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獻給在美國的媽媽。不同國家的保母及托嬰中心環境不同,所以無法相提並論。這邊純粹分享媽媽我在掙扎於 #保母 或 #托嬰 兩者間的一些心得。#歡迎爸媽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經驗
身為職業婦女,我目前所碰到最大的考驗就是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尤其是如果沒有親人支援時,最重要是如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寶寶的照顧者,#讓媽媽能無後顧之憂地上班。我這兩年來剛好輪流試過保母及托嬰,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各自的心得。
🔆 Daycare
托嬰中心有大型連鎖、中型獨立經營及小型家庭式托嬰。在疫情開始前, 灣區這邊(尤其是我住的半島這),很多有名的托嬰都要非常早就排隊,然後四處都在候補。疫情後比較大規模的托嬰中心人數則降了不少,很多人轉向家庭式托嬰及保母來防疫。
女鵝一歲時曾先去一個大型連鎖daycare兩個月。那時冬天入學,女鵝前後幾乎都在生病😭 所以疫情一爆發後我就直接退學,想說肺炎前就已經病懨懨的,萬一真的肺炎了媽媽也搞不清楚究竟是肺炎還其他莫名的病。
而最近因為女鵝被關久了,感覺開始很渴望社交生活交朋友等,媽媽我就把她放到一家網路上蠻多人推的家庭式托嬰(還是很怕大型托嬰的病菌…😣)。目前剛開始上學,但看起來很開心,也還沒生過病,爸媽也因為終於不用再邊看著她邊上班而人生回復到彩色🎉
🔆 大型daycare 心得:
🎈老師人手充足(教室隨時都有人看小孩)
🎈規範比較嚴謹(學校規範寫得清楚,也因為樹大招風怕被告很遵守規範,而且規範不會因為老師不同而改變)
🎈活動多(三不五時做勞作、慶祝節日、甚至帶孩子到外頭散步等)
🎈空間通常比較大(我們去的有很大的playground)
🎈與家長隨時溝通(我們去的每天一定會有兩三張baby的照片,有甚麼問題隨時打給父母)
🎈人多小孩子比較容易生病,尤其是秋冬容易生病的季節灰常恐怖(女鵝去的第一個禮拜就手口足病,接下來耳朵發炎,整天莫名發燒搞不清楚生甚麼病等)
🎈寶寶在托嬰容易睡不好 (因為大家午睡時間都不同及太亮太吵等,但年紀越大會越好些)
🔆 Home daycare 心得:
🎈制度沒有大型的嚴謹,所以每個home daycare的狀況很見仁見智 – 衛生狀況、老師教學方式、活動多寡、空間大小等等比較需要爸媽自己去過濾及其他人的推薦
🎈灣區這邊大間的托嬰通常是英文導向。家庭式托嬰比較有可能找到純中文的環境,也比較可能認識更多講中文的家長(像女鵝現在去的是台灣人開的,在學校跟在家裡學的中文就能比較一致)
兩者都試了後,我發現home daycare比較適合女鵝。但家庭式托嬰其實真的很看運氣,畢竟其狀況每個機構都不同,主要是要看經營者/照顧者的理念及空間大小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然後其他家長的推薦也很重要,畢竟自己所見所聞有限,如果能問到在學或畢業家長心得更能安心些。
🔆 托嬰比保母好的地方:
✅ 有些保母只收現金,有些要你幫她報一部分的稅…等,托嬰通常都走正當付款路線並附收據
✅ 托嬰中心都得立案並受法律規範,不像保母的來源百百種又很難追查其歷史,有些保母甚至是跳機根本沒身分。相較下托嬰對於父母來說其實是比較有保障的選擇
✅ 托嬰中心有許多孩子及不同的老師,孩子每天受到的刺激比較多,也能更快增長社交及語言能力
✅ 托嬰中心有自己的玩具及設備,會設計自己的課表或準備活動。請保母的爸媽則必須靠自己購買或準備所有要孩子玩樂或學習所需要的東西
✅ 在托嬰的孩子還是會把爸媽當成主要照顧者 vs. 有保姆的可能會比較黏保母
✅ 孩子送托嬰不像家裡有保母,生活隱私或習慣等需要大家互相磨合
✅ 托嬰休假時間是公開而且固定的,而保母則是每個人狀況都不同得用談的。而且托嬰老師萬一病假會有其他人替補,保母一旦有任何狀況就沒有人了
下回再來分享保母篇!
#如果大家還有甚麼經驗或想法歡迎分享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托 嬰 中心 課表 在 Veronica Lin 林小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幼兒園上學用品清單】
很多私幼都在 8 月 1 日開始開放新生入學,大家都準備好孩子的上學用品了嗎?
我們家經歷過托嬰中心與公私幼,累積了一些用品準備心得,提供給孩子第一次上學的家庭參考看看囉!
-
☀️ 推薦 facebook 上幾個跨區域的幼兒園與小學生相關的社團:
https://infuture.pixnet.net/blog/post/31982613
☀️ 孩子大一點的家庭可以參考幾年前的暑期課表事件,思考孩子的暑假安排:
https://infuture.pixnet.net/blog/post/31969037
托 嬰 中心 課表 在 小熊貓。大王與他的複製品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波波準備上學去
#MiCASA蒙特梭利松江園托嬰中心參觀
原來蒙特梭利松江園還有分托嬰中心(Mi CASA)。
✨托嬰的教師比是1:5,入學前需要先面談,老師會決定寶寶適合入學的時間。
✨餐點是由天母蒙特送來,餐具是瓷碗,沒有個人專屬餐具
✨沒有制服,最早七點半可以上學,下午六點前要接走,托嬰部份無校車,幼兒園才有。
✨沒有特定課表或上下課時間,完全依照小孩的狀況做調整。
✨戶外部份由於寶寶年紀還小,只會在旁邊公園,大概每週一次,幼兒園比較多機會出去走走。
✨最重要的學費部份,托嬰部份30000/月,沒有試上但有半天班(26000/🈷️,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半天吧XD)
幼兒園部份為29500/月。
蒙式教育個人認為就是Free style,讓小孩做中學,真槍實彈,培養小孩生活技能,自主學習,在重覆工作中熟練進階。
其實對於波波要走蒙式或主題式我還在思考。
#感覺幼兒園時期再來比較適合
(室內一樣沒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