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金山上的窮人 大旱後水資源調適」線上座談會
近日西歐世紀洪災導致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地受災,雖然已有良好警報系統,但仍然造成百人喪命、基礎建設中斷及當地經濟損失。台灣則是面臨 56 年來大旱,所幸 5 月底接連大雨才結束旱期。
隨著乾旱、洪災等極端氣候事件愈來愈普遍且可能更加極端,未來全球都需要為此類事件做好更多準備,提高基礎建設抵禦能力。水環境建設對於減少天然災害風險至關重要,而國外研究亦證實自然環境(如森林)亦是經濟實惠又具彈性的解決方案。面對極端氣候危機,台灣在水資源及水環境建設做了什麼努力?未來又該如何適應更極端的氣候?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 2,500 公釐,是世界平均值 2 倍多。不過,豐枯懸殊,且因為地勢高聳,河川短小且流急,不容易留住雨水,再加上台灣人口稠密,每年每人可分配的降雨量僅有世界平均的 1/5,被聯合國列為全球排名第 18 位具缺水危機的國家,宛如坐在金山上的窮人。
為解決降雨不均、過度依賴水庫、用水效率低,經濟部以「多省水、多找水及多調水」穩定供水,在這次旱期先後採取稻作停灌、開發伏流水、貨櫃移動式海水淡化設備進行海水淡化、系統再生水、啟用抗旱井等措施。
行政院今年 6 月 29 日召開「水資源建設及制度建立規劃會議」,經濟部從建設面(增容蓄水、區域調度、抗旱設施輚常態備用及設施現代化等)、管理面(清淤、管理汰換、轉旱作等)及制度面(水價合理化、耗水費、產業使用再生或海淡水等)提出相關策進計畫。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裁示「好工程經得起時間考驗,水環境是最好的投資,支持水資源相關計畫,請大家改變態度, 將原有規劃重新盤整,設法從根本解決方法,縮短期程,加碼、加快儘速完成相關建設,也請國發會支持相關預算」。
乾旱、大雨致災等氣候危機已成長期趨勢,全球亦努力邁向 2050 年淨零碳排,然而,政府對於水資源開發、供應、使用管理及氣候風險管理相關研究或分析仍有不足。舉例來說,農業總是被外界認定是
用水大戶,卻有藏水於農涵養地下水的貢獻,究竟農業實際用水量為何,仍有待調查納入供水計畫。地下水堪稱救命水,但抽用、補注未平衡就有地層下陷的風險,全台水井約 32 萬口,僅不到 3 萬口井合法取得水權登記,各地水井蘊含量、補注量及使用量相關調查或監測卻不足;台灣的降雨患不均又有患寡趨勢,蓄水是韌性治水作法,台灣森林的蓄水量相當 73 座石門水庫,因此,蓄水調水也應從立體空間思考,山養林、林護樹、樹固土、土保水。以屏東大潮州人工地下補注湖為例,在林邊溪出山口中上游處設置,不僅可滯洪、分洪,啟用 3 年平均每年補注 5,500 萬噸地下水,超越湖山水庫蓄水量。
然而,經濟部未來水資源計畫中尚付諸闕如,是否還有其他地方適合設地下人工補注湖?政府積極開發海水淡化、再生水等,然而不同水源開發皆會有能源間接碳排放,不同開發工程間的成本、效益事後是否被分析比較,做為未來政策選擇之參考?台灣不同區域水源條件、人口及產業發展有別,水資源供應及分配該如何做才適值足量?
因此,今天我和 蘇治芬、洪申翰委員一起召開本次會議。
抗旱水井地層下陷 在 經濟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陣子的雨勢,不只讓水庫的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也持續回補中!
去年我們遇到百年罕見的大旱,為了抗旱,水利署積極運用抗旱2.0開發新水源,像是在台中,因為地質具有含水量多、補水快、地層不易下陷的優勢,在今年四月,陸續鑿設88口抗旱水井,供民生使用。
對於大家關心的地層穩定性,我們在取用新水源的同時,也都有持續監測水位。目前,台中有85%的地下水觀測井,水位已大幅上升0.22~3.1公尺,新設的抗旱水井周邊,用GNSS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觀測,也沒有地層下陷情形,請大家不用擔心。
抗旱水井地層下陷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懷舊的手動抽水幫浦】
早期用水不如現在方便
水龍頭打開就有源源不絕的水源
以前若要取出井水或地下水得透過這種手動幫浦
反覆用力壓下把手,運用壓力將水送出
現在少數地方還有保留這種裝置
你也曾經用這種幫浦取過水嗎?
小編如果有看到這種懷舊幫浦
就會想要過去壓幾下玩玩😂
#報時光UDNtime
#抽水幫浦
日期:2003/03/26
圖說:大台北盆地在實施地下水管制後,地下水位節節升高,傳統的抽水幫浦只要輕輕一壓就湧出大量的水,為防止土壤液化,台北市政府已委託水利署規劃地下水開發利用。
來源:聯合報
攝影:游順然
歷史新聞
【2003-08-08/聯合報/A6版/生活】
抗旱!台北盆地擬鑿井
水利署昨啟用十三口舊井 對供水不無小補
【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經濟部水利署為抗旱應急,再度啟用去年在新竹、台北縣開鑿的十三口水井,估計每天可供應一萬九千公噸用水;為了紓解大台北地區水荒,水利署正和台北巿政府積極評估,在台北盆地部分地下水蘊藏量較多的地帶鑿井抗旱。
久旱不雨,北部地區災象持續擴大,為了填補水庫和河川供水不足,水利署昨天再度啟用去年抗旱在新竹頭前溪開鑿的五口井和在台北縣樹林開鑿的八口井,十三口井每天可供應一萬九千公噸地下水,對當地供水不無小補。
此外,由於翡翠水庫水位不斷下降,為了確保大台北地區民生用水供應,水利署已和台北巿政府合作評估重新啟用部分老井,或尋找適當的地點開鑿新井。台北盆地經過卅多年地下水管制禁止抽取後,地下水位已全面回升,水利署認為應適度開放,才能維持地下水位平穩。
目前台北盆地以南港、北投地區地下水最為豐沛,部分地區地下水位已回升到海平面十公尺以上,足以適當的開發利用,不但不會導致地層下陷,還可以防止土壤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