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新聞評論破口為「傳統市場」,老實說這件事應該是原本就知道的事實,但我覺得這件事並不需要過度去批判,傳統市場的問題是政府需要解決,不要全部都怪罪到攤販上面,這樣的做法只是將所有的錯誤擠壓在弱勢身上。
我不喜歡多去評論除了金融交易以外的事情,但這樣的角度去評論我無法接受,站在攤販的立場來說,要他們從早到晚戴口罩是非常辛苦的,不是每個人都在市場工作過,但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下著雨濕黏的此刻,臉上帶口罩對他們來說很辛苦,在傳統市場工作並不是在辦公室吹冷氣這麼舒服,幾乎是工作時間幾個小時身體都是濕黏的,有些攤販甚至臉上會起疹子,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多數也願意配合,至少我看到的都有戴,但你要他們完全不去擺攤,這不是你我能決定的,這是政府的政策。
-
以前的傳統市場的攤販是採先佔先贏的方式,你只要在這邊擺久了自然而然這位置就是你的,所以搶位置是要靠智慧跟人脈,後來的市場改要加入工會繳租金,政府真的要讓傳統市場不成為真正的破口,把各大傳統市場的工會名冊拿出來,一一輔助並嚴格規定禁止擺攤,可以每個月輔助20000元,但只要偷擺攤被抓到罰25000元,我相信多數攤販都願意配合,這樣的輔助方式真的會比政府發給企業幾千萬幾億還夠防疫,我很樂見這件事的發生,讓市場一些為了養家活口的叔叔阿姨們都在家裡吹冷氣打電動看Neflix一起耍廢救台灣。
-
至於紓困金主要民眾能接觸為兩類,10萬與50萬的紓困方案但都是「貸款」,你給這些攤販也沒用,只要理性的民眾都不會去借,因為這個錢是要還的,在第二年開始都有利息,到時候只是讓八大官股銀行端認列更多的呆帳,最後還是全民買單,那如果企業呢?
我很幸運剛好有認識公司的高層,因為是高階主管去年他原本要減薪,後來政府給了有條件的輔助紓困金,結果公司並沒有減薪,獎金也照拿,而該公司去年營收創新高,股價創新高,輔助金也創新高,這樣的輔助就有那麼一點怪怪的,下禮拜紓困特別預算4.0總額預計提列至6300億,在過去幾次的發放之中給企業的比例比民眾高,但去年很多公司的訂單都是供不應求,那這紓困金的意義好像就比較不大了,如果真的要追究將過去一年拿到這些紓困金的企業都一一公開,讓民眾們去查去年的財報去比對稅後淨利以及公司股價,如果都是上升或者創新高的話,把這些去年的輔助金等比吐回並改發給傳統市場攤販,我相信這些叔叔阿姨肯定拿到輔助金就不會去市場擺攤了,中間的差額請用公司的法定盈餘公積以及保留盈餘去補,這樣可能比較合情合理。
-
回到銀行業來說,剛好八大官股行庫都有朋友在裡面,去年的10萬紓困金讓一堆奇奇怪怪的人都去借款,有些民眾還問這個錢要不要還,也有民眾要把這個錢拿去買摩托車、買手機、戴牙套等等,銀行櫃檯明明覺得不妥但又怕被民眾客訴,只好依照辦法讓貸款通過,另外這50萬的貸款更匪夷所思,當時搞得像是在賣金融商品一樣,這所謂的「紓困金」不是要給有需要的人嗎?怎麼變成好像銀行基層要扛業績一樣,可能銀行業主管不小心讓員工誤以為這是「業績」。
-
回到金融市場,昨天公布景氣信號連續第三個紅燈,綜合判斷分數為41分,創下1987年五月以來近34年的新高紀錄,表示多數國內的企業在營收獲利以及進出口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以國發會景氣燈號內主要的九項指標七項為紅燈分數為38-45過熱,出口為黃紅燈分數為32-37,而特別注意的是非農業就業人數為藍燈分數為9-16低迷,非農就業人數為就業報告中的一個項目,該項目能反映出製造行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及其增長,數字減少便代表企業減低生產,經濟步入蕭條,該數據是觀察社會經濟和金融發展程度和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每個人對經濟指標的解讀不太一樣,以我個人主觀解讀這樣的景氣指標的差異會是,貧富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但其實非農就業指數從2019年9月開始已經連續20個月低迷了。
-
回到股票市場一年不到的時間景氣循環股之一的海運股翻了10倍,而台股加權指數還原後加權指數為33311點創了歷史新高,今年5月份的台股月成交量為5235億,而2016年市場熱度較差時月成交均量為776億,這樣的景氣是投資人樂見的,我喜歡那種大家都好大家一起賺的感覺,當然更希望台灣越來越好,在國際間能見度越來越高,但請不要用自己網路的優勢去攻擊那些社群發聲力較弱的傳統市場攤販。
-
這紓困金的好意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使用的方式,老實說這樣的情況本來不想評論什麼,因為要得罪的人太多了,甚至會換來更多的爭論與批評,但是這次講的傳統市場我覺得用片面之詞去轉載、分享、挑動別人的情緒我無法接受,只希望能更多元的站在別人立場去想,在網絡世界之中不得不說「傳統市場」這群人比較弱勢他們不懂網路行銷、不懂廣告、不懂經營媒體、甚至很多人都不識字、但並不代表他們的聲音不重要,我很幸運還可以發文,但傳統市場攤販們的手都是拿來搬貨,並不是拿來滑手機的。
我相信紓困金一定也有用在好的和對的地方,把事情搞得越複雜一定會越多漏洞,政策越簡單越好,也能減少銀行端的業務麻煩以及傳染的風險,真的最乾脆又最有用的方式就是像美國跟日本一樣條件式齊頭式發放,沒必要經過企業再轉入發薪至民眾手中,但老實說我對於紓困金要怎麼發或者發放到哪裡我沒有太多意見,因為這些都不是我能決定的,背後可能有更多細節或不一樣的立場,我很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但如果要用一張圖片來評論傳統市場的不是,我認為沒在傳統市場工作的人沒有資格,真的要評論攤販的話等疫情結束跟我從凌晨四點到傳統市場戴口罩工作到傍晚維持一個月後再來評論,我也樂見主管機關下令三個月不讓攤販營業,這樣可以更有效控管疫情,但一定要有相對應的措施輔助,不要每四年才會在傳統市場見上一面,這時候卻都消失不見。
-
真的要針對民生用品的破口,關於賣場、超市還有宮廟也足夠去討論,或許也可以讓所有的公務人員、銀行櫃檯都休息,讓整個金融業、公司企業都停擺,但這樣做是相當不妥的,因為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只看一面,不管是民生必需、經濟環境、以及封城後可能的人性暴動,有相當多事情的事情要考量,並不是這麼的容易,但真的要評論的話,如果沒辦法到傳統市場體驗別人的辛苦,也可以用客觀的角度跑1000個傳統市場拍照當母體再用隨機抽樣去計算疫情前跟疫情後的流量差異再來評論,我知道並不會真的這樣做,因為噴口水,還是比噴汗水簡單。
自己從四歲開始就在傳統市場長大,後來在交易市場時常看到聽眾說,因為沒賺到錢或者賠錢開玩笑說去公園睡紙箱,老實說我小時後在菜市場真的都睡在紙箱,所以每次看到這段我都覺得很貼切。
市場的攤販們都是用淚水、汗水換薪水
並不是像我現在室內裡面吹冷氣噴口水
面對疫情我們能做的就是少出門、戴口罩,配合政府的所有防疫措施,少一點批評、少一點煽動、多一點體諒,疫情才是共同敵人
這是今天早上八點傳統市場的照片
我來幫這些辛苦的叔叔阿姨發個聲
提列法定盈餘公積分錄 在 王伯達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為新台幣升值,央行去年損失了1兆1563億元台幣啊.....
"使過去累積的匯兌準備金全數沖抵用盡之外,還提列了遞延損失3052億元,待未來準備金再有進帳時回沖。"
損失還沒沖完,盈餘還能繳國庫? 這樣合理嗎?
----------------------------------------------------------------------------
台幣兌美元在2017年創下30年最大升值幅度,許多台灣金融機構叫苦連連,擁有龐大外匯資產的央行也受創不輕。據審計部的審核報告,去年央行外匯資產評價損失1兆1563億元台幣,創下2010年來最嚴重匯損,使過去累積的匯兌準備金全數沖抵用盡之外,還提列了遞延損失3052億元,待未來準備金再有進帳時回沖。
在這樣的匯兌準備金機制的調節下,具備獨立地位卻又被歸類為國營事業的央行,去年淨利仍達2254億元台幣,與前年幾持平。從前總裁彭淮南到今年2月接任的楊金龍,仍得以連續八年固定上繳1800億元盈餘給國庫,且2019年將連續第十年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
由於美國施壓,台灣央行在彭淮南任內最後幾年已大幅減少干預匯市,加上外資大舉匯入,台幣兌美元繼2016年大漲2%後,去年再大漲8%。匯兌準備金在彭淮南卸任前再度見底,意味著楊金龍需在「前帳未清」的情況下,打造自己執掌央行的經營業績。
【即時頭條】台灣央行匯損準備金大失血 年度盈餘繳庫目標不改
去年台幣大幅升值,台灣央行匯兌損失高達1萬億台幣以上。不過,今年走馬上任的新總裁楊金龍,仍將年度盈餘上繳中央政府的目標維持在1800億元台幣不變。
台幣兌美元在2017年創下30年最大升值幅度,許多台灣金融機構叫苦連連,擁有龐大外匯資產的央行也受創不輕。據審計部的審核報告,去年央行外匯資產評價損失1兆1563億元台幣,創下2010年來最嚴重匯損,使過去累積的匯兌準備金全數沖抵用盡之外,還提列了遞延損失3052億元,待未來準備金再有進帳時回沖。
在這樣的匯兌準備金機制的調節下,具備獨立地位卻又被歸類為國營事業的央行,去年淨利仍達2254億元台幣,與前年幾持平。從前總裁彭淮南到今年2月接任的楊金龍,仍得以連續八年固定上繳1800億元盈餘給國庫,且2019年將連續第十年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
依台灣《中央銀行法》規定,因匯率變動的未實現評價盈虧不列入央行年度損益,而是列入資產負債表的「兌換差價準備」。此外,央行每年會在盈餘裡撥出一筆「兌換損失準備」,做為未來沖抵匯損用的存糧,依行政院規定目前約相當於一年以提列外匯資產的1%為上限。
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指出,台幣升或貶有各種原因,要有健全的財務就要有這種準備帳戶的作法。長期來看台幣有起有伏,匯兌利得或損失可以藉此平衡掉,去年留下的遞延損失,在未來有盈餘提存或是再有貶值時就可回沖。
他也進一步指出,任何一個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國家,當本國貨幣升值時就會有兌換損失,若立法院或行政院要求更多盈餘時,便可能影響到央行態度希望匯率走貶。「政府不應該給太高的盈餘繳庫目標,當然,如果央行的投資報酬率可以更高的話也更好,」許嘉棟稱。
由於美國施壓,台灣央行在彭淮南任內最後幾年已大幅減少干預匯市,加上外資大舉匯入,台幣兌美元繼2016年大漲2%後,去年再大漲8%。匯兌準備金在彭淮南卸任前再度見底,意味著楊金龍需在「前帳未清」的情況下,打造自己執掌央行的經營業績。
台灣央行在書面回應中稱,央行依規定每年都提存兌換損失準備,以應因匯率變動風險。此外,目前法定公積有8000多億元,黃金如以市價評價,亦有3000多億元的未實現利益,央行財務頗為健全。匯率有升有貶,近年來每年度的預算繳庫數仍均能達成。
2010年,同樣由於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當年匯損金額高達1.38萬億元,前一年準備金餘額約7187億元及當年增提的兌換損失準備1629億,悉數沖銷完畢,還另列遞延兌換差價損失5015億;之後2012年又出現近4900億匯損,準備金池子到了2013年才回補有餘。
2010年也是台灣匯市「拉尾盤」最顯著的一年,據臺北外匯經紀公司,台幣兌美元在當年最後一天收報30.368元台幣,較收盤前30分鐘的29.152元大幅走貶。不過,據央行的書面回覆,當年認列外幣資產的決算結帳折算匯率為29.5元;2017年度則是採用29.846元,貼近台北外匯收盤價29.848元。
延伸閱讀:物價、匯率、增長 台灣央行新任掌門的挑戰
關於央行會不會為了追求盈餘目標而影響貨幣與外匯政策的制定,在台灣一直是個爭議話題。央行也一再澄清絶對不會為了達成盈餘而操作利率與匯率,並稱盈餘繳庫不是央行經營目標,政府財政收入最好依賴稅收。
在行政院已通過的201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裡,央行依舊編列1801億元台幣的繳庫預算,佔明年度歲入(收入)的9.1%。立法院新會期已在上周開議,預算案還待審議,楊金龍預計也將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
「今年台幣走貶,央行準備金應該有回升,」元大投顧首席分析師陳森林表示,而且「目前在美國升息、台灣不動的大環境下,美台利差仍大,央行躺著就會賺,盈餘繳庫目標對於貨幣政策不會有什麼影響。」他預估台灣最快明年9月才會升息下,明年利差還將再擴大。
央行網站公佈的會計報表顯示,其今年1至8月的累計淨利為1426億元台幣,資產負債表裡包括兩個兌換準備帳戶與員工福利準備的「負債準備」項目金額回升至2639億元。
台幣兌美元今年以來累計回貶近3%。截至8月底,外匯儲備續創新高達4598.8億美元,較上年底增加約84億美元,主要因利息收入等投資運用收益以及持有幣別的估值變化。台灣央行並未公佈外匯儲備的投資幣別與標的。
回頭檢視去年的央行損益表,最大的賺錢項目仍為利息收入。根據央行網站公佈的2017年決算書,利息收入為3841億元,支出利息費用則為737億元,淨收入為3104億元。第二大則是反映外匯交易(包括即期、換匯等)盈虧的「外幣兌換利益」達497億元,為彭博檢視自2008年之後各年度財報裡成績最好的一年。
政治問題
盈餘繳庫在全球各國央行並不少見。美國聯儲局2017年繳回806億美元給美國財政部,前年為915億美元。瑞士央行去年獲利上繳聯邦與地方政府共20億瑞郎。
在為台灣維持相對低而穩定的通脹之余,在彭淮南的20年總裁任內,央行分紅平均每年佔中央政府歲入的10%,最高紀錄是2009年上繳2380億元,經常是僅次於稅收(約佔八成)的第二大歲入來源。
對於這樣比重是否過高,惠譽主權評級董事Andrew Fennell在電郵回覆中表示,「歸根究底,盈餘繳庫的比重是一個政治問題,只要央行可以維持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就不會影響到台灣的主權評等。」
Fennell指出,台灣央行的獲利主要來自於大量外匯儲備的利息收入,而且可能是由台灣經濟所擁有的大量外部淨債權所必然衍生而來。在惠譽對台灣主權評等的檢視裡,公共財政這一項目為中性。惠譽在2016年末時將台灣評等上調至AA-/穩定,主要便是由於政府承諾穩健的財政管理,而且近年來成功逐步降低債務負擔。
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網站,目前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占前3年度GDP平均數約為32.5%。(撰文:Argin Chang)
#台灣央行 #楊金龍 #台灣金融研訓院 #審計部 #台幣匯率
提列法定盈餘公積分錄 在 林楚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總經理可以罔顧股東權益,想發多少就發多少獎金!
台灣還需要法律?需要法院?需要法官嗎?
公司有賺錢, 員工紅利不是不能發, 但要依照公司法規定, 先繳完營利事業所得稅, 提列法定盈餘公積之後, 再由董事會決定要發多少,還要報股東會。如果每一個公司的總經理都可以自行決定把盈餘分掉, 那不是每個公司都可以以此逃漏稅, 逃避股東的監督?
今年一到七月, 因為災害讓蔬菜量減少的關係, 台北農產公司的蔬菜交易量減少了4.3%, 但平均交易價格上漲了35.2%, 所以農產公司今年破紀錄的在1到9月間賺了9600萬. 這些盈餘本該在會計年度結束後先繳稅, 再按股本比例分別上繳給台北市庫和國庫, 再來決定員工該分紅多少, 結果是韓國瑜大筆一揮, 直接送給員工做人情。
做人情也可以, 但做人情也應該是市政府和農委會等大股東來做, 怎麼輪到一個總經理自己做呢?
這件事牽涉到違反公司法和背信罪, 柯P如果不敢把韓國瑜送法辦, 那就太令人失望了。
我這會期擔任民進黨團幹事長, 所以柯P拜託我的事都努力幫忙, 但一碼歸一碼, 是非照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