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評論】
奧斯卡將於明天登場,這次特地將入圍最佳影片的九部電影評論一次整理,讓大家再次回憶九部電影帶來的心靈饗宴,一起期待獎落誰家!🙌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就算淡化了同志電影會有的種種衝突,此片對同志的壓迫還是隱約存在,在義大利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的鏡頭下,即便是純愛,一旦披上同志的外衣,仍要接受社會環境的不友善,只是導演刻意的以影像隱晦表達。
而同樣都是男男同志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格局上比《愛情的模樣》更大,比《春光乍洩》充滿的遺憾更溫柔許多,比《摯愛無盡》的壓抑更寬容幾分,比《斷背山》的複雜來的更為單純,所以,就算最後看著艾里歐那斗大的淚珠映在火爐前烙下深刻的痛楚,但能如此愛過一回,或許奧利佛與艾里歐的純情愛戀仍是我們每個人都嚮往的吧。
影評全文👉http://bit.ly/2qWK9sF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克里斯多福諾蘭首次將故事焦點轉向二戰,在處理如此龐大的歷史命題下,開場幾乎不用台詞僅靠精準的場面調度和影像呈現出『陸、海、空』三者在此救援行動中彼此依賴的關係,迅速且俐落的展現高超的導演功力。全片大玩諾蘭擅長的空間和時間,依然不顯凌亂,而片尾湯姆哈迪的戰機符碼、『盲人』故事的寓意則為全片畫下最佳註解,克里斯多福諾蘭精彩的完成了一幅歷史鉅畫。
🏃《逃出絕命鎮》Get Out
從主持人、配音員之後,首度轉戰大銀幕的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不但獲得觀眾的喜愛,開出亮眼票房成績,也受到外國媒體盛讚,更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逃出絕命鎮》以驚悚片包裝嚴肅的種族議題,全片塑造出來冷冽的肅殺之氣,是對美國當地政治的高級諷刺,從演員精湛的演技、看似荒謬的故事,實則將受壓迫的感覺以另一種獨樹一格的形式道出,令人耳目一新。
🕊《淑女鳥》Lady Bird
拒絕父母給予的名字,堅持以「淑女鳥」稱呼自己,這就是克莉絲汀。
她不甘於平凡,試圖在小小的家鄉沙加緬度以自己的方式與世界對抗。她毫不猶豫的打開車門往下一跳,向觀眾宣示著她想逃離家裡的決心,因為手骨折而打的石膏,就像獎勵自己的勇敢行為,也為她艱難的17歲開啟序章——這趟踏入大人世界的最後一哩路,有著她對即將成年的滿心期待,卻又參雜著對人生、對自我的迷惘。
《淑女鳥》就像是一部葛莉塔潔薇寫給故鄉的情書,藉由少女們青春時期的掙扎叛逆,來用力歌頌對家鄉的深厚感情,裡頭對人與人相處間細膩觀察以及對親情的深刻描繪,都緊緊的扣人心弦,讓大家再透過《淑女鳥》回憶一次青春習題。
影評全文👉http://bit.ly/2oN0MD7
👗《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
名導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和奧斯卡影帝紀錄保持人丹尼爾戴路易斯揮別《黑金企業》中人性的貪婪以及對神權的質疑,在此片將焦點轉向細膩的裁縫師心境。開場一開始即是特寫,宣告此片以女性來看故事主人翁,接著在一件又一件精美華服和一曲又一曲騷動配樂的帶領下,觀眾一步步走進裁縫師伍德考克和他的繆思情人艾爾瑪間彼此糾纏的愛恨情仇中。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在刻畫人性的慾望還是相當精準,且丹尼爾戴路易斯全片風度翩翩的身影並演活了以自我創作為中心的藝術家,影帝獎項中我更愛這次的丹尼爾,只可惜碰上幾乎篤定拿獎的蓋瑞歐德曼,這次的息影作我認為水準還是相當高標。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此片的劇本相當精彩,始於一場未破的姦殺案,接著從法蘭西絲麥朵曼飾演的母親蜜兒芮德租下廣告牌,決心要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小鎮的公權力後,所有事件猶如齒輪般環環相扣,接著隱藏在社會底下的不安與問題不斷引爆。
導演透過蜜兒芮德的口,把教會比做惡棍幫派,批判了教會偽善的假面;導演透過蜜兒芮德的眼,看見公權力的怠惰與無能;導演透過蜜兒芮德的身心,感受無助、內疚且憤怒的高張情緒。
影評全文👉http://bit.ly/2Exgehf
📰《郵報:密戰》The Post
開場史蒂芬即以拿手的戰爭場面牛刀小試,以叢林戰的場面調度輕而易舉的將觀眾帶進越戰氛圍中,我們早在《搶救雷恩大兵》裡開場的搶灘大戲中,見識過史蒂芬那堪稱教科書等級的鏡頭運用,但此片並非《搶救雷恩大兵》,史帝芬也無意往戰場的武戲深究,簡單的槍林彈雨後,只見史蒂芬將鏡頭一轉,轉向遠離戰火的美國本土,告訴觀眾,這裡少了砲聲、槍聲和哀號聲,但同樣也在打仗,正在打一場以文字、新聞自由為名的戰爭。
綜觀全片,史蒂芬在片中每一場說教戲中,都是透過女性角色說出,在當時隱藏於時代下的種種角力(政治、父權等),史蒂芬利用此片宣告女性當家,也書寫下重要的歷史初稿,並鑿出了不可抹滅的歷史痕跡。
影評全文👉http://bit.ly/2CHwDtE
🐟《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
《水底情深》中對魚人的救援行動,串起劇中的弱勢者,每一個幫助魚人逃出實驗室的人,都是以不同方式被社會邊緣化的族群(啞巴、同志、黑人),社會對他們無形的暴力讓他們團結一致,他們尋求自由,拒絕囚禁和威權的宰制。在現實生活,這些日常被社會邊緣化的,卻時常是最具同理心的一群人,如此充滿勇氣的行動賦予這些無聲之人強大的力量。
伊萊莎與魚人,即便沒有語言作為媒介,卻沒有失去溝通的能力,仍能包容彼此的差異,談一場浪漫而純粹的愛情。最後伊萊莎與魚人在水中相擁的唯美畫面,導演展現出對世界的無比溫柔與希望,也完成他童年時的小小願望,將他對《黑湖妖潭》的完美想像,透過《水底情深》畫下一個完美句點。
影評全文👉http://bit.ly/2sueNum
🇬🇧《最黑暗的時刻》The Darkest Hour
由諾蘭執導的戰爭片《敦克爾克大行動》的鏡頭與第一線參戰的弟兄站在一塊,拍出戰線上生死未卜的壓迫感,而《最黑暗的時刻》,萊特將攝影機放在英吉利海峽對岸,邱吉爾的身影在作戰指揮中心穿梭,觀眾的心情也跟著他的身軀,在複雜的地下碉堡的走廊打轉。
作為歷史片,我們都知道故事發展到最後,英國將獲得勝利,邱吉爾的事蹟將被歌頌,《最黑暗的時刻》以邱吉爾的三次重大演講作為主軸的,完美重現邱吉爾如何成功喚起民心的結合,成為日後備受傳頌的政治神話。
影評全文👉http://bit.ly/2BktGOR
註:影片順序以片名首字母排序
#奧斯卡明天頒獎好緊張
#今年電影都蠻喜歡的
#各種題材一次滿足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的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文學 ───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
打刀艾爾登法環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的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文學
───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費茲傑羅《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蓋茲比)顯然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了。故事背景設定於美國1920年代,經濟大繁榮的爵士時代──這是個美國夢的年代(伊格言說,那是個夢的量化寬鬆、希望的通貨膨脹的年代)──然而,這也正是一九三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前夕。時間就是如此詭譎:經濟到達極盛巔峰,其實已快要盛極而衰了。而這同時呼應了故事主角蓋茲比的處境。
《大亨小傳》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敘事者尼克由中西部故鄉移居至紐約,打算從事金融期貨投機生意。安頓妥當後,他前往故事女主角──表妹黛西家中拜訪。這也是他在相隔多年之後再次見到表妹黛西的老公湯姆‧布坎南。作者費茲傑羅的寫作手法堪稱迅速俐落;從幾位主角的開場亮相就已經暗示了他們的基本性格。以湯姆‧布坎南為例──這是個反派角色,果然一現身就很討人厭。小說如此形容:
現在他三十幾歲,身材健碩,頭髮呈現金黃的稻草色,舉止高傲,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他炯炯有神的雙眼散發著傲慢的光芒,永遠給人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那套騎裝雖然講究得像給女孩子穿的,卻掩蓋不住他魁梧壯實的身軀。
這是一個孔武有力的身軀,一個蠻橫的身軀。
亮相之後,僅僅相隔八頁,湯姆‧布坎南便當眾發表了一番歧視有色人種的謬論;再相隔四頁,就在宴席之間,我們就偷偷知道湯姆「已經」背叛了黛西──他在外面養了個小三。
一般讀者看到這裡,不會討厭湯姆‧布坎南才怪。沒錯,這就是小說作者的技術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打刀艾爾登法環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你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正意義嗎?是什麼現實因素磨損了我們的生命?本集我們繼續讀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在上一集我們講述了瑞蒙‧卡佛的小說〈所有東西都黏在他身上〉──相愛的年輕夫妻因為丈夫想去打獵而起了爭執,後來和解;女孩下廚為男孩做了早餐,男孩卻不小心弄翻了盤子,將培根、煎蛋等一鍋子食物黏到身上。而見證這畫面的小貝比,他們的女兒,長大後,在聖誕節這天,獨自來到米蘭拜訪父親。女兒對父親說:「我想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父親回應:「我可以告訴你還是小嬰兒時候的事。那與妳有關,可是只有一點點關係」。
一點點關係。那是見證,彷彿又未曾見證。小貝比不會有意識,但確實是在場的,目擊過父母不復存在的甜蜜時光。但究竟是什麼樣的機緣或遭遇讓長大的女兒必須在聖誕節時來到米蘭,向父親索求一個絕無特出之處的兒時故事呢?卡佛始終未曾明確交代。但故事是這樣收尾的:
就這樣,他說,故事說完了,我承認這不算是個故事。
我覺得很好聽,她說。
他聳了聳肩,把酒杯拿到窗戶旁。天色已經暗了,但是仍在下雪。
有些事情變了,他說,我不知道是怎麼改變的,但有時候你不會發覺,有時候也不希望它們改變。
對,這倒是真的,只是──她沒有說完她想說的話。
她停止這個話題。從窗戶的倒影中,他看到她正仔細看著她的指甲,然後她抬起頭,興高采烈地問他可不可以帶他參觀米蘭市。
他說,把靴子穿上,我們走吧。
但他待在窗邊,回憶著。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小說結束。離那一天打翻培根、煎蛋,已倏忽過了二十多年,當年的小貝比已然成年,但與父親看來似乎並不熟稔;而父親則獨居於米蘭。伊格言說,許多看不清的故事(想必皆以分離與敗壞為主題)懸浮在這敘事的空白之間,然而如此真切,帶著粗礪而明確的觸感。像一座湖,湖水清淺前緣的沙岸,你看見群聚的細沙困處於此(它們的形象是憂傷的、雖則多彩但仍帶著某種光度不足的灰暗),僅僅露出模糊的,不明確的稜角;隨後便無聲消逝於吋吋加深的水中。「她停止這個話題」──故事轉身離去,於時間與對話的縫隙間缺席。窗外大雪紛飛,無數的變動與死亡猶且在冰冷中流動醞釀──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即便如此,我們所擁有的,或人生所可能擁有的,依舊僅僅只是寒冷,以及,薛西佛斯式的,終究徒勞的行進,手無寸鐵但持續不斷冒著寒冷要去的他方──「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伊格言說,這就是無可迴避的終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打刀艾爾登法環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村上春樹 #文學 #推薦書
────
你聽過「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為何說「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本集我們繼續講述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算是村上長篇作品中奇幻色彩較淡的一部;但其中僅有的幾處帶有幻想性質的情節,卻恰恰都是小說的關鍵。
男主角阿始在婚前,在與島本在爵士酒吧中重逢之前,其實曾在街頭巧遇島本──他看見一位拖著腿走路的女人,背影與曾罹患小兒麻痺的島本一模一樣。於是他不由自主開始跟蹤她,卻始終沒能確認那是否就是島本。然而,跟蹤尚未結束,突然有個男人抓住了阿始的手臂,交給他一個白色信封,警告他不要插手,也不准追問;而島本就在此刻上了計程車,消失在人群中。阿始茫然收下白色信封,打開一看,信封裡裝著十萬日圓。這個信封,被阿始慎重地收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而在整整八年後,阿始與島本重逢,島本再次從箱根的別墅中不告而別後,阿始回頭去找這白色信封,卻赫然發現,白色信封居然也不見了。
伊格言分析,如果仔細檢視《國境之南》所有關於女主角島本的細節,由島本首次出現在爵士酒吧裡起算,我們會發現,小說中幾乎未曾出現島本與其他角色(除了阿始之外)較長時間的互動。而島本的現況與個人歷史,似乎都被那充滿神秘感的話語或死亡意象所隱蔽了。我們或許可以如此猜測:這位阿始的青梅竹馬,三十七歲,有著迷魅笑容的美麗女子,或許自始至終,極可能只是阿始心中的幻影。
這代表了什麼?伊格言說,前兩集中,我們已經證實了,絕對純粹的愛往往導致傷害與毀滅。這說來令人悲傷。而藉由十萬日圓的消失,村上春樹更將小說的世界觀進一步推向了更加虛無的方向。裝著十萬日圓的白色信封是對島本情感的唯一物證;然而物證卻消失了;唯有對島本的記憶保留了下來。換言之,在缺乏物證人證的情況下,這樣「絕對的愛」的記憶,卻也有可能只是幻影,只是虛構。
這強烈暗示了生命的本質:虛無。......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