、鎮靜安神的穴位
7.心經重要穴道保健
手少陰心經主治 在 表參道足體養生會館- 【午時-心經篇】 手少陰心經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到掌後豌豆骨部進入掌內後邊(少府),沿小指的橈側出於末端(少衝,接手太陽小腸經)。 本經腧穴主治“心” 方面所發生的病症,眼睛昏黃,胸脅疼痛,上臂內側後邊痛或厥冷,手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