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的孩子們在家還好嗎?在家的時間變長又不能出去玩,大家使用3C產品玩電動、電腦遊戲的時間是不是也跟著變多?除了要擔心用眼過度、近視外,#打電動也會出現皮膚症狀喔!
1.#遊戲機手掌汗腺炎(PlayStation palmar hidradenitis):手掌突然出現會痛的紅色腫塊,跟長時間緊握電玩的操縱器使得汗腺發炎有關。治療的方法就是10天不要打電動就會自然痊癒!
2.#遊戲機拇指(PlayStation thumb):大拇指的側面出現疼痛水泡,或是角質增厚的顆粒,跟大拇指長時間(尤其>3小時)反覆按壓電玩按鍵有關。手指還會有其他症狀,例如:肌肉僵硬、水腫、指頭變紅、麻或是刺痛。此外,指甲也有可能甲床分離,或是伴隨點狀出血點。女>男。
3.#遊戲機唇(PlayStation lip) : 玩遊戲很緊張刺激,不斷咬下唇,結果造成下唇流血、潰瘍。
4.#遊戲機紫斑(PlayStation purpura) : 食指或其他手指屈側跟側邊出現無症狀出血紫斑。主要跟電玩操縱器會震動造成的皮下出血有關。
5.#眼周暗沈(Periorbital hyperpigmentation) : 玩電動如果每天>1個小時,睡眠剝奪的狀況會增加,因而造成眼周暗沈。男>女。
6.#螢幕皮膚炎(Screen dermatitis) : 長時間盯著電腦或電視螢幕看的人可能會出現類似酒糟的皮膚症狀,例如臉上產生紅色丘疹跟膿包,且有熱、痛、癢的感覺。但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能證實電磁波會對皮膚造成這樣的影響。
7.#火逼性紅斑(Erythema ab igne) : 用筆電打電動產出的熱能可以高達70度C,而將筆電放在大腿會影響散熱,長時間接觸的結果就會造成局部網狀紅斑跟色素沈積。筆電不放在大腿上也要過2~5個月病灶才會慢慢消退。
8.#摩擦皮膚病(Friction dermatosis) : 手掌、手腕、手指頭都有可能因為長時間使用電腦、鍵盤、滑鼠而出現角質增厚的病灶。
9.#脂肪萎縮(Semicircular lipoatrophy of the thighs) : 在雙大腿前側出現單一或多個半圈無症狀水平帶狀凹陷。皮膚和肌肉沒受到影響,只有脂肪萎縮。目前推測跟筆電放大腿,還有電磁波影響脂肪細胞分化有關。
10.#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 在手掌或是大拇指的指腹會有紅疹跟脫屑,指尖也會出現龜裂,主要跟3C產品含有金屬鎳有關!基本上,筆電、滑鼠、平板、遊戲機的最大鎳含量有受到法律的規範,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時間長,手部濕熱或是流手汗,就會讓過敏原容易穿透皮膚,容易形成接觸性皮膚炎。
11.#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 會讓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原因很多,但大家一定沒想到打電動也是其中一項吧!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打電動後,皮膚點刺測試(prick test)的反應會增強,體內跟異位性皮膚炎相關細胞激素則會上升 ; 此外,也有些專家認為使用手機也會讓這些病人的皮膚狀況惡化。文獻指出,每天看電視加打電動的時間>5小時的話,異位性皮膚炎跟氣喘的狀況會比較嚴重。
電玩可以當作適當消遣,但玩的時間還是要有所節制,我小時候也曾因為放暑假電動玩太久而出現遊戲機拇指XD今天提到的皮膚疾病,絕大多數只要停止打電動後就會慢慢改善,如果皮膚真的很不舒服,記得還是請皮膚科醫生幫忙喔!
Ref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8 (2021) 68-75
#林政賢皮膚科
「手指皮下水泡」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手指皮下水泡 在 調皮女醫皮膚專科林昀萱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指皮下水泡 在 吃货出闸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指皮下水泡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手指皮下水泡 在 [心得] 汗皰疹的保養與治療全攻略- 看板BeautySalon 的評價
- 關於手指皮下水泡 在 手指上出現一粒粒,是繭還是疣?-周家源皮膚及性病科專科 ... 的評價
- 關於手指皮下水泡 在 手指出現小空洞為什麼呢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手指皮下水泡 在 手上癢癢的小水泡,到底是啥?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手指皮下水泡 在 有圖癢癢小水泡 -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手指皮下水泡 在 吃货出闸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圣诞美食🌈独家秘方超JUICY圣诞爆汁烤鸡🍗
赶紧马上安排起来❤️#详细做法和食材
【小秘诀】
🌟盐水隔夜泡鸡,是鸡肉鲜嫩飙汁的关键!
🌟采用法式烤法,融合日式调味,在鸡皮下层塞上黄油使口感焦香,用味增使鸡肉味道更多层次。
【最详细的食谱】
1️⃣【选择】推荐1kg左右的corn fed鸡,烘烤时间相对短,但做出来味道好,汁水多,肉嫩。
2️⃣【盐水泡澡】把鸡内部的血块冲洗干净。找一个大容器,用6%的盐水把鸡完全浸没在盐水里(这个比例来自喃喵,好用!)泡隔夜。如果一天以上鸡肉会偏咸。口味淡爱蘸酱的朋友,推荐4%的盐水。
4️⃣【准备烤鸡料】把鸡拿出来用厨房纸擦干水回到室温,期间准备两个烤鸡涂料:塞在皮下的【味增黄油】和涂在表面的【外皮涂料】
🥣外皮涂料:酱油50g老抽20g红糖20g糖10g八角2颗香叶1片。倒入小锅,小火熬煮等变得有些粘稠就好。放凉待用。9也可以把糖换成10g蜂蜜,加1g五香粉
🥣味增黄油:25g黄油室温软化(或微波10s),15g白味增(white miso paste),3嘛蒜切末,5g综合干香草(dried mixed herbs)搅拌均匀可用甜味增saikyo miso / sweet miso paste替换白味增,味道更柔和9没有综合干香草可以用新鲜的香料切碎替代。建议迷迭香rosemary和百里香thyme一定有哦!把【味增黄油】塞进鸡胸肉和鸡皮之间,是鸡皮焦香的关键。鸡胸朝上,在鸡胸最尾端(屁股为尾)用手指撑开鸡皮,让其分离鸡肉,一点点把味增黄油塞进空隙,往鸡脖子处推抹,直到黄油平铺满鸡胸以及大腿连接处。鸡表皮全部涂满【外皮涂料】,如果鸡还在回温的话可以来回多涂几次。
4️⃣【准备蔬菜】把喜欢的蔬菜放在盐水里煮到半熟状态(筷子可以戳穿但是有一定阻力)滤干水分,淋上一层橄榄油,ー小撮盐和黑胡椒拌之后铺在烤盘上。推荐耐烘烤的根茎类蔬菜和很圣诞小番茄。土豆推荐Charlotte potato,又小又可爱口感好
5️⃣【鸡肚里塞料】这一步是为了增加香气想偷懒的宝贝可以省略哦(同时可以把烤箱120度上下火预热了哦)把一个夏洛特洋葱,青苹果/ Bramley apple(长得丑专用于烹饪增加酸香气)切大块,几瓣蒜一样一点塞进鸡肚子里,最后用半个柠檬塞住。多出来的抹一点油盐跟蔬菜一起平铺在烤盘上就好。
6️⃣【低温慢烤】烤箱上下火120摄氏度预热。鸡胸朝上放在烤盘上,大概估量个1.5-2小时拿个筷子戳一下大腿最厚的地方看有没有血水流出来
7️⃣【高温上色】调整烤箱温度为200摄氏度,这期间准备一碗蜂蜜水给鸡最后刷一遍。放回去烤5-10分钟上色。这一步一定要紧紧盯住烤鸡防止烤焦之前的心血付诸东流!
手指皮下水泡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哺乳常見問題一次搞懂
說起餵奶和擠奶,幾乎每個媽咪都有一部血淚史。有人乳頭被寶寶吸到破皮,每次餵奶都痛得哇哇叫;有人則把乳腺炎誤認成感冒,結果惡化成膿瘍。面對產後哺乳這個大挑戰,本文整理出36個常見問題,請專家對症下藥,讓妳一次搞懂有關哺乳的大小事。
餵奶篇
Q1乳汁何時開始分泌?
A:許多人都以為乳房在胎盤娩出後才會開始分泌乳汁,但其實乳房在懷孕16~22週以後就開始製造奶水,懷孕後期即開始分泌乳汁。母乳可以分成初乳、過渡乳和成熟乳3個階段;初乳類似黏黏稠稠的蛋清,量少質精,好消化也好吸收,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A(IgA),被視為寶寶「第1劑預防針」。因為有輕瀉作用,能促進寶寶排出胎便,因此也可以預防黃疸。過渡乳大約在產後7~14天左右產出,此時奶水量增加,顏色轉為淡黃。成熟乳則是灰白色。由於每個人開始哺乳的時間不盡相同,母乳變化並沒有一個固定時間,一般都是看顏色區分不同階段的乳汁。
Q2乳房大小會影響泌乳量?
A:不會。乳汁是腦下垂體產生泌乳素由乳腺製造出來,乳汁的多寡與乳腺發育以及哺乳次數有關,和乳房大小沒有關係;乳腺發育不良、哺乳次數過少都會讓乳汁不足。先天乳汁不足通常是乳腺管發育不良,極少數人會因為這樣而影響泌乳量。
Q3乳頭過大、凹陷會影響吸吮?
A:乳頭過大或凹陷都可能讓寶寶含乳產生困難。若自覺有乳頭過大或凹陷的問題,可做霍夫曼運動矯正,用食指上下左右輕壓兩側乳暈邊緣使乳頭凸出、延展乳頭內層組織。或使用乳頭成形罩逐步牽引塑形。媽咪從懷孕4~7個月起就可以開始穿戴乳頭成形罩,先一天戴半小時,再視情況逐漸增加穿戴時間。若分娩後才開始矯正乳頭,可以在哺餵前30分鐘~1小時穿戴乳頭成形罩,或使用乳房牽引器延長乳頭。
Q4哺乳前要準備什麼?
A:從「硬體」來看,哺乳媽咪的基本配備是哺乳胸罩。此時應選擇無鋼圈的款式,尺寸較懷孕前大1~2個罩杯。哺乳初期需要溢乳墊,哺乳衣、哺乳枕、哺乳背巾等;哺乳枕可以用枕頭或抱枕替代,哺乳背巾則視個人需求,可買可不買。從「軟體」來看,足夠的母乳知識是信心的基石,媽咪應該提前做好哺乳的心理準備,從孕期開始參加媽媽教室、閱讀相關書籍或加入母乳團體。由於新生兒一天餵奶次數高達8~12次以上,為免坐月子期間被訪客頻頻打斷哺乳,媽咪最好事先與親友協商探訪時間,才不會造成困擾。
Q5哺乳前要清潔乳頭嗎?
A:乳暈上的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抑菌油脂,此油脂能夠保護乳頭並維持乳頭潔淨,所以不用特別清潔乳頭。乳頭清潔過度不但容易乾燥,還可能變得乾乾澀澀,在哺乳時破皮受傷。比起清潔乳頭,哺乳前應該要做的事是洗手。
Q6正確哺乳姿勢及步驟?
A:哺乳姿勢一般可以分成將寶寶環抱在胸前的「搖籃式」、讓寶寶側臥面對自己的「側躺式」、讓寶寶趴在身上的「半躺式」(生物性哺育法)、將寶寶夾在腋下的「橄欖球式」等4種姿勢。媽咪在固定哺乳姿勢後,即可用手扶著乳頭輕點寶寶的嘴唇刺激尋乳反射,當寶寶將嘴巴張開,把乳頭對準寶寶上唇(寶寶含的位置通常比較下面)塞進寶寶嘴巴,此時可以輕推寶寶的背部使寶寶靠近自己,幫助寶寶順利含乳。等確認寶寶的下巴緊貼乳房即可開始餵奶。寶寶一開始喝奶速度會比較快,這是因為前奶水分含量高。當寶寶喝到脂肪含量高的後奶,速度就會慢下來。若寶寶快要睡著,在不影響寶寶口型的前提下可以輕輕按壓乳房促進乳汁流出。等寶寶喝得差不多(約15~20分鐘左右),換另一邊乳房再繼續餵,記得雙邊乳房要交替哺餵才能讓乳腺管保持暢通。
無論用何種姿勢哺乳,哺乳時都該善用哺乳枕或枕頭、抱枕支撐身體,身體愈放鬆,奶水愈容易出來。哺乳過程中若要讓寶寶靠近自己,注意不要用手壓迫寶寶的頭。此時可以輕聲和寶寶講話;如果寶寶表現出快睡著的樣子,不妨輕輕按摩寶寶的腿或小手,也可以換邊餵奶。
Q7如何檢查寶寶是否正確含乳、吸乳?
A:正確含乳姿勢是「不對稱含乳」,寶寶的下巴緊貼媽媽乳房,但鼻子沒有碰觸乳房,下唇外翻(與上唇相較覆蓋乳暈範圍較多)並出現雙下巴。開始吸乳後,起初是淺快的刺激,乳汁泌出後吸吮節奏會快速切換成「吸、放、停」並不斷循環,此時寶寶會做出吞嚥奶水的動作並發出吞嚥聲音。媽咪哺乳時可以觀察寶寶的表現。如果寶寶只含住乳頭淺淺吸吮,沒有做出「暫停」和「吞」的動作,甚至會啃咬乳頭,表示含乳姿勢錯誤。此外,媽咪也可以觀察自己的乳頭、乳房狀態,寶寶含得太淺,乳頭通常會出現明顯凹痕或線型壓痕;含乳姿勢錯誤也會讓乳房痠痛的情形持續惡化(乳房雖然可能會在哺乳初期疼痛,但不會愈來愈嚴重)。
Q8寶寶為什麼吸不到奶?
A:寶寶無法吸入奶水有兩種原因,一是媽咪沒有刺激噴乳反射(引奶陣),一是寶寶含的位置不對。噴乳反射可以促使催產素擠壓乳腺管讓奶水流動幫助乳汁分泌。寶寶在沒有噴乳反射的狀態下喝奶較難把乳汁吸出。而寶寶要順利吸奶,必須吸吮並用舌頭加壓粗大乳管。粗大乳管大概距離乳頭及乳暈交接處2~3公分,寶寶若只有淺淺含住乳頭,能夠移出的奶水自然十分微量。要讓寶寶順利吸奶,就要幫助寶寶深入含到粗大乳管的位置。
Q9用手擠奶好還是用吸乳器擠奶好?
A:由於吸乳器的作用是在母嬰分離時代替寶寶做「刺激吸吮」的動作,讓乳汁順利移出,避免滯留在乳腺中。若親餵母乳且親自帶寶寶,不大需要用吸乳器。除非本身是上班族,需要將寶寶托育、採取全瓶餵或寶寶是早產兒,因為會產生哺乳空窗期,持續用手擠奶比較辛苦,此時就可以用吸乳器協助擠出乳汁。就便利性的角度,用手擠奶方便得多。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長途搭車、搭機,只要準備幾個母乳保鮮袋,再找一個安全隱蔽的地方把手洗乾淨就可以開始擠乳。無論如何,用手擠奶都是基本功,產後就應該學習用手擠奶,才能讓乳腺保持暢通。
Q10奶擠不出來怎麼辦?
A:擠奶時首先要確定乳腺管通暢,否則再怎麼擠,乳汁都很難出來。不少人擠奶時發覺乳房後方有硬塊就用力把硬塊推開,以為這樣可以順利讓乳汁泌出。但前方乳腺管如果堵塞,乳汁一樣出不來。擠乳時應該先從乳房前端乳腺管分布較密集的乳暈處開始擠,用指腹在定點按壓再擠,節奏是「壓、放」、「壓、放」,注意不要用手指前後推動,以免擠乳不成,反倒讓乳房瘀青疼痛。漲奶時最好洗溫水澡,不要用蓮蓬頭過度刺激乳房,以免讓血管膨脹,乳汁更難泌出。
刺激噴乳反射試試這3招
螺旋按摩:從乳房上方胸壁開始,雙手指腹呈螺旋狀往下按摩乳房,一個點按摩數秒再移到下一個點。
垂直撫觸:雙手指腹從乳房上方胸壁垂直往下輕撫至乳頭,力道類似輕輕搔癢。
前傾搖晃:身體微微前傾,讓乳房往下垂,雙手放在乳房下方輕輕晃動乳房。
Q11乳汁裡有血可以給寶寶喝嗎?
A:可以,但帶血的乳汁不能長期保存,必須在24小時內喝完,否則會變質。為什麼會出現「草莓奶」呢?乳汁帶血的原因多半是太用力擠壓乳房導致表皮或乳腺管旁的微血管破裂。有些人用吸乳器習慣一次把壓力開到最大,或連續用1、2個小時,乳房被持續強力擠壓,自然會受傷。用吸乳器時應該先把壓力調到最小,再慢慢調整到適當壓力,通常低壓就可以引發噴乳反射,不需要開太大。由於「草莓奶」無法看到出血點,如果連續兩週斷斷續續出現血奶,表示乳房可能有其他問題,最好趕快到乳房外科就診。
Q12母乳最長可以保存多久?
A:母乳因為含有抗體,與配方奶相比較不容易變質。其保存原則有一個很好記的口訣,就是「3、3、3」;在室溫下放3小時,冰箱冷藏室放3天,獨立冷凍庫放3個月。也就是說,如果是以冷凍形式儲存,母乳最多可以放3個月。雖然母乳冷凍後若干養分和抑菌成分會被破壞,但仍具有相當豐富的營養價值。與配方奶相較,冷凍母乳仍然是較優質的選擇。
Q13母乳可以餵到幾歲?
A: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簡稱WHO)建議,純母乳哺餵6個月後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還是可以持續餵母乳到2歲或2歲以上。但記得,母乳只能滿足6個月以下寶寶的營養,6個月以上的寶寶應該開始攝取富含鐵質的副食品,1歲以後就必須將蛋、肉、澱粉、蔬果等
食物當作主食。雖然1歲後每500ml母乳仍然能夠提供寶寶身體1/3的熱量,但只靠母乳補充營養絕對不夠,等寶寶開始發展咀嚼能力就要加進副食品,讓寶寶獲得完整的營養。
飲食篇
Q14哺乳期該如何攝取營養?
A:在哺乳期,一天須增加500大卡的熱量,以一般成年女性來說,每天平均要攝取2,000大卡。此時要保持均衡飲食,多補充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蔬果,也可以適量攝取核桃和亞麻仁籽;核桃和亞麻仁籽富含n-3脂肪酸,有助合成DHA,幫助寶寶腦部發育。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莫雅淳表示,許多人都有「哺乳期吃得愈多愈好,寶寶獲得的營養愈豐富」的觀念,但現代人多半沒有營養不良的問題,額外補充豬心、豬腰等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也不利產後體重控制。哺乳期飲食建議還是以簡單均衡為主。
至於素食媽咪,要看是蛋奶素或全素。蛋奶素因為可以從雞蛋和牛奶中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和鈣質,不需要特別補充其他食物。全素則必須從豆製品中補充多元蛋白質;建議媽咪除了豆漿、豆腐、豆干、腐皮等黃豆製品,也可以吃紅豆、皇帝豆、雪蓮豆等全穀根莖的豆類,儘量讓食物多元化。鈣質部分可以從傳統板豆腐、深綠色蔬菜中獲得。此外,由於維生素B12僅存在於動物性食物,素食媽咪應額外補充維生素B12的營養品,以免營養素不足。
Q15此時需要額外補充鈣片、鐵劑嗎?
A:根據國民健康管理署發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哺乳期一天的鈣質補充上限為2,500mg;鐵質補充上限則是40mg。媽咪若患有乳糖不耐症或不愛喝牛奶,須額外補充鈣片,貧血的人也要適量補充鐵劑。若要額外補充其它維生素,建議吃綜合維他命,以免單一種類的維生素攝取過量。莫雅淳提醒,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補充任何營養品前都應該詢問醫師或營養師,以免造成反效果。
Q16水喝愈多,乳汁愈充足?
A:前面說過泌乳量和哺乳次數有關,乳房受到的刺激愈頻繁,泌出的乳汁愈多。喝水可以讓身體有足夠的水分製造乳汁、幫助乳汁分泌,但不會讓乳汁變「多」。若要讓乳汁順利泌出,可以在哺乳前喝200~300cc的水,平常不定時補充水分,以此確保身體獲得充分滋潤。
Q17塞奶時如何平衡奶量?
A:調整泌乳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餵奶次數,奶量過多減少哺餵,奶量過少增加哺餵。塞奶的人也可以嘗試吃韭菜、人參、大麥芽、蘆筍、梨子等常見的退奶食物抑制乳汁分泌,但成效要看個人體質,不一定有效。
Q18此時可以吃含酒補品嗎?
A:可以。但因為寶寶喝進含有酒精的母乳會降低睡眠品質並讓動作發展遲緩,所以一定要確保酒精完全代謝再開始哺乳。由於酒精濃度會在進入人體後半小時~1小時內達到高峰,吃完麻油雞、薑母鴨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哺乳。當然若要徹底杜絕酒精帶來的風險,最保險的方式就是不吃任何含酒食物。
Q19哺乳期的NG食物?
A:咖啡、茶、可樂和能量飲料、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品不僅會影響鈣質吸收,也會對寶寶腸胃造成刺激,並讓寶寶夜不成眠、不斷哭鬧。哺乳期應遠離相關的咖啡因食物。至於帶殼海鮮、花生等過敏食物,因為美國兒科醫學會已在2008年公布哺乳期不用特別避開這些過敏食物,除非媽咪吃了某種食物讓寶寶開始出現過敏症狀,否則不需要特別忌口。
Q20吃了發奶食物,為什麼乳汁還是沒增加?
A:很多人吃了發奶食物、喝了發奶茶,奶水仍然稀稀落落。這有幾個原因,首先是餵/擠奶次數不夠。一般來說,哺乳初期一天至少要餵/擠8次奶,一天餵/擠奶次數一旦低於6次,奶水量就會慢慢減退。高宜伶強調,產後即便乳汁再少也要維持擠奶頻率;寶寶出生2、3個月後,泌乳量的多寡和餵/擠奶頻率息息相關,乳汁移出的量不足,奶量就會減少甚至退掉。其次,如果寶寶吸奶方式錯誤,乳腺管沒有受到充分刺激,即便持續親餵,奶量也很難增加。最後,壓力大、睡眠不安穩都會影響泌乳量。許多人因為周遭親友過度關心,加上嘗試各種發奶方式都不如預期,因而產生挫敗感。這種無形的心理壓力也會影響乳汁的產出。
發奶怎麼吃?
花生黑豆燉豬蹄
豬蹄200g、花生80g、黑豆30g、生薑3~4片、紅棗6枚、枸杞2錢、黨參3錢、醬油一大匙、米酒一大匙、糖2茶匙
花生及黑豆洗淨泡水半小時再汆燙;與洗淨汆燙的豬蹄和洗淨的紅棗、枸杞、黨參一併置於一旁備用,再瀝乾花生、黑豆,與紅棗、枸杞、黨參、豬蹄、薑片一起放入電鍋,加水淹過藥材及食材再放入醬油、米酒、糖一同燉煮,開關跳起即可揭鍋。
健脾補腎、促進乳汁分泌
容易口乾可以將黑豆量減少;容易腹脹可以將枸杞量減少。
麻油牡蠣
牡蠣500g、生薑5~6片、當歸3錢、黃耆3錢、麻油一大匙、米酒一大匙
用少許鹽洗淨牡蠣並瀝乾,再將當歸、黃耆洗淨放在一旁備用,熱鍋後倒入麻油以小火與薑片爆香,再放入牡蠣以大火快炒,最後放入當歸、黃耆,加入米酒及適量的水煮滾後即可起鍋。
補氣養血、增加乳汁
麻油屬性溫熱,若容易口乾、便秘或睡眠品質不佳,可以苦茶油取代麻油。
杜仲黑豆水
杜仲3錢、黑豆40g
杜仲及黑豆洗淨放入鍋中,倒入1,000ml清水以大火煮滾即可飲用。
益腎增乳
容易口乾的人建議稀釋後再飲用或減少飲用量。
玫瑰花茶
玫瑰花2錢、紅糖適量
玫瑰花洗淨放入鍋中,倒入500ml清水以大火煮滾,放入紅糖調味即可飲用。
疏肝理氣、通乳
玫瑰花茶適合乳房腫脹明顯且乳汁排出不暢的媽咪。服用後若乳汁順利排出即可停止飲用。
Q21媽咪吃的食物會影響寶寶味覺嗎?
A:會。媽咪吃的食物會反映在乳汁中,因此寶寶會透過乳汁間接嘗試不同食物的味道。若媽咪吃的食物千變萬化,寶寶提早培養多元味覺,長大就不容易挑食、偏食。美國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2001年發表的研究發現,若在哺乳期喝胡蘿蔔汁,寶寶未來會較容易接受胡蘿蔔的味道,吃的量也會比較多。
Q22如何知道寶寶是否吃飽?
A:不少人會以「哭鬧」判斷寶寶是否飢餓。但因為寶寶想睡覺、尿尿便便、不舒服也會用哭鬧表達,用這種方式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並不準確。建議媽咪以
排泄次數為準;出生一週以上的嬰兒一天應該換5片沉甸甸的尿布,尿液顏色以澄清或淡黃色為主,出生3週內一天會排便2~5次,胎便顏色一開始像柏油,之後會從墨綠、淡綠到黃色。
Q23初乳後的乳汁是否較不營養?
A:初乳和成熟乳皆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乳糖,只是佔比不同。初乳脂肪含量為45.8%、蛋白質含量15.6%、乳糖含量是38.6%,成熟乳脂肪含量為55.3%、蛋白質含量6%、乳糖含量則是38.7%。兩者相比除了蛋白質含量落差較大,脂肪和乳糖佔比其實差距不大,所以不用擔心成熟乳的營養成分下降。
護理篇
Q24哺乳期如何清潔、保養乳房?
A:首先說清潔。哺乳期清潔乳房只要用中性香皂或沐浴乳在洗澡時將乳頭、乳暈處的皺摺洗乾淨即可,不需要另外清潔,也不需要特別清潔乳頭。因為乳暈下方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抑菌油脂,抑菌油脂除了有滋潤乳房的作用,還具備自癒功能,同時也會散發特殊氣味幫助寶寶辨識媽咪,頻繁清潔乳頭會把油脂洗掉。保養的部分,由於皮膚的完整性會影響哺乳意願,建議一天做兩次乳房保養。基於寶寶會吸吮乳頭,保養乳房最好使用可食性的植物性油脂。
Q25如何預防漏奶?
A:漏奶是一種神經反射,通常是脹奶時沒有及時將乳汁排出才會滲出。吃大量發奶食物、聽到嬰兒啼哭或想起寶寶都會造成漏奶。建議媽咪外出時在胸罩裡墊溢乳墊(一旦變濕須立即更換,以免產生濕疹),出現噴乳反射立刻哺乳或擠乳。
Q26哺乳胸罩的挑選技巧?
A:哺乳胸罩以棉質、易於清洗為主,孕期就可以開始穿,購買時向店家索取排扣即可持續穿到產後。乳房較大的人可以買Y字形運動內衣,不要買軟鋼圈內衣,以免部分乳房跑到鋼圈外造成乳汁回流不佳、乳腺堵塞。
Q27乳房腫脹怎麼辦?
A:乳房充盈或腫脹在產後是很普遍的現象。當寶寶喝奶的量愈來愈多,乳房不斷受到刺激就會開始充盈或腫脹;喝太多水(一天攝取3,500㏄以上)或流質補品也會讓乳房腫脹。緩解乳房腫脹大概有下面幾種方法:
1.餵奶、擠奶
頻繁餵奶或擠奶有助奶水適時移出,解決乳汁停滯乳房的問題。當奶水不再堆積在乳房,腫脹情況自然可以獲得緩解。
2.冷敷
由於乳房腫脹會讓乳房溫度上升,建議媽咪可以在餵奶後冷敷乳房降溫。冷敷乳房可以用一般涼水毛巾、藥局賣的冷敷墊或冷敷膜(不含藥劑成分),或是具有舒緩乳房腫脹酵素的高麗菜葉。冷敷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最多30分鐘就要拿下。
3.減少發奶食物
如果乳房已經從普通的腫脹進階成水腫,在乳腺通暢的前提下,最好將發奶食物減半或先暫停服用發奶食物。
4.物理治療
從水腫惡化成「石頭奶」的人,可以做物理治療用體外震波儀將較黏稠的乳汁「震」下來後再移出。
高麗菜葉冷敷法
step1.高麗菜剖成兩半。
step2.將菜葉剝成片狀,保持形狀完整。
step3.將菜葉放在水龍頭下清洗。
step4.瀝乾菜葉水分後將菜葉貼合在乳房上。
*坐著敷須將菜葉放入內衣中固定,躺著敷則可以直接將菜葉蓋在乳房上,不用穿內衣。
*冷敷時間應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最多敷30分鐘,葉子變軟即可換新。
*若嫌菜葉不夠涼,可將洗淨剝片的菜葉放入保鮮袋或保鮮盒再放到冰箱冷藏,但不要冷凍,以免溫度差距過大造成不適用。
Q28如何疏通乳腺、預防乳腺堵塞?
A:疏通乳腺除了善用疏乳棒,刺激「噴乳反射」引發催產素也是一個重點。刺激噴乳反射的方法大致可以分成「螺旋按摩」、「垂直撫觸」和「前傾搖晃」。螺旋按摩是從乳房上方胸壁開始以螺旋向下的方式按摩乳房,垂直撫觸是從乳房上方胸壁往下輕撫至乳頭,前傾搖晃則是將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擺在乳房下方輕輕晃動乳房。當催產素被引發,奶水就可以順利經由乳腺管被移出。
乳腺堵塞大多是該餵奶的時候沒有餵,或奶水突然增加卻沒有被適當移出。張桂玲分析,許多人餵完奶都用「排空式」擠法想把奶水擠乾淨,但這反而會讓泌乳量增加,過多奶水滯留乳房就會造成乳腺堵塞。哺乳完擠奶只要確認乳房沒有硬結、硬塊就可以停止,不需要用排空式擠法。另外,催乳時應該把握供需平衡原則,以寶寶的食量為主,不要讓奶水一下衝得太多、太快,以免無法移出而導致乳腺堵塞。
Q29乳頭腫脹怎麼辦?
A:乳頭腫脹大多是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或吸乳器操作不當造成。有人產後沒幾天就因為乳房腫脹開始使用吸乳器,但此時奶水較黏稠,若使用時間過長、頻率密集、強度過高或吸乳器尺寸不合,乳房處於高壓狀態,奶水無法移出,就會造成乳頭或乳暈皮下含水。張桂玲表示,當乳頭乳暈水腫,可以嘗試將皮下水腫往外引流;將兩手大拇指放在乳頭乳暈交接處,輕輕向下往乳暈方向推(手法類似剝橘子)、將皮下水腫推開,上下左右各做5~10次,直到看見乳頭乳暈出現皺摺為止。
Q30聽說發奶要溫敷,脹奶要冷敷?
A:這裡有兩個關鍵字要釐清,首先「溫敷」不等於「熱敷」。許多人都把熱敷乳房掛在嘴邊,但熱敷不僅有燙傷乳房的危險,也不利於減輕乳房腫脹。乳腺炎時熱敷乳房反而會讓細菌更活躍,使發炎情況惡化。所謂的熱敷實際上應該是「溫敷」。溫敷水溫應控制在42℃以下,確定乳房沒有發炎才可以溫敷。其次,「冷敷」不等於「冰敷」。許多人以為毛巾愈冰愈可以緩和腫脹感,但冰敷有可能讓皮下組織因為凍傷而壞死,過度刺激乳房也會導致不適。所謂的冰敷實際上應該是「冷敷」,只要用常溫涼水就可以達到舒緩效果。張桂玲表示,一般來說,餵奶、擠奶前可以溫敷,餵奶、擠奶後則可以冷敷,掌握「前溫後冷」的原則,並根據舒適度和身體耐受性隨時調整溫度,才是正確的護理之道。
疾病篇
Q31感冒、牙痛、便秘可以吃藥嗎?
A:藥物經由腸胃消化、吸收到分泌乳汁,殘留的成分極其微量,加上就診時只要告知醫師有哺乳需求,醫師就會給予適當等級的藥物,因此無論是感冒、牙痛或便秘都可以吃藥。張桂玲強調,感冒時的乳汁含有抗體,可以強化寶寶的抵抗力,所以感冒時更要規律餵奶。牙科用藥相對單純;軟便劑、潤滑劑等便祕用藥也大多不會影響哺乳,所以吃藥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不過若是服用精神科用藥,因為少數精神科用藥成分較複雜,可能需要暫停哺乳。
Q32乳頭長水泡該如何處理?
A:這種乳頭水泡有可能在寶寶吸吮時「消風」,也可能變得更明顯。無論如何,它們大多會在1、2天內被身體自行吸收,所以不用特別處理。除非水泡明顯脹大,因為破裂後真皮可能無法歸位,必須就醫抽出水泡裡的組織液。
Q33乳頭感染念珠菌需要停止哺乳嗎?
A:不用。乳頭發紅並掉落白色屑狀物是感染念珠菌的徵兆。念珠菌通常是母嬰交叉傳染,有一定比例是寶寶罹患鵝口瘡再藉由哺乳傳染給媽咪,媽咪感染念珠菌後又傳染給寶寶,就這樣反覆交叉感染。有鑑於此,醫師一般都會同時看診(媽咪和寶寶),一併開藥,只不過寶寶是口服,媽咪是外用。媽咪在用藥期間仍可以正常哺乳。
Q34乳腺炎的徵兆?如何治療?
A:乳頭破皮疼痛、乳房腫脹堵塞都有可能造成乳腺炎。乳腺炎既然有個「炎」字,基本症狀就是炎症的紅、腫、熱、痛。「紅」是乳頭、乳暈和乳房底部發紅;「腫」是乳房出現硬塊;「熱」是發燒;「痛」則是乳頭、乳房基底疼痛。患者通常會出現全身無力的類感冒症狀(發燒+虛弱),體溫超過38度半,持續超過一天以上。但因為乳腺炎的發燒常有熱源代償作用,有些人不會感覺自己發燒,反而會感到冷或畏寒;這些人往往體溫正常,只有乳房發燒,乳房溫度和體溫大概會差1、2度。所以如果用手碰觸乳房覺得手很冰,八九不離十是乳房發燒了。另外,因為乳汁無菌,乳腺炎剛開始不會有明顯痛感,要等到進入有菌感染(約8~9成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痛感才會逐漸增強,所以不能仰賴疼痛與否判斷是否感染乳腺炎,而是觀察皮膚是否有發紅跡象。換言之,只要紅、腫,加上乳房局部發燒,就可能是乳腺炎的徵兆。
乳腺炎用藥要看嚴重度。如果紅腫熱痛不明顯、體溫不高,醫師通常會給予口服抗生素和解熱鎮痛的藥物。若確定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則會給予第一線治療藥物。假使細菌有抗藥性再進一步做組織培養辨別菌種,視情況用不同抗生素治療。乳腺炎用藥一般是10~14天,只要按規定用藥,症狀很快可以獲得控制,但若中途停止服藥,復發機率很高,甚至會演變成抗藥菌株感染的乳腺炎或更嚴重的膿瘍。她強調,抗生素有一定的療程,必須遵守醫囑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不能因為燒退、不再疼痛就停止用藥,這只會讓乳腺炎無法徹底根治,陷入永無止盡的復發循環中。
乳腺炎一旦惡化成膿瘍,必須用乳汁或膿液培養有效的抗生素治療;症狀較嚴重須反覆吸出膿瘍,但多數不用開刀清創,所以不會有乳房變形的問題。張桂玲提醒,乳腺炎的發生通常有相關徵兆,建議媽咪每天固定觀察乳房狀態,以免錯過治療良機。
Q35乳頭疼痛、破皮怎麼辦?
A:以往婆婆媽媽看到乳頭破皮多半會叫媽咪在傷口上塗乳汁。不過近年發現乳汁既沒有保濕、抗發炎的能力,滋潤效果有限,也較難幫助傷口癒合。此時可使用含有玻尿酸的乳頭修護霜加速傷口癒合,並視情況用羊脂膏隔離保護傷口(羊脂膏有類似OK繃的效果),避免反覆磨擦,就能有效降低疼痛感。由於乳房的舒適度會影響是否繼續哺乳的意願,建議媽咪養成保養乳房的習慣,使用含有植物性油脂的乳房專用滋養油或乳液呵護皮膚,並確保寶寶喝奶時有張大嘴巴、吸乳器與乳房尺寸相符,以防乳頭、乳房受傷。
Q36擠奶太用力恐表皮壞死?
A:誠如前面所說,人工擠奶有一定的手法,媽咪應該配合乳腺流動方向在定點「壓、放」、「壓、放」,而不是頻繁用力地用「磨擦」的方式擠奶,這不僅無法讓奶水流出,還會讓皮膚開始破皮、粗糙,進而演變成色素沉澱。一旦形成乳房燒焦樣表皮壞死,皮膚表面浮現黑色素,乳房觸感就會變得像蛇皮甚至砂紙,十分可怕。擠奶時應謹記正確手法,在正確位置進行,不要躁進,才不會讓乳房皮膚色素沉著,變得「黑嘛嘛」。
提早做功課不怕哺乳「卡卡」
哺乳看似簡單實則複雜。許多人在產前不做功課,以為只要餵奶寶寶就會吸,實際進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媽咪在孕期就應該開始學習哺乳相關知識,透過國健署提供的網路資源、媽媽教室或母乳諮詢門診建立完整的哺乳概念和心理準備,才不會在遇到問題時措手不及。提前做好準備,就不怕哺乳「卡卡」囉!
手指皮下水泡 在 手指出現小空洞為什麼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可能是水泡、細菌感染、富貴手等等,請去看皮膚科。 0. 引言; 留言. ... <看更多>
手指皮下水泡 在 [心得] 汗皰疹的保養與治療全攻略- 看板BeautySalon 的推薦與評價
汗皰疹的保養與治療全攻略
近期季節變化,許多人手上長了癢癢的小水泡,
來問這是不是「富貴手」。
仔細看一下,大多都是汗皰疹啊~
板上之前有幾篇汗皰疹相關討論,
因此團隊醫師跟藥師決定完整整理一篇有關汗皰疹的保養跟治療,
希望對各位版友有幫助喔~
如果有問題也歡迎提出,我們會想辦法儘量為大家解答~
網頁圖文好讀版:
https://www.medpartner.club/pompholyx-cause-care-treatment/
正文開始:
汗皰疹是夏季常見皮膚疾病,
發作起來又紅又癢,還帶有小水泡,十分擾人。
汗皰疹在台灣的盛行率不低,
許多網友都有過手指、手掌反覆出現發癢水泡的經驗。
更麻煩的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汗皰疹在某些人身上常常會反復發作,卻難以獲得控制。
而汗皰疹跟香港腳常常容易讓人混淆不清,也延誤了治療的時程與方向。
為了解決大家這些困擾,
MedPartner 團隊的醫師和藥師一起回顧了汗皰疹從預防到治療相關的實證文獻,
帶大家認識什麼是汗皰疹,有哪些治療方式?又能如何預防?
《汗皰疹是因為汗流太多造成的皰疹嗎?汗皰疹的命名故事與成因大解密!》
汗皰疹好發在溫暖的季節,
主要症狀是在手指、手掌或是腳底有紅疹、水泡、搔癢等,
不但影響美觀也可能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也有患者擔心會傳染而因此不敢和別人握手。
雖然叫做汗皰疹(英文俗名 dyshidrotic eczema),
不過汗皰疹其實跟只有一字之差的皰疹( herpes )一點關係也沒有。
皰疹是由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是一種傳染性疾病,
但汗皰疹跟病毒無關,也不具傳染力。
而是從英文 dyshidrosis 來的,這個字起源於 1873 年 Tilbury Fox,
用來描述手指和手掌的反覆性皮膚水泡。
汗皰疹常常發作於春夏,甚至台灣這種氣候炎熱的國家,
到秋天也是不少見,且容易在多汗症病人身上發生。
但這個疾病跟汗水多寡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也不是汗腺構造異常或是汗腺阻塞,不過就這樣得過且過沿用下來了。
簡單來說,汗皰疹這個名字名不符實,本身就是個徹徹底底的誤會,
以型態來分類應該是濕疹的一種。
Storrs 醫師的研究提出建議,
合適的名稱應該是急性反覆水泡型手部濕疹( Acute and Recurrent Vesicular Hand
Dermatitis )[2]。
(這麼長的名字難怪沒有正名成功 XD )
那汗皰疹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研究直到今日,還是無法得到明確的定論,
而且發病往往是找不出原因的。
過去有許多研究探討許多因素都可能有關,
以下列出目前認為可能引起汗皰疹的原因:
◆壓力
◆異位性皮膚炎病史
◆金屬過敏
◆攝取含有鈷或鎳等金屬
◆皮膚感染
◆注射免疫球蛋白
◆多汗症
◆菸
◆紫外線
在日常生活中,
能夠儘量做就是避免過度壓力以及戒菸,還有避免紫外線曝曬。
近年來對金屬過敏引起的汗皰疹逐漸被重視,
有個假設是汗水會造成對鎳的敏感性,手掌和腳掌的汗腺多,
可能累積會有較多經由汗腺排出的的金屬鹽類,
例如鎳,造成手掌腳掌為汗皰疹的主要發病部位 [3] 。
後續許多探討發病因子的研究,都有將金屬納入研究範圍。
以下我們簡單介紹兩個相關研究:
1. 研究以 50 位 20-39 歲汗皰疹病人為研究對象,
執行過敏原貼片測試,有 40% 對一種以上的貼片有反應。
對鎳過敏者有 14%,鉻為 8%,
對苯二胺( PPD ,有些染髮劑裡有)為 8% ,香精 6% ,鈷 4%[4] 。
2. 另有一個研究探討汗皰疹發病原因,
120 位病人中的發病因子,黴菌佔 10% ,化妝品與香精佔 31.7% ,
金屬佔 16.7% ,其他藥物食物等佔 6.7% ,並且仍有 15% 原因不明 [5] 。
以上這兩個研究,都認為特定金屬的暴露與汗皰疹有相關性。
但別忘了金屬只是可能的發病因子之一,
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都可能導致汗皰疹發作喔!
雖然目前造成汗皰疹的機轉尚不十分明確,不過瞭解可能誘發的因素,
進而避免,也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在文末我們還會整理建議給大家。
《汗皰疹的型態:急性期與復原期不同,還可能影響指甲》
急性期:汗皰疹一開始發作的時候通常從手掌或腳掌紅疹開始,
很快地會冒出小水泡,可能蔓延至手指或腳趾。
70-80% 病人患部只有手部,
臨床上也有只有水泡沒有皮膚發炎、或者手指出現水泡的案例。
典型的水泡通常是小小的很多,
有種形容詞是西米露狀( tapioca pudding lesions ),
也有可能合併成大水泡,影響日常生活。
急性期通常會癢,也要注意不要抓破水泡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復原期:症狀可能持續好幾週,最後到了復原期呈現脫屑狀。
有些個案是新舊病灶並存,也可能同時有水泡或脫屑的情形。
Photo credit: Pompholyx: a review of clinical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10;11(5):305.
以上幾張照片,是文獻中提到的多種汗皰疹形式。
左上這張圖,在手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水泡。
右上的圖,是手指的側面產生小水泡,但並沒有合併發炎。
左下是一位對金屬鎳過敏的女性,在接觸了鎳的貼膚測試後,
引發了嚴重的汗皰疹發作,起了許多大小水泡,有些已經破裂。
右下這張圖,則是反覆發生的汗皰疹,伴隨著脫皮現象。
由以上的幾張照片,大家就可以理解,汗皰疹從輕微到嚴重,
從偶發到反覆嚴重發作,其實外觀上會有許多不同的變化喔!
一般汗皰疹患者通常數周內會痊癒,
不過少數病人可能常常週期性地發現汗皰疹你怎麼又來了...
發作的頻率從幾個月一次,或是每年發作都有可能。
反覆發作的結果,可能導致慢性皮膚發炎,引發其他黴菌或細菌感染,
甚至影響到指甲變型凹凸不平。
Photo credit:
左圖:Pompholyx: a review of clinical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10;11(5):305.
右圖:UpToDate: Acute palmoplantar eczema (dyshidrotic eczema)
左上這張圖,這位患者的汗皰疹的態樣,就很容易跟慢性皮膚炎分不清楚。
右上的這張圖,大家可以注意看一下指甲,
因為汗皰疹反覆發作,已經讓指甲產生變形了。
《疑似得到汗皰疹了怎麼辦?該如何預防反覆發作?掌握 5 大關鍵》
通常越常見、卻不容易治癒的疾病,偏方就越多。
坊間常聽到泡醋,抹生薑,塗維他命 C 等偏方,請千萬不要自己嘗試啊!
這些做法不但缺乏證據,還伴隨許多風險。
通常汗皰疹可能幾周之內會自行痊癒,
不過,大多數病人的症狀是有感的話,建議應該接受正規治療。
以下是我們建議的 5 大關鍵原則:
1. 掌握就醫時機,勿延誤治療
◆大家看上面的圖應該可以發現,汗皰疹的型態跟其他皮膚疾病類似,
手上可能會以為是富貴手、異位性皮膚炎,
在腳上容易誤認為香港腳,一般人要自己判斷是有難度的,
更何況你不知道你到底得到的是汗皰疹還是其他具有傳染性的疾病,
建議就醫診斷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若是水泡或泛紅範圍變大,或有傷口,務必盡速就醫。
(以下這一小段比較專業,參考即可:)
◆進行汗皰疹的研究可以用
「汗皰疹區域與嚴重度指數 dyshidrotic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DASI) 」
做為疾病嚴重度的表示,
綜合考量水泡、紅疹、脫屑、癢的程度,
以分數表示做為治療改善程度的指標。
不過一般在臨床上沒有這麼複雜,可以簡單區分為輕中度、重度。
如果是大的丘疹或水泡影響到生活,
或者無法耐受的搔癢或疼痛,即達重度等級。
2. 避免刺激維持皮膚完整性,並適度保濕
◆皮膚是抵禦外部疾病的前線戰士,
首要重點應該是避免刺激並維持防禦狀態。
洗手時避免用過熱的水,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洗手後將手擦乾,
可使用不刺激的護手產品。但不宜過度清潔。
◆可使用溫和的保濕成分,在洗手後使用。
◆另一個重點是不可以抓破水泡,水泡一旦破了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3. 降低食物及其它過敏原接觸
◆若是對金屬過敏者,減少金屬接觸機會(尤其是電鍍金屬)。
而且不僅是易發病處要避免接觸,過去研究就有過案例,
貼了含有金屬的貼片在身上,還是引起了手部的汗皰疹。
◆避免其他接觸刺激性物質,例如香精、有機溶劑、酸性食物等,
或者使用手套預防。
◆食物中也可能含有鎳、鈷、鉻等,有篇研究針對鎳過敏的病人,
進行低鎳飲食至少 4 周, 61% 病人的汗皰疹情形有減緩,
有 40% 病人表示長期改善,持續 1-2 年 [9] 。
建議如果對金屬過敏,或者常常發作找不到原因,可以試試看低金屬飲食。
◆有篇研究低鎳飲食與皮膚建議幾個大原則,
簡述幾項重點如下 [10] :
(1) 避免高鎳食物,如可可亞、巧克力、黃豆、麥片、堅果、豆莢類。
(2) 避免含鎳的營養補充品、以及罐頭食物(可能有鎳溶出)。
(3) 動物組織通常比植物組織的含鎳量少
(但多吃蔬菜還是好事,避開上述的高鎳食物即可)
4. 藥物治療降低發炎反應
◆目前針對汗皰疹的藥物治療主要方向是利用類固醇可降低發炎反應,
來進行症狀治療,依疾病嚴重程度決定類固醇的給藥途徑與劑量。
◆輕中度汗皰疹:可使用高效價的類固醇藥膏 2-4 周。
雖然外用類固醇不太會全身性吸收,
不過因為長期使用還是有皮膚變薄防禦力降低等副作用,
不建議民眾自行長期使用,都還是須要接受醫師診治。
◆重度汗皰疹:以口服類固醇為主,
服用一周後可依治療情形調整劑量與治療時間。
◆如果治療 2-4 周未見改善或常常復發,也可以用光化學治療的方法改善,
也可能須要重新檢查是否有其他長接觸的過敏原或共病(例如沒黴菌感染等)。
◆除了上述治療方案之外,
有些免疫抑制劑如 calcineurin inhibitors 的外用藥膏也有效果
(大致等同於中度效價類固醇藥膏),若需止癢也可處方抗組織胺。
5. 休養生息平靜心靈
◆汗皰疹常常找不出具體引發物質,這可能是壓力引起的,
減少壓力累積定期舒壓,維持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晚睡,
都可能可以改善症狀,降低復發機率。
References
1. UpToDate: Acute palmoplantar eczema (dyshidrotic eczema)
2. Storrs FJ.
Acute and recurrent vesicular hand dermatitis.
Not pompholyx or dyshidrosis.
Arch Dermatol 2007;143(12):1578–80.
3. Pompholyx: a still unresolved kind of eczema Dermatology 1993;186:241-2.
4. Role of contact allergens in pompholyx.
J Dermatol. 2004 Mar;31(3):188-93.
5. A 3-year causative study of pompholyx in 120 patients.
Arch Dermatol. 2007;143(12):1504.
6. Pompholyx: a review of clinical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10;11(5):305.
7. Acute and recurrent vesicular hand dermatitis.
Dermatol Clin. 2009 Jul;27(3):337-53.
8. Dyshidrotic Eczem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etal Allergy.
Curr Probl Dermatol. 2016;51:80-5.
9. Low nickel diet: an open, prospective trial.
J Am Acad Dermatol. 1993 Dec;29(6):1002-7
10. Low Nickel Diet in Dermatology.
Indian J Dermatol. 2013 May-Jun; 58(3): 24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5.127.2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eautySalon/M.1504704504.A.7CB.html
※ 編輯: medream (36.226.10.173), 09/06/2017 21:43:29
但對於底下角質層反而可能產生破壞 還是比較建議用文章建議的方式:)
有健康的角質作為皮膚屏障是重要的關鍵~
※ 編輯: medream (1.160.164.220), 09/07/2017 09:23:22
還有薄荷這類的讓你感覺涼爽的成分
擦了會覺得比較不癢沒錯 但建議還是去看醫生比較好喔~
※ 編輯: medream (114.34.167.70), 09/07/2017 16:59: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