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麻的心得後記
上一次提到手握會緊的醫師後來有再回診,手緊的狀況有感善許多,只是現在握拳的時候左手食指的第二指節的基部還是會緊。他自己也說,畢竟也已經10多年了,他也沒期望能夠好的這麼快,有這樣的感善他已經覺得非常好了。
握拳手指會緊是第二指節基部卡住,問題出在第二指節是歪的,但是沒有辦法直接處理第二指節,雖然已經有前兩次的處理,還是有兩個很大的遠端張力扯住筋膜,要先把那些張力解除之後第二指節本身才能夠真的調理。不然就只是妄想把骨頭外的筋膜硬扯到正位,過沒多久又會再歪,沒有真的回到整體筋膜系統內。
首先處理右手胸大肌與二頭肌的交會點,以前在打網球常常拉到的地方,因為這個肌群的張力太大,把左手食指的張力遮蔽掉了。雖然之前發球時左右手已經處理過一次,但是那個時候問題點在左邊鎖骨,這次主要是右手胸大肌的問題,在發球或是殺球一類的動作才能找到二頭肌跟胸大肌順利連線的姿勢。
接著是橈骨頭上筋膜的皺摺,感覺上像是有碰撞過,筋脈有點攣縮,也有可能是手指端的歪斜導致的。用牙籤輕輕點在皺摺上,引著食指慢慢的動,動到食指跟橈骨連線對上,把皺摺攤平。
最後是第二指節本身的歪斜,前面都做完之後就可以很清楚摸到是第二指節遠端處往右偏,也才會出現之前在第一第二指節交會處的筋膜皺褶。看到怎麼歪就比較好調理了,輕輕引著第一指節對到第二指節,然後在對到第三指節,再對到掌骨、橈骨,對好之後,手握起來緊繃感就幾乎沒有了。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除非有很明確的原因,比如說挫傷扭傷或是過度劇烈的運動造成的痠痛,不然很多一覺起來或是忽然之間的痠痛大多是慢慢累積而來的,因為不良的姿勢習慣,或長期勞損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很多小傷害堆疊起來的,只是一開始感覺不到,身體還能用其他的地方代償運作取得一個平衡。一直累積到超過身體的負荷時或是忽然有一個導火線出現破壞整體的平衡,這個時候痠痛不舒服就出現了。
像這樣的問體在處理的時候是需要一些時間的,問題要一層一層由外而內,張力由大而小去處理,每一次調理過後讓整體的筋膜放鬆能多動一點之後,需要給筋膜一些時間去重新適應,重新共構一個全身性的結構平衡,過程中有可能會伴隨一些痠痛,然後可能會感覺其他不適感,一層的問題處理好了,換下一層,每一次處理的是身體張力相對來說最大,最外面的那一層,可能是皮層,可能是筋,可能是骨,有時候還會深層鬆開反而發現皮層還有其他張力存在,因為張力有會互相拉扯,有時候就遮蔽了張力比較弱的地方。而當遇到沾黏跟疤痕的時候,徒手調理還是有他一定的侷限,目前我能夠徒手處理淺表的沾黏跟疤痕,如果真的太深層的沾黏還是要靠中醫師針灸喔。
上面提到的過程中的痠痛比較像是運動完的痠痛,是筋膜在滑移的結果;也可能會出現體感的怪異感,比如果長期足弓有問題,調理完之後幾天會覺得不太會走路,那個感覺怪怪的,因為結構上的改變,肌肉用力的模式就會出現變化,這個時候以前的肌肉記憶就不適用了,所以要重新培養,有一點類似要復健的感覺,通常會建議剛調理完不要做太劇烈高強度的運動,比如重訓跟短跑這一類會強力收縮肌肉的運動,這樣用以前的肌肉記憶使用身體會再把身體拉歪一點點,但是還是要動,讓身體重新去適應新的結構,比較推薦的是散步,不要太快變成健走,就是一步一步慢慢走,慢慢去感覺足弓踏下去給的反作用力的傳遞路徑,到膝蓋,到腰胯,到脊椎,背部要順著重心轉移移動,肩膀跟者擺動,手也就會自然擺動。要注意不能把身體的結構鎖死,常常會出現鎖死的點是肩膀跟胯,至於要怎麼樣走才是對的,就又是另外一門功夫了。
#很多身體不舒服是慢慢累積的
#調理有時候需要時間
#身體復原也需要時間
2018.9.20 豆花藥傷科
手指挫傷復健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扭傷,怎麼辦?吃白飯?還是找警察?〉
一般而言,遇到扭傷的時候,我們會建議一種處理方案:
RICE。
RICE?白飯?白飯不是用來吃的嗎?為什麼可以治療扭傷?其實,所謂的「RICE」,其實是四個英文字的縮寫,分別是Rest、Ice、Compression、 Elevation。
基本上,這套原則,一般用於處理輕微的運動傷害,作為急救之用的,適用於一般傷患,例如身體挫傷、肌肉拉傷、關節扭傷、脫位,甚至骨折。
第一,是休息(Rest)。一般而言,停止運動,立刻休息。休息的目的,主要是減少關節活動,因為在這段時間內,再度過分使用關節,會促進血液循環,會增加血液流向受傷關節,形成腫脹,所以,休息是為了減少疼痛、出血或腫脹,以防傷勢惡化。一定要休息,否則,會延緩復原的療程,從而延長疼痛的時間。
第二,是冰敷(Ice)。 一般而言,各位看倌可以用布包裹著冰塊、冰袋、冰墊,進行冷敷,切記,不可以讓冰塊、冰袋直接接觸皮膚,避免凍傷皮膚,造成皮膚壞死,冰敷的目的,主要是收縮血管,減慢患處的血液循環,減少血液流往患處,從而減低出現腫脹、疼痛、痙攣的風險。不過,冰敷歸冰敷,冰敷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以30分鐘為限,避免肌肉、關節、神經等細胞、組織因為過冷而誘發凍傷,因此,一般建議,冰敷15分鐘後,移開冰塊、冰袋、冰墊,休息5分鐘後,再進行冰敷。當傷患的感覺變得麻木的時候,便可以移開冰塊、冰袋、冰墊,進行下一個步驟。
第三,是加壓(Compression)。 一般而言,用彈性繃帶包紮患處幾吋以下的地方。加壓的目的,主要是透過外力,對血管施加壓力,減少患處的血液循環,減少血液流向患處,不但可以止血,而且可以紓緩患處腫脹惡化。當然,輕輕用彈性繃帶加壓便可,不能包紮得太緊,否則組織會因為血液流量不足,導致壞死,各位看倌可能會問:「那麼,如何知道包紮,是鬆,還是緊呢?」這時候,各位看倌可以觀察患者的手指甲、腳趾甲的顏色,如果開始變得紫色的話,而且陪隨著疼痛、麻痺、刺痛的症狀,這表示包紮得太緊,這時候,各位看倌應該鬆綁,解開彈性繃帶,重新再包紮患處。一般而言,包紮應該維持大約24小時,避免患處出現腫脹。
第四,是抬高(Elevation)。一般而言,抬高患處,略高於患者的心臟水平(所以,當然,患者是躺著的)。抬高的目的,主要是減少出血,減輕腫脹,而抬高患處到高於患者的心臟水平,可以透過地心吸力,抗衡心臟的血壓輸出,減少血液流向患處。值得注意的是,當懷疑出現骨折的時候,應該先固定在夾板後,然後抬高,而且,抬高這步驟,並不適用於所有骨折。
當然,誰也不希望自己會是扭傷的一個。所以,進行運動的時候,還是熱一熱身,做妥預防措施。
但是,如果真的不幸出現扭傷等運動傷害的時候,記住:RICE。
不過,現在,有學者會建議,不要休息,還是開始活動,如果可以的話,盡快求醫,由醫生指導傷患初期的活動動作。所以,口訣上,還是不要吃飯(RICE),乾脆找警察(POLICE)吧!所謂POLICE,便是Protection、Optimal Loading、Ice、Compression、Elevation。
原則上,只要韌帶是第一級傷害(Grade 1)(輕微疼痛、腫脹,關節穩定。--韌帶20-50%斷裂)第二級傷害(Grade 2)(中等程度疼痛、腫脹,關節活動略受影響,走路已經開始出現困難,關節較不穩定。--韌帶50-75%斷裂),一般建議,是不用休息,開始直接開始簡單的活動。
至於,第三級傷害(Grade 3)(嚴重疼痛及腫脹,關節不穩定,無法走路,關節活動受到限制。--韌帶75-90%斷裂)第四級傷害(Grade 4)(中等程度疼痛、腫脹,關節不穩定。--韌帶90-100%斷裂),一般建議,是休息大約10天,10天後,便直接進行復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