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個人經營的社團有兩個,一是專門放團購維持家計的 花花開團沒 ,另一個則是分享 #個體心理學 相關的零業配交流社團。
社團內除了分享花花自學個體心理學的知識外,更多的是關於我對抗精神疾病的心路歷程;社團內也有我的完整著作內容,未來也會出版上市,#無償分享必定影響到未來銷量,但我認為這些分享的價值,是再多的金錢也無法衡量的。
有能力買書支持花花的讀者我很感恩,沒有能力能夠買書但希望獲得幫助的讀者,花花也不會將各位拒於門外;我曾是接受過幫助的人,而今我有能力能夠幫助別人,#我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能力給需要的人。
因為我相信,#獲得幫助的讀者們將來也能夠成為他人的貴人。
由於最近加入社團的人數變多了,但有看完公告的成員卻不到一半,我不太確定是否也是受到觸及率的影響,因此將這則一個月前的公告放上粉絲頁給各位詳讀,加入社團後請務必遵守規定。
#針對第三點說明
我們發現好東西時都會想跟朋友分享,我也很高興許多成員將這個社團視為寶藏想邀請朋友進來,但這裡是「個體心理學」的分享園地,有跟著花花學習一段時間的讀者大概都有一點基本的概念,像是「#課題分離」以及「#橫向關係」。
加入後認為這裡是塊寶地,這屬於自己的課題;某某朋友是否需要看到這些文章,這屬於他人的課題。也許我們處在低潮時因為看見了某篇文章而獲得了安慰,剛好某某朋友也有同樣困擾,因此希望對方也能夠看見這些文章。
擅自將朋友邀請入社團就是在干涉他人的課題,或許對方看了我的文章後也會得到安慰,但這應該由對方自己主動來看見,而非被強塞入懷中。這樣的做法除了沒有做到課題分離外,同時也是將自己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放在縱向關係上;你認為對方需要且應該接受你的幫助。
因此,花花會建議的做法是,主動告訴朋友這個社團的存在與內容,並且提供社團連結與申請方式給朋友;至於是否要加入社團,則是讓朋友自行決定。(#邀請朋友入社但沒有填寫申請單一樣是不會獲得批准的)
申請表單需要留下的資料除了信箱之外,都不是會需要擔心自己的個資遭到冒用的問題,例如年齡不須留下出生年月日,而是幾歲到幾歲這個區間;居住地也不用填寫詳細地址,而是北中南東選一個自己所居住的地區即可。
入社成員留下的資料我主要是用來統計,像是各個年齡層會有哪方面的煩惱;以及未來若有機會開講座或是讀書分享會的話,開在哪些地區對成員而言比較方便僅此而已。另一個原因則是要刷掉廣告機器人,避免有機器人混入社團大量洗版造成成員們的困擾。
#填寫申請表單是實踐個體心理學第一階段的練習,因此沒有填寫表單就直接申請入社的讀者朋友是不會獲得入社批准的。在個體心理學中有說過,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引起的;而人際關係的問題大多都是因為無法彼此信任,並達到合作互惠的橫向關係而造成的。
假如各位真的希望能夠從我的文章中獲得幫助,#那麼你我之間就必須先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橫向關係;若讀者無法信任我,那麼不論我的文章再多再實用,也幫助不了當事人半分。因此,填寫申請表單可以說是練習信任我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入社之後要學習的事情了。
#針對第四點說明
個體心理學不是用看的就能學會的理論,否則《被討厭的勇氣》這本可說是個體心理學入門首選工具書,從多年前賣到現在至少也要數十萬本以上了,怎麼還是有那麼多人沒辦法擺脫人際關係的煩惱。
社團屬於私密空間,再加上我定下的入社規定,能夠進到社團裡的大家,都是有著共同的問題想要在此尋求答案;只是看過我的文章或許當下會有豁然開朗的感受,但是當自己再一次面對現實上的問題時,又會下意識用習慣的模式做出反應。
因為在根本的生命風格上,你並沒有或者說還沒打算做出改變。
課題分離與橫向關係,這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靠自己的力量堅持下去的;#你的身邊至少要有一個人,是能夠讓你練習做課題分離與橫向關係,並且不會帶給你不安的對象。
而我,最初真的就是沒有這樣的對象讓我練習,我現在的一切都是靠著強迫的方式,逼自己去實踐;在我還沒有遇到香吉士之前,每當我試圖與身邊的人做課題分離與橫向關係時,總免不了一些情緒勒索與道德上的打壓,那讓我感到十分為難,也一度想要放棄算了。
我經歷過那段想放棄卻又要咬牙逼自己撐過去的日子,#那是段比我精神疾病最嚴重的期間還要更痛苦的過程,因為我已經不能夠再像過去那樣,理所當然地將自己的一切失敗,全部歸咎於躁鬱症與思覺失調所致。
我知道自己的疾病一直惡化,是因為我自己不想面對人際關係上的任何問題。但同時我也難以去忍受面對人際關係的問題後,所帶來的一切負面感受;像是被冠上了「冷血」、「沒同理心」、「不會做人」等罪名。
因為我總會在他人向我討拍時,請對方停止訴說加害者有多可惡,我們一起來想想可以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我不會跟著當事人一起辱罵加害者,也不會跟當事人說你真的好慘好可憐。
來找我討拍的人,都只會得到一個答案:「我陪你面對,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我本來就不是個樂於四處交友的人,我臉書上有一半的朋友都是過去當教練時的學生。而這兩年更因為實踐個體心理學的關係,讓不少經常討拍的學生或朋友直接將我解除好友,甚至有幾個已經將我封鎖了。
這個社團,#就是為了讓大家有個可以安心練習的空間才成立的;在這裡,#你不需要擔心自己會被貼上這些標籤。
在看過的貼文底下留下自己的看法與感受,或是針對文章的部分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讓社團的所有成員們參與互動,最終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時,可能不是來自我的文章或是我的留言,而是某一位不認識的社團成員所留下的想法。
即便我們都是帶著煩惱加入社團,但積極地參與討論社團裡的貼文,也許你的煩惱還沒有得到解答,但你的留言卻可能就是另一位成員想要的答案。
而當你能夠感受到,即便是充滿煩惱的自己,其實也能夠對他人有貢獻時,就能夠從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越來越能夠輕鬆的做你自己,而不是表現出這個社會期待看到的形象。
我想也許看到這邊,有些長期追蹤我的讀者朋友,已經有許多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心得了;像是幾乎每篇貼文都回覆的我的學生小君,她也是帶著煩惱來找我上教練課,然後帶著煩惱在看我的每一篇文章。
我看著小君這些年來的跌跌撞撞,雖然還是認為自己有許多缺點,但跟我第一次看到她相比,現在的小君已經能夠更自在地去享受生活,並且不會為自己的快樂感到罪惡了。(各位讀者能夠想像得到,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快樂有多難受嗎?)
所以,希望加入社團的各位成員,#請記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社團裡,我們就是一個共同體;在這裡,#我希望每一位成員都不需要為自己與他人不同而感到不安;每一位成員都可以很自在地表達自己。
以上公告❤️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同時也有6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研院院士、全球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 #陳建仁首度跨足童書 超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暖心參與、共同協作 臺灣第一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在這場全世界仍看不見盡頭的抗疫聖戰中, 身為地球村一員、仍然在疾病的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 絕對必讀必上、不容錯過的紙上防疫素養課! ...
抗精神疾病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寬體胖一點也不假,為什麼抗精神疾病藥物會使人發胖?】
從第一代藥物開始,臨床上就觀察到令人吃驚的副作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病人,似乎比一般人更容易發胖。當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的研發,成功讓這些藥丸,能夠更有效力的對抗精神疾病症狀,但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發胖副作用,不僅仍如影隨形,甚至更加張狂。
這副作用可不只僅僅是病患的自我感覺,也忠實地反映在臨床的統計數據上:約有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在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疾病藥物之後,經歷過體重上升的困擾……
#抗精神疾病 #藥物 #健康 CASE 臺大科教中心
抗精神疾病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精神醫療健保給付過低,讓精神衛生滿是困境】
以思覺失調症治療為例,由於經費不足,健保署可能核減相對昂貴、但副作用較小、被廣泛使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疾病藥品費。因此,醫師只好選擇開立副作用強的一代藥,讓患者承受更大的痛苦,並影響服藥意願。
除了藥物,精神疾病談話性治療和居家治療,給付也嚴重偏離市場行情,難以讓病人普遍使用藥物以外的深入治療模式......
#精神醫療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社會安全網 王婉諭
抗精神疾病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中研院院士、全球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 #陳建仁首度跨足童書
超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暖心參與、共同協作
臺灣第一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在這場全世界仍看不見盡頭的抗疫聖戰中,
身為地球村一員、仍然在疾病的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
絕對必讀必上、不容錯過的紙上防疫素養課!
你知道……
★ 順水傳播的霍亂,開啟了現代公共衛生的觀念?
★ 當年「勤洗手」的提倡者,竟然被送進精神病院?
★ 除了新冠肺炎,數十年前臺灣已經是瘧疾防疫全球模範生?
★ 傳染病也有金字塔,重症病人竟只是冰山一角?
★ 一場疫情改變了全世界,在後疫情時期,人們又該怎麼生活呢?
《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以豐富的圖解+超強解析,由淺入深的四堂課,讓孩子裝備好公共衛生基礎知識與素養!
【本書特色】
◆透過簡明易懂的文字、設計感與科學正確性兼具的圖像,
◆帶你走入歷史長流──認識人類與流行病一場場壯烈卻也促進醫學發展的聖戰,
◆了解無形的敵人──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與防治方式,
◆展望未來──看見後疫情時代世界人類的無限可能!
【各大通路販售中】
博客來:https://cplink.co/oRfJt1lQ
MOMO:https://cplink.co/CNoQ2Jy3
金石堂:https://cplink.co/9cDEQtz7
誠品:https://cplink.co/f0ag9iOq
親子Shopping:https://cplink.co/amlQMZAW
讀冊:https://cplink.co/l60b0LRR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抗精神疾病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對抗病毒要獲勝要開始過正常生活,就是不要讓政治介入,疫苗效力是這樣,接種疫苗順序也是這樣。
新冠病毒不會因為你超有台灣價值就不感染你,也不會因為你超有台灣價值就讓疫苗變得有效。你把疫苗變成愛國主義的祭品,努力用台灣價值說服支持者,最後吃虧的是台派自己人,不相信你的異端邪說的又不是一般正常人?
沒有國際認證,只有自吹自擂,還要把自己唬弄到世界第一,全世界都要追上?那麼美國的FDA為什麼至今不承認免疫橋接?全世界為什麼除了台灣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認可台灣自製的疫苗?你用科學能說服自己嗎?
高端到現在連二期臨床都沒有完成,緊急授權是二期臨床期中報告完就過了,你可以接受你同事跟你一起讀研究所的學歷只有高中二年級,連高中畢業都沒有嗎?
一個正常的台派怎麼會寧願犧牲自己人,也要成就一個土製疫苗呢?難道你們不在乎台派的性命嗎?
直播日期:0827
直播YT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mlkTKPvRA
直播主題:
科學終將勝利,台派潘建志醫師甘冒洗版,甘冒圍剿對高端疫苗提出的勇敢質疑 ft.精神科醫師 潘建志
8月19號的時候陸之駿那一段時間
有高端招待他去實驗室參訪
那個地方我也去過
然後他也針對最近的
高端相關的新聞做了一些針砭
8月19號他在臉書上發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2016年獲民進黨禮讓
參選台北市中山區立委選舉的潘建志
放話高端未提供
第一劑疫苗施打28天後中和抗體效價
質疑高端疫苗保護力
立刻被藍軍統媒放大宣傳
事實上高端Phase 2的論文卻明白寫著
第一劑後29天中和抗體效價為430.5
他後面還做了個註記
他說潘建志又叫做Billy Pan或比利.潘
是部落格Plurk時代的網紅
手機網路興起後
他轉至大話新聞
新聞挖挖哇之類所謂綠媒談話節目
很難理解他為什麼突然這樣亂講話
我只能說疫情使人瘋狂
好啦你看我們幫陸之駿當面問了這個問題
希望我們有完成你的願望
好那第一個我們先問
那你為什麼這樣亂講話呢
陸之駿也是一個綠營大前輩啊
沒有其實是他貼那個文章
就是從網軍工廠出來的嘛
是他們錯啊
因為他貼那個是IgG不是中和抗體
高端就是沒有打完第一劑的中和抗體的數字
沒有就是沒有
我沒有說錯 文章都在
他的文章在我的文章也在
大家可以去查查看
他貼出來的圖就是王浩宇最早貼的圖
是錯的
搞不好他還自己做假圖誰知道啊
沒有沒有那個圖在論文裡面有
它是第二張
但是它是IgG IgG就是另外一種抗體
那跟我們做免疫橋接的中和抗體是不一樣的
你跟你講那免疫有多複雜
你知道棘蛋白到人體會有幾種抗體嗎
200多種抗體
那中和抗體是其中的一個指標
其他有一大堆指標
所以高端有做兩個一個做中和抗體
一個做IgG
那中和抗體是沒有第一劑的資料 IgG
所以他就說他把這個牛頭拿來對這個馬嘴
所以我上次寫那篇中和抗體的問題
我是對的啊
後來指揮中心也接受了我的建議
就是說高端一定要在第28天以後打第二劑
我跟你講別的疫苗沒有這樣
我們打第一劑的40% 打第二劑只有3%
大部分的人只有打一劑
但高端他們現在要保障打第二劑
就是因為只打第一劑可能沒有中和抗體
所以證明我講的是正確的
非常正確沒有錯啊
所以IgG跟中和抗體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我們不能說它正相關嗎
正相關喔 可能也有一點相關
但是問題是你做免疫橋接
你是拿中和抗體去做的啊
你沒有做IgG的免疫橋接啊
所以這一次的所謂的
immuno-bridging免疫橋接是打了AZ
跟打了高端之後我們比中和抗體的效價
那這就產生一個問題
比利潘挖出來的資料是在公開的論文裡面
高端竟然沒有寫
打完第一劑之後29天的中和抗體
也就是以科學角度來看
全世界都不知道打完第一劑之後一個月
你打高端之後你的抗體效價
你的免疫能力防護力到底是什麼
連跟AZ比都沒有
那這個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就是
那我完全不知道它的防護力
我不要說有沒有公開防護力
我連在二期或者是三千人那個二期延長裡面
都沒有
我都不知道你打完第一劑的防護力是什麼的時候
這個危險的地方在哪裡
現實世界的風險就是
你可能喔 這等於是裸奔嘛
你只打了一劑但是你自己覺得自己有防護力對不對
你可能就是會鬆懈掉啊
不戴口罩啊
對啊不戴口罩啊
或是說人與人的接觸人與人的連結就增加了啊
打麻將去了啊
這當然是很危險的嘛 這個不合學理
所以其實我是什麼
我是佛心來著的 因為我就是台派
我們很多人都打高端嘛
我為他們爭取到了第二劑
還有一個就是說為什麼這個免疫橋接不能夠取代三期
很簡單 因為沒有辦法做出說
它對於重症的防護力 對病死的防護力
沒有辦法做出來
你知道我們現在疫苗變成是什麼
它沒有辦法讓你不感染
因為Delta病毒
歐美很多國家他還是會感染
但是他死亡率大幅下降
這個就是疫苗的保護效果
那你做中和抗體你做免疫橋接
有沒有辦法驗證這個效果
當然沒有辦法啊
因為那個要實際
我們做出來這個是實際上在現實世界裡面
有人去住院有人死掉
這樣子用人命計算出來的東西
你用中和抗體這個算來算去
你不能算出這個
所以這個中和抗體完全沒有辦法取代三期的實驗
請問一下人類如果長時間跟身邊的人保持這種
譬如說1.5公尺的距離或者是減少接觸
這個在心理上會不會有什麼樣子的問題
已經有很多精神醫學的論文去論證這一塊
就是說在這個三級警戒甚至是四級警戒的狀態之下
會不會讓精神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廢話當然會啊 增加的一蹋糊塗
多著咧為什麼因為人際關係親密關係
本來就是我們情緒穩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覺得大家用膝蓋想就知道
我甚至認為說因為這個社交距離
因為這個三級警戒
我們焦慮症的盛行率提高可能一倍以上
一倍以上啊
一點都不奇怪我們現在講的還是很基本的
還有什麼大家想想看
經濟上的壓力
因為你這個社交距離因為經濟活動減少
很多店關門失業率明顯就提高了嘛
那很多人就是他有工作他的收入也降低了
所以經濟上的壓力變大
經濟上的壓力變大了以後
會不會產生更多的精神症狀
當然會有啊
這個幾百年以來的關係早就建立了嘛
但是長時間的lock down
譬如說讓親人或者讓家屬 work from home
小朋友都在家裡上課
這個會不會也導致家庭的壓力急遽增加
這個也是沒有疫苗另外一個心理上的問題
有有有家庭主婦我最近門診裡面
家庭主婦的病人增加很多
所以這個部分也增加
所以相對家暴也增加
對
我真的覺得台派更多比利潘
少一點王浩宇大家就可以就事論事
我們就可以討論這個疫苗的科學價值
然後政治立場不同
可是當你今天把
科學價值混淆到台灣價值的時候
這真的不行
科學一個很重要言論一定要自由
因為科學要證偽嘛
反對的聲音在科學裡面你一定要讓他出來
要不然科學不會進步
科學就不能一言堂這是科學的基本態度
而且科學要放諸四海皆準
所以高端要有國際認證是台灣的驕傲
可是你今天只有網軍認證
那就不驕傲因為你出不了國
人家也會看輕台灣的生技產業
所以希望大家還是就事論事
你可以有不同的價值
你我價值不一樣
但是我們對科學的信念是一樣的
我瞧不起的是
扭曲科學扭曲專業知識
用專業替異端邪說背書
我瞧不起這種事情
抗精神疾病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病態社會裡還能游刃有餘的人,算不上真的健康。」–印度哲學家 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
'It is no measure of health to be well adjusted to a profoundly sick society.'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2026770244143300 就有機會抽《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8.6 - 2021.8.13
👍 感謝 康健出版 提供2本贈書
-
本集關鍵字:
Robert Sapolsky | 壓力賀爾蒙 | Richard Wilkinson | Paul Gilbert | 屈從反應 | John Cacioppo | 片段甦醒 | 集體歸屬感 | 社交處方 | Isabel Behncke | Edward O. Wilson | 親生命性 | 流行病學 | 白廳研究 | 合作社| 加拿大原住民 |Michael Chandler | 達悟族 | 零工經濟 | 抗憂鬱 | 未來感
-
推薦閱讀:
Richard Wilkinson, Kate Pickett《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
Andrew Solomon《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
Iain Ferguson《精神疾病製造商:資本社會如何剝奪你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