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潔西卡就是讚讚讚。由英格瑪柏格曼在1973年執導的《婚姻場景》,透過一對看似平凡的中產夫妻,從恩愛到衝突、分離又重逢,探討婚姻與愛情的本質,拿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並被公認為影史經典。全新影集版的《婚姻場景》將再次詮釋原著探討的議題,透過美國當代夫妻的視角,重新探索愛、仇恨、慾望、一夫一妻制與離婚的經典主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Eeeep Mo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都 - 以婚姻為主題的港產片《金都》上映在即,金都導演黃綺琳指由概思到拍攝到後期,所想要表達的東西一直在變,本來單純的探討婚姻的意義,到慢慢加入「自由」這個元素,將故事變得更貼地更實在,這亦是她意料之外的。[金都 影評] 但說到男女主角的選角,黃綺琳指朱柏康及鄧麗欣都是她拍《金都》的首選,幸好二人...
探討婚姻 電影 在 素顏天使 PLAINFACE ANG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博客更新 | 《不日成婚》:喜劇版《金都》,朱栢康是下一個張繼聰
睇全文 ▶️ http://bit.ly/2OSEiS5
//..同樣都是探討婚姻問題,我不介意帶男友去看《不日成婚》,但絕對不會帶他去看《金都》,為甚麼?因為《金都》個結局「唔老黎」呀!😂看《不日成婚》,起碼還有層笑片的糖衣包住,雖然糖衣之下仍然是逼婚這顆毒藥(?),但至少有餐笑啦。..//
不日成婚 Ready or Knot #不日成婚
英皇電影Emperor Motion Pictures
____
博客瀏覽量超過1️⃣6️⃣0️⃣0️⃣萬!
Blog:plainfaceangel.blogspot.hk
FB:素顏天使 PLAINFACE ANGEL
IG: instagram.com/djpatricia
MeWe: mewe.com/i/plainfaceangel
探討婚姻 電影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港産片,幫手出下新聞稿~
情懷野,希望好睇,更希望快啲有得睇
/ 追尋霓虹燈下的昔日香港
電影《#燈火闌珊》
入圍第19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WIP劇情片大獎
張艾嘉感恩仍可演繹好角色
電影《狂舞派3》《哪一天我們會飛》陳心遙監製;ViuTV電視劇《婚內情》編導曾憲寧執導的電影《燈火闌珊》近日入圍第19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WIP劇情片大獎,領銜主演的張艾嘉對於能參與其中深感幸運。
.
《燈火闌珊》由張艾嘉、任達華、蔡思韵及周漢寧主演,故事講述美香(張艾嘉 飾)自丈夫鑣叔(任達華 飾)去世後鬱鬱寡歡,終日在家整理亡夫遺物,女兒彩虹(蔡思韵 飾)屢勸無效。一天,美香在遺物中找到一條鎖匙,因而發現亡夫的秘密霓虹燈工場,並從他的青年徒弟 Leo (周漢寧 飾)口中得悉亡夫的遺願:希望重造一個已拆除的神秘霓虹燈牌。美香在 Leo 協助下穿梭香港街道尋找線索,並學習燒製霓虹燈,盼能親手完成亡夫遺願。
.
張艾嘉歷年拍下逾90部電影,這次是跟任達華繼電影《夜驚魂》後,相隔39年再結片緣;憑電視劇《教束》嶄露頭角的周漢寧首次擔任主演,加上去年憑電影《幻愛》榮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演員的蔡思韵。卡士組合新鮮,位位好戲,教人期待。導演曾憲寧畢業於巴黎索邦學院電影系,自編自導首部短片《無性界之婚》(2011)敍述跨性別者的愛情,入圍康城影展短片角單元,並獲西雅圖 Translation 短片節「最佳劇情短片」奬。短片《未婚結界》(2015) 探討婚姻對女性的壓力,同時入圍鮮浪潮競賽及烏甸尼遠東電影節。曾憲寧曾編導 ViuTV 連續劇《婚內情》(2018),由鄧萃雯及陳錦鴻主演,刻劃愛恨糾纏婚姻生活,編導能力早被公認,所以今次《燈火闌珊》得到張艾嘉不計酬勞參演,不過張艾嘉表示:「我很幸運,到現在還有好的角色可以演。」
.
監製陳心遙繼《哪一天我們會飛》後,再度製作以香港情懷為題的電影。陳心遙說:「第一次邀請到影帝影后級演員合作,深感榮幸。香港前路錯綜複雜,充滿未知;希望電影能為正徘徊於十字路口的香港人,帶來一點曙光的線索。」
.
導演曾憲寧說:「香港近年不斷失去,處境與寡婦相類。百業興旺的 1980 年代,滿街密布的燦爛霓虹,點亮這顆迷倒世界的『東方之珠』。消失中的霓虹燈代表昔日繁華鼎盛,暗喻著一座城巿的命運。寡婦拚命追尋亡夫過去,好比香港人力挽狂瀾要抓住昔日時光。雖是空執著;然而,人生也許要有執著才有重量。」
.
《燈火闌珊》是「創意香港」舉辦的「第五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專業組優勝項目,並由「香港電影發展基金」撥款資助製作。/
探討婚姻 電影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金都 - 以婚姻為主題的港產片《金都》上映在即,金都導演黃綺琳指由概思到拍攝到後期,所想要表達的東西一直在變,本來單純的探討婚姻的意義,到慢慢加入「自由」這個元素,將故事變得更貼地更實在,這亦是她意料之外的。[金都 影評]
但說到男女主角的選角,黃綺琳指朱柏康及鄧麗欣都是她拍《金都》的首選,幸好二人亦爽快答應,否則電影可能到現時仍未成功開拍。
而男主角朱栢康指劇本很真實很赤裸,而談到跟鄧麗欣的互動,朱栢康笑言拍攝途中有讓他有愛上Stephy鄧麗欣的感覺。
Show Happy
主持:昆頓
嘉賓:黃綺琳、朱栢康
#金都 #港產片2020 #金像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睇更多精彩片段?記得訂閱我地嘅Channel同Like我地嘅Facebook!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eeeepmore
Website: http://meeeep.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討婚姻 電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大學時期不加思索地隨口批評陳水扁而與好友爭吵,還有319槍擊案後在系上BBS回應嘲笑集聚總統府前抗議的泛藍選民的學長,而被歸類為藍蛆蛆,乃至於研究所時讀到靈魂偶像郭立昕撰文質疑,為何至今沒有人拍攝政治議題紀錄片等等,而逐漸走向獨立思索與政治、社會運動探索的道路上。
傅榆表示,得金馬獎時的獎致詞,並非表達立場,是希望讓不同邊的人也能聽見自己的感受,不是制約式認定與想像,如此或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對話。她最大的理想與追求是,讓不同立場的人對話,進而理解彼此,甚至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在318太陽花運動崛起、宛如救世主的陳為廷,以及憑著《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書而聞名、孤狼也似地投身於台灣社會運動的中國來台學生蔡博藝,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主要紀錄對象。
傅榆認為她像陳為廷、蔡博藝的母姊。陳為廷總是對他人介紹,傅榆是他的專屬攝影師。當她集中大部分心力拍攝蔡博藝紀錄短片時,陳為廷坦言有失落、類似吃醋的感覺,反之亦然,蔡博藝也有同樣的感覺。
前者後來因為性騷擾事件黯然退選,後者則是因為國籍身份在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遭受各種刁難而失利。兩位社運明星企圖進入體制的挫敗,也就讓他們光芒頓失,再加上原來蓬勃開花的各種運動風氣,赫然緊縮,力量被切斷,預期造成巨大改變的希望,轉眼落空,傅榆於是大受打擊,陷入低潮。不同背景、但都在社運裡找到歸屬感、且希望讓對話與理解發生的他們,儼然孤兒,流浪在現實的震盪之間,無所適從。
既是知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七日印象電影負責人的沈可尚認為,不管是什麼樣議題的紀錄片,最終都是在處理作者自身的問題。他強烈地建議傅榆必須誠實面對自身,重要的不是關注陳為廷與蔡博藝何去何從,而是傅榆自己想要何去何從。
傅榆也就被逼得要誠實面對心理的狀態、往自己的內在方向探問,而不止是凝視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驚覺,原來令自己一蹶不振的落空,是由於自己把關於問題跟對答案的想像跟期待,都放在他們身上。一旦意識到自己過度依存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就明白,她必須回到自身,必須跟他們道別,切斷臍帶也似的精神連結,必須自己出發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
專制是所有聲音不得大於上位者聲音,民主則是讓對話有最大可能性的機制。是以,縱使感覺失落與挫敗,傅榆仍然相信,沒有誰應該是敵人,所有人都活在共通的處境。而民主本就是遠久思維與堆積細微改變的長路,從來無法快速、立即。
小檔案
傅榆,1982年生於臺灣,紀錄片導演,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圍該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父親為馬來西亞華人,來台求學、定居,即所謂僑生;母為印尼華僑,9歲已隨家人移民台灣,父母婚後都定居台灣,並生下傅榆。父母認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雖非嚴格定義上的外省人,但自我認同極其相似;傅榆亦曾自謂,長於外省家庭中,家人崇拜宋楚瑜,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
其作品有《蘇格拉底草莓論》(2006)、《大家一起照鏡子》(2008)、《百萬格子小富翁》(2011)、《123。草莓人》(2011)、《藍綠對話實驗室》(2012)、《我在台灣,我正青春》(2013)、《太陽・不遠─不小心變成總指揮》(2014)、《完美墜地》(2015)、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不曾消失的台灣省》(2018)。
沈可尚,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知名紀錄片導演,現為台北電影節總監。
1999年曾以大學的畢業製作《與山》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但此時他陷入低潮,因而轉至廣告界發展。在廣告界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然有機會參與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的紀錄片徵案製作,因而開啟紀錄片拍攝之路。
沈可尚陸續拍攝《野球孩子》、《賽鴿風雲》等作品,2013年以《築巢人》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2017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試圖為影展找出新的定位與各種可能。深度探討婚姻機制的《幸福定格》於2018年上映,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