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 洩題、 新冠疫苗
今天我要來講一個校園傳說。
某一個大學的碩士班有四個「暖男」:阿興、小A、小高、莫B, 他們都不約而同暗戀上了大學部某一個學妹。 這個學妹人稱「女神」,外務特多、翹課翹得兇、連教科書都不買,期末考到了,教授揚言要把她當掉!
暖男們都想英雄救美。於是跟教授博感情,偷、拐、搶、騙, 終於套出了期末考的考訊。
這時候問題來了,校花都不認識暖男,而且期末考前一天閉關在門禁森嚴的女生宿舍,暖男煩惱要如何將考訊交給暗戀的女神呢?
阿興想到了一個最傳統的方法, 他把丟在垃圾桶的教科書找出來, 把考試會考的地方用螢光筆畫重點。他心想:女神好好記住,明天考試應該就可以過關吧!
小A的方法比較邪惡, 把考訊寫在一張小紙條上, 找一個面相比較清秀的男生,男扮女裝混入女生宿舍內面交給女神。
小高個性比較縝密,他心想:既然都已經問到了考訊, 乾脆把考訊直接轉成考題,女神只要把考題背一背,明天就可以直接作答,方便省事!
莫B才是真正的情場老司機, 實際他早就已經要到女神的 Line. 於是他把考訊直接 line 給女神。
各位朋友, 您覺得哪一個(些)人能夠成功地英雄救美?
這個故事表面上是校園傳說, 實際上描述的是四大新冠肺炎疫苗的製作原理。
故事的主角人物:
期末考 = 病毒感染
考題 = 棘蛋白
阿興 = 中國科興
小A = AZ
男扮女裝 = 腺病毒載體
小高 = 高端
莫B = 莫德納/BNT
#科興疫苗
首先來講阿興 (科興疫苗)。 他將病毒殺死之後,將病毒的軀殼注入人體。 免疫細胞看到病毒的屍體,就會開始製造抗體,並且記住病毒的模樣。就像阿興的教科書,原本已經要丟掉了,突然把它撿回來, 把考試的重點在書上畫一畫寫一寫, 然後送給女神。 女神有了教科書可以看,「理論上」 明天的考試可以過關。
他的好處是這種方法最保守最傳統,過去我們的流感疫苗都是利用這種技術。 但是缺點是他的保護效力相對較低。就像要叫女神死記整本密密麻麻的教科書, 能夠讀進多少,相當令人懷疑。
#牛津大學AZ疫苗
接下來我們來講小A (AZ疫苗) 的策略, 小A是將考訊 (RNA訊息), 寫下來交給男扮女裝者(腺病毒載體), 讓他混進女生宿舍(人體)交給了女神,女神就可以把「考訊」 融會貫通成為「考題」(棘蛋白), 等到明天真正的考試時, 就可以順利的作答。
AZ 疫苗的好處, 是製造抗體相當有效率。 女神不用整本教科書都唸,只要記熟考訊考試就可以過關。 但缺點是「男扮女裝混入」 這個行為是否會識破? 如果被施打的人體曾經被這個腺病毒感染過,腺病毒就會被免疫細胞殲滅。就如同小A 派出的特務根本還沒看到女神,一進入女生宿舍就被識破追打出來。
#國產高端疫苗
小高(國產高端),是把病毒的棘蛋白在實驗室裡面合成, 然後把棘蛋白直接注射到人體裡面, 免疫細胞辨認棘蛋白,產生抗體。 就像小高直接把考訊 (RNA指令),很貼心的把它轉成考卷(棘蛋白) 讓女神練習。
這種做法人體負擔最小、副作用最少。女神直接翹腳讀考題,準備考試輕鬆愉快。 但是這有一個弱點, 就是這樣的作法非常的費工,研發特別慢。 加上如果教授是一個很善變的人,他突然想要改變考題(變種病毒), 其他的競爭者都可以快速應變, 而小高必須得重新設計考卷, 在速度上相當劣勢。
#mRNA疫苗 (莫德納、BNT/輝瑞)
這種做法是最單刀直入, 直接把製造棘蛋白(考題)的訊息(mRNA) 利用特殊的脂質包膜方式(跟女神加line), 把考訊直接傳送給女神。
這種做法效率高、準確性強、而且不管教授怎麼善變, 隨時可以更新考訊。 這種做法已經是專家們預測未來的疫苗主流。 但是講的容易,研發相當困難。 就好像要怎麼成功的拿到女神的LINE, 是一個相當艱難的任務!
這篇校園傳說, 簡單的描述各種疫苗的製作原理, 以及它的優缺點。 供大家參考。
最後我還是要說,所謂的保護力只是做參考, 保護力95%的疫苗不見得一定比保護力60% 的疫苗要來得好。 (至於為什麼未來再跟大家分享), 疫苗的威力在於群體行為, 廣泛接種疫苗的價值才會存在!
就像兩隊比賽拔河一樣, 其中一隊每個人都出了60%的力, 而另一隊,只有一成的人出了95%的力, 其他人都沒有出力。 這場拔河比賽誰會贏, 答案非常明顯!
拔一條河考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歷史上最後一個被腰斬的是誰?
知史編輯組
現代社會都在爭辯死刑是否應該存在,不過在古代死刑是十分常見的。砍頭,喝毒藥之類等,這都是比較人道的,而有一種死刑因可以算是慘烈之最。這就是腰斬!
腰斬,顧名思義,就是把人從腰部一分為二,斬為兩段,僅憑想像我們都能感受到那幅慘絕人寰的畫面,還有受刑之人那種不能承受之痛苦,實在是非人類所能及也!因場面太過血腥,所以後來腰斬此刑法就被取締了。那麼最後一個遭受腰斬死刑的犯人是誰呢?他就是曾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間兩朝為官的翰林侍講學士的俞鴻圖。
俞鴻圖(-1734年),字麟一。雍正十年五月,俞鴻圖被皇帝欽點為河南學政。後來遭到河南巡撫王士俊彈劾,稱其考試不公,貪贓舞弊,有欺瞞聖上之嫌。此奏摺引發雍正龍顏大怒,於十二年三月親批俞死刑,後被執行腰斬。根據林濤《正說清朝三百年》一書稱,俞鴻圖是中國最後一位處以腰斬的人。由於行刑場面太過淒慘駭人,連雍正聞之都於心不忍,此後被皇上下旨廢除腰斬刑法。因此俞鴻圖也就成了被腰斬的最後一個人。到底為什麼俞鴻圖有這麼淒慘的下場呢?其實俞鴻圖依仗自己出身好,目中無人。從來都是我行我素,這種孤傲個性引起了許多同僚的不滿,這裡面就有河南巡撫王士俊。俞鴻圖擔任的河南學政是「提督學政」的簡稱,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並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學政任職期間,均保持提學任職以前的品級,與督撫平行,不問本人官階大小,在此期間皆按欽差待遇。學政雖為大官,不過巡撫一職地位還是要高於學政。但俞紅圖自恃為顧命欽差,平日裡言行舉止間都不自覺要壓河南巡撫王士俊一頭,這就引起了王士俊的強烈不滿。正好有人反映給王士俊一件事,引起了他高度重視,說是俞鴻圖身為學政高官,但有以權謀私的嫌疑。有考生花高價銀兩從學政府購買考題,然後在院試中拔得頭籌,實乃徇私舞弊之舉。王士俊聞報不動聲色,讓屬下暗暗查明詳情。
應該說俞鴻圖咎由自取,本來就該吸取的教訓卻沒能記住,因為在雍正五年他曾以編修出任江西鄉試副主考時,就被人告發收受舉人的牌坊銀。後來多虧雍正不做計較,只給了個革職留用的不痛不癢的處分,不久即官復原職。雖然此後俞鴻圖也行事倍加小心,每到一府,就下令緊鎖試院,還令手下僕從分做內外兩班,各司其職,不許交頭接耳,也不許擅自出入試院,手段雖然嚴厲,卻可惜用人不當,被別有用心的人鑽了空子。
俞鴻圖的小妾本是一個貪慕虛榮之人,動輒不菲的花銷讓她常常感到俞給的錢遠遠不能滿足自需,而其下人投其所好,想出了洩密試題給考生的發財捷徑。主僕想法不謀而合,很快達成協議,於是乎,背著俞鴻圖,手下一干人等做起了販賣試題考卷等攫取巨額利潤的不法勾當。屢屢泄題和徇私舞弊,致使那些學業往往一竅不通之徒都被錄取,久而久之,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敗壞的影響。一時間流言蜚語四起,人們都痛斥俞鴻圖納賄徇私,而俞鴻圖聽罷卻不以為然,他以為自己清者自清,何須多做解釋。然而官場險惡,人心叵測。俞鴻圖的大意失察和沒有重視卻被別人鑽了空子。河南巡撫王士俊查明此事後,於是在五月上疏奏言俞鴻圖考試不公,貪贓舞弊,敗壞民風,表中還詳細列舉了一系列條款。 當時的大清王朝重視科舉制度,對其中的舞弊行為懲治嚴厲。所以很快雍正下旨,俞鴻圖被革職查辦。審訊伊始,俞鴻圖的家人僕役就把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但是為了逃避責任,這些人都異口同聲咬定所作所為都是俞鴻圖愛妾的授意指使。這下俞鴻圖百口莫辯,雖說自己並不知情,但愛妾已經簽字畫押,還在自己家裡搜出巨額賄銀,可謂人贓俱獲。雍正十二年三月,刑部擬定俞鴻圖死罪,而他的父親戶部侍郎俞兆晟也因此被兒子牽連入獄。
行刑當日,場面實在淒慘駭人。據說斷為兩截的俞鴻圖尚有意識,用手沾血寫下七個「慘」字,邊寫邊喊。其慘嗥聲撕心裂肺,令人不忍卒睹。
拔一條河考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正是男兒讀書時|宋人市井|02 >
文臣地位這麼高、待遇這麼好,那要經過怎樣的努力,才能成為其中一員?
在宋代,最便捷也最可靠的通道只有一條: 參加科舉考試。
有學者做過統計,若以《宋史》中有無記載為標準衡量,則北宋官員中,非官二代出身者佔到了55. 12%,可見科舉在宋代確實起到了促進公平、促進社會各階層之間流動的作用。很多家境貧寒、出身低微的讀書人得以通過考試進入政治系統,以致時人有「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的說法。
這裡的「糊名」,說的是宋代首創的「糊名法」。在科舉考試中,這項法規通常是和「謄錄法」配合使用的,即禮部省試判卷之前,要先由「封印院」用紙條將每張考卷卷首的考生姓名和籍貫糊住,再轉送「謄錄院」,由謄錄院書吏在 皇帝派來的內侍監視下,把試卷全部重抄一遍,並將原本和抄本對應編號。考官批閱抄本定好名次後,需對編號確定原本,再打開封住的卷首,按籍貫姓名公佈名次。古代沒有掃描器這樣的電子設備,要完成這些工作,得耗費相當的人力和精力。但也正是如此,才能體會到古人對於公平的追求有多麼執著。
當然,科舉考試並非官員選拔的唯一方式。如果僅從人數來看,「恩蔭」出身,也即憑藉父輩職位功勞、不參加考試選拔就直接除授官職的人,就要遠多於科舉出身之人。但恩蔭補官,不僅授官品級低、升遷慢,初為官時還不能做知縣、通判、知州一類的「親民官」,可謂處處都是「天花板」。因此很多有志氣的官宦子弟,都不願意走「恩蔭」之路,而寧願去參加科考。
相比之下,科舉出身的士人,前程則不可限量。因此即使是高官富豪,也以招到進士女婿為榮,以致出現了「榜下捉婿」的現象:為了搶得招親先機,很多人乾脆跑到禮部放榜的地方「守株待兔」,名次剛出來就現找士子議親,急迫之態,幾近於「捉」。不過,也未必所有新科進士,都會笑納高官權貴們送上門的姻緣。比如徽宗時期著名的奸相蔡京和王黼,就都有榜下捉婿失敗的經歷,而且還不止一兩次。
總之,科舉不光能解決生計前途問題,有時候連婚姻大事都能迅速解決。也難怪宋真宗在《勵學篇》中自信滿滿的寫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直接拿票子、房子、車子和妹子勸人勤奮學習,格調固然不高,但對大眾而言,卻是最有力的刺激。
正因為「讀書」與打破階層壁壘、改善個人命運密切相關,天水一朝才學風大盛,不光民眾熱衷科舉,地方父母官重視辦學,就連鄉村中也大半設置了「村塾」,普通農家子弟只要繳很低的學費,即可入學學習一些簡單文字,以佐日後生計。有這種全民向學的社會風氣作甚礎,宋代才得以成為被陳寅恪先生譽為「造極」之世的文明高峰,產生了張載、二程、朱熹等一大批優秀的學者,進而產生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堪稱讀書人終極理想的慷慨之音。最通俗和最崇高的勸學格言,出現在同一個時代,互為表裡,恰好構成了一張關於宋代文教發展的完整拼圖。
---------------------------
資料來源:中華遺產 《 復活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