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我打疫苗了,我排到的是AZ疫苗。
先謝謝亞東醫院,動線和效率都很好,我從報到到打針不用10分鐘,打完在現場等15分鐘觀察,沒事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醫護人員讚讚
護理人員要打針的時候,有先問幾個基本資料的問題,確認身分也讓你跟她對話來減少緊張感。( 但我是覺得跟眼睛做雷射手術的緊張程度比起來,打針真的很無感哈哈哈 )
#對了我在等眼睛的血塊消失
#就來拍雷射手術的分享哦
打完AZ後,我有沒有不舒服?
聽身邊好友的經驗,打完大概6-8小時,會開始各種難受,有的是頭痛、有的發燒、有的身體痠痛,我的朋友說:「她打完到凌晨超餓,所以半夜爬起來吃超多東西。」我那時還笑說妳是打到生長激素?
總之我昨晚十點多,就到床上躺著,痠痛來吧我準備好了!還一邊期待我搞不好半夜也會肚子餓,就能大大方方吃宵夜。
結果10點、11點過去了⋯我依然無感,我心想,噢難道我是那幸運的無感人嗎!!想著想著,我就睡著了。
#凌晨
#開始了!!!
大概兩三點,我先是覺得很冷,蓋了兩件被子還是冷到抖,把室內溫度升高,我就又睡著了。
我醒來的時候有看了一下時間,再來是四點多,我覺得全身發熱,摸起來像是發燒了那樣,翻去翻去難以入眠,我起來喝了好多水,再睡回去。
時間過得滿慢的,五點多我再醒來一次,這次是翻身的時候,我壓到被打針的手臂,直接痛醒!!!手移動一下都痛。
打完差不多21個小時,到現在除了手臂痠痛加上想睡之外,其他都好啦~~
有人要分享一下,
打完多久手可以舉起來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FITDEVM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減肥的一些基本知識概念,很多人都不能只靠計算熱量就能成功減肥、除了懂得這些公式外,還要有其外減肥原則、策略和心態需要配合,才能有效減肥,並長久維持良好身型狀態。[0:06] 減肥原則 [1:56] 1. 減肥是一場長戰爭,不是一兩星期的事;一兩天作弊偷懶不打緊,要看整體長線 2. 大前提要遵守能量...
「打生長激素經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Linda愛打卡打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FITDEVM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新聞] 爸媽都矮! 孩子注射生長激素多長10公分- 看板SHORTY 的評價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有家裡寶貝打過生長激素嗎?求經驗分享!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熱心長高高醫生- Posts 的評價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長高迷思:打生長激素醫生怎麼看?|黃瑽寧(feat.丁瑋信 的評價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問題] 兒童生長激素施打問題 的評價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打生長激素經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廟宇民俗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打生長激素經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廟宇民俗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新聞] 家有小哈比人一窩蜂注射生長激素 的評價
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苗副作用、抗體產生與腸道菌]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叫做「疫苗認證的老人/年輕人」,是來自於目前疫苗的各大廠牌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愈大,副作用也就愈少,強烈的副作用反應通常發生在年輕接種者身上,尤其是女性。
男女差異的原因推測是賀爾蒙的關係,睪固酮會降低發炎反應。而年齡的因素,推測是老年人免疫反應較弱,也就是「免疫老化」(immunosenescence)。
#但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Science Advances》去年的研究發現 #老年人的免疫系統沒有比較弱,而是 #受到積極抑制,而且這種抑制 #是可逆的。身體裡面有兩個互相拮抗的激素,一個是介白素-6(IL-6),它會讓身體持續在 #發炎狀態(也就是低度的免疫激活狀態),所以老人家因為各種慢性病及衰弱,呈現一個長期IL-6很高的狀態,這叫做「老化發炎」(inflammaging),所以身體另一個 #抗發炎相關激素—-介白素-10(IL-10),就會越來越高,來對抗IL-6,避免身體因為過度發炎造成對組織的破壞。
這兩種激素在年齡增長中,因為疾病跟感染的過程,反覆的你來我往,使老年人體內 #同時存在著過量的IL-6和IL-10。
而研究發現,老人家體內過多產生IL-10的輔助T細胞「Tfh10」,導致疫苗造成的 #免疫反應被抑制了,所以動物實驗在年老小鼠接種疫苗時「短暫」阻斷IL-10,可以讓抗體反應幾乎恢復到年輕小鼠體內的水平。
#所以如果你是年輕人卻沒什麼不舒服
#不一定代表你是老人
#可能只是身體的IL-10偏高
#抗發炎激素偏高似乎並非壞事
再者,韓國今年五月發表在《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發現 #副作用有無跟抗體產生無關,在135人當中(42人打AZ,93人打Pfizer),最後副作用的 #嚴重程度跟抗體的濃度並無相關性。
#既然像被卡車輾過也不代表抗體比較高
#那打完後的不適感當然越輕微越好
那麼,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抗體產生,又能降低副作用呢?➡️從腸道菌相(gut microbiome)可以看出一些線索。
去年《Cell Host & Microbe》期刊有一篇探討腸道菌相對於人類施打疫苗的綜論,發現 #某些菌會抑制抗體的產生,而 #某些菌會有助於抗體的產生,尤其是在 #病毒感染相關的免疫。(這也就是為何常用抗生素的人對流感疫苗反應很差),而《Cell》也發現1000種藥物裡,有250種非抗生素藥物都會抑制腸道菌生長,影響了藥物的效力跟副作用。
也就是說同一種藥物(疫苗),面對千百種人不同的腸道菌相就可能有千百種不同反應。
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為了知道「腸道微生態可影響疫苗的安全及成效」,正進行一個隨機雙盲研究,招募500名糖尿病患者及65歲或以上人士,服用「微生態免疫力配方」或安慰劑,3個月後接種疫苗,並追蹤1年,研究微生態與疫苗關係,預計1年內完成招募。
在這個研究之前先做了一個小型的前導研究(pilot study,是在正式大型研究計劃開始前,為了評估可行性、時間、成本、負面影響,因此事先進行的小型實驗或研究,其結果也可以改善正式的研究計劃)。
十位新冠疫苗接種者其中四名在接種疫苗前兩個月先服用了改善腸道菌的配方,初步結果顯示,相對沒有服用配方的六位接種者,該四名服用了配方的接種者血液樣本中的 #四種發炎相關指數最多可下降達八成,而 #製造抗體的細胞(又稱B細胞)水平則增加近五成。
雖然這個小型研究數量太少,還要等待明年或後年大型研究的結果,但給我們一個暗示, #疫苗的不良反應包括發燒、關節酸痛其實跟許多發炎反應的上升有關,若腸道菌及其相關代謝產物可以在其中扮演協調者,降低發炎,或許可以減少疫苗引起的異常活躍免疫反應,又能幫助抗體的產生。
我在之前的文章[疫苗有沒有效⁉️腸道菌跟代謝產物是關鍵]有分享過,抗體的產生與否跟有沒有一群特殊的「好菌」有關。
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586387235497578/?d=n
免疫相關的好菌,除了常作為益生菌的「產乳酸菌」,乳酸桿菌跟雙歧桿菌以外,還有要靠健康飲食才能養出的丁酸製造者們(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944962129640085/?d=n)),其中的機轉,是腸道菌代謝產物改變了 #檸檬酸循環裡的供給能量來源,從以糖跟氨基酸為原料轉為用脂肪多一點,因為 #丁酸結構跟脂肪的代謝產物酮體類似,可以直接成為加速抗體形成的能量來源。
而過去研究發現 #腸道菌群比較豐富的人,對 #疫苗形成的免疫效果有加成的效果,而且許多腸道菌紊亂的人,會有抗體產生困難的狀況。
目前研究皆顯示腸道微生物生態系,對疫苗的安全性及成效有影響,不容忽視,一個健康的飲食(益生源)或精準的益生菌、代謝產物(後生元)的介入,除了幫助 #改善腸道菌相增進免疫力,或許也可有助於降低施打疫苗副作用的不適,以及提高抗體產生的有效性。
————————————————————————
💉後記(王醫師 #自己施打疫苗後的反應):
我原本就有每天服用各種益生源、益生菌跟後生元複方的習慣,在5/30早上注射AZ疫苗,大概睡前總計喝了6000cc的水,在注射後12小時有點眼眶周圍酸痛的感覺,半夜2點多精神亢奮的睡不著,除了眼眶周圍仍微酸沒有其他不適,於是凌晨4點多起來補充一些水後覺得舒服多了便一路睡到早上8點多起床,起床覺得精神大好(是打了大力丸?XD)。目前已經24小時,整個過程 #沒有發燒,老實說, #非常非常像吃R1的前幾天感覺(頭重微酸痛、精神亢奮、微發熱),也就是說,是我熟悉的類似 #身體開始用酮體當能量的情況。有趣的是,我並沒有在吃低碳飲食,反而最近天天都有精緻碳水。
如果疫苗相關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頭暈精神亢奮這些,都跟keto-flu的複合症狀有很高度的重疊性,我認為除了用發炎解釋,或許的確是身體製造抗體過程中,正轉換著使用能量的方式,而轉換的順暢與否,就跟每個人的腸道菌有很大的相關性。
#留言不要問我吃什麼益生菌
#飲食為主益生菌為輔
#個人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Reference:
1. Science Advances,29 Jul 2020:Vol. 6, no. 31, eabb0806
2. Cell Host Microbe. 2020 Aug 12; 28(2): 169–179.
3. Cell 181 (7), 1661-1679. e22, 2020
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Linda愛打卡打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終於找到週一火速起床的方法!
紀錄一下昨天執行了人生首度全日禁食
從週六晚上八點吃完晚餐之後
到週一早上七點才再度進食
總共35個小時
除了水以外,什麼都沒吃
連每天必喝的咖啡都省去了
平時就有執行週間186/週末168
(週間12-6點進食,週末12-8,其餘時間不吃)
突然來個整天禁食
其實剛開始沒什麼感覺
昨天下午與朋友聊台中的美式蛋糕店
以及晚上在工作室聽到夥伴要買雞排
竟然也沒太大動搖
直到晚上與男友視訊聊到我已經買好食材
準備早起幫自己弄一份big brekkie
才變講邊流口水🤤
當時差不多已禁食29小時了
體感上覺得稍稍有點暈是今天早上起床時
瞬間有些微腿軟
六點到七點的下廚時間
好幾度手覺得有一點點不受控制
除此之外沒什麼太大感受
體重經過一天莫名掉了兩公斤
我是什麼水牛嗎
光代謝就可以體重差異這麼大!
不過體重完全不是重點
禁食最大的好處是讓身體能夠消耗脂肪而不是肝醣
時間再長一點點還能促進生長激素
不過一切都要以自己身體能承受的範圍為前提
不建議大家亂嘗試喔!
特別是胃有問題的朋友
任何間歇性斷食可能都不太適合你們喔!
也提醒大家執行前必須查清楚各種資料
以免不適合自己的身體造成反效果得不償失嘿⚠️
週一六點的鬧鐘一秒跳起來
一切都要歸功於昨日禁食
今天想到早餐就滿滿的動力哈哈哈哈哈
另一個意外的收穫是
已經努力禁食這麼久
會認真思考要怎麼在恢復的那餐吃得健康又好
更珍惜每一餐,好好準備自己的食物
You are what you eat,達到「有意識地生活」
第一次體驗覺得實在太棒了!
以後每個月都要抽空實行
-
📣Instagram發文後收到超多問題
整理幾個最多人問的一起回覆喔🙌🏻
1️⃣請問是什麼app?
👉🏻請到app store(IOS)或Google play(Android)搜尋「斷食追蹤」(請見圖四)。
2️⃣不會胃痛嗎?
👉🏻我不會,但醫生都有建議胃不好的人不適合實行,請視個人狀況決定,千萬不要盲從以免傷身。
3️⃣斷食可以運動嗎?
👉🏻我不是醫生,不做學理上的解釋,僅分享我的個人經驗,我週間實行186時是在中午12:00-傍晚6:00進食,早上還是會晨騎,但是都在有氧區間,我身體已經非常習慣了,沒什麼問題。但全天禁食是第一次嘗試,所以昨天整天只有追劇+到工作室加班,想說趁第一次觀察自己身體的反應,才知道未來能不能在全天禁食時運動,根據昨天測試的結果是前20小時可以運動,超過20小時會開始覺得有些微暈,怕危險我自己不會亂嘗試在這期間運動。不過一切專業諮詢還是請找醫師喔!
-
🎀 LindaLovesCycling官方部落格
www.LindaLovesCycling.com
-
🎞 更多單車影片
請訂閱YouTube頻道LindaLovesCycling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XSO8rgWWroELnYB9UUEmA
-
⛩Twitter也有全新不同的內容
https://twitter.com/LindaCycling
-
💃🏻 更多限時動態請追蹤Linda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ndalovescycling/
-
#LindaLovesCycling
#Linda愛打卡打掐
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FITDEVM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減肥的一些基本知識概念,很多人都不能只靠計算熱量就能成功減肥、除了懂得這些公式外,還要有其外減肥原則、策略和心態需要配合,才能有效減肥,並長久維持良好身型狀態。[0:06]
減肥原則 [1:56]
1. 減肥是一場長戰爭,不是一兩星期的事;一兩天作弊偷懶不打緊,要看整體長線
2. 大前提要遵守能量守恆要則,高脂肪食物不一定是敵人,但過高攝入熱量是敵人
3. 要吃得健康、定時、少吃加工食物或對自己不利的食物 (不消化/敏感)
4. 吃下的食物熱量,不等於吸收的熱量,因為消化也需要能量,而且每樣也不同,還有些是不消化的
5. 不必準確的知道自己吃下/消耗熱量數字,比較重要的是需要知道相對性,即是增加了多少/減少了多少
6. 當體脂肪愈高時,愈容易減脂;愈低時,愈難減脂
7. 體重減少不代表一定是脂肪,可能會有水份/糖原/肌肉;反之亦然
8. 有氧運動/高強度間竭性訓練是常見的減肥運動
9. 肌肉/重量訓練是長遠有效預防增肥/復胖的運動
10. 荷爾蒙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要素,高糖份(胰島素)、長期高壓力狀態(皮質醇)是敵人;生長激素是朋友
11. 定時充足睡眠很重要,有助身體恢復和調節荷爾蒙分祕
12. 基因是很大影響,但你無法控制,所以不應執著於此
13. 年齡愈輕愈容易減肥,但不代表年齡大就不能減肥成功
14. 大腦的原始設計是讓你安穩生存,要減肥,很多時候是與大腦對著幹。
15. 身體會自動節調來適應你的生活上的改變
減肥策略:記錄日常後,再分析和計畫策略:[4:30]
#1 飲食習慣和熱量控制
#2 充足而優質睡眠
#3 增加活動量、多做有氧運動/HIIT/重訓
#4 嘗試一些減肥飲食方法/間歇性斷食/補充品
減肥心態:
#1 只有有決心、將減肥視為首要的人,才能減肥成功 [6:12]
#2 相信你能成功減肥 (成長型思維) [8:00]
#3 減肥是一陣子的事,維持健康身體是一輩子的事 [8:48]
文字重溫影片內容:
http://fitdevmo.com/fitness/%e6%b8%9b%e8%82%a5%e5%9f%ba%e6%9c%ac%e7%9f%a5%e8%ad%98%e5%92%8c%e6%a6%82%e5%bf%b5/
幫助頻道成長,目標:20,000個訂閱
訂閱頻道 ► http://bit.ly/2C0KHm8
電子通訊► https://fitdevmo.com/connect
網站 ► https://fitdevmo.co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TDEVMO
#FITDEVMO #健身 #減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w-9m4NxJzY/hqdefault.jpg)
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有家裡寶貝打過生長激素嗎?求經驗分享!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家小孩7y9m,身高113cm,體重23kg,上週去台南醫院掛主任的號測了骨齡七歲,林醫生有提到可以自費施打生長激素,因為也不便宜, 也擔心有甚麼副作用, ... ... <看更多>
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熱心長高高醫生-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大部分在兩歲內可以追上目標身高, 但仍有10-15%的孩童身材依舊矮小。 #可以使用生長激素治療. ... <看更多>
打生長激素經驗 在 [新聞] 爸媽都矮! 孩子注射生長激素多長10公分- 看板SHORTY 的推薦與評價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爸媽都矮! 孩子注射生長激素多長10公分
https://media.zenfs.com/zh_hant_tw/News/healthnews.tw/1393499160911985968.jpg
[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對身材嬌小的父母(爸爸153公分、媽媽149公分),焦
急地帶著9歲的兒子偉偉至小兒科門診諮詢;由於父母身高都不高,擔心小孩萬一將來也
長不高的話,會影響自信心,父母期望可以透過正確的診治,改善家族性身材矮小的遺傳
。在經醫師檢查骨齡,及追蹤過去的生長曲線趨勢後,研判若不經治療,預估男童最終身
高只會落在158公分左右,經過5年密切追蹤治療,14歲的偉偉已經長至169公分,這對父
母每次看著高出自己一個頭的兒子,臉上充滿了歡喜笑容。
在兒童生長發育專科鑽研近30年經驗的大直診所林美慧醫師表示,「父母身高的遺傳因素
、嬰幼兒期(4歲前)的營養狀況、荷爾蒙分泌狀態、青春期,這四種因素幾乎就決定了小
孩最終身高落點」。而在門診中就常有家族性身材矮小的父母,來諮詢如何透過治療來改
善小孩的身高;根據林美慧醫師的臨床經驗,如果可在黃金治療期正確追蹤、診斷及使用
生長激素治療的孩童,平均可以比父母的遺傳身高大概高5~10餘公分不等。
「生長激素也非萬靈丹!」,林美慧醫師特別強調,生長激素必須由具有實際治療經驗的
小兒專科醫師監督下,正確使用才會有效,且3個月就要定期的驗血、骨齡監測、調整生
長激素劑量,才能達到最好的長高效果。而生長激素療程通常要數年時間,對於部分父母
來說也會有經濟上的考量,林美慧醫師建議父母,在治療前必須全盤了解療程計畫及預期
身高目標,治療期間必須充分配合醫師做定期追蹤與評估,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林美慧醫師也呼籲,如果有家族性遺傳矮小問題的父母,在小孩就讀小一的時候,就可以
帶到小兒專科門診讓醫師做充分的評估檢查,千萬別錯過生長黃金治療期(小一至進入青
春期初期),早期發現早期診治,才可以成功長高。
https://ppt.cc/kweV
4.備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04.231
""分泌失調打了才有用""
真的嗎?
那娶到150小隻馬老婆不就對兒子抱歉了?!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Leedavid 來自: 218.166.204.231 (03/04 03: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