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的推薦目錄:
- 關於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有90後女生向僱主辭職,要求翌日即走返新工,兼 ... 的評價
- 關於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提早離職協議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提早離職協議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提早離職協議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勞工處辭職信範本中文2023 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的評價
- 關於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勞工處辭職信範本中文2023 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的評價
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這些片廠必須認知到他們一取消上映或是
一投靠那些網路平台,我的來日就不多了」
——法國電影院老闆
───────────────────
電影院產業又經歷了像雲霄飛車一樣不平靜的一週。
不同於寧願分區上映也要死守電影院通路的《Tenet 天能》,《Mulan 花木蘭》女士果斷地拋棄了電影院,宣佈將在Disney+有提供服務的歐美市場以PVOD的方式提供訂戶線上購買觀看。在片廠和電影院的關係陷入冰點的同一週,美國法院也碰巧正式解除了箝制好萊塢71年的片廠兼營電影院禁令。
所以同樣焦頭爛額的電影院和片廠之間還有空間發生什麼愛的火花(或是憤怒的火花)嗎?
派拉蒙禁令的前世今生
 ̄ ̄ ̄ ̄ ̄ ̄ ̄ ̄ ̄ ̄
電影院和片廠之間的愛恨情仇起自102年前另外一場全球大流行的瘟疫: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造成了超過5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
Paramount老闆Adolph Zukor是當時從西班牙流感中獲益最多的好萊塢電影人。
在愛迪生信託還在製作並放映5到10分鐘的短片的同時,Zukor是第一個主張觀眾想看更長、更完整的故事並大膽投資超過40分鐘故事長片的製片。長片市場證實大獲成功之後,他跟好幾個製片參與了另外一個實驗性的投資案,投了好萊塢最早專做「發行」的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Zukor很快就發現這種「在開拍前提供資金給製片、在完成之後把片子帶去全國各城市放映、然後拆分65%票房給製片」的新行業/新商業模式將會改變整個產業,於是立刻買下該公司所有股份,跟自己的製片公司Famous Players-Lasky合併,成為今天我們認識的Paramount。
Paramount事業拼圖中的最後一塊,是Adolph Zukor在瘟疫降臨前一年才剛剛想到的邪惡點子:他想要併購電影院,將電影的三個部門製片、發行、放映通通合併成一家公司,藉以把電影院票口收到的每一分錢通通留在自己的口袋。
1918年底西班牙流感迎面撞來,成了Adolph Zukor的「天賜良機」。Papamount的律師提出了一個兇殘至極的作戰計畫:
Paramount會派人到全美各大城市假裝考察市場,然後故意放出消息說他們馬上要來這裡蓋一座裝潢更豪華、設備更新穎的電影院。正因流感疫情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當地獨立電影院經營者立刻被這個謠言整得人仰馬翻,因為Paramount要來跟你正面競爭的話隨即傳到你的貸款銀行耳中,下場就是在最你需要周轉的困難時節,你的往來銀行反而決定對你落井下石、抽走銀根。
整個計畫最高明之處是Paramount甚至不用真的花錢去蓋新電影院,就逼得無數獨立電影院舉雙白旗投降。
兩年多後,包含併購以及新蓋的電影院在內Paramount已經坐擁全美303家首輪電影院,成為整個地球上實力最強大的電影托拉斯怪獸。
1948年美國最高法院終於在United States v. Paramount Pictures, Inc.的劃時代判決中,認定幾家好萊塢片廠同時經營發行和放映業務,涉嫌濫用市場力量進行不公平競爭,因而違反反托拉斯法。
稍後的和解協議中,主要當事人Paramount和 Warner Bros向司法部承諾拆分電影院經營權,永遠不再跨足放映業。其他家片廠並非本案當事人,也未在和解協議範圍中,但因相同法理可能也會用來對付他們,所以即使擁有零星幾家電影院產權,也從未敢像1930年代那樣大幅擴張。
這個拘束好萊塢長達71年的和解協議就被稱作派拉蒙禁令(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上任之後,司法部就一改過去立場,積極推動廢止派拉蒙禁令。直到昨天法院終於認可司法部的見解,認為現今的市場環境已經無法想像片廠可以透過限定電影院放映什麼電影來造成不公平競爭,因為電影院的真正競爭者早已不是其他電影院,而是71年前根本不存在的電視、DVD、VOD、Netflix等等新玩意兒。因此法院基於公益同意廢止禁令。禁令失效後,可能發生的影響包括:
1)片廠終於可以買電影院。只要你有錢。而且電影院行情正因為疫情而不斷走低,也就是說你不一定要像Apple、Amazon或是Netflix那樣有錢,也很可能買得起。先前AMC面臨破產危機時各種收購談判的傳聞就已經滿天飛。
2)惡名昭彰的「Block Booking搭售」有可能死灰復燃。也就是說發行商將可以明目張膽地以A級片+B級片強迫一起放、不然都別放的方式和電影院談判。對於談判權力相對較小的獨立電影院來說,日子肯定會艱困許多。
3)電影院也可能主動找片廠結盟。此時此刻電影院業的體質都非常羸弱,所以他們不一定會坐等片廠來收購,可能也會主動上門求售。甚至直接被業主放棄的廢棄電影院,也可能被房東打包賣給片廠。
4)以和解協議為形式的禁令雖然被廢了,反托拉斯法並沒有被廢止。所以電影院如果被片廠欺負了,也不是完全求救無門,只是得用曠日廢時的官司想辦法得到一個新的勝訴判決。
問題在於幾家片廠在過去一年內紛紛把業務重心轉向你家客廳的新戰場,到底這時候併購電影院對誰還有好處?
Apple、Amazon或是Netflix這些非傳統片廠之外,Disney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買主。雖然Disney是傳統片廠中串流生意最成功的一家,但擁有漫威電影、星戰電影等等科幻動作宇宙的Disney也是電影體驗如果能活下來的最大獲益者。已經連年從電影院領走一卡車又一卡車現鈔的Disney最有動機讓電影院活著(而且必須用最好的聲光設備活著)
磨刀霍霍向木蘭
 ̄ ̄ ̄ ̄ ̄ ̄ ̄
但在此同時,Disney也是過去一週電影院老闆們的共同敵人。
Disney執行長Bob Chapek在發佈上一季財報的線上會議中,正式宣佈9月4日上映的《Mulan 花木蘭》將跳過美國和多個歐洲市場的電影院,直接上架已經有超過一億用戶的串流平台Disney+,但訂戶須額外支付29.99美元的費用才能觀看。Chapek說他們會密切觀察消費者對於這種高單價的方案會如何反應,但他同時非常謹慎地強調這將只是個案,絕不代表迪士尼正在考慮任何縮短空窗期的激進方案(說的正是Universal你呢)。
娛樂產業媒體IndieWire說以29.99美元零售的《花木蘭》可能需要3000萬筆交易才有可能跟去年的《Aladdin 阿拉丁》一樣賺錢。所以Disney很可能是把很高比例的希望放在電影院可以正常營業的海外市場,比如中國。Deadline則訪問到好萊塢電影的投資人,他說Disney現在分文都賺不到,所以《花木蘭》上Disney+的意義就是能賺多少算多少。但他不認為這會是電影院體驗的末日,他認為還是會有很多人寧願在電影院觀看,票房仍然會是好萊塢電影重大收入來源。
投資銀行MKM Partners的分析師Eric Handler 說Disney是過去幾年電影發行空窗期的最強而有力的支持者,所以Disney出此下策絕對意義重大。而且他們甚至不想等《Tenet天能》的市場反應再做決定。雖然Disney執行長Bob Chapek堅稱《花木蘭》將只是個案,但如果成果很好,他認為Disney絕對會打造自己的PVOD商業模式。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場外觀察是,彭博新聞聽到Bob Chapek取代Bob Iger成為Disney執行長後,一直傳出權力不穩,而已經專任董事長的Iger實際上仍在第一線做決策的各種新聞層出不窮。但這次發佈重大訊息(上季財報)的線上會議場合,Iger意外地缺席,顯見Chapek真的已經是Disney貨真價實的執行長。
最後,則是此重大消息的最大受害者——電影院的反應:
1)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聯盟意外地保持低調,並未對Disney的動作做出正式回應。但Deadline提供了某家電影院老闆非常戲劇性的反應——「這些傢伙再也用不著放映業的任何合作夥伴了!幹嘛這麼笨還把利潤分給我們這些外人呢?只要10%用戶買了《花木蘭》,Disney就能坐收1.81億美元。如果50%用戶買了《花木蘭》,Disney能收到整整9.06億。重點是這些錢每一分都直接進了他們家口袋。」他接著預測這一步等於宣判電影院死刑,電影院最終淪為吃飯用餐的場所,而且那些少於20家的業者最後可能根本活不下去。
2)英國電影院老闆用嘲諷的口氣向Disney喊話:「想回到電影院的時候隨時通知我們一聲喔。到時候我應該會睡在銀行門口泡自己的尿漬裡頭(等你們回來)」。
3)德國最大的電影院業者HDF Kino發表聲明表示Disney拿VOD來實驗的做法形同玩火。他說電影院的上游供應商使用這種炒短線的戰術,不僅是在拿電影院的未來當賭注,也等於拿整個電影產業的獨立性和多元性當成賭注。
4)一家位於巴黎近郊的電影院,則因為老闆的激烈抗議動作一夜爆紅。該電影院老闆除了用球棒砸爛《花木蘭》的宣傳看板之外,也交代了他這麼做的動機:「我們非常感謝Warner決定在八月底發行《天能》。但這還不夠。這些片廠必須認知到他們一取消上映或是一投靠那些網路平台,我的來日就不多了。我把一生奉獻在放映電影之上,而且我還不想死。」
2020年最終變成了製片業、發行業和放映業各自的生死存亡之戰。而這種自求多福的關頭,「夥伴關係」這個詞彙顯然已值不了幾個錢......
亂世之中的優先待辦事項
 ̄ ̄ ̄ ̄ ̄ ̄ ̄ ̄ ̄ ̄ ̄
和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的沉默也許有類似的「體諒」情感,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對Disney+的動作給了異常溫和的評論:
AMC執行長Adam Aron說「就像AMC處在巨大壓力下,Disney也處在同樣的壓力下。壓力聚集到某個程度,Disney終究得將他們的電影產品拿出來變現」。對AMC和Disney這兩個好萊塢最大的疫情受災戶來說,活下去才是優先待辦事項。
會採取這種溫和立場而沒有跟著全世界其他電影院一起叫罵,是因為AMC自己為了求生存才在一週前做了電影業認為大逆不道的事:他們和Universal簽署協議主動放棄空窗期的慣例,讓Universal可以在上映17天後就把自己家的電影送上VOD平台租售。
針對同業過去幾天對此協議的批評,Aron說改變確實是困難的,他可以理解同業對於改變的焦慮不安。他強調Universal方案「我們通盤研究過,沙盤推演過,仔細考慮過,激烈辯論過」,並認為他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他首度也鬆口說Universal確實在前述協議中同意將提早上架VOD的租金拆帳給他們,彌補電影院因此蒙受的損失。
AMC同時公佈上一季財報,總計虧損了5.6億美元,全季收入僅19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5.1億美元驟降98.7%。不過在救命資金的挹注下,AMC執行長Adam Aron說他們已經正式度過疫情中的財務危機。
同一時間,AMC母公司中國萬達集團的萬達電影也公佈上半年業績報告,上半年合計收入僅19.72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劇烈下滑73.93%,凈虧損高達15.67億,這是萬達電影上市以來首度出現半年度虧損。虧損的主因是旗下電影院無法開門營業,發行部門也無法發行包含《唐人街探案3》等重量級電影。
值得注意的上月底萬達電影才申請非公開募資,預計在三年內繼續投入31.45億人民幣新建162家新電影院。此外,兩個月萬達還首度開放電影院特許加盟。萬達原本就是中國市占率最高的電影院品牌,已經有656家合計5806塊銀幕。外界猜測萬達的企圖可能是趁中小型電影院因疫情而體質變弱之際,加速提高市占率,以便取得更大的權力統一排片並降低管理成本。但也有人認為鉅額虧損的萬達之所以和市場對賭,可能是有來自政府資金進場。
這世界上很可能沒有剩下多少人和萬達一樣,覺得在這瞬息萬變的產業動盪之中擴張電影院版圖是最優先的待辦事項
昨天另外一個重磅新聞給出了另外一個優先的待辦事項:
AT&T併購Warner之後的改組進行到下一個階段。從Hulu來的新任WarnerMedia執行長Jason Kilar再度搬走了幾顆前朝留下來的石頭,包含原本監管HBO等頻道的WarnerMedia Entertainment董事長Bob Greenblatt 和HBO Max首席內容長 Kevin Reilly兩位資深電視高層都將離職。Kilar將派自己在Hulu的左右手Andy Forssell監管整個AT&T集團最看重的HBO Max。此外還將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一口氣統整包含Warner Bros、HBO、HBO Max、TNT等多個部門的內容製作業務,而且該部門的最優先任務是確保這些新內容可以讓HBO Max能在全球市場更加成功。
所有節目優先供應HBO Max競爭需求之下,他口中的組織簡潔化、關鍵業務集中化、效率最佳化等等用語,其實都指向一個簡單明瞭的最優先待辦事項:串流萬歲萬萬歲(跪)!
|新聞出處|
‘Mulan’ Madness: With A Potential Disney+ Windfall, Will Studio Still Need Movie Theaters?(https://bit.ly/2DkJgRG)
Despite Moving ‘Mulan’ to Disney+, the Mouse Can’t Afford to Make VOD Its Future — Yet(https://bit.ly/31jbKmU)
Disney and ‘Mulan' Are All In on Streaming(https://bloom.bg/3aamrw5)
Disney Charts Streaming Future as Coronavirus Roils Legacy Businesses(https://bit.ly/33GHoOf)
萬達復業票房2.78億, 短期內虧損將進一步加劇(https://bit.ly/2PDosHG)
AMC娛樂第二財季虧損,疫情令影院關閉(https://on.wsj.com/3a74IWc)
AMC Theatres Boss: ‘We’ve Survived the Corona Crisis’(https://bit.ly/2DmIR1r)
German Cinema Org Weighs In On ‘Mulan’ Controversy: “[Disney Is] Playing With Fire”(https://bit.ly/2XARITK)
Theater Owner Goes Viral for Destroying ‘Mulan’ Poster Over Disney+ Release: ‘Very Devastating’(https://bit.ly/2ERRUYj)
Judge Agrees to End 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https://bit.ly/2EZptYt)
Theaters Have Many Problems, but the Consent Decrees Weren’t One(https://bit.ly/31x7GiX)
WarnerMedia undergoes major reorganization as HBO Max gets higher priority(https://bit.ly/30DNn46)
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這些片廠必須認知到他們一取消上映或是
一投靠那些網路平台,我的來日就不多了」
——法國電影院老闆
───────────────────
電影院產業又經歷了像雲霄飛車一樣不平靜的一週。
不同於寧願分區上映也要死守電影院通路的《Tenet 天能》,《Mulan 花木蘭》女士果斷地拋棄了電影院,宣佈將在Disney+有提供服務的歐美市場以PVOD的方式提供訂戶線上購買觀看。在片廠和電影院的關係陷入冰點的同一週,美國法院也碰巧正式解除了箝制好萊塢71年的片廠兼營電影院禁令。
所以同樣焦頭爛額的電影院和片廠之間還有空間發生什麼愛的火花(或是憤怒的火花)嗎?
派拉蒙禁令的前世今生
 ̄ ̄ ̄ ̄ ̄ ̄ ̄ ̄ ̄ ̄
電影院和片廠之間的愛恨情仇起自102年前另外一場全球大流行的瘟疫: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造成了超過5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
Paramount老闆Adolph Zukor是當時從西班牙流感中獲益最多的好萊塢電影人。
在愛迪生信託還在製作並放映5到10分鐘的短片的同時,Zukor是第一個主張觀眾想看更長、更完整的故事並大膽投資超過40分鐘故事長片的製片。長片市場證實大獲成功之後,他跟好幾個製片參與了另外一個實驗性的投資案,投了好萊塢最早專做「發行」的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Zukor很快就發現這種「在開拍前提供資金給製片、在完成之後把片子帶去全國各城市放映、然後拆分65%票房給製片」的新行業/新商業模式將會改變整個產業,於是立刻買下該公司所有股份,跟自己的製片公司Famous Players-Lasky合併,成為今天我們認識的Paramount。
Paramount事業拼圖中的最後一塊,是Adolph Zukor在瘟疫降臨前一年才剛剛想到的邪惡點子:他想要併購電影院,將電影的三個部門製片、發行、放映通通合併成一家公司,藉以把電影院票口收到的每一分錢通通留在自己的口袋。
1918年底西班牙流感迎面撞來,成了Adolph Zukor的「天賜良機」。Papamount的律師提出了一個兇殘至極的作戰計畫:
Paramount會派人到全美各大城市假裝考察市場,然後故意放出消息說他們馬上要來這裡蓋一座裝潢更豪華、設備更新穎的電影院。正因流感疫情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當地獨立電影院經營者立刻被這個謠言整得人仰馬翻,因為Paramount要來跟你正面競爭的話隨即傳到你的貸款銀行耳中,下場就是在最你需要周轉的困難時節,你的往來銀行反而決定對你落井下石、抽走銀根。
整個計畫最高明之處是Paramount甚至不用真的花錢去蓋新電影院,就逼得無數獨立電影院舉雙白旗投降。
兩年多後,包含併購以及新蓋的電影院在內Paramount已經坐擁全美303家首輪電影院,成為整個地球上實力最強大的電影托拉斯怪獸。
1948年美國最高法院終於在United States v. Paramount Pictures, Inc.的劃時代判決中,認定幾家好萊塢片廠同時經營發行和放映業務,涉嫌濫用市場力量進行不公平競爭,因而違反反托拉斯法。
稍後的和解協議中,主要當事人Paramount和 Warner Bros向司法部承諾拆分電影院經營權,永遠不再跨足放映業。其他家片廠並非本案當事人,也未在和解協議範圍中,但因相同法理可能也會用來對付他們,所以即使擁有零星幾家電影院產權,也從未敢像1930年代那樣大幅擴張。
這個拘束好萊塢長達71年的和解協議就被稱作派拉蒙禁令(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上任之後,司法部就一改過去立場,積極推動廢止派拉蒙禁令。直到昨天法院終於認可司法部的見解,認為現今的市場環境已經無法想像片廠可以透過限定電影院放映什麼電影來造成不公平競爭,因為電影院的真正競爭者早已不是其他電影院,而是71年前根本不存在的電視、DVD、VOD、Netflix等等新玩意兒。因此法院基於公益同意廢止禁令。禁令失效後,可能發生的影響包括:
1)片廠終於可以買電影院。只要你有錢。而且電影院行情正因為疫情而不斷走低,也就是說你不一定要像Apple、Amazon或是Netflix那樣有錢,也很可能買得起。先前AMC面臨破產危機時各種收購談判的傳聞就已經滿天飛。
2)惡名昭彰的「Block Booking搭售」有可能死灰復燃。也就是說發行商將可以明目張膽地以A級片+B級片強迫一起放、不然都別放的方式和電影院談判。對於談判權力相對較小的獨立電影院來說,日子肯定會艱困許多。
3)電影院也可能主動找片廠結盟。此時此刻電影院業的體質都非常羸弱,所以他們不一定會坐等片廠來收購,可能也會主動上門求售。甚至直接被業主放棄的廢棄電影院,也可能被房東打包賣給片廠。
4)以和解協議為形式的禁令雖然被廢了,反托拉斯法並沒有被廢止。所以電影院如果被片廠欺負了,也不是完全求救無門,只是得用曠日廢時的官司想辦法得到一個新的勝訴判決。
問題在於幾家片廠在過去一年內紛紛把業務重心轉向你家客廳的新戰場,到底這時候併購電影院對誰還有好處?
Apple、Amazon或是Netflix這些非傳統片廠之外,Disney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買主。雖然Disney是傳統片廠中串流生意最成功的一家,但擁有漫威電影、星戰電影等等科幻動作宇宙的Disney也是電影體驗如果能活下來的最大獲益者。已經連年從電影院領走一卡車又一卡車現鈔的Disney最有動機讓電影院活著(而且必須用最好的聲光設備活著)
磨刀霍霍向木蘭
 ̄ ̄ ̄ ̄ ̄ ̄ ̄
但在此同時,Disney也是過去一週電影院老闆們的共同敵人。
Disney執行長Bob Chapek在發佈上一季財報的線上會議中,正式宣佈9月4日上映的《Mulan 花木蘭》將跳過美國和多個歐洲市場的電影院,直接上架已經有超過一億用戶的串流平台Disney+,但訂戶須額外支付29.99美元的費用才能觀看。Chapek說他們會密切觀察消費者對於這種高單價的方案會如何反應,但他同時非常謹慎地強調這將只是個案,絕不代表迪士尼正在考慮任何縮短空窗期的激進方案(說的正是Universal你呢)。
娛樂產業媒體IndieWire說以29.99美元零售的《花木蘭》可能需要3000萬筆交易才有可能跟去年的《Aladdin 阿拉丁》一樣賺錢。所以Disney很可能是把很高比例的希望放在電影院可以正常營業的海外市場,比如中國。Deadline則訪問到好萊塢電影的投資人,他說Disney現在分文都賺不到,所以《花木蘭》上Disney+的意義就是能賺多少算多少。但他不認為這會是電影院體驗的末日,他認為還是會有很多人寧願在電影院觀看,票房仍然會是好萊塢電影重大收入來源。
投資銀行MKM Partners的分析師Eric Handler 說Disney是過去幾年電影發行空窗期的最強而有力的支持者,所以Disney出此下策絕對意義重大。而且他們甚至不想等《Tenet天能》的市場反應再做決定。雖然Disney執行長Bob Chapek堅稱《花木蘭》將只是個案,但如果成果很好,他認為Disney絕對會打造自己的PVOD商業模式。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場外觀察是,彭博新聞聽到Bob Chapek取代Bob Iger成為Disney執行長後,一直傳出權力不穩,而已經專任董事長的Iger實際上仍在第一線做決策的各種新聞層出不窮。但這次發佈重大訊息(上季財報)的線上會議場合,Iger意外地缺席,顯見Chapek真的已經是Disney貨真價實的執行長。
最後,則是此重大消息的最大受害者——電影院的反應:
1)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聯盟意外地保持低調,並未對Disney的動作做出正式回應。但Deadline提供了某家電影院老闆非常戲劇性的反應——「這些傢伙再也用不著放映業的任何合作夥伴了!幹嘛這麼笨還把利潤分給我們這些外人呢?只要10%用戶買了《花木蘭》,Disney就能坐收1.81億美元。如果50%用戶買了《花木蘭》,Disney能收到整整9.06億。重點是這些錢每一分都直接進了他們家口袋。」他接著預測這一步等於宣判電影院死刑,電影院最終淪為吃飯用餐的場所,而且那些少於20家的業者最後可能根本活不下去。
2)英國電影院老闆用嘲諷的口氣向Disney喊話:「想回到電影院的時候隨時通知我們一聲喔。到時候我應該會睡在銀行門口泡自己的尿漬裡頭(等你們回來)」。
3)德國最大的電影院業者HDF Kino發表聲明表示Disney拿VOD來實驗的做法形同玩火。他說電影院的上游供應商使用這種炒短線的戰術,不僅是在拿電影院的未來當賭注,也等於拿整個電影產業的獨立性和多元性當成賭注。
4)一家位於巴黎近郊的電影院,則因為老闆的激烈抗議動作一夜爆紅。該電影院老闆除了用球棒砸爛《花木蘭》的宣傳看板之外,也交代了他這麼做的動機:「我們非常感謝Warner決定在八月底發行《天能》。但這還不夠。這些片廠必須認知到他們一取消上映或是一投靠那些網路平台,我的來日就不多了。我把一生奉獻在放映電影之上,而且我還不想死。」
2020年最終變成了製片業、發行業和放映業各自的生死存亡之戰。而這種自求多福的關頭,「夥伴關係」這個詞彙顯然已值不了幾個錢......
亂世之中的優先待辦事項
 ̄ ̄ ̄ ̄ ̄ ̄ ̄ ̄ ̄ ̄ ̄
和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的沉默也許有類似的「體諒」情感,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對Disney+的動作給了異常溫和的評論:
AMC執行長Adam Aron說「就像AMC處在巨大壓力下,Disney也處在同樣的壓力下。壓力聚集到某個程度,Disney終究得將他們的電影產品拿出來變現」。對AMC和Disney這兩個好萊塢最大的疫情受災戶來說,活下去才是優先待辦事項。
會採取這種溫和立場而沒有跟著全世界其他電影院一起叫罵,是因為AMC自己為了求生存才在一週前做了電影業認為大逆不道的事:他們和Universal簽署協議主動放棄空窗期的慣例,讓Universal可以在上映17天後就把自己家的電影送上VOD平台租售。
針對同業過去幾天對此協議的批評,Aron說改變確實是困難的,他可以理解同業對於改變的焦慮不安。他強調Universal方案「我們通盤研究過,沙盤推演過,仔細考慮過,激烈辯論過」,並認為他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他首度也鬆口說Universal確實在前述協議中同意將提早上架VOD的租金拆帳給他們,彌補電影院因此蒙受的損失。
AMC同時公佈上一季財報,總計虧損了5.6億美元,全季收入僅19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5.1億美元驟降98.7%。不過在救命資金的挹注下,AMC執行長Adam Aron說他們已經正式度過疫情中的財務危機。
同一時間,AMC母公司中國萬達集團的萬達電影也公佈上半年業績報告,上半年合計收入僅19.72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劇烈下滑73.93%,凈虧損高達15.67億,這是萬達電影上市以來首度出現半年度虧損。虧損的主因是旗下電影院無法開門營業,發行部門也無法發行包含《唐人街探案3》等重量級電影。
值得注意的上月底萬達電影才申請非公開募資,預計在三年內繼續投入31.45億人民幣新建162家新電影院。此外,兩個月萬達還首度開放電影院特許加盟。萬達原本就是中國市占率最高的電影院品牌,已經有656家合計5806塊銀幕。外界猜測萬達的企圖可能是趁中小型電影院因疫情而體質變弱之際,加速提高市占率,以便取得更大的權力統一排片並降低管理成本。但也有人認為鉅額虧損的萬達之所以和市場對賭,可能是有來自政府資金進場。
這世界上很可能沒有剩下多少人和萬達一樣,覺得在這瞬息萬變的產業動盪之中擴張電影院版圖是最優先的待辦事項
昨天另外一個重磅新聞給出了另外一個優先的待辦事項:
AT&T併購Warner之後的改組進行到下一個階段。從Hulu來的新任WarnerMedia執行長Jason Kilar再度搬走了幾顆前朝留下來的石頭,包含原本監管HBO等頻道的WarnerMedia Entertainment董事長Bob Greenblatt 和HBO Max首席內容長 Kevin Reilly兩位資深電視高層都將離職。Kilar將派自己在Hulu的左右手Andy Forssell監管整個AT&T集團最看重的HBO Max。此外還將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一口氣統整包含Warner Bros、HBO、HBO Max、TNT等多個部門的內容製作業務,而且該部門的最優先任務是確保這些新內容可以讓HBO Max能在全球市場更加成功。
所有節目優先供應HBO Max競爭需求之下,他口中的組織簡潔化、關鍵業務集中化、效率最佳化等等用語,其實都指向一個簡單明瞭的最優先待辦事項:串流萬歲萬萬歲(跪)!
|新聞出處|
‘Mulan’ Madness: With A Potential Disney+ Windfall, Will Studio Still Need Movie Theaters?(https://bit.ly/2DkJgRG)
Despite Moving ‘Mulan’ to Disney+, the Mouse Can’t Afford to Make VOD Its Future — Yet(https://bit.ly/31jbKmU)
Disney and ‘Mulan' Are All In on Streaming(https://bloom.bg/3aamrw5)
Disney Charts Streaming Future as Coronavirus Roils Legacy Businesses(https://bit.ly/33GHoOf)
萬達復業票房2.78億, 短期內虧損將進一步加劇(https://bit.ly/2PDosHG)
AMC娛樂第二財季虧損,疫情令影院關閉(https://on.wsj.com/3a74IWc)
AMC Theatres Boss: ‘We’ve Survived the Corona Crisis’(https://bit.ly/2DmIR1r)
German Cinema Org Weighs In On ‘Mulan’ Controversy: “[Disney Is] Playing With Fire”(https://bit.ly/2XARITK)
Theater Owner Goes Viral for Destroying ‘Mulan’ Poster Over Disney+ Release: ‘Very Devastating’(https://bit.ly/2ERRUYj)
Judge Agrees to End 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https://bit.ly/2EZptYt)
Theaters Have Many Problems, but the Consent Decrees Weren’t One(https://bit.ly/31x7GiX)
WarnerMedia undergoes major reorganization as HBO Max gets higher priority(https://bit.ly/30DNn46)
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提早離職協議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提早離職,就要付予僱主通知金去取代通知期。 員工自提離職反悔協議不願提早離開 ... 通知期,少於個月就需要支付代通知金。 」根據條例,僱員只要連續受僱於同僱主4 ... ... <看更多>
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提早離職協議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提早離職,就要付予僱主通知金去取代通知期。 員工自提離職反悔協議不願提早離開 ... 通知期,少於個月就需要支付代通知金。 」根據條例,僱員只要連續受僱於同僱主4 ... ... <看更多>
提早離職代通知金信 在 有90後女生向僱主辭職,要求翌日即走返新工,兼 ... 的推薦與評價
她指,即使以WhatsApp辭職,也有責任補回正式辭職信,讓人事部作紀錄。 此外,部分人連辭職需要通知期或代通知金也搞不清。 吳指曾有男售貨員擢升副經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