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p
並開啟🔔
英國在2020年12月2日拔得頭香,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新冠疫苗接種的國家。這個全球第一,是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聯合開發的疫苗。輝瑞疫苗幕後的推手,是一對來自土耳其的德國醫生夫婦。55歲的伍爾薩辛和53歲的奧茲萊·圖蕾琪,他們的父母來自土耳其,是兩名專門研究癌症和遺傳性疾病的醫學專家。他們的公司BioNTech是美國輝瑞集團(Pfizer)的研究合作夥伴,致力於開發mRNA作為技術核心的新冠疫苗。
薩辛出生於土耳其,他4歲時與他的母親一起來到德國,他的父親在德國科隆的福特車廠工作。他在科隆學習醫學,專門研究分子醫學和免疫學。他的妻子圖蕾琪,是一個移民到德國的土耳其物理學家的女兒,她是目前歐洲癌症免疫療法聯盟的主席。兩人都在德國美因茨大學任教。
他們在2008年成立了自己的BioNTech生技公司,以開發抗癌療法。在短短12年多的時間裡,原本專注於對癌症病人醫藥開發的BNT,已經成長為全世界頂尖的生技公司,雇用了1300多名專家,企業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
今年進入德國百名首富榜的薩辛夫婦,依然生活極為簡樸,甚至連代步的車輛都沒有。他們被推崇為德國移民的典範,是一個夢想家團隊,在2021年三月,獲得德國聯邦總理親自頒發特殊成就獎。
現在全世界面臨了更為可怕的印度變種病毒,截至目前為止,被視為最有效的輝瑞疫苗,並沒有完全失去作用。在最新測試中,輝瑞疫苗顯示出對印度變種的有效率,仍有25%-30%(抗體減少),薩辛認為可以防止70%-75%的感染。
據中國的環球時報英文版報導,BNT和中國復星醫藥共同開發的輝瑞疫苗,極有可能在7月前獲得中國批准上市,成為第一個中國大陸獲准的進口疫苗。薩辛本人也在四月底証實,正在與中國醫藥管理機構進行最後階段的討論。
{內文}
ABC早安美國主播(2020.12.02 ):我們要以這個海外重大新聞,以及疫苗競爭賽作為開始,英國成為第一個核准新冠疫苗的國家。
2020年的12月2日,英國搶得頭香,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新冠疫苗接種的國家。
英國首相強森:今天我們接受了,MHRA(醫藥監管局)的建議,准予使用輝瑞與BioNTech的新冠疫苗,將在全英國配送施打。
這個全球第一,是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聯合開發的疫苗。半年之後,全世界面臨更為可怕的印度變種病毒,截至目前為止,被視為最有效的輝瑞疫苗,並沒有完全失去作用。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2021.05.21):本週我們對印度變種病毒進行了測試,在最新測試中,我們發現我們的疫苗,顯示出對印度變種的有效率,為25%-30%(抗體減少),我們希望這可以防止70%-75%的感染,我們將會在未來幾週內獲得更多訊息。
隨著疫苗開發成功的捷報,原來德國自己都沒有下注的BioNTech,不但家喻戶曉而其股價更是一飛沖天。但是如果在股市大把大把的鈔票之後,是一個真正的愛情故事呢?
新聞片段:伍爾·薩辛(Ugur Sahin)與奧茲萊·圖蕾琪(OzlemTüreci),和伍爾的指導教授Christoph Huber一起,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創立了BioNTech。但在短短12年多的時間裡,原本專注於對癌症病人醫藥開發的BNT,已經成長為全世界頂尖的生技公司,雇用了1300多名專家,企業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
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的創辦人,是一對夫妻,55歲的撒辛和53歲的圖蕾琪。這兩位德國醫學博士都是土耳其移民。薩辛出生在地中海南岸的土耳其,來到德國的時候只有四歲。
BioNTech 執行長 伍爾薩辛:我在四歲的時候和我的母親到了德國,我的父親當時已經在德國工作了。他是在科隆的福特汽車廠工作,我是來自一個移民工人家庭的孩子,我在那裡上了小學,我很幸運地成為第一批,得以在德國繼續唸高中的土耳其移民,後來在科隆上了大學。
薩辛的妻子圖蕾琪則是在德國出生,她的父親是一名來自伊斯坦堡的移民。兩人的父母都屬於1955到1973年之間,德國為了二戰後百廢待舉的重建工作,而開放移民的土耳其外勞。
新聞片段:
如同許多土耳其的移民家庭一樣,希望找到新的生活和機會,許多人也遭受了種族主義和歧視。
是一位熱心鄰居的幫助,才為薩辛爭取到上高中的機會,兩人各自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醫學,命運讓他們在醫院實習工作時相遇,一見鍾情。
新聞片段:
即使在他們2002年結婚當天早上,兩人都各自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工作,然後在前往婚姻登記處的短暫插曲後,兩人又披上實驗衣回去工作了。
從1990年以來薩辛夫婦,一直都和德國美因茲大學醫學院合作,進行免疫學應用於癌症治療的研究。二十多年來,已成為德國癌症研究領域的佼佼者。
新聞片段:
兩人在德國美因茲大學醫學院進行研究,薩辛正在研發最重要的抗癌新藥,透過動員人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多年來他一直與妻子圖蕾琪共同進行研究。
他們一起在2008年創立了BioNTech生技公司,由他出任執行長,她則是首席醫師,但當時的金融海嘯,讓資金籌措格外困難。
新聞片段:這在金融危機中絕非易事,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獲得了,6500萬歐元的風險投資,比同一年裡,任何其他德國的生計公司都要多,讓他們得以雇用了,25位臨床藥物研發的專家。
薩辛研究對於癌症細胞,至為重要的蛋白質結構,確定其基因密碼之後,在實驗室中制定疫苗藍圖,即是以被稱為mRNA指令的技術,來抵抗癌細胞。
新聞片段:2020一月份,他偶然在英國的柳葉刀醫學雜誌上,讀到一篇科學報告詳細說明了,在武漢出現的新冠病毒的症狀之後,早在還沒有被歸類為大流行之前,薩辛和圖蕾琪就已經開始這個案子,意識到他們正在研發的,以mRNA指令抗癌的方法可以調整為,產生抵抗新冠病毒所需的免疫反應。幾天之內,薩辛帶領將近500名人員,啟動了新的「 光速」專案,專門致力於開發一個mRNA新冠疫苗。他們快速的進展吸引了醫藥巨頭輝瑞集團與中國藥品生產商復星的重金投資,兩者都在(2020)三月成為正式合作夥伴
BioNTech疫苗開發進展迅速,很快就吸引了輝瑞集團的重金投資。早在第一波疫情,還沒有真正衝擊歐洲之前,他的團隊就已經開發了,二十幾個候選疫苗。如今隨著疫苗臨床實驗成功的水漲船高,但是在醫學研究與金融炒作之間,薩辛極力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我們知道有些問題,唯有靠創新才能獲得解決。因此當一個先進的創新技術出現時,企業贏得了更多的價值,也使得投資者獲得他們應得的營收。
薩辛夫婦在2020年,進入了德國的百名首富榜單,但是並沒有改變兩人簡樸的研究生活,甚至連代步的車子和司機都沒有。對於英國宣布核准他們所研發的疫苗,表示相當有信心。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2020.12.02):我們應該能夠提供足夠的劑量,一直到2021年夏天結束以前,以達到60%到70%的涵蓋數量。
在難民潮與移民外勞一直是敏感議題的德國,薩辛與圖蕾琪夫妻的成功更令人感動。
德國聯邦總統Frank-Walter Steinmeier:「未來屬於那些在可能性顯而易見之前,就已經看到了它們的人」。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在創造這句話時,恐怕也沒預料到我們的兩位獎牌得主。
「我們的兩位獎牌得主」,兩人不但被認為是新冠疫苗的「 夢想家團隊」,也被推崇為移民成功的典範,讓德國人因為他們的成就而與有榮焉。德國聯邦總統在梅克爾面前,首先將獎頒給了圖蕾琪博士。
BioNTech首席醫師 圖蕾琪:通常獎盃都是在到達終點線後才頒發,我們努力完成了疫苗開發,但是任務還沒有結束。只有所有人都獲得了疫苗接種,全世界才能脫離危機。
而這也許是除了他們的婚禮之外,薩辛第二次穿上一套西裝。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我們已經走了三分之二的道路,眼前還剩下最後三分之一。未來六個月對我們而言將更為辛苦,引起第三波疫情的病毒變種更難控制。
如果從不可能到可能,他們花了數十年的時間,那麼從疫苗到變種病毒,在他們眼中自然是指日可待。到目前為止,BNT已經對30多種變種進行研究,發現輝瑞疫苗幾乎對所有變體都有效。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現在我們已經從以色列獲得了,有關英國變種病毒的真實數據,現在英國變種是全球傳播最廣的變種,我們對其有97%的效率,甚至比最初的武漢原型病毒還高。
據中國的環球時報英文版報導,由德國BioNTech和中國復星醫藥,共同開發的輝瑞疫苗,極有可能在7月前獲得中國批准上市,成為第一個中國大陸獲准的進口疫苗。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2021.4.28):我們與合作夥伴復星,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實際上我們幾乎解決了所有問題,還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為此我們正在提交答案,我與正在談論疫苗批准的重要機構,進行了電話會議,據說很有可能在七月之前獲得批准。
至於有關拜登總統支持,放棄對疫苗專利知識產權保護的態度,薩辛認為「取消知識產權的保護」,並不是把疫苗產量最大化的正確方法,他主張應該頒發生產疫苗的許可證。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我認為應該問的是這個問題:在伊拉克生產的疫苗,和歐洲使用的疫苗一樣嗎? 實際上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我們不想讓非洲使用劣質的疫苗。
即使成為股票市場炒作的寵兒,BioNTech依然是個紮實安靜的生技公司,這對默默研究了二十多年,都沒有因為尋求資金或是逃稅,而離開德國的學者夫妻,歷史也許會記得,是這對土耳其的移民夫妻,在2020年的耶誕節前夕拯救了全人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pf9XB0sC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恍如昨日版畫展 林玉雯專訪 恍如昨日的生活痕跡 藝術家林玉雯的版畫實驗室引領當代版印潮流 喜愛挑戰自我的藝術家林玉雯,堅持著「不想和別人一樣」努力在創作上突破、實驗性與原創性的結合之中,呈現出不凡的當代風采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林玉雯從小便熱衷於學習藝術 「從...
指導教授 伴 手 禮 在 謝榮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去年9/21正式發表會之後,短短幾個月,是我從事設計工作30年來,難得能和消費者近距離接觸、互動、反饋,而且非常密集,南北奔波已經超過70場,讓產品優化集結了眾人的智慧,過程中也有許多小故事。
發表會前三周,特別去拜會好朋友潘思亮董事長,在那天的午後,他約我在晶華酒店19樓下午茶敍,我拿起iPad,陽春又雜亂的報告可以空氣取水的新產品ARKVO(因為PPT還沒完整😅),記得當時,他聽到一半就大笑,說他已經知道我做的是什麼,我訝異的看著他,問說我還沒有講到重點,他怎麼會知道。他興奮的說:Duck,全台灣應該只有兩個男人在想這個事,就你和我,而且我們都還真的下去做...
他接著說,我的酒店每個房間每天要提供兩瓶礦泉水,如果是5千個房間就是1萬個要被丟掉的保特瓶,這個環境的問題,他早就在想解決方法,又說我如果可以解決他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全世界飯店的問題!
所以既然Duck你已經研發出來,而且又設計這麼漂亮,像高級音響的speaker ,那我們就一起合作!於是,才有去年底在晶華酒店的8場分享會,而今年五月産品量産之後,ARKVO也會在總統套房服務客人。
就在發表會前一周,我打電話給在台南關子嶺經營民宿的媽媽,邀請他參加我的發表會。其實我設計職涯三十年,他從沒上台北參與我的任何活動,甚至2016我獲頒總統創新獎,他也推辭而令我很失望。我告訴他這是我至今最重要的作品,而且為他而設計。因為六年前,老家民宿為了裝一台飲水機在公共區域客廳,媽媽和水電師傅弄得不愉快,因為他不願意打牆,把廚房水管接出來,所以最後那台飲水機只能放在小小的廚房,那是我們家私人空間,六年來的確很不方便。
這次終於說動他,點頭願意上來參加,但他不知道,發表會時我會當場宣布把第一台ARKVO送給他,當時我自己也很感動,能對全球水資源匱乏提出解方,甚至也能解決媽媽的困擾,這比過去得到設計大獎還興奮。
發表會之後十月開始巡迴分享的第一天,在新竹忙了一天三場,晚上九點多,我獨自在外面的昏暗的廣場透透氣,準備要回台北。那時有個約莫近四十歲的陌生男子,禮貌性點頭說能不能問我問題。
他表達他剛剛有在𥚃面聽我分享,所以有一個問題要請教我,就是ARKVO用的馬達是不是DC變頻。的確當時我們還沒升級到現在的變頻馬達,所以我只好對他坦承,基於耽心成本太高,導致售價讓一般家庭負擔不起,所以仍用一般AC馬達。
我以為回他兩句就會掉頭離開,沒想到他告訴我,其實他已經預購了一台,他說因為他也是自己創業,知道硬體創業的不容易,尤其是我們敢挑戰這麼突破性的智慧家電,這不是他自己的資源所能做到的。
所以他願意用行動表達支持,希望台灣愈來愈多勇於創新創業的人,也期待有更好的環境,讓未來的年輕人出來闖盪,不用像我們這麼辛苦...當晚的風暖暖的,感謝這個新朋友的鼓勵給我力量。
12月在台北的分享會,我遇到一位西裝筆挺的貴賓,在場上媽媽群裡蠻顯眼的,我在台上時不自覺多看了幾眼。會後拍照QA時間,業務夥伴帶他來和我認識,果然是企業家,也是獅子會某一分會的創會會長。他禮貌性的推崇產品幾句,然後說:其實你講的不夠好,特別是ARKVO零塑化劑的部分太輕描淡寫,民眾要聽到的是塑化劑的影響和危害到底是什麼...如果是我,我就會告訴大家:現在很多男寶寶,一出生雞雞就很小,這個就是塑化劑導致的環境荷爾蒙所危害的結果...
後來我分享ARKVO給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他也驚訝能有不含塑膠微粒和塑化劑的水源,除了個人贊助,更公開發文分享支持這個全球獨步創新的產品,期許以工業設計能力,幫台灣製造打開全球市場。
在分享會遇到的不只是一般媽媽消費者,也有不少企業家和專家、學者,記得其中一位留美博士教授,指導教授是諾貝爾獎得主,他離開前拉我到旁邊告訴我,聯合國2015制定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第六項就是「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衛生及其永續管理」,他鼓勵我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要堅持下去!
另一位看起來是工程主管樣貌的中年男,在我演講時眼神犀利,果然QA時問了一個無關產品本身的問題,他問,你開發這個產品,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我說過程所遭遇最大難處,不是工程技術和研發,而是面對人們既有的生活習慣,要去翻轉改變的心理壓力,即便檢驗可以證明ARKVO第一道水就比自來水還潔淨,但通過政府的家電認證竟然卡關一年多,不是因為有什麼不符合標準,而是過去沒有這種產品、這種規格,産品太過創新,所以根本國家還沒有相關的檢驗標準。所幸大家都不忍放棄這個創新家電在台灣誕生,所以最後終於找到突破的方式,由團隊寫出報告書送件,再特案通過而成為國家標準的第一個制定者。
他會後主動來和我問候,眼神變柔和的說出他的感動和佩服,也給我産品推廣上的建議。他的最後一句:我會贊助支持!我想他應該也像那個新竹的創業家,支持的不只是一台機器,而是一個創業的夢想。想起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贊助ARKVO時對我說:台灣需要更多成功的故事。
聖誕節前一對盲人夫妻來參加,太太全盲,先生看起來重度弱視,所以夫妻手牽手但仍需要攙扶,分享會後由旁人帶到我身邊一起和ARKVO合影,太太在我耳邊輕聲說,我設計的觸控面板他們不太方便操作,因為全平面摸不到按鍵定位...
但他們也告訴我,因為知道我是在做幫助人的事,夫妻倆都很受感動,其實已經先預購了一台。當下我頓時語塞,因為我真沒考慮這種狀況的消費者,而且價格不算低,對他們使用上又有障礙...
停了幾秒後我有了答案,很肯定的告訴他們,我一定會解決他的困擾,如果這批量產來不及,我也會特別為他們客製一台摸得到按鍵的!
夫妻倆滿意的笑容和道謝,讓我心𥚃暖暖的,更讓我欣慰開心的不止多爭取一個贊助支持,而是這麼棒的消費者意見反饋何其珍貴,值得我不計代價去滿足需求,更何況品牌的積累,也需要如此真實且動人的故事。
70場的分享會,學習很多,也領悟到「改變世界之前,先要改變自己」。這是條品牌之路,也是自我救贖之路,不管多遙遠漫長,我會堅持下去,也謝謝有這些朋友,一起寫下這些溫暖的故事,讓旅程不寂寞。
#照片中就是早期支持ARKVO的盲人夫妻
#ARKVO
指導教授 伴 手 禮 在 【 人妻。倫敦。習作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Ting的成長小故事:女人乾杯!女力成長團 》文長慎入
大家早安,這個週末特別安靜,是因為我很榮幸受邀 讀者太太在英國 在以愛與分享為中心所創立的「 女人乾杯!女力成長團」社團,分享我的故事,這是一個以女人們能彼此激勵且正向為主的社團!
但自從加入後,閱讀到好多同為異鄉打拼的女性自我介紹,突然覺得自己跟大家比起來,根本不夠格成為接棒分享的嘉賓,一度想要拒絕!但非常謝謝讀者太太跟雙人徐創辦人Evelyn,給我無比的信心跟鼓勵,才會有今天這一篇Ting不為人知的成長故事分享。
今天就讓我暫時卸下經營粉絲頁的身份,切換為一位分享自己成長小故事的異鄉媽媽吧!
--------------------------
大家好,我是Ting,目前居住於倫敦,我跟先生都是來自台灣,在2008年來英國就讀倫敦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就一直留在英國從事設計藝術相關工作,結婚後育有一男一女,哥哥即將滿7歲,妹妹4歲半。說起我跟英國的淵源,可能要先把時間點拉回到我18歲剛高中畢業時。
#以色列當義工
那一年,我很幸運的推甄上心儀的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從放榜到大一新生入學前有一個滿長的暑假。原本以為爸媽會同意讓我去澳洲遊學,結果殊不知爸媽卻非常前衛(?)堅持送我去 「以色列」參加Kibbutz的義工活動。試想在1999年網路不發達,要買國際電話卡打回台灣,還有傳真機寫信跟家裡聯繫,更不用說以色列當時還政治不穩定,國內常有零星恐攻的事件情發生,我就曾經在耶路撒冷的旅館遇上炸彈攻擊。
我從一開始革命般的抗拒,到最後很享受那段體驗。尤其在將近3個如同基層女工的磨練後,我不但瘦了6公斤還曬成黑炭的模樣回台灣,也換回一生對於爸媽無比的感激!因為一位從小在溫室長大的花朵,雖然常有出國旅遊經驗,但唯獨那段當義工的經驗,才徹底打開了不同眼界,認識世界各地的青年,更明白了自己有多渺小,世界有多大。
#成績真的不代表一切
大家一定好奇?不是說跟英國有關嗎?怎麼是在以色列當女工?別急!應該說,這次到以色列當義工的經驗,除了迷上背包客自助旅遊外,那段當女工般的苦日子,讓我更明白底層勞工的辛苦,回台灣後超珍惜推甄上大學念自己喜愛科系的機會!(在以色列當義工是無薪水只有住宿,完全不同於現在流行的打工度假方式)。
所以當大家上大學都在「任你遊玩四年」(年代久遠university老梗)的時候,我倒是異常地認真學習,拿了書卷獎跟全班第一名。前提是,我高中成績一直都是全班倒數,靠著美術比賽得獎成績,才有機會參加資優推甄考試。
所以,當我大一成績出來時,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原來當第一名的感覺是這樣!
好不容易從全班倒數第一名,變成全班第一名榮耀的時候。我在教會網站看到一個去英國CSV當志工一年的機會。
#休學一年來英國CSV當志工
回想起我在以色列那時,遇到不少跟我同年紀的歐洲人,他們都會給自己一年gap year機會!於是我心中激動不已!回家立刻告訴爸媽,我真的很想把握這個機會去英國。原本擔心他們會反對,畢竟一去就要一年!想不到他們不但支持我,還幫我簽了辦理休學的家長同意書。
還記得送出申請書的早上,我剛在系館領完書卷獎獎狀跟獎金,順便請系主任簽名,他詫異又震驚的模樣讓我難忘。更不用說,我去教務處送出申請表時,教務處的人連申請內容看都不看,就用非常瞧不起我的口氣說「看你長得也乖乖的,怎麼不好好念書?才大一而已就被二一,還得靠休學混過去!太可恥了!」陪我去繳交申請表的好友,替我氣憤的說「拜託!他是我們系第一名!她是要去英國當義工一年,才要休學的」。
當時,我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我告訴我自己!即使大部分的人都不能理解我,只要我自己知道我在做什麼,有了父母支持,成績好不好並不能代表什麼。
#照顧重症的兒童獲得到更多的愛
就這樣我,在2000年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一屆,外派到英國CSV當志工的青年代表,出發時我19歲,是個還需要去公立圖書館或網咖買撥接上網時數的年代。來到英國後,我在Southend-on-Sea的政府社會福利單位工作,負責照顧殘障的小朋友,年齡從剛出生到18歲,我照顧的小孩幾乎都是極重度的殘障或智能障礙,還記得有個小朋友他完全沒有四肢,剛見面時我必須強忍我的驚嚇。也有不少工作是到自閉症孩童家裡,提供供他們日常起居照顧或Baby sitting的幫忙,主要是讓他們的父母有喘息的機會。
當志工的這段日子裡,除了可以趁放假在英國享受自助旅行外,自己也成長了很多。從一開始很害怕接觸這些重症小孩,到服務一年後離開時的依依不捨,從恐懼這些不完全的孩子相處,到流著淚水說再見,和每個小孩都培養起很深厚的默契和情感。
一開始總以為自己的愛心可以幫助他們很多,後來我深深發現我錯了,是我從她們身上得到更多的愛和喜樂。看到小朋友很努力的用他微弱的力氣在吞食食物,或是用他的自己小小世界在望著你。最重要的是,我學會去愛這些的純真且勇敢的小生命戰士,如同上帝愛我一樣,從她們身上感受到上帝的愛,就在這些最微小的孩子當中,從貧窮家庭中體會到什麼是淳樸的愛,親情是多麼珍貴的財產。
回來台灣繼續念大學那3年,我每年寒暑假也都會跟著教會到處去當義工,最遠曾經去過泰國北部的清萊原始部落。
#感激自己擁有的一切
比起以色列的女工生活外,我再一次更確切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豈不是更應該要好好珍惜和善用,開心的用我的雙腳踏出自己的每一步,享受我的雙手做每一件事。
因此,那整整一年在英國志工的生活,深深地埋下我立志想回英國的心願。
回台灣後我恢復學籍從大二開始念,也很努力在學習新知識,每一年都拿書卷獎,大四拿到畢業設計的第二名。順利進到當時台北最夯的設計事務所,由陳瑞憲設計師所主持的十月設計公司。
#重燃回英國留學的小種子
進入設計職場後,幾乎都是沒天沒夜的瘋狂加班,無時無刻都在想著,要怎樣可以變成更厲害的設計師。直到某天,有位學長提供我一個不錯的跳槽機會,也是我非常心儀的公司。可惜對方要求一定要海外畢業學歷,才可以進到他們的國際設計團隊,那通電話,似乎喚醒了當年我在英國CSV當志工所埋下的小種子。
因此,當時的我也可以說是為了要升遷,也可以說是為了圓一個英國留學夢,就這樣2008年我來到了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Chelsea College of Arts 就讀室內設計。
就這樣原本以為只要念一年畢業,拿了海外畢業證書後,我就要漂亮轉身回台灣繼續當室內設計師。
#半工半讀拿到好成績
但等真正來到英國唸書後,被倫敦一切的美好深深吸引,到處都是博物館跟藝廊,連咖啡廳都是學習體驗設計的場域!而我發現我最想念的科系其實是fine art,於是我又申請了Kingston university,很幸運獲得部分獎學金補助,又可以分期付款,我就一邊打工,一邊享受創作的快樂!同時也跟男友(現在的先生)陷入熱戀。
正當看似生命最得意巔峰的時候,我的父親發現罹患癌症末期,我立刻買機票飛回台灣在他身邊陪伴、照顧,常常一邊在加護病房外的家長休息室,還有後來的安寧病房裡,靠email跟指導教授討論畢業製作。就這樣將近半年待在台灣,等父親告別式都完成後,立刻趕回英國參加最後畢業展發表,最後以distinction的優異成績畢業,現在回想都還是覺得不可思議的過程!
#一場流產意外誕生了粉絲頁
說了這麼多,好像跟我粉絲頁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還有繼續閱讀下去的人,真的謝謝你的耐心與時間。真的要謝謝Moja跟Evelyn的邀請我有這個機會好好回想一下,當初為什麼來英國?還有到底是哪些經歷,成為了現在的我。
而經營粉絲頁的開端,是2011年結婚後,我懷第一胎時不幸流產,對我打擊很深!當時我只想封閉自己,朋友也通通不想見,連我最愛出門看展覽都放棄了(當時有幫shopping design雜誌寫外稿)。
先生實在看不下去,鼓勵我不如經營fb粉絲頁,有個平台可以分心一下,因此2012年有了【 人妻。倫敦。習作簿】的誕生。算一算,至今也經營到到第8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你剛好是我的follower,感謝你一路的陪伴:)
#給也想經營粉絲頁的人
如果你也是全職媽媽想要經營粉絲頁,我沒有什麼秘訣!能分享的幾個經驗心得就是:「勿忘初衷」、「免費的最貴」、「做自己!堅持對的事情」、「不要只想著迎合觀眾」、「比你厲害的人超級多,不要自負」,當然,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就是持之以恆,不停斷地分享更新,尤其現在網路太發達了,騙人的內容做不久,越把真實一面呈現出來,自然會吸引跟你同樣氣息的人,友情也是如此,細水長流才能持久。
很幸運的是,我現在雖然是名全職媽媽,但我一直沒有放棄做喜歡的工作,成為現在時下的「斜槓」媽媽。曾被澳洲知名兒童用品 b.box baby essentials 邀請,設計台灣區獨家限量的櫻花色水壺,去年也跟英國知名潮流皮革包包品牌 Beara Beara 合作,設計以我同名TING命名的全球限量包包。因為在臉書 【 人妻。倫敦。習作簿】 分享英國育兒生活的大小事,開始有廠商來邀約合作。
每年,我也會盡量提醒自己要回饋社會,在粉絲頁上面舉辦一些公益活動,今年我是特別介紹台灣的 目目非營利 MUVE NPO 給更多人認識,希望也能為台灣重症的兒童盡份心力。
不同於每次粉絲頁的美照,這裏找出一張我純素顏XD 大三暑假去泰國當義工的照片,這是在觀光客最多的Pattaya(芭達雅)城市裡的孤兒院。也是因為有這次特別的經驗,讓我常常提醒自己當妳孕育一個生命時,上帝交付妳有多重要的寶貴工作。每一個孩子都是最特別的禮物,我們都要細心呵護著他們!我也會常常提醒自己的孩子,要感恩所有擁有的一切。
再次,謝謝讀者太太創立「 女人乾杯!女力成長團」讓女人們能彼此分享故事,彼此激勵學習。
不小心寫超多,感謝耐心閱讀完的你們!也歡迎大家一起加入這個社團,彼此鼓勵喔!
*幕後花絮:
說到CSV志工,那天我跟讀者太太在閒聊時,我們驚訝的互相相認!原來在她準備要轉換人生跑道來英國參加CSV時,她曾經Email詢問我當志工的細節。世界真的太小了:)
指導教授 伴 手 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恍如昨日版畫展 林玉雯專訪
恍如昨日的生活痕跡 藝術家林玉雯的版畫實驗室引領當代版印潮流
喜愛挑戰自我的藝術家林玉雯,堅持著「不想和別人一樣」努力在創作上突破、實驗性與原創性的結合之中,呈現出不凡的當代風采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林玉雯從小便熱衷於學習藝術
「從我有印象開始,創作是我唯一堅持到現在的事情。」來自彰化的青年藝術家林玉雯,自小因家裡環境的支持,曾經在才藝班修習過鋼琴、舞蹈、繪畫等課程,自認對音樂及舞蹈三分鐘熱度的她,對於繪畫的熱情卻始終沒有更改過,追求藝術的那股熱,依然持續燃燒至今。
「那時遇到帶我入門的恩師,課餘時間教導我畫畫,竟不肯收我的學費。」因此從幼稚園時便跟著老師學畫,下課時順路老師還會送她一程。然而,在藝術的道路上家人是最堅強的後盾,特別是林媽媽;總是鼓勵她走自己的路。當時高中畢業後,林媽媽一路陪著玉雯從彰化來到台南,應考七技制度的各種考試—直到今天,玉雯滿懷感謝的說:家人的支持,對她而言真的很重要!
學藝路上家人與師長的支持 成為創作路上的最大動力
憑著自己的努力與家人的陪伴,玉雯順利考上七年制的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在校期間開始自具象的寫實技法學習;按部就班的從基礎扎根,玉雯也因此接觸到眾多媒材,最根本的素描、水彩、國畫不能少,陶藝、紙漿也親手下去試做,後來在課堂上學到抽像畫風時,由於授課教授的教導,讓她相當享受創作過程。「原來我可以很開心地創作啊。」以至於後期選組時,林玉雯選擇了專攻抽像,她認為這樣能夠在創作時充分的抒發自己。
經歷了六年的平面繪畫洗禮,找到自己創作風格的林玉雯還在尋求突破;原本在校就修習過版畫基礎課程的她,曾在兩三年前看了一場版畫展覽,突然間打破了她對版畫既定印象的認知,原來版畫還有這麼多不同版種的呈現;其實相當地多元性,再加上受到研究所指導教授的引導,以及校內版畫所齊全的設備讓她能逐步的摸索。「我想塑造一種跟別人不一樣,且又讓人驚艷的風格!」熱門程度不及主流繪畫的版畫,對玉雯來說是個很不錯的選項。
併用版結合一版多色手法 挑戰媒材也樹立了自我的創作風格
在版畫創作的版種選擇上,林玉雯使用了併用版做為主要呈現手法,當初經由指導教授的帶領之下,她以自己較熟悉的版種來嘗試做併用。「併用版困難的地方在於同時使用不同的版種壓印,除了融會貫通熟悉的版種以外,相對的技術性也會提高。」因著版種的複雜性,需考量到不同版種的特性該如何使用,步驟為何?操作上如何突破?思考著怎麼才能達到想要的畫面效果。「相對的也開拓了更多的畫面的可能性!」併用版不僅是單一一種版種,較其更具豐富性;能夠在細微中看到更多的層次,這樣的特性也是林玉雯相當喜歡的。「我喜歡挑戰的感覺,不管是學習或者是創作,這種樂趣讓我想要繼續做下去!」
了解併用版的特色後,玉雯在版畫印刷上則是採用了一版多色的技法,這種技法其實是來自英國版畫家海特發明的套印技法,是用酸水和凹版工具在版面形成幾個高低不同的面,再使不同稀稠之油墨,經各式軟、中、硬質滾筒附在版面,所造成油墨互斥或重疊演色的效果。「我一開始就對這種特別的技法很有興趣!」,曾觀摩過部分較保守技法的學長姐作品,因為想讓自己的風格獨樹一格,便相當努力在一版多色的技法學習上,不斷地嘗試更多創作上的可能性。
融版畫於生活之中 藉由不斷的對話在創作中發現自我
對於林玉雯來說,版畫其實是一種間接性的創作方式,透過不停地醞釀、發酵,創作過程中細膩與精準的刻畫;她將言語注入於畫面與之對話。斑斕絢麗的色彩,萬千變化的未知型態,藉由不斷的畫面重組,她企圖帶領大家探索一個幻象寓意。林玉雯認為:冷與暖的「溫度」,交織也交雜在複雜的思維當中,即便她身處在虛實交錯的「空間」裡,還是能辨別出那虛構畫面中,來自於內心—那坦然流露而出的感動。
創作之於林玉雯,就像是紀錄記憶的溫床一樣,伴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淡忘的溫度,試圖藉由壓印後的痕跡;捕捉與描繪。她追尋著「未知」的灰色地帶,就像是一個不斷追求完美結果的實驗家,半突破、半創作的逐步前進,玉雯也透過材質語言的轉換;在色調與肌理兩者之中注入情感。而創作中迷惘的思緒,經由時間的輾轉流逝,反而更加清晰。
「想要被看見,換一個城市、換一群人,試著離開原本習慣的舒適圈。」林玉雯如是說。指縫中彷彿還能嗅出那油墨所殘留下的刺鼻,感性的她望著佈滿顏料的手掌心,那是種被喜悅所充滿的感受。凝視著創作,腦海中任由思緒盤旋、纏繞,玉雯也試圖在找尋一絲連結的共鳴。「創作」每分每秒都在腦海中醞釀,空白的圖面中,層層的堆疊與延伸。(文:金車文藝中心)
林玉雯簡歷:
學歷:
2014,學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目前正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研所 ,擔任中華民國版畫學會 活動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