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探討COVID-19感染/疫苗接種後的 #持久免疫力,是多久?
隨著Delta 變異,全面接種疫苗的競賽變得越來越緊迫
💉也因為前陣子台灣一波確診病人紛紛解隔出院了,病人都在問何時打疫苗?
目前指揮中心的做法是 #半年打第一劑
依莫德那和AZ第二劑時程打第二劑
--
🟥 千萬不要認為得過就不用打喔
最近的趨勢,Delta病毒在沒有接種疫苗的族群快速傳播
以及發現在先前有感染過的民眾,抗體尚不足抵禦這些變異
是極嚴重的威脅
而疫苗接種盡早覆蓋完80%以上的病人
是唯一對抗這些病毒的解決辦法
#感染後免疫力如何演變?
先說結論,在 SARS-CoV-2 感染後 6 到 12 個月內,中和滴度保持相對不變,並且疫苗接種進一步將這種活性提高了近 50 倍。
今年6月中旬發表在《Nature》
Naturally enhanced neutralizing breadth against SARS-CoV-2 one year after infection
Michel Nussenzweig的團隊追蹤康復的新冠患者
分別在發病日後約第1個月和第6個月做分析
甚至有受試者是連續12個月的抽血檢測
Nussenzweig 的團隊發現,針對 SARS-CoV-2 的抗體在感染後持續進化長達一年。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反應。
6 個月後,未接種疫苗的參與者維持了大部分抗體濃度,並保有可以中和病毒蛋白的能力。
他們產生抗RBD抗體的記憶B細胞數量僅比上次訪問時略少,並且已經進化為產生更廣泛、更有效的抗體。
然而,他們的血漿對變體 B.1.1.7 (英國alpha)、B.1.351 (南非beta)、B.1.526 (iota) 和 P.1 (巴西gamma) 的中和活性較低。
與未接種疫苗的參與者相比,接受至少 1 劑疫苗的參與者的抗體濃度更高,中和活性增加了近 50 倍。
疫苗對這些受感染後的病人會增強的記憶抗體,成為“出色的反應”(比一般無感染、二劑接種者還好)。
在該組中,針對變異體的中和抗體水平,超過了在其他研究中在感染或完全接種疫苗的個體中觀察到的針對野生型病毒的水平。
額外的研究支持這一點。另外北美和英國的兩個團隊最近在Science 上發表了研究證明單劑 mRNA 疫苗可顯著增強先前感染患者對 SARS-CoV-2 變異體的免疫反應——這種現象稱為“混合免疫”。
--
#然而對於Delta變體呢
法國最近的一項研究也發表在《Nature》雜誌上,其中分析了康復患者對這種高傳染性變異的免疫力。
"Reduced sensitivity of SARS-CoV-2 variant Delta to antibody neutralization"
7 月初,delta變異很快擊敗其他變異體。
Delta 對一些抗 NTD 和抗 RBD mAb 的中和作用具有抗性,包括 Bamlanivimab,它們與 Spike 的結合度是不足的。接受一劑輝瑞BNT或AZ疫苗的個體的血清幾乎不能抑制變異 Delta。
與 Alpha 相比,未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在從輕度感染中恢復過來後
似乎對 Delta 和 Beta 變體的保護較少
雖然該組中有 88% 的人具有針對 alpha 的中和抗體,但也只有 47% 的人中和了 delta。
📌 然而,與未接種疫苗的同齡人相比
接種 1 劑AZ、BNT或 Moderna 疫苗的康復醫護人員
針對所有 3 種變體的中和抗體水平顯著增加。
作者寫道:“恢復期個體接種疫苗後,[針對 delta] 的體液免疫反應遠高於中和閾值,對先前受感染者進行疫苗接種有明顯保護作用。”
📌 在法國的研究中,這些人在接受 2 劑疫苗方案後 8 至 16 週內針對 alpha、beta 和 delta 變體具有高度中和抗體水平。
--
Nussenzweig 說
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單獨接種疫苗後免疫力能持續多久。
目前可以知道二劑接種完有足夠與持久的保護作用,我們也看得出是長達12個月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系副教授Rachel Presti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除非 COVID 突變足以真正擺脫免疫反應,否則我認為我們不會很快需要Boost (第三劑)。”
Nussenzweig 預測,變異不會在大多數從 COVID-19 中康復的人中引起嚴重疾病。儘管如此,他說,他們應該接種疫苗,“因為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就會變得更有保護力。
--
📌 文末附上全球前段班的疫苗接種進度
以色列已經全國幾乎完成疫苗覆蓋,60% 的居民已接種二劑疫苗
巴林有 59.9% 的居民完全接種了疫苗,在名單上緊隨其後。在美國,47.5% 的人已完全接種疫苗。
台灣目前疫苗接種率正要衝破20% 是好現象,只要疫苗供應穩定
就可以接近恢復過往經濟活動的目標,不會讓創業家壓力這麼大
引用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教授
不須等到完全確診個案+0才解封。
只要觀察到連續1個月 Rt(有效再生數)< 1
精準風險分層疫苗注射率(1-6類)完成約82%
其餘繼續保持我們邊境管制和社區公共衛生措施
台灣還是可以回到防疫前段班的,大家加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
抽血用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家里的小孩需要入院隔离,怎么办?? 👶🏥]
最近的工作,就是一直在给小孩子做 covid swab, 有的小孩子听话很配合,有的转眼就说不要跟我们好了,有个小孩子,直接叫我们 Hantu 👻👻
也对,穿着厚重的 PPE 包到脸都看不到,的确很像鬼 😅
可是,这些小孩子,很多时候是不必要承受这个痛苦的。大部分都是源自于家长的传染。
昨天确诊了一位6个月大的小孩,这个让我们很担心,因为确诊的年龄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多。我们开始捉摸不到,小孩的症状到底是怎样。这几个月下来,比起伤风咳嗽,更多的是 vomiting, diarrhea, febrile fit 和 dengue presentation。
加上最近更多无症状感染群,更让人头疼。
如果小孩不适带去医院,父母必须先做好会被安排入院拿 covid swab 的准备,尤其是那些1岁以下的孩童。
那安排入院,家长需要知道什么呢? ( 因医院而异哦)
1. 12岁以下会要求家长陪同,所以请商量好父母之间谁会陪同入院 quarantine,最好是 major caretaker,以免医生问病情时一问三不知。
2。按照目前的 SOP, 会给小孩子们拿 covid swab ( 鼻子和口腔)。可以的话,父母请帮忙抱住孩子,会给孩子照成不适,但不会太过疼痛。
3. 大部分的 PCR 会在24-48 小时之间出炉,所以等待的期间是不可以换 caretaker / guardian 的。接下来也可能会要求入院的 caretaker 做 RTK test。
4。来医院前,请把孩子的疫苗书/ 病例书/ appoinment book 带上,还有平日吃的药物。如果情况允许,最好是去回孩子一向来复诊的医院。要不然两手空空去到一家没有孩子记录的医院,在毫无头绪之下我们真的很难给病童诊断。
5。进院后,就请家里人把东西打包好放进行李箱,然后标榜上孩子的名字,联系号码,病房床号,交给大厅的 security, 会在特定的时间送进病房里。每个医院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和院方确认。
打包的东西,就是家长的日常用品和盥洗用具,餐具,孩子的奶瓶,牛奶,衣服,尿布,湿纸巾等等。
一定好准备好充满电池的充电宝!! 因为医院里的插座是给医疗器械的
还有就是泡奶的保温瓶,医院有提供热水,很多家长忘了带这个结果很麻烦。
- 我们发生过家长不小心拔掉了隔壁的呼吸插座,吓到我们半死
医院会提供三餐和茶点,怕饿的话可以带上干粮,grab food 的那些快餐一律不会带上病房,因为怕运送过程中弄脏
6。孩子入院期间,如果有需要,可以请院方提供 surat penemanan,跨县的话也请医生发出 memo ( 这是给那些医院之间 transfer 的病童们,比如从 kuala selangor 去 selayang 之类的)
7。最重要的,入院期间,禁止拍摄医护人员工作/ 影响工作程序。有些家长,会把医护人员在柜台休息的照片,或者给小孩抽血打针拍下 po 上网,这让我们很无言 😑😑
8。入院后,我们会要求家长提供住址和联系号码来做 e notification 和 contact tracing, 所以,请不要给我们假的资料。
如果家中有人确诊/ 最近拿 swab 的,一定要如实告诉,因为要另外隔离起来。
就大概是这些,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
*下周又要oncall, 这到什么时候才是一个结束啊 🤦♀️🤦♀️🤦♀️
抽血用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母親節要送什麼?
別忘記好好照顧忙碌生活的自己和媽媽!
全家人的營養補給都在這一團
#新加坡琉元堂
滴雞精升級版 │ 元氣粥品 │ 常溫寶寶粥 │即食官燕盞
#增強免疫力 #補充元氣抗疲勞 #日常食補保養
https://p3.groupbuyforms.tw/hicxx
每天忙著照顧孩子整理家裡並且努力的工作
有沒有忘記也要好好照顧這麼認真生活的自己?
最近身體頻頻出狀況,也去抽血做了檢查
感受到身體給我的警示之後,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型態
包含飲食上的不正常與過去忽略掉的身體保養
這次開團也是為了自己和家人有需要
想幫自己和孩子們還有長輩補充一些營養跟好吃的元氣粥品
家裡有寶寶的,我特別推薦 #常溫好寶寶粥
我自己是很喜歡帶著孩子去旅行和郊遊的媽媽
常溫寶寶粥真的是十分方便的產品,不擔心保存也不擔心加熱
即使是常溫直接吃也是沒有問題的
隔水加熱、電鍋、微波爐加熱都十分方便又快速
👶 牛奶魚粥│咕雞咕雞粥
#任選10包結帳時再現折320元
👍天然無添加鹽、味精、糖等調味料
👍萃取原型食物營養精華
👍產銷履歷紅羽土雞全雞熬煮
👍洋蔥、高麗菜、紅蘿蔔,多色蔬菜均衡營養
👍繁複兩道熬煮工法淬取全雞、全魚多重蛋白質
👍小分子好吸收,細微肉末可以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 滴雞精升級版-- #醇雞精華飲
醇雞精華飲和一般的滴雞精顏色不一樣!
是乳白色的!!
是用具有產銷履歷的台灣紅羽土雞滴煉精粹深層精華
將全雞運用水熬煮工法的慢工細熬
加速大分子(蛋白質)與小分子(支鏈胺基酸)溶離於雞精中,呈現乳白色
是滴雞精升級版
與傳統滴雞精相比,原型食物的營養更加完整釋放
已將油脂去除,每份雞精的熱量低,含有必需胺基酸
費時厚工滴滴淬取而成
不只是顏色和一般滴雞精不同
喝起來的口感和滋味更是大大的不一樣
真的像是在喝超級濃郁已經熬成白色的濃厚雞湯
溫順濃郁卻一點都不油膩,讓人更加期待每一天早晨的元氣時光
#野生干貝粥
全雞雞精 x 完整北海道干貝 x 台灣好米
嚴選日本北海道生食級干貝
以24小時熬煮的全雞精華作為粥品基底
將好米熬至粥靡不爛、稠而不膩
讓米粒充分吸附雞精的營養與干貝的鮮甜,營養滿分好吸收
#藜麥雞精健康粥
紅藜麥 x 全雞雞精 x 台灣好米
紅藜麥因具多重營養被稱為「穀物之母」也是公認的「超級食物」
將紅藜麥、台灣冠軍米,與24小時熬煮的全雞精華一同烹調
米粒吸附雞精的美味與養分,口感香濃滑順,營養滿分
我覺得野生干貝粥和藜麥雞精健康粥
特別適合牙口不好或是食慾缺缺的人
像是我就準備要為我奶奶補貨
上了年紀有假牙就不是很喜歡要費力咀嚼的食物
這種富含營養又美味的元氣粥品就十分適合他
常溫即可保存,露營、登山都很合適
也相當適合當作孩子的點心或是健康消夜選擇
準備在家中隨時隨地都可以吃上一碗暖心又暖胃的健康粥品
#頂級即食官燕盞
琉元堂源至1938年新加坡珍珠坊的頂級燕窩及中藥材商行-正大參行
至今已超過八十年歷史,創辦人陳兆嘉老先生為知名燕窩專家
👍以四片頂級完整琉元燕盞熬煮
可以吃到一絲絲燕窩
👍燕窩濃度達95.5%,百分之百真燕窩
👍不漂白、不塗膠、無防腐劑
👍80°C恆溫燉煮燕窩
不破壞燕窩中珍貴營養成分,如燕窩酸、水解胺基酸
手工乾挑工藝,完整的燕窩營養價值都在這一瓶
👍燕窩酸含量業界最高
團購連結:https://p3.groupbuyforms.tw/hicxx
本團除了團購優惠價之外
🔺單筆訂單不限金額,加贈藜麥雞精健康粥1包(價值165元)
🔺單筆訂單滿5000元(可累計),加贈野生干貝粥1包(價值330元)
🔺下單可享超值優惠價,加購頂級即食官燕盞(不限加購數量)
🔺珍品燕窩飲,每盒結帳再現折100元
🔺醇雞精華飲30包買2組,加贈野生干貝粥5包(價值1650元)
🔺好寶寶粥系列(牛奶魚粥/咕雞咕雞粥)
任選10包,結帳時再現折320元
任選20包,結帳時加贈醇雞精華飲1包(價值180元)再現折640元
任選30包,結帳時加贈醇雞精華飲2包(價值360元)再現折960元
以此類推
🔺南非國寶博士茶2盒,加贈傳統杏仁糊2包(價值470元)
🔺頂級老薑茶2盒,加贈藜麥雞精健康粥2包(價值330元)
團購時間:即日起至3/22 23:59止
台灣本島單筆滿1800元免運費
抽血用具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醫師強力呼籲 改善婦幼醫療環境
今天是母親節,就在大家陪著媽媽們過節的同時,今天有一群醫師站出來替台灣的孕婦和兒童請命。因為他們發現國內婦幼的就醫環境越來越不好,像是健保給付的孕婦免費超音波,不僅只有一次,而且內容也很陽春,很容易造成醫療糾紛。另外,孕婦產檢也出現貧富差距,經濟弱勢的孕婦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自費作詳細的產檢。還有,婦產科醫師人才一直流失,未來孕婦要生孩子可能會找不到醫生。
三個醫護人員圍著小嬰兒,準備抽血,但是嬰兒的血管難找,被針扎了又會不舒服得扭動,想要順利抽到血常常必須要費時一個小時以上,針頭可能一再報廢,醫護也必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但是抽完血之後得到的給付,大約只有22元。
兒科吃力不討好,導致畢業在即的準醫生,不願意投入,而面臨同樣窘境的,是婦產科,除了必須24小時待命之外,像是健保只針對孕婦給付一次的免費超音波,而且篩檢的項目只有胎位、胎盤、羊水,根本無法完整看出胎兒是否正常,很容易引發醫療糾紛。
尤其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經濟弱勢的孕婦,根據健保局規定,整個懷孕周期也只能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
另外婦產科醫學會統計,目前在線上執業的婦科醫師,已經有四成五的超過55歲,加上準醫師不願意投入,醫師直言,如果醫療環境沒有改善,未來恐怕出現孕婦要生產卻沒有醫師接生的窘境,必須一再轉院,成為人球,他們呼籲政府在鼓勵生育之際,一定要先給婦幼良好的醫療環境!
讓女人安心生產 籲國家承擔風險
除了醫師出來呼籲之外,今天還有多個婦女團體也一起站出來呼籲國家要挺母親。她們希望國民年金應該跟勞保一樣增加生育給付,另外立法中的生育風險補償基金,也應該儘速三讀通過,讓女人生產的風險可以由國家承擔,如此一來,才能鼓勵女人生小孩。
新生兒的出生,就是媽媽最大的喜悅,看到孩子健康長大就是媽媽最大的心願。
不過現在願意當媽媽的人越來越少,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總生育率只有0.91,平均每位婦女一輩子生不到一個小孩。
商家都知道要營造母親節的氣氛,婦女團體批評只有政府不知道,為了鼓勵女性生小孩,也要國家負起責任,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呼籲國民黨支持生育風險補償基金條例草案,至少在明年母親節給母親一個禮物。
根據統計,2009年生產死亡的產婦有16人,出生未滿月的嬰兒有452人,這些家庭都是基金補償對象,此外立委也認為國民年金應該比照勞保加入生育給付,國家用具體行動挺母親,才能真的解決國家少子化的問題。"
抽血用具 在 抽血會痛很正常且不會抽乾你的血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這也是滿常見的抽血用具直接抽血不用再透過針筒注入檢驗的試管減少針扎可能性,減少作業程序圖片取自網路唷! 原po是怕痛的人, 連被小小的縫衣針扎到 ... ... <看更多>
抽血用具 在 正確抽血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