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開始學投資了嗎?】
很多同學來上課時,常常有一個感慨,:「如果早一點學股票和投資,就不會虧這麼多了!」聽到這樣的說法時,我總微笑帶過。
學投資你以為晚了?但其實以我的標準,即使真的開始看書、認真上課,恐怕也還不算真正的開始。
哪一天才算是進入學習股市和投資的開始呢?
其實要等到有一天,不再跟人詢問如何問買跟賣股票,那才是開始的第一天。
這邊我想先釐清兩種問題的差異:一種是問別人的意見和觀點,一種是深入詢問問別人怎麼買怎麼賣。
乍看之下差不多,但實質上兩者是有相當差別的。
問別人的意見和觀點作為投資的參考,即便是我自己到了現在,也會看媒體的報導或是一些前輩的看法,因為廣泛參考大家的意見,可以避免過度主觀的思考,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當你決定要買或是賣的時候,一定要有完全主觀的意識,也就是我常說「獨立的思考能力」。
因此你可以問某人對股票看法或觀點,但一旦深入問到買跟賣,那就表示,你還沒有辦法獨立思考。
為什麼會深入地問到問買跟賣,那是因為對己的判斷沒有把握,或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的交易結果。我常常比喻,這種行為很像去廟裡求神問卜,其實你心中常常已經有答案,只是需要尋求別人的認同,或是你明明知道甚麼才是對的,但是下不了決定。尤其以虧損或是套牢的時候更容易發生,明明知道該停損或是減碼,但是卻下不了決定。
新手投資人真的不要怕賠,只要將資金部位壓到最低,風險控管在最小範圍,你可以毫無顧忌地練習。在學習階段的重點,不是要賺錢,是要學會正確方法,但是大家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想賺錢,反而很容易失敗!
大家試著回想自己求學階段,難道讀大學以前的學生階段,就在想進入職場的事情嗎?學生,就是專心把學生時期該學的、該讀的趕快學會,犯錯是學生的本能,也是應該的,學習和累積到一種程度,自然地就會進入下一階段。
另外更為重要的一點,實際上,沒有人可以給這樣的交易建議,某個成功者的方法不見得適合你,甚至會害了你,除非當下賣賣訊號極度明顯。因為每個人的購入成本、風險控管、張數上限、資金水位、交易周期、股齡、專業程度都不同...這樣推演下來,會有數百種排列組合。
所以最多只能客觀跟你講股票的多空趨勢、漲跌強弱、轉折訊號、位階、型態...,至於如何交易,永遠要靠各位的經驗跟智慧。
因此,只要你還會問我買跟賣,就不算開始學習。
你當然還是可以問我買跟賣,我也是這樣問過來的,但是這個階段不要停留太久。我學習最多的階段,不是問出來的,大多是靠讀出來的,但更多的經驗和技巧是賠出來的,只有實戰學到的東西才是最紮實,而且是自己的。
(歡迎分享,請載明出處K線捕手楊忠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蔡明里團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選秀會受到旅外球員回歸很大的影響, 甚至於曾仁和都可能被擠到第二輪,何況其他的選手, 目前來看,前兩輪應該不會出現太冷門的球員, 差別大概只是第二輪的排列組合了! 各位不妨也用留言預測一下第二輪的人選! 最後,還是祝大家一定要平安+健康! 團長沒談到的,歡迎大家用留言指教、補充,謝謝! ...
「排列組合 差別」的推薦目錄:
排列組合 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理專業案主的不純粹心理治療】
.
● 前言:
沒有寫一篇文章說不清楚的事情,如果有,就寫兩篇,兩篇寫不清楚,就寫三篇,以此類推。上一篇文章「心理師,你有接受心理治療嗎?」主要是在論述當人們用「是否接受過心理治療」來做為評估心理治療師時,會造成的限制與不合理之處。這篇我想要討論的是心理治療專業案主自身接受心理治療的動機目的與其衍伸出的界線議題。
.
● 「心理專業案主」與「不純粹心理治療」
.
心理專業案主,簡稱「專業案主」。主要是用以指稱在心理治療中本身具有心理專業背景或是具備或正在學習心理治療 / 諮商 / 輔導 相關知識的心理治療個案,他有可能是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身心科醫師,也有可能是社工專業人員、社工師、輔導老師等。與一般非專業案主不同的是,他們前來接受心理治療,有很多時候並不是純粹想要解決身心困擾,有些人甚至是自覺沒有身心困擾,而他們接受心理治療是有其他目的和意義,尤其是前三者(心理治療師)。也因此,我稱這樣的心理治療為「不純粹心理治療」。
因著這樣的不純粹心理治療,可能會讓專業案主在接受心理治療的目的與其衍伸出來的各種界線,有著各種不同的情況與排列組合。
.
● 統整一下,心理治療師接受心理治療,有以下幾種可能的目的:
A. 體驗:知道什麼是心理治療過程、了解案主感受。主要有可能發生在心理相關課程,也有可能是案主自身想要了解體驗。
B. 治療:處理個人議題、身心困擾、心理疾患。
C. 學習:學習典範、模仿資深專業者。
D. 傳承:部份專業社群期待學習者經由心理治療向資深者學習。
E. 門檻:課程、系所、專業社群的門檻。其背後原因可能是前四者。
F. 其他:例如,名牌爸媽效應。(案主希望自己接受具權威性心理治療師的心理治療,獲得該治療師的肯定與某種層面的傳承。) 或其他。
.
這些原因有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複合。就像你到手搖飲料店,可以點純茶,也可點珍波椰奶茶(珍珠+波霸+椰果+牛奶+紅茶)。當然,和買手搖飲料不同的是,這些所謂的「目的」也有可能在治療過程中有著滾動式的修正(就像我們的108課綱一樣(?))。因著不純粹,可能會造成不同的人對於自己接受心理治療有著不同的想像與理解。
.
身為心理動力取向心理治療的學習者,我從開始學習心理治療的時候,就不斷有師長表達期待學生接受心理治療,無論是有心理治療督導把督生接受心理治療當作接受他個別督導的必要條件,還是在會議場合聽到某前輩說,所有實習心理師都應當要接受個別心理治療,但又表示如果這樣硬性要求,一定會遭受批評。又或是另一位師長在課堂上大力推薦個別心理治療給研究生,表示每個人都需要個別心理治療,認為學校心輔所應該要規定碩三全職實習之前都要接受過一定次數的心理治療 (雖然這位師長不是走動力的)。
.
●「以人為器」的雙重性:心理治療師是自己,也是工具。
.
心理治療師(心理師、身心科醫師) 如果接受心理治療是接受「治療」,這是醫療行為,是個人隱私。它的目的照理說是為了要處理與面對心理治療師個人自身的身心困擾與心理議題。
.
心理工作者或心理治療師,是一個「以人為器」的行業。就讀心理相關系所時,有些師長會教導:作為一位心理工作者,你應該或說有義務要去梳理自己、透過回顧自己過去的成長經驗,了解過去的(早年)經驗如何影響著現在你的日常言行,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影響著你的心理專業工作表現。這也是為什麼,大學諮心系部份課程中,課程教師會出許多強調自我省思的報告,目的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促進學生自我理解。
.
的確,不可否認,每個人會選擇什麼系所就讀與從事何種職業,與他的成長與學習背景不會沒有關聯。有部份學生之所以會選擇就讀心理相關系所的原因,是自己過去成長過程中(曾經)經歷身心困擾或心理議題,但這並不是全部的人都如此。需要不斷的強調的是,學習心理學與學習心理治療,並無法取代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無論是口語治療還是藥物治療,這是兩件事情。
.
但在廣義的心理動力取向心理治療的觀點中,認為「每個人都有個人議題」,因此心理治療師作為心理治療工作者,在「以人為器」的大前提下,理所應當對於自己的心理狀態與情緒穩定度有較高的標準與要求,因此需要接受心理治療。這不僅僅是為了心理治療師自己的身心健康,更是是為了維持心理治療的工作品質。當心理治療師內在有比較大的空間可以涵容案主,你心理治療工作也會比較順利,比較不容易行動化。
.
( 溫馨提醒: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所有心理治療學派或所有心理治療師都抱持此種觀點。)
.
那麼,問題來了。
.
●心理專業案主的心理治療,屬於隱私還是公眾?
.
如果我的觀點是,心理工作者接受心理治療是屬於個人治療,是隱私的,而(準)心理工作者的訓練與教育是屬於公眾的。那麼,心理治療可以同時是(隱私的)個人治療與(公眾的)訓練教育嗎?還是因為心理治療是以人為器,所以(準)心理治療師所接受的「心理治療」也要被視為是公眾的呢?講到這裡,或許有人開始感到困惑。但嚴格來說,這議題會從學習心理治療開始,就以各種隱晦、困難被指認的方式存在著。不過沒有關係,我們可以盡可能地把它想清楚。
.
● 如果我們更細緻區分哪些算隱私,可以列出以下五點來討論,這五點我會以我個人主觀認為的隱私程度作為排列順序,最隱私的為5.,輕微隱私的為1.:
.
1. 接受心理治療這件事情
2. 接受心理治療的次數、期間、長期還是短期
3. 接受心理治療的地點、哪間心理機構
4. 接受哪位心理治療師(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的心理治療
5. 心理治療的內容 (這若非案主同意揭露或本人揭露,是違反治療倫理的)
.
工作時曾看過實習心理師把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的經驗與心得寫進履歷中(1. 5則用簡短與隱晦的方式呈現)。也曾聽聞有心理師資深前輩建議學生應徵某單位時,督生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全名寫進履歷中(1.3.4)。又或是曾聽到其他同儕分享,參加某個專業社群的面試時,面試者直接問他,他是否有接受長期心理治療?如果有,那治療師是誰(1. 2. 3. 4. )。每個人對於心理治療的界線、隱私與敏感度不同,雖然我不太清楚其他人對於這樣經驗的感受為何,但我內心有著不小的震盪。
.
● 回歸到自己身上。如果這件事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別,我想大家可以思考的兩個問題是:
.
第一,你可以接受哪幾點被揭露,你的底線在哪裡,上述的1.2.3.4.哪一項被揭露,或被迫揭露會讓你感到被冒犯或不舒服。每個人對於隱私與界線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對於接受心理治療的目的也不見得是一樣的。某些心理治療界的前輩、資深心理治療師認為,這些事情沒有什麼好不能被討論的,「接受心理治療的(準)心理師」是很好的事情。也可能有些人認為心理治療師接受心理治療是一種訓練,在這樣的脈絡下,他當然可以問你是接受誰的「訓練」(治療)。
有些學校或訓練單位甚至是在制度上的要求每位準心理師需要接受心理治療。把接受心理治療視為訓練的一環。學習者被要求提出接受心理治療的證明。你如果要就讀這些校系或加入某些訓練,或是選修某些課程,就必須要放棄某種程度的隱私。
.
第二,如果你是一位(準)心理師,你是否會為了上某些課程,接受某些訓練,或是機構,或是校系的要求,而改變你對於自己心理治療界線的看法,你會願意退讓一些界線標準來滿足這些專業訓練的要求,師長的期待,校系的規定。或是,你選擇別條路走?
.
另一個部分是,訓練單位、校系、師長也需要對於學生、受訓者接受心理治療的必要性給予充分、明確且合理的說明。另一個重點是,這些校系、單位、師長有必要在事前就告知他們對於學習者有這樣的期待與要求,這樣的知情同意,也才符合倫理。最好在簡章上(或初談時)就說明清楚。
.
之所以我需要花這樣大的篇幅去說明不純粹心理治療的目的與意義,是希望可以帶到後面對於專業案主心理治療界線的討論。
.
● 身為(準)心理治療師的你,接受(不純粹的)心理治療是「前台」還是「後台」?
.
我以社會學家高夫曼的「戲劇理論」來看,每個人在社會中的言行舉止都想是在演一場戲,每個人都在扮演一種社會角色,「前台」是演戲的地方,而「後台」是人們可以卸下個人社會角色,把自己內在的感受與想法表達出來的地方,例如:你可以看到在電話中,和客戶輕聲細語,安撫對方情緒的同事,在掛上電話立刻飆罵。這一點也不違和,因為電話中的同事是在扮演好他職場上公司員工的角色,這是「前台」,掛上電話,鬆了口氣,把自己心中的不滿與委屈宣洩出來,那是在「後台」。不過這個前提是,辦公室的氛圍有足夠的安全。讓這位同事願意表達出來。在好的工作氛圍中,其他同事會給予支持與安慰,但若工作氛圍不好,同事間爾虞我詐,這位同事的飆罵就有可能讓他陷入不好的評價,甚至落人把柄。
.
如果心理治療對於案主而言是他的「後台」,他在後台被鼓勵自由的聯想,被允許自由的思考與感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免於被評價、被取笑、被攻擊,這個環境是足夠安全的。如果今天心理治療不是純粹心理治療,還有訓練、教育的目的與意義在,這樣的狀況下,心理治療師(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之於專業案主來說不只是心理治療師,還可能是某種典範,甚至是教師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專業案主還能把心理治療當「後台」,好好的自由聯想嗎?還是他要把心理治療當成一種「前台」,要展現出「好案主」的樣貌,要表現出良好的教養、深度的思考、優秀的言語,壓抑心中對於治療師的攻擊或負向感受,好得到心理治療師的肯定,尤其當心理治療師對案主或是專業領域來說具有某方面的權威性。抑或是,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把大量的焦點放在心理治療師身上,努力地向治療師學習,而忘記了自己是來「治療」的。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
我們也可以說即便是非專業案主,上述狀況也會發生。 心理治療師之於案主來說都可以是一種模範,提供了一種思考的方式或是可能,並將之類化於日常生活中。但對於專業案主來說,這樣的類化與學習多少會影響他的心理專業工作。而這也是心理治療對於專業案主來說的多重性。到底在治療,還是受訓,或是我們可以說是多重目的性,訓練與治療可以在兩者均不受損的狀態下被執行嗎?我提出這個疑問,也期待大家可以思考。雖然這個議題對於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有不同的見解。
.
● 心理治療中的依附關係與權力、界線
.
若是走動力取向的長期心理治療,我們很困難不談到治療關係中的依附,動力取向的長期心理治療也會有因人而異,且程度不等的「退化」與「移情」。在這樣的狀況下,心理治療是否是足夠安全的,界線是否是穩固的,心理治療師是否是有足夠的能力去涵容案主,而不會因為內在的焦慮而行動化。這樣的行動化有可能是因為治療師擔心自己無法在治療關係中成為夠好的照顧者,或是個人的自戀特質,而給予案主治療室外的益處。也有可能是治療師因為治療關係中,個人的焦慮或憤怒,把治療內容、治療關係透露給治療室外的他人,也或者發生其他各式各樣不同的狀況。
.
因此,案主在治療關係中必然冒著某種程度的「風險」和「誘惑」,而專業案主更是如此,因為這位坐在你對面的心理治療師,出了治療室這個空間就是同業、是前輩(資深)心理治療師,甚至有可能是某某人的某某人(心理專業圈就是這樣小,小到隨便轉個身都有可能撞到認識的人(這是譬喻))。
.
無論我們稱這是「心理治療關係」、還是治療室中的「依附關係」、「移情關係」,都無法避免權力與界線的議題。專業案主的個別治療對於專業案主來說提供了一個強烈的個人經驗的可能、學習某種典範( 就算是負向的經驗或遇到沒倫理的治療師都可以帶給我們反思 ) 。
.
但需要注意的是「強制心理治療」這件事情所帶來的限制,也就是為什麼我並不支持鼓吹案主將「治療師是否(曾)接受個人心理治療」作為評估心理治療師的一個項目。當我們將心理治療作為強制,而忽略每個人的差異,那就有可能造成壓迫,有可能為了交「證明」(準)心理工作者只是花錢花時間坐在案主的位置上,沉默個幾次好交證明。又或是假裝扮演一個好案主,而非真正有在投入在心理治療當中。當我們期待案主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可以自由,那麼(準)心理治療師強制性的心理治療,就無法掩飾其弔詭的成份。
.
● 結語:
將不純粹心理治療中的矛盾與弔詭性提出來討論,目的是期待可以有更清晰的思考,另一部份是當(準)心理師在接受心理治療前,有更細緻的思考與討論,那麼,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首先,知道自己怎麼想、自己的期待為何,有機會向自己的治療師討論,找一個對於關係和界線有共識的心理治療師。需要提醒的是,謹慎戒備對那些不尊重你界線,或老是冒犯你界線的同儕與師長。以上討論,謝謝願意閱讀完這樣落落長文章的你。
排列組合 差別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誰是你心中的最佳銀幕情侶 #快告訴我們
浩瀚的影視星河中,曾誕生無數對的銀幕情侶,他們在一段段愛情故事裡相互輝映,給所有人對愛情留下最美的想像,而你心目中的最佳銀幕情侶又是哪一對呢?一同來與大家分享吧!
#甄珍 #鄧光榮
#白屋之戀 #彩雲飛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2/4/1
圖說:影星甄珍與鄧光榮。
攝影:高鍵助
歷史新聞
【1981-03-06/民生報/09版/】
《真真假假.銀幕上多少佳偶》
永遠的羅蜜歐與茱麗葉?
【文/高愛倫】誰是銀幕上的金童玉女?
往前回溯,銀色天下的把持者是相當有限的。他們之間雖然串成一條生生相息的線,可是這條線上點與點的距離,有時卻幾乎形成中輟。
鄧光榮、秦漢、秦祥林、鍾鎮濤、王冠雄、馬永霖、梁修身、李道洪、柯俊雄、張佩華、賀軍政,是文藝片中一脈相承的純情男演員。
而林青霞、林鳳嬌、甄珍、胡茵夢、張艾嘉、恬妞、苗可秀、夏玲玲、胡慧中、鳳飛飛乃至現今的彭雪芬、呂㛢菱、胡競英,又是電影大亨與觀眾一致認可的夢中女情人。
於是,在虛無飄渺的愛情戲裏,這些男演員和女演員排列組合成永遠的羅蜜歐與茱麗葉。
愛情的故事,透過柔情似水的眼神、溫馨甜美的擁吻,被固定成一種模式。有時雖然荒謬了一點,有時雖然瘋狂了一些,但因為他們本身所散發的浪漫氣質,他們在銀幕上的表現被接受了。
這當中,計算他們所演過的「情侶」次數,則甄珍是可以屬於鄧光榮(「白屋之戀」)、秦漢(「煙水寒」)與柯俊雄(「愛有明天」)的。
而鄧光榮與林青霞、林青霞與秦漢、秦漢與林鳳嬌、林鳳嬌與秦祥林,也都是天造地設的佳偶。
銀幕上「歷史性的搭配」
觀眾習慣於這些俊美的男孩和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孩,共同呈現一個綺麗的夢境;幾十年後,有關電影明星的回憶錄中,或許會對幾對「歷史性搭配」的男女明星再寫專題:像甄珍與鄧光榮在「白屋之戀」中的畫面,像甄珍與秦漢在「煙水寒」中蒼涼淒苦的鏡頭。多少觀眾為了他們的生離死別而淚下如雨。又有多少觀眾與他們同享生命中短暫而美好的一些情節。
瓊瑤的小說,是製造金童玉女的熔爐,秦漢和林青霞就是一對被理想化了的金童玉女。
「彩霞滿天」、「一顆紅豆」、「雁兒在林梢」……,不論在那一部戲裡,也不論林青霞的追求者有多少,更不論秦漢的情敵有多強,最終的結局,林青霞必是屬於秦漢的。這一對觀眾所接受的金童玉女,瓊瑤敢讓他們演出孔雀東南飛式的悲劇嗎?如果她嘗試了,觀眾能接受嗎?
觀眾的銀幕情感,左右著電影的結局,而如果不是秦漢和林青霞之間是那麼絲牽藤絆,他們在感情故事的闡述上,也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所以,男女演員的配對是很重要的。
秦漢現在仍佔有金童的位置,但是與他配對的玉女,已變為胡慧中、呂㛢菱………。只是他們當中的默契仍嫌不足,不過只要假以時日,他們仍可造成新的銀幕形象。
彭雪芬和張佩華,曾被認定是最有機會成為金童玉女的搭檔,可是合作的時間太短,使他們未能符合預期的形象。然而也因為沒有被定型,彭雪芬和賀軍政在「小市民的狂想」裡,才相互陪襯的相當俊美。
張佩華和周丹薇個兒頭相當,配起戲來,也有味道。
李慕塵和林南施,他們當中所存在的,就是導演林清介所要求的學生之戀模樣。與一般銀幕配對情況,大不相同。
銀幕情侶的新舊之間
但是這些固定的配對,有時會隨著環境、情感的變遷,而隨之沉寂。
也因此,才會在「秦漢+林青霞」之後,產生「彭雪芬+張佩華」、「張佩華+周丹薇」、「呂㛢菱+鍾鎮濤」、「林南施+李慕塵」、「賀軍政+彭雪芬」等等新組合。
這些新的金童玉女與早期的金童玉女有明顯的差別嗎?目前還很難說,但無論如何,新生代所需要承受的歷煉,仍是必然的。
不過,現今文藝片的型態正在改變,歇斯底里的愛情情境減少了,這對演員的配偶來說,是個較佳的訊息,因為,沒有自然環境的培養,星太和星夫所承受的心理威脅、精神壓力,總是較為和緩些了。
疑真似幻.堪嘆總是夢?
演員的固定配對,有時是導演認定後蓄意塑造的;有時是無意的組合而形成不可分離的搭配。然而不管動機為何,如此一來,總有助於電影的宣傳,平添無限素材。
在一代與一代的更替中,今日的明星遲早會成為明日的回憶,然為國片史上這一時期特有的金童玉女搭配,卻不容易被抹滅,因為——總有那麼一兩對明星,會讓觀眾心中有著遺憾的嘆息,覺得那似真、似幻的情愛,不該只是一場戲,或只是一些囈言夢語。
排列組合 差別 在 蔡明里團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次選秀會受到旅外球員回歸很大的影響,
甚至於曾仁和都可能被擠到第二輪,何況其他的選手,
目前來看,前兩輪應該不會出現太冷門的球員,
差別大概只是第二輪的排列組合了!
各位不妨也用留言預測一下第二輪的人選!
最後,還是祝大家一定要平安+健康!
團長沒談到的,歡迎大家用留言指教、補充,謝謝!
用聽的也行!
團長的Podcast 各平台連結
https://linktr.ee/tml8888
團長的粉專加入也不錯
https://www.facebook.com/蔡明里團長-107199850732832/
排列組合 差別 在 Miruku 奶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LCC 廉價航空 真的安全嗎?
廉航之所以便宜是降低的人事與服務的成本,他的安全性跟傳統航空是沒有差別的!
什麼事降低人事與服務成本,回想以往搭乘傳統航空的經驗,飛機餐、常常被大家拿走的毛毯耳機餐具,這些在廉價航空上都是需要加價的!"
二、廉航下殺到多才可以買?
其實這個問題我沒有辦法直接給你一個明確的數字,理由是現在廉航太多了、活動太多、淡旺季有差別,
種種原因排列組合之下,就沒有一個絕對的低價,只有相對低價。
三、共聰明的選機票方法
1、先確認自己的預算
2、各間航空比較
3、依個人狀況評斷是要以價錢為標準還是要以航班時間為準
四、成為機票打人的小秘訣
PTT日旅版。
廉價航空社團粉專
https://zh-tw.facebook.com/TaiwanLCC/
https://www.facebook.com/TWNCHEAPG9/
一、注意日本跟台灣時差一小時,日本網頁0:00在促銷,那你台灣時間23:00就要就位開搶
二、仔細不衝動,因為廉航的退票機制嚴苛,一定下去真的回不去,所以付款前請確認好時間地點、個人資料、是否托運行李等等資訊正確
🔺夏天來日本一定要體驗!隅田川花火大會:https://bit.ly/2XUcUWe
【 日本住宿、交通,推薦懶人包!用這些超省! 】
🔺日本訂房 比價超方便: https://bit.ly/2XSnqNT
🔺真心推薦!超省錢東京地鐵乘車券: https://bit.ly/30mUYkP
🔺利木津巴士! 不用擔心轉車 成田機場往返東京市區 :https://bit.ly/2XUcZJw
【 寫一本東京旅遊書,那些會二訪三訪的景點集合 】
🔺親子遊玩推薦 不怕颳風下雨 東京三麗鷗樂園: https://bit.ly/30p9bx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訂閱阿奶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Miruku奶
【看看阿奶的日常生活-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NaiMiruku
【 即時生活都在這邊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mirukuoo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
日本 旅行 攻略 自助 廉價航空 住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聯繫】 [email protected]
排列組合 差別 在 就急著要從題目的「關鍵字」去猜測「這題是用P還是C 的推薦與評價
在學習排列組合的一開始,我會強調「看到題目,不是要馬上去決定「這是P還是C」 ... 都會要學生退回去、去想像配對的情形、去比較題意與「全都有差別的一對一配對= n ! ... <看更多>
排列組合 差別 在 第3單元計算的機率分佈:統計方法的數學基礎 的推薦與評價
3.1.2 機率事件的排列組合. 考慮十枚硬幣逐次投擲,紀錄硬幣正面的出現位序,除了全是正面與全是反面的狀況,其他結果 ... ... <看更多>
排列組合 差別 在 [問題] 排列組合與機率不好,原因?怎救? -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高中數學除了排列組合與機率之外,其它單元每次都考90分以上(15年前的港明),且都是一下就寫完,還剩幾十分鐘可檢查。
但排列組合與機率的地方,真的超無法理解。
每次算完都錯,都以為自己想對,結果都多考慮或少考慮東西。
請問這種排列組合與機率不好,是什麼原因?
又要怎麼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221.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74218088.A.D8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