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 #米哈短篇 :【沒有恐懼的輪候大堂】
我們以為,人生充滿等待,等待停在二十五樓已經十二分鐘的升降機、等待還有四十八張A號票才有位的飯桌、等待那一個人、等待那一刻、等待死亡。殊不知道死亡以後,我們還要等。
在死亡入境大堂,累積了一大群剛剛死去的人,包括Y。這裡如機場的佑大候機長廊,長廊的兩邊是落地玻璃,玻璃外是烈日當空下一望無際的荒漠,玻璃內的溫度卻是宜人的攝氏24度,而玻璃前是一張極長的桌子,桌上放滿了各種水果。「為什麼是水果,而不是其他食物呢?」Y問一位老鬼。老鬼說:「因為水果的飲食文化差異比較小」。
為什麼Y在這裡?因為他死了,所有死了的人都要先來這個輪候區報到,「然後,等待審批報告,再按指示安排到不同類別的地獄。」另一個老鬼告訴Y。
「你等了很久嗎?」Y問。
「不知道。這裡沒有時間觀念。」老鬼答道。「我們感覺到『正在等待』,但不知道待了多久。」
「為什麼是不同類別的地獄?那麼,天堂呢?我們有機會上天堂吧!」Y又問。
「你知道拉斐爾嗎?」
「是甜品嗎?」
「是一位畫家。他畫的天使都是小孩。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比較可愛?」Y說。
「除了夭折的小孩,誰可以一生無罪的進天堂呢?別妄想了。」老鬼說。
百無聊賴的Y沿著長廊走去,研究每一個地獄入口。每一個入口前都有一座石碑,上面刻了密密麻麻的字。Y以為這些字是說明地獄的內容,後來才知道這些文字都是同一個字,即以七千多種語言寫的同一個地獄名字。Y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熟悉的語言:暴食獄、淫慾獄、嫉恨獄……
在每一個地獄入口,都有一條全透明玻璃管道接駁著輪候大堂與地獄,而在這管道的盡頭可以窺見到初入地獄的境況,例如暴食獄的入口是一道七彩滑梯,滑入一個無底的嘔吐物大池,又例如嫉恨獄的入口是一條會在人身上刺出無限小孔的針刺步道。
在輪候大堂,設計者移除了人性的恐懼。大家看著地獄的情景,只看見有些什麼在「發生」,在等候的亡者眼裡,這些「發生」甚至稱不上奇觀。Y繼續沿著長廊走著,尋找他想見到的地獄——一個懲罰虐畜者的地獄。
Y的死亡是突然的,死於突發性心臟病。生前,他在一個保護流浪動物的團體工作,上班時負責推廣動物權益,下班後與志同道合於社區巡邏,並且追尋虐待流浪貓狗的壞人。Y的一生曾經追蹤過百名虐畜者,有的繩之於法,有的卻逃過了法律制裁。對於後者,Y會以街招的方式懲罰虐畜者,要街坊都認到那些作惡的人。在這人山人海的輪候大堂,Y竟然遇見了一名虐畜者,Y一眼就認到他了。
Y目睹那虐畜者走入一個地獄入口。Y肯定,那就是虐畜者的地獄。Y走近地獄入口並往裡面望去,看見虐畜者被置於一個碟子上。此時,虐畜者的恐懼感明顯恢復了,他臉容扭曲卻動彈不得。那些放滿了罪人的碟子一個接一個排好,像迴轉壽司一般送到輸送帶上。輸送帶以緩慢的速度前進,罪人看見在不遠處的巨型招財貓。招財貓在輸送帶的兩旁,一臉可愛,牠們在輸送帶上選取合眼緣的罪人,一口一個。Y看在眼裡,心裡叫爽,一個不留神,便看不見那虐畜者的蹤影了。
好戲落幕。Y正要走離那地獄入口時,卻感受到自己的身體不由自主的走進了那懲罰虐畜者的地獄。Y往心裡面大叫,澄清自己不是虐畜者。此時,卻有一把溫柔的聲音回應Y說:「不要害怕。這不是特別設計給虐畜者的地獄,而是懲罰那些曾經欺負比自己弱小的活物的人,不論那被欺負的是畜,還是人」。
Storyteller:米哈
Illustrator:YiJie Chen 陳依婕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米哈專欄故事 #米哈 #YiJieChen #陳依婕 #YiJieChenart #專欄故事 #連載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
https://bit.ly/388NCaD
✨任何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
「拉斐爾藝術作品」的推薦目錄:
- 關於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一大粒人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拉斐爾:藝術之王】Raphael: Lord of the Arts 6/8(五) 百聞 ... 的評價
- 關於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拉斐爾:藝術之王Raphael - The Lord Of The Arts 的評價
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周的H&M,有許多我沒看過但一直聽過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鬥陣俱樂部,我不只一次聽過這是大衛‧芬奇導演的成名之作。
說起大衛芬奇,我自己只看過他導演的「社群網站」,也就是描述臉書創立的故事。這部電影我有給學生看過,作為當代歷史的補充。但挺讓我感慨的是,幾年前放,學生都挺有共鳴的,最近這幾年放,卻有越來越多學生表示:「我們早不用臉書了,那使有年紀的人才用的。」聽到這段被嫌棄年紀大的發言,我只能暗自苦笑呵呵了。
說回大衛‧芬奇,他還有不少成名之作,描述一個人從老活到年輕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描述美國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索命黃道帶」、描述恐怖老婆的「控制」......這些我都聽過,不少都讓我感興趣(特別是索命黃道帶,這其中描述的黃道帶殺手,至今仍身分不明,而且他在犯案期間多次向警方以及挑釁訊息,這樣的行為堪稱是美國版本的開膛手傑克),不過......我就是沒怎麼看過這位導演的作品。
所以這一次又看到「鬥陣俱樂部」的片名,真的讓我好好思考,是否要趁有空的時間去把這部頗具盛名的邪典電影補完了(而這個順序應該還會排在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之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米開郎基羅的成名之作,也是每次上到這段歷史就要讓我看到學生淫笑的來源。
文藝復興被認為是歐洲從落後轉向強大的關鍵,而其中的藝術大師也是鼎鼎有名,畢竟他們都在下水道跟老鼠師傅學習忍術(又是令我感慨的,就是忍者龜在我童年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現在學生則跟我表示:「那啥?我沒看過。」我怎麼最近這幾年都要不斷接受到時代眼淚的感觸呀)。
不過這些大師的生活經歷卻甚少人知道,像是達文西一天到晚讓作品爛尾沒下文、拉斐爾的性生活傳聞十分精彩、米開郎基羅是個超級爆脾氣......
我個人對於美感是很欠缺的,所以我欣賞藝術作品,大多時候是被背後的故事而感動。聽聞「米開郎基羅─無盡之詩」對於藝術家投入藝術的熱愛有非常好的描述,重點是:這可以做為文藝復興章節的欣賞片單,我對本片也是充滿興趣並想要找機會見識一番(不過這個順序排在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以及鬥陣俱樂部之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兩部的說明,我想應該會給人「你根本沒有想要補完片單吧?」的感覺。
其實我是真的會找時間補完有興趣的作品,像是「蠻戰之森」我就趁之前的暑假將它看完了。
「蠻戰之森」是講述羅馬帝國與日耳曼人發生衝突的故事,我之所以被吸引,是看到XXY、Matt與尖端雜誌李大哥,曾一起搞過直播解析,而且李大哥還說這是「高度還原羅馬時代場景」的劇集,裡面的羅馬人角色是講拉丁話,日耳曼人是講德語,而聚集中的羅馬人盔甲......真滴帥!甚至可以看到羅馬軍團在扎營、行軍、禦敵的細微操作步驟。
不過我也想先明白的告訴大家,「我自己」對這部劇集的敘事......沒有到很喜歡(而裡面的女主角更是被我嫌棄到爆)。所以本劇集的看點,我認為是集中在場景上。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一己之見,就好像我看完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電視版結局,我並沒有感到自己見識淺薄,而是覺得......導演你是在耍我嗎?氣到我想扔椅子砸壞電腦螢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周電影,我只看過「蠻戰之森」,大家有看過這的電影嗎?如果看過你們又覺得這些電影和你們胃口嗎?
歡迎留言告訴我,讓我能藉此機會開開眼界喔。
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復興美工學畫期間,學校為了讓我們有扎實的基本功,具有寫實的描繪能力是必須的!
於是有些同學傾向畫得越逼真越像越好,走火入魔地想要畫得越寫實,這時候老師便提醒我們:「要刻畫得像,沒有訣竅,就是花時間,但千萬不要畫得像照片一模一樣,如果你們要畫得像照片,那直接洗照片出來就好,幹嘛要畫?!」
其中一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臨摹畫家的作品,一人挑一幅畫去臨摹,每週交ㄧ幅,就這樣一個學期臨摹同一幅畫到學期結束,為了讓我們藉此學會該畫家的精髓與優點。
可是一直畫同一幅畫其實很膩,非常膩,有同學畫忍不住說:「為什麼我們要一直學其他畫家的畫?我們就不能創造自我風格嗎?!」
老師:「等你們學會走,再來跟我講要學飛!」
於是,我們一直處於練基本功和想創造自我風格中遊走....
當大夥對逼真寫實已練就一身功夫後,欣賞他人作品時看得是筆觸、用色、氛圍、風格,而非單單只看畫得像不像與否。
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法國現代派大師畢卡索,一直是我很喜歡的畫家之一。
他從小時候就具有描繪寫實的精闢能力,但他終其一生追尋童真的畫風,畢卡索也說過:「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畢卡索ㄧ生中給自己畫過很多自畫像,從中可以看出不同時期的畫風轉變。
圖分別為18歲的自畫像,25歲的自畫像,90歲的自畫像。
有時候聽到有人說看不懂就是藝術,或是說隨便撇一撇這樣我也會畫諸如此類的話,讓我忍不住翻白眼翻到後腦勺🙄
不懂藝術的鑑賞就不要出言不遜,畫中背後的故事有其含義,畫風的轉變述說人生歷練,一筆一畫都是歷練的精髓。
畫成什麼都無妨,是創作者賦予了作品意義。
#Belle聊藝術
#不定時分享😆
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zV0qDn51l0/hqdefault.jpg)
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一大粒人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頻道➨ http://bit.ly/Mrsferrari
別忘了要把"🔔"打開讓你更快收到新片消息 ❤️
第二次來佛羅倫斯(Firenze)ㄧ直以來對這個文藝復興的誕生地印象都很好,比起米蘭我更愛佛羅倫斯的浪漫與人文氣息,雖然遊客也是非常多,但這裡光是名字(人稱翡冷翠)聽起來就有ㄧ種不凡的氣質,這個城市到處都樹立著博物館,到處都有文藝復興時期各門大師的作品,佛羅倫斯見證了藝術的歷史痕跡並華麗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次來最主要的目的是ㄧ大粒先生跟好久不見的朋友約在這個城市,但ㄧ聽到要來到這(他的藝術魂又牙起來)他就立馬訂了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的門票, 早聽說裡面收藏了許多經典作品,所以當然非看不可!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y Uffizi)完工於1581年。在16世紀義大利梅迪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
找了建築師打造了Uffizi宮作為政府辦公大樓,而(Uffizi)也是義大利文中的「辦公室」的意思。
梅迪奇家族的後代喜愛藝術,不斷贊助當時的藝術大師,像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都是其贊助對象,他們也十分熱衷於收藏藝術品,使得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作品均收藏在此。
1737年梅迪奇家族的最後一位後裔–Anna Maria Ludovica 以不希望家族收藏品流落出佛羅倫斯,於是將收藏品捐給佛羅倫斯政府,並於1765年正式對外開放,才有今日的烏菲茲美術館。
館內的珍貴典藏包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等大師的作品,讓你從喬托(Giotto)的作品看到他改變了當時的畫風,到正式宣告文藝復興來臨的波堤且利 (Sandra Botticelli),再到最富盛名的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人的曠世鉅作都在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
館內以桑德羅·波提切利 繪製的"維納斯的誕生” (The Birth of Venus)"、米開朗基羅少見的親筆蛋彩畫作品”聖家庭”(Holy Family),聖母領報,是文藝復興時期李奧納多·達·芬奇的早期油畫作品”聖母領報”(Annunciation) 為鎮館之寶。
除了名家的畫作、雕刻品,梅迪奇家族的這座建築物本身的裝飾也非常奢華,不管是天花板的彩繪、鑲邊的金質雕刻都讓人看的目不轉睛。
#人妻MerMer - 本來我不是一個多喜歡看藝術品的人,但因為家裡這位藝術魂(他說他讀米蘭理工時最想做的職業就是修補名畫),每當他看著名家作品(眼睛閃閃發亮),口沫橫飛的告訴我ㄧ件ㄧ件作品背後的故事與畫風的演變時,我就覺得「天啊!眼前這個男人好帥!我好像戀愛了~哈哈哈哈哈😍」
我們總共逛了約3個小時(其實跟本都看不完)但真的太累了,烏菲茲美術館的頂樓有一個咖啡吧,室內或戶外都有座位,非常推薦大家逛累了可以上來點杯咖啡座著休息ㄧ會兒,順便看看外面的景色真的很美!
晚上跟在地的朋友約了吃晚餐,他們推薦了ㄧ家米其林1星的義大利餐廳,隱藏在巷弄內看起來很不顯眼,菜單的內容很豐富,有很多創新的義式料理,味道也蠻好吃的,氣氛也很好~
我們兩個人點了3樣主菜和1樣甜點加上2杯House wine (含小前菜、麵包)大概是€70 (約台幣2500),我覺得蠻推薦的,大家有到佛羅倫斯可以去吃吃看!
🔸Enoteca Le Barrique🔸
✔︎地址:Via del Leone, 40R 50125 Firenze Italia
✔︎電話: +39 055 224192 (需先訂位)
✔︎營業時間: 星期二~日 12.30 - 15:00 ,19.30 - 23.00
✔︎英文菜單:http://www.enotecalebarrique.com/MenuInglese.pdf
喜歡一大粒人妻的影片嗎?
Vlog 影片每3天上新片,讓你從更日常的角度了解義大利喔!
💋 你懂ㄧ大粒人妻的義式嗎?更多關於義大利與人妻的義大利小生活動態
▒⑅ ʟɪғᴇ / ᴛʀᴀᴠᴇʟ / ʙᴇᴀᴜᴛʏ / sʜᴏᴘᴘɪɴɢ ⑅ ▒
#佛羅倫斯 #翡冷翠 #烏菲茲美術館 #藝文之旅 #florence #firenze #米其林餐廳 #義大利旅遊 #義大利 #異國婚姻 #italy #travelvlog #arttou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ejK3Iccbko/hqdefault.jpg)
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以廣場正面的聖彼得教堂得名。廣場略呈橢圓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形成三個走廊恢宏雄偉。這兩組柱廊為梵蒂岡的裝飾性建築,共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成四排,形成三個走廊。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隊伍排列在廣場兩邊。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廣場一側的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柱廊由著名建築師和雕刻家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石柱柱頂的大理石像則為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所雕刻。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銅獅之間鑲嵌著雄鷹,作展翅欲飛狀。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廣場兩側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流外溢,潺潺有聲。聖彼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在公元前1世紀是古羅馬賽馬場,後被作為迫害基督徒的刑場,首任羅馬主教聖彼得就在此遇難。公元312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國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公元326至333年,他為聖彼得重修墓穴,並在墓穴之上修建了一座教堂。光陰荏苒,進入十六世紀後,經過1200多年的風吹雨打教堂已經破損。1506年,教堂重建,1626年完工。建造之初,文藝複興時期建築名師布拉曼特被聘 為主設計師,他設計的大教堂主殿是一個希臘十字形(四臂等長)建築群。1513年,年輕畫家拉斐爾接替了他,他修改了原有設計,改為拉丁十字形(豎長橫短的十字)建築群,並在正殿兩邊加了5個小禮拜堂。1547年,70歲的米開朗基羅在拉斐爾死後繼續教堂的設計建造工作。聖彼得大教堂主體工程前後歷時120年,完工後,又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進行內外裝飾。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經歷了上百年建造過程,融合了多位大師的心血,它還是一座建築藝術瑰寶。同時,它擁有數以百計的雕刻、繪畫和裝飾藝術珍品,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教堂正面建築1607年設計,歷時7年建成。正面寬137米,高45.5米,有5扇大門和3個陽台,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台,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台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廊簷上站立著13座5.5米高的雕像,中間是耶穌,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廊簷兩端各有一座大鐘,左面是羅馬時間,右面是格林威治時間。聖彼得大教堂共有13個穹頂,其中正殿穹頂是唯一的大穹頂,兩個中型穹頂。正殿穹頂由米開朗基羅1547年重新設計。在意大利的教堂建築設計上,穹頂造型的寓意是通向天堂。每當仰望高高在上的明亮穹頂,看到穹頂上教徒升天圖案,就會產生對天堂的向往。當陽光從穹頂照進殿堂,也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聖彼得大教堂北邊第一個禮拜堂裡陳列著米開朗基羅1499年創作的著名作品《聖殤》,它描述的是耶穌剛從十字架上被放下來那一刻的情景。聖母瑪利亞坐著,雙膝支撐著耶穌 基督柔軟無力的遺體。聖母瑪利亞被米開朗基羅有意地塑造成年輕、平靜和神聖的樣子,而不是傷心、哀愁、老態的婦人形象。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署名作品。青銅華蓋下面的禮拜堂里有聖彼得的陵墓,按照天主教的喪葬傳統,神職人員去世後,大多安葬在所任職教堂附近墓地或者教堂地下。這樣,形成了一個特殊景觀—地下墓穴群。遊人可以通過石棺浮雕、墓穴壁畫等了解天主教喪葬文化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聖彼得的陵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w8vJNFWxCQ/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5TEe0ogyWL5Ch4E8QCv3J2BTt7g)
拉斐爾藝術作品 在 【拉斐爾:藝術之王】Raphael: Lord of the Arts 6/8(五) 百聞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