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應該說,費用揭露是很「透明(因為它都有說要收哪些費用)」,只是不夠「清楚、易混淆」而已,就像傳統保單裡,有的「滿期保險金」,其實就是年滿99歲以上的「祝壽保險金」而已嘍~~
◎亂七八糟的投資型保單費用名稱 民眾如何解讀是好呢
----------
這陣子看了「超圖解投資型保單60個該懂的問題」一書,對投資型保單的收費用詞起了很大的疑惑,將書本上的費用收取方式,應用在實際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
依據「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自律規範」第九條第1項第5款規定:「各會員銷售屬非全權委託之投資型保險商品含有連結結構型商品時,應就所連結之結構型商品標的說明下列資訊:➣五、各種費用,包含通路服務費。」投資型保單要揭露「各種費用」,這個部分就是一般保險業務員會宣稱「費用透明」的原因(相較於非投資型保單),然而真的透明嗎?其實不然。由於金管會並沒有嚴格限制統一費用名稱,導致不同公司間,有「相同(類似)名稱」可是扣款「定義不同」的問題,猜想初次碰到投資型保單的一般民眾,閱讀上肯定一個頭兩個大。
參照附表,舉例而言:
一、管理費
(1)每月收取「N元」(固定費用)
(2)每月收取「帳戶價值✴︎費用率(%)」(非固定費用)
本來只是(1)跟(2)分別收取或兩種一起收取這樣的方式,但是不同公司之間,硬是有些分開稱為「保單維護費用」或「保單維持費用」或指(1)的情形下,稱之「管理費」,而在(2)的情況下,另稱為「帳戶價值管理費」~ 嗯,到這裡,不知道初次了解投資型保單的讀者您,有沒有辦法立刻看得懂在寫什麼呢?如果可以了解,那表示您相當睿智,個人第一次閱讀時只有腦神經衰弱之徵兆產生中。
二、部分提領費用
將投資型保單中的連結標的物(一般為共同基金)作獲利了結,例如將基金作「部分贖回」時,會收取此費用(通常每年會提供X次的免費提領次數。
這個比較單純的是,它並沒有上述管理費有2個不同的收費定義,但一樣有使人判讀困惑之處。在不同公司間,有稱「部分解約」、「部分贖回」、「投資終止費」等用語。特別指出「投資終止費」這個稱呼,單純看字面,語意究竟是「部分終止」或者是「完全終止」呢?一眼看過去還真的不得而知; 此外,「部分解約」一詞,甚至讓筆者差點誤會成「解除附約」或「減少保額」之意。主管機關的審查人員也許辨別無礙,但試想,一般民眾要如何不被不同公司給搞混?
三、轉換費用
將連結標的物,如從基金A轉換到基金B,此時會收取的費用,通常一年也提供Y次的免費轉換次數。
看過的保險公司保單上,幾乎都是如此的稱呼,表示「相對統一」,但某公司在這個轉換費的稱呼上,竟別出心裁地使用了「保單行政管理費」一詞(頗神奇),實難不令人暈頭轉向了。
除了上面三個例子,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保費費用」vs「保障費用」,同樣也是無法一眼就分別的,只看字面只會增加混淆感。那麼這麼多的費用名稱之下,「民眾到底如何解讀是好呢?」
由於名稱並沒有統一,實在很想呼籲主管機關進行名稱標準化SOP處理啊!不過,政府最近看起來很忙大概沒空,個人看法是:「直接看收費定義!」通常收費名稱項目後方,會說明並解釋如何收費,如果看不懂純文字說明的部分,一般也會載明有「範例」提供參考,一般出現在DM或商品說明書,會有一個實際案例去說明整個收費的流程,除了適合民眾利用並了解整張投資型的收費情況,相信也能大幅降低資訊不對等的問題。
Search
投資型商品銷售自律規範 在 [新聞] 產險公司快撐不住14家本國產險僅有這家-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標題:
產險公司快撐不住 14家本國產險僅有這家「倖存者」
原文連結: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27964
發布時間:
2022/05/16
記者署名:
李靚慧
原文內容:
國內疫情嚴峻,各產險業者均面臨防疫險的龐大理賠壓力,唯獨第一保(2852)除外。14
家本國產險公司中,除了去年防疫險大賠的台產(2832),今年共12家產險公司推出的防
疫險,現已面臨理賠巨災,第一保因內部評估風險「不可控」,堅持不賣防疫保單,意外
成為防疫保單之亂下的「倖存者」。
第一保第1季營收16.7億元,第1季稅前淨利1.4億元,稅後盈餘1.15億元、EPS0.38元,4
月合併營收6.09億元,年增5.96%。2021年稅後淨利5.5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84 元,董
事會已通過擬配發現金股利1.21元,以上周5收盤價15.45元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高達7.
8%,被不少存股達人列入「存股」名單中。
第一保日前發送通告提醒業務員,該公司疫苗險「每人上限為3張」的限制,讓外界以為
第一保跟進其他產險公司,限縮防疫保單的核保,事實上,第一保「從未賣過」1張防疫
保單。
前年底台產推出「防疫神單」大賣4百萬張,卻因龐大的理賠以虧損收場,台產也退出防
疫險市場。不過,各家產險公司評估若「提高保費」、「限縮理賠條件」後,在我國嚴格
「清零」的防疫政策下,防疫險應「有利可圖」,因此陸續推出保單,希望能搶食台產防
疫險的續保商機。
據了解,當時第一保評估,雖然可藉由提高保費、限縮理賠條件來降低理賠壓力,但觀察
全球各國的確診人數持續創新高,認為對於疫情的發展難以掌控,再加上泰國產險業慘賠
的狀況,該公司更確立堅持不賣防疫險的立場,僅在去年推出疫苗險。
雖然僅有疫苗險保單,且銷售量僅數千張,但第一保仍堅持根據「保險業招攬及核保作業
控管自律規範」核保,並通知業務員必須遵守,因該規範中,針對「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
」,早已明確訂定了「每人上限為3張」的限制。
心得/評論:
第一保評估,雖然可藉由提高保費、限縮理賠條件來降低理賠壓力,但觀察全球各國的確
診人數持續創新高,認為對於疫情的發展難以掌控,再加上泰國產險業慘賠的狀況,確立
堅持不賣防疫險的立場
--
Sent from my Windows X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28.1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52719071.A.1F6.html
※ 編輯: pttmans (1.165.128.139 臺灣), 05/17/2022 00:39: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