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常去山上的朋友要小心,就算天氣熱也要長袖長褲,記得準備"硬蜱 拔取器",被咬到的才能處理。
1. 將移除器的U型孔對準硬埤
2. 以旋轉的方式,慢慢將硬埤旋轉出來
3. 輕輕移起,移除後建議塗抹抗生素
2019-11-19 14:29聯合報 記者簡浩正/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首例!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國內首度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簡稱SFTS)確定病例,為北市70多歲男性,近期未出國,但常至北部山區活動,目前仍在於加護病房隔離治療中。
該名男性10月24日至11月2日間因陸續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而多次至診所就醫,其後因出疹及意識改變,於11月3日送醫並住院。醫院採檢後最初通報為疑似登革熱,之後判定為SFTS病毒陽性,昨天專家會議確認其病毒序列與日韓流行株相近,為國內首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現在雖非蜱蟲活動季節,但因國內有傳染風險,且民眾春、夏季常有山區野外活動,為加強醫師通報、疫情監測並利於防治推動,將於一個月內公告SFTS為法定傳染病,來提升民眾和醫療院所之警覺心。
羅一鈞表示,因為有傳染疑慮,追蹤同住接觸者及就醫接觸者共68人,目前均無不適症狀,將持續監測至11月27日。防疫人員在個案住家附近雖無採獲蜱,但個案發病前有山區活動史,研判曾遭蜱叮咬可能性高。
疾管署指出,SFTS屬於蜱媒病毒感染,為人畜共通傳染病,於2009年首度於中國發現,近年中國、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及死亡病例,致死率約5%至15%。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於山區及丘陵地區,透過SFTS主要病媒長角血蜱之叮咬而傳播。
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中國2011至16年累計5300餘例,病例多來自河南、湖北、山東、江蘇等山區及丘陵之農村地區,逾九成病例為40至80歲。日本今年截至11月10日累計96例,其中五例死亡,致死率5.2%。
羅一鈞說,SFTS潛伏期約7至14天,民眾遭帶該病毒的蜱蟲叮咬後,該部位會出現紅腫、皮疹、水皰或瘀斑;並出現發燒、嘔吐、食慾不振,及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等情形,更有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而SFTS雖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但透過積極療法可降低致死率。另,接觸急性期病患高病毒濃度的血液或體液也可能導致感染,但實際案例極少,顯示長角血蜱叮咬仍為最主要傳染途徑。
拔 蜱蟲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跑山十餘年載,第一次被這種東西咬到。想想也很好,身為一名戶外運動員/教練,被蜱咬到也是合情合理der 以後才能跟學員分享實戰經驗
蜱(ㄆㄧˊ),藏身於郊區野外和動物身上,是縮小版的吸血鬼。被蜱咬到建議不要自行拔除,因為硬扯會讓牠口身分離(死也要咬著不放的概念)。
最好掛個急診或找外科診所處理,用酒精讓牠自己死掉嘴巴鬆脫,如果沒效,就請醫生用小鑷子從口部小心拔除。
很麻煩的是,蜱蟲很可能帶有一些亂七八糟的病毒,也是萊姆病的元兇,最嚴重會葛屁。被咬後3~32天是潛伏期,除非症狀出現不然也無從得知是否受感染...但好在偶算發現的早,基本上牠咬越久,得病機會就越高。
如果不怕熱,到山上還是穿個腿套或袖套,多少還是能避免一些奇怪的蟲咬囉~
P. S. 毛毛的野生動物還是盡量別亂摸
拔 蜱蟲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跑山十餘年載,第一次被這種東西咬到。想想也很好,身為一名戶外運動員/教練,被蜱咬到也是合情合理der 以後才能跟學員分享實戰經驗
蜱(ㄆㄧˊ),藏身於郊區野外和動物身上,是縮小版的吸血鬼。被蜱咬到建議不要自行拔除,因為硬扯會讓牠口身分離(死也要咬著不放的概念)。
最好掛個急診或找外科診所處理,用酒精讓牠自己死掉嘴巴鬆脫,如果沒效,就請醫生用小鑷子從口部小心拔除。
很麻煩的是,蜱蟲很可能帶有一些亂七八糟的病毒,也是萊姆病的元兇,最嚴重會葛屁。被咬後3~32天是潛伏期,除非症狀出現不然也無從得知是否受感染...但好在偶算發現的早,基本上牠咬越久,得病機會就越高。
如果不怕熱,到山上還是穿個腿套或袖套,多少還是能避免一些奇怪的蟲咬囉~
P. S. 毛毛的野生動物還是盡量別亂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