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或內部人申報轉讓,除了信託與贈與這兩個事由可以忽略;其它像是洽特定人或一般交易、盤後定價交易等等,若還是大量申報轉讓的情況,通常股價在一段時間過後都是下跌居多!
像是可成賣廠消息出來之前,早在過去三個月不就已經連續下跌很久了?
反觀從2014年來就沒轉讓過股票的鈺齊-KY,即便年初從154.5元一路崩跌到63.50元,但內部人持股張數卻是不減反增,代表管理高層仍對公司經營非常有信心,一時股價下跌只是短暫逆風。
您們看,現在人家股價已經回到132元了!
一家公司要是未來產業前景大好,公司股價還有往上爬升的動力,通常不太可能有大股東或內部人會轉讓股票。這不難理解,因為申報轉讓用生活語言來形容,就好像老王熱愛我的小公主,怎麼可能會想轉讓她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更多內部人與大戶申報轉讓判斷教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CllDbLTOyY&t=43m48s
持股轉讓洽特定人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八月主題分享 1. 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101 】
Hello 大家好我是 AppWorks 的 Norman,目前在 AppWorks 擔任分析師已經一年多了,主要負責投資與基金管理。
從這個月開始, AppWorks 的粉絲專頁會進行不一樣的嘗試。我們的夥伴們將輪流擔任粉絲專頁的 Monthly Editor 一個月,依據每個人不同的背景與專業,在一個月的時間和大家聊聊我們想分享給創業者的人事物或是一些觀察與想法。這個月將由我打頭陣,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在這個月,我希望透過幾篇文章,分享創業者們可能會需要知道的一些財務會計及其相關法規的大小事。希望在一個月後,這一系列的分享會對曾有或是正在對相關疑問苦惱的創業者們有所收穫。這系列的第一篇,我想跟大家聊聊的主題是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應該有部分創業者已耳聞這種新型態的公司。事實上,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在歐美己經施行很多年了。由於新創公司股東結構通常較為封閉,大多數創業者都希望在公司治理上能有較大自治空間與彈性,因此台灣立法院於 2015 年與 2018 年通過公司法的修正,在不影響公司法制健全發展前提下,於公司法增訂「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專節並放寬部分公司法的管制性規定,避免法規過度介入閉鎖性公司治理以降低新創公司法遵成本。自修法後,目前全台登記在案的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已超過 2,400 家。
那究竟創業者該了解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與其他公司型態不同的點會是什麼呢?以下是我整理出來的三點:
ㄧ、得有效維持創業團隊之經營主導權與穩定性:
傳統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是可以自由轉讓的,不得以章程禁止或限制。但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不一樣,創業者可訂定限制股份自由轉讓的條款,這項規定可以避免股份落入不具信賴關係的第三人手中,使創業團隊得以鞏固經營權與並維持股東組成的穩定。
二、籌資便利性:
以往公司發行新股時,依法律規定應保留發行新股總數百分之十至十五之股份由公司員工承購,剩下百分八十五到九十的新股則需保留給既有股東優先認購,如果兩者不認購才可以洽特定人認購。惟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新股籌資時,可以直接洽特定人認購,而無須保留給員工或先洽原股東認購。這個條款使創業者募資安排可以更有效率,並降低對經營團隊持股比例的稀釋風險。
三、允許股東或員工勞務出資入股
目前所有公司型態中,只有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允許員工或股東以勞務出資認股(但要得到全體股東同意)。考量到不是每個創業夥伴都銀彈充足,或是創業者希望透過釋出股權激勵並留住核心團隊,故現行法律允許股東或員工在一定比例下以勞務作價方式出資入股。當然,這樣的入股數量是有上限規定的,目前經濟部以新台幣 3,000 萬元為標準,若資本額未達 3,000 萬元,勞務出資比例可達資本額二分之一,而資本額達 3,000 萬以上勞務出資比例只可達四分之一。
事實上,經過近幾年的公司法修法後,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與非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差異已經不大,但對於較為初期的新創團隊來說,以上三點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獨有的設計對創業者還是比較友善的。礙於篇幅,仍有不少眉角是創業者會需要注意的,如對於勞務作價夥伴的稅務規劃,或是股東人數
50 人的上限等等需要注意,創業者還是須依據未來規劃來決定是否設立或採用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這週的分享就先到這裡,如果對這類型的文章有興趣,歡迎關注我接下來在八月的貼文喔!
Image by mohamed Hassan from Pixabay
By Norman Chi, AppWorks Analyst
持股轉讓洽特定人 在 定錨產業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股觀察週報 2019/10/13
1. 中美貿易談判,雙方都做了讓步,中國將對美國金融機構開放市場,取消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並承諾每年向美國購買400~500億美元的農產品;而美國也將暫緩原本預計在10月15日開徵30%關稅的2,500億美元商品清單,並改變對香港事件的態度。然而,目前達成的皆為原則上的協議,實際結果還要等貿易談判團隊將協議帶回北京,等待最高領導階層批准,未來還是有變數。目前中美雙方尚未達成協議的部份,則包括中國在技術轉讓、扶植產業政策的問題,以及華為問題。
2. 儘管隔日美股開高,慶祝中美貿易談判有個好結果,但美國短天期貨幣市場流動性緊縮的風險仍未獲得解決,聯準會(FED)宣布啟動購債計畫,向短天期貨幣市場注資,以每個月600億美元的進度,持續至2020Q2止。
3. 航太業也是本次中美貿易談判的受惠者之一,川普表示,本次協議可能會催生200億美元的飛機採購訂單(參考連結),儘管目前美國航空總署(FAA)尚未批准Boeing 737 MAX復飛,但近期傳出波音公司(Boeing)已上交操控系統改進報告,預期復飛時間點已不遠矣,應落在2020Q1的機率最大。我們對航太供應鏈的看法,與先前發布的個股報告內容,觀點大致相同。
4. 儘管貿易戰似乎露出曙光,雙方都想要爭取喘息的機會,但台系廠商在華為事件中卡位供應鏈,即使在貿易戰緩和後,訂單應該也不會消失,將成為2020年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封測股將受惠於5G手機對射頻晶片需求大幅成長,以及華為轉單效益,公司近期辦理現金增資及發行可轉債籌措資金,用以購買設備、擴充產能,2020年營運動能強勁,詳細分析可參考加值版報告,惟短期股價會受到現增及可轉債的籌碼面影響,應逢低布局、不宜追高。
5. 德儀決定將縮減代理商,僅保留美系Arrow一家,恐衝擊大聯大、文曄2020年業績展望。定錨認為,若投資人想從本次事件找尋投資機會,應留意股價超跌後反彈至合理價格的這段區間,並且應留意嚴守安全邊際,才不會面臨過高的風險。相關分析可參考「德儀縮減代理商影響評估」獨家產業報告。
6. 餐飲股在2019年10月3日公告,將以不低於面額102%的底價發行無擔保可轉債,隔日股價止跌反彈。從底標不低於面額102%、年利率0%的條件判斷,可轉債應會洽特定人認購,否則如果沒有熬到轉換價,等於以102元以上買進的債券,到期只償還100元,可說是保證虧錢。歷史經驗顯示,餐飲股的股價季節性變化相當規律,每年Q4買進、隔年Q2賣出,通常會有不錯的報酬率,或許今年也會適用。
※ 追蹤股財測彙總表僅提供給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