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儀器大大溫暖❤️!超音波影像即時生成,偏鄉醫療免擔憂👏🏻!
在一次醫療巡迴時,醫師透過 #手持式超音波系統 檢驗🔍,這才發現腹痛多時的阿公竟得了膽囊炎,急忙送醫後才脫離險境😣!行動不便的長輩或偏鄉居民往往都視就醫為畏途,少了醫療儀器診斷更難準確治療…
經濟部技術處費時多年,主導研發出全球首台64通道智能化手持式超音波,重量350克,長度僅16公分,將笨重儀器縮小進醫師口袋,透過Wi-Fi即可即時傳輸到手持裝置觀看,並可依據情況搭配不同的超音波探頭,呈現不同部位的組織狀況,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創新科技讓愛更深入每個鄉鎮,讓城鄉醫療零距離🌞
技術詳解 👉 https://reurl.cc/l09V3A
#經濟部技術處 #科技專案 #走進偏鄉 #智慧醫療 #工研院
手持式 超 音波 系統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研院首推CES虛擬展示館 AI、機器人、數位醫療受關注
2021年01月11日 15:36
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工研院今(11)日宣布,全數位化展出的CES 2021即將在美國時間1月11日登場,今年工研院因應疫情,首度以虛擬展示館參加CES 2021數位展,發表AI人工智慧、機器人、數位醫療等三大熱門技術主題,提供全新直覺式線上觀賞12項創新技術3D影像,吸引數十家國內外業者洽詢合作。
1.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以獨創的AI演算法針對環境、電池劣化、駕駛行為等動態變化對電池資訊做即時校正,直到電池組汰役前均可準確電池劣化程度以及剩餘里程,更可幫助電池平衡等控制策略提升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安全性與汰役再利用的價值。
2.類人雙臂機器人的仿生手掌
擁有仿生手掌抓取形狀不規則物件,拿書、名片、手機、或寶特瓶,連彈電子琴都可以,而且擁有兩隻七軸手臂,單臂總重15 kg、荷重比0.3、重現性0.02mm,動作靈活自由,提供類人作業能力,能從事多元工作。
3.UVC LED流動水殺菌模組
利用UVC紫外光具有殺菌的功能,透過特殊的機構設計,讓UVC紫外光對流過的水作殺菌,除菌率可達99.9%以上,模組並利用LED可高速開關特性,以水流動感應啟動,可省下約50%用電量,具啟動時間快、耗電量低、壽命長、無汞、尺寸小的特點。
4.心臟守護貼「全球第一台非侵入式守護心臟儀器」
可非侵入性測量肺動脈血流速、血液輸出量、心輸出量與心跳,評估人體血循環與心血管狀況,安全、快速、準確,還可以監測心房震顫並加以預防,具備微小化、高感度、低功耗的特色,可長時間監測收集心血管資料,讓醫護人員掌握健康狀況。
5.智慧感知照護衣
結合耐水洗導電紡織品與奈秒脈衝近場感測技術(NPNS),突破傳統智慧衣必須貼身量測的限制,以非接觸式微型低功率雷達即時感測心率、呼吸等生理數據,可應用在長者健康照護、醫療管理,減低醫護人力負擔。
6.iDarlingWeaR嬰幼兒智慧照護裝置
獲CES 2021 Innovation Awards,毋須接觸嬰幼兒身體或皮膚,將裝置穿戴在其身上,便可即時偵測並記錄嬰幼兒之心跳與呼吸,透過藍芽裝置,將蒐集到的嬰幼兒生理資訊,傳送到父母或照護者的行動裝置,隨時掌握嬰幼兒生理狀況,讓爸媽方便照顧嬰幼兒。
7.心照護穿戴裝置iCardioGuard
整合「複合式生理感測」及「心血管與心理狀態分析演算軟體」,透過直接量測胸口、經由心跳帶、運用電極貼片或結合智慧衣等方式量測,只需3秒鐘,就能即時偵測並紀錄心跳與呼吸;再透過藍芽裝置,將蒐集到的生理資訊,傳送到行動裝置,經由App即時了解身體狀態。
8.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全台第一台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包括重量350克、長度16公分,成功縮小超音波儀器,不需要任何線路就能操作,內建鋰電池,可連續使用1至1.5小時,並透過Wi-Fi可即時傳輸到手持裝置觀看,可依據情況搭配不同的超音波探頭,廣泛應用在內科、婦產科、復健科,弭平偏鄉醫療差距。
9.睡眠學習技術
WiFi Radar感測技術以非接觸的方式,運用低功率的電波偵測使用者的睡眠狀態與品質 ,當偵測人體進入深睡期後,透過設備播放白天學習資料,刺激大腦海馬迴將短期記憶轉化至大腦皮層成為長期記憶,可應用於睡眠呼吸中止狀態的偵測,可協助阿茲海默失智症早期診斷。
10.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儀 膚質檢測新利器
「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儀」是以非侵入式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技術」,即時呈現皮膚組織的斷層結構影像,提供表皮與真皮層交界面皺褶程度、膠原蛋白密度、血管形態、毛囊狀況等膚質型態資訊,能夠看到皮下2毫米皮膚組織狀況,解密皮下膚質快又精準,為保養品功效提供科學實證。
11.腰椎X光片智慧量測技術
運用「深度學習」和「影像處理演算法」定位出X光影像中各節脊椎的位置,透過各定位點精算出腰椎節X光影像關鍵參數,包括腰椎前突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等五十二個維度之量測物理量,及各椎節滑脫之異常偵測。
1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診斷輔助分析系統
目前唯一可偵測四種主要的視網膜病徵,並清楚標示位置的AI判讀技術,可有效輔助醫師針對病變嚴重程度的判讀,結合醫師專業知識與人工智慧分析的人腦與AI雙腦協作,更有效率協助非眼科醫師進行糖尿病眼底影像的細微病變判讀,提供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五個級別的分類模型。
附圖:▲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睡眠學習技術 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類人雙臂機器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睡眠學習技術 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類人雙臂機器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睡眠學習技術。(圖/工研院提供)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ettoday.net/amp/amp_news.php?news_id=1896175&from=m.facebook.com&fbclid=IwAR3aiI_5KpctoXYjTJtC-AQ30s7eukvA-KZexe_vHusnqDiq1aDSgfCft2U
手持式 超 音波 系統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開箱CES 2021】數位醫療:監測與檢測技術
工研院在CES2021展出的技術包含✨ 數位醫療:監測與檢測技術✨今天讓小編帶你來看,有什麼樣的技術,能帶來更靈活、有效的判讀與治療😎
✅手持式膚質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儀:單手就可操作的掃描儀,能即時顯示皮膚組織的結構影像和分析膚質狀態。
✅睡眠學習技術:藉由分析睡眠階段,自動調節環境燈光和撥放學習過的內容,達到睡眠品質提升與記憶強化的效果。
✅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讓醫生克服環境限制,能隨時隨地進行超音波檢查並即時成像。
✅腰椎X光片智慧量測技術:透過精準的腰椎節X光影像分析和術後模擬,提升醫護人員臨床判讀和決策效率。
✅糖尿病眼底病變診斷輔助分析技術:分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五個級別,協助醫生更有效判讀病患狀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 #工研院xCES2021 專屬官網👉 https://event.itri.org/CES2021/index_tw.html
#工研院 #CES2021 #創新科技 #數位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