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美國的景氣復甦速度算相對快的,雖然美國的就業恢復緩和下來了,但跟開發中國家相比,歐美的情況比他們好很多了。」
美國7月份的就業成長預期會持續上升,加上失業率逐漸下降、平均時薪持續成長,經濟看似穩定恢復中,不過中國武漢肺炎Delta病毒來勢洶洶,從7月份開始確診病例數逐日增加,也替經濟復甦增加更多不確定性,數據顯示,2021年的就業成長落在每月23.3萬至85萬之間,Q2剛好遇上疫情趨緩,美國經濟跟著強勁反彈,預計失業率將下降至5.7%,另外前陣子美國缺工促使雇主必須提高工資,才能招募員工,預計7月份平均時薪成長0.3%,工資年成長率也提高至3.8%。
聯準會(Fed)發表半年一度的貨幣政策報告顯示,須待通貨膨脹與就業目標達成,才會考慮調整購債計畫和利率水準,美國疫苗接種計劃進展良好,加上有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援,經濟得以迅速反彈;不過,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前景仍然帶來隱憂,可能打擊經濟,就業水準也未回復至疫前水準。Fed強調,準備在風險出現時適當調整貨幣政策立場。「疫情導致經濟出現若干結構性轉變,包括更快地引入新科技、民眾的退休步伐提速。大量民眾包括女性和少數族裔,仍然脫離就業市場。同時,供應鏈受干擾,導致物價上升,影響通貨膨脹前景。」
近期的供應鏈瓶頸推升商品價格,通貨膨脹壓力或更持久,但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暫時性高通貨膨脹,之後會回落至Fed 2%長期通貨膨脹目標水準,未來繼續評估經濟是否正朝目標邁進,以決定資產購買計劃。隨著特殊情況的過去,供需應更接近平衡,普遍預計通貨膨脹將下降。而第二季數據顯示需求進一步強勁成長,Fed準備在風險出現時適當調整貨幣政策立場。
Fed提到,疫情引發的退休潮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拖累勞動參與率,疫情後的勞動力市場和最大就業的特徵可能與2020年初不同。部份類型的貨幣市場基金、銀行貸款和債券共同基金的結構性弱點依然存在;補充槓桿率(SLR)臨時變化於2021年3月到期後,對公債市場運行沒有明顯影響,在企業和家庭應對複雜的經濟重啟之際,復甦仍處於正軌。例如,物價上漲速度快於預期,儘管供應瓶頸和其他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預計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消退,但短期內通貨膨脹前景的上行風險有所增加。
招聘放緩也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原因:企業希望招聘更多員工,但並沒有足夠多的工人準備接受這些工作,因為正在應對持續的健康和家庭問題,且可以依靠仍在發放的聯邦失業補貼來幫助支付帳單。「這些因素中很多對勞動參與率的影響應該會在未來幾個月逐步消退,不過,勞動力市場復甦的速度和強勁程度仍不確定,從4月到6月,需求進一步強勁成長。在家庭儲蓄增加、金融狀況寬鬆、財政支持持續和經濟重啟的背景下,強勁家庭支出得以持續,且金融體系仍具有韌性。」
儘管遭遇中國武漢肺炎疫情一波波衝擊,但全球經濟仍持續復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中國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表示,全球經濟正在改善,但仍遠低於疫情爆發前的走勢,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為6%,這是很高的預測值,且為過去幾十年來全球最高的成長速度。IMF並將2022年的增速預測上修至4.9%。
中國方面,因為官方近月來減少公共投資及財政支持力度,IMF日前將中國2021年GDP增速預期下修至8.1%,2022年的增速估值則調升至5.7%,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3.2%,成為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且較2009年時全球經濟增速幾乎停滯的金融危機情況更為慘烈。在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前,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超過3%,但經疫情影響,經濟增幅總計減少超過6%,隨著中國武漢肺炎Delta變異毒株出現,各國疫情發展和控制的不同步導致了經濟分化趨勢。發達經濟體有近40%人口已經接種疫苗,新興經濟體的接種率為11%,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僅有很少數人接種疫苗。
疫苗獲取能力已成為世界經濟斷層的主要原因,能夠獲得疫苗的國家,其經濟有望在2021年稍後恢復正常,而這些國家主要都是發達經濟體;沒有足夠機會獲得疫苗的國家,將面臨病例再度激增和死亡人數上升問題,2021年春季全球經濟可能已恢復到疫情前規模,從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全球衰退中實現非凡復甦。但新的變種病毒給全球經濟擴張蒙上一層陰雲,打亂了亞洲製造強國的節奏,使一些西方消費者感到不安,並在富國和窮國之間造成分裂,在歐洲和北美,由於疫苗的廣泛接種,企業和家庭開始試探性地將目光投向疫情之後。但亞洲部分地區的政府還在實施新的社會限制措施和支出計劃,以對抗德爾塔變種的快速傳播。另外,非洲的較低疫苗接種率意味著其經濟復甦或將落後於其他地區。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在截至6月的三個月,歐元區經濟成長環比摺合成年率為8.3%,增幅超過體量更大的美國經濟,並結束了冬季的短暫衰退。歐盟官員預計歐盟經濟將在2021年最後一個季度恢復到疫情前規模。
https://cn.wsj.com/articles/%E5%85%A8%E7%90%83%E7%B6%93%E6%BF%9F%E6%98%A5%E5%AD%A3%E5%B7%B2%E6%81%A2%E5%BE%A9%E8%87%B3%E7%96%AB%E6%83%85%E5%89%8D%E8%A6%8F%E6%A8%A1%EF%BC%8C%E4%BD%86delta%E8%AE%8A%E7%A8%AE%E5%8F%88%E4%BD%BF%E5%89%8D%E6%99%AF%E8%92%99%E9%99%B0-11627893309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fed%E5%8D%8A%E5%B9%B4%E5%A0%B1%E9%A1%AF%E7%A4%BA-%E5%8E%9F%E6%96%99%E7%9F%AD%E7%BC%BA%E5%92%8C%E6%8B%9B%E8%81%98%E5%9B%B0%E9%9B%A3%E6%AD%A3%E9%98%BB%E7%A4%99%E7%BE%8E%E5%9C%8B%E7%B6%93%E6%BF%9F%E5%BE%A9%E7%94%A6-234548481.html
https://ctee.com.tw/news/china/498753.html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29696
提高最低工資是否會導致物價上升 在 朱智德 立委參選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同工同酬不落實 官員無恥噴幹話】
記者會完整新聞稿連結:https://reurl.cc/OqGWpr
2020年9月21日媒體報導,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表示:「希望一些民間的建案,能夠招募移工,我們覺得,一方面還是可以舒緩一下民間缺工的問題、降低營造成本的增加、甚至進而影響房價...」花次長一句話充分顯示了幾個很「熟悉」的論述邏輯:
一、「缺工,找移工」
二、搞定「移工」即可解決(房價)問題
【引進移工,解決房價問題?】
2020年的今天,房價已被炒飆到年輕人被迫「自暴自棄」的地步時,花次長表示,為私人營造業引進移工,有可能抑制房價——雖說,長期以來,移工一直是「代罪羔羊」,然而把移工不僅當成資方缺工的解方,更當成民生大問題的解方,這倒是頭一遭。
眾所皆知,高房價多起因於地產炒作、房產囤積。但為了幫建商省錢,堂堂次長大人連「營造業開放聘僱移工會讓房價下降」的邏輯,都講得出來!試問,當財團、老闆省了人力成本而賺錢時,消費者物價指數會降低?房子,會在蓋房子的工人薪資下跌時,而使得胼手胝足的工人階級,買得起?花次長的人力成本邏輯,不僅讓長期找房找成「良醫」的一般人民笑掉大牙,認真的「房市專家」也會為他感到難堪!
透過〈製造業本外勞每年薪資上升率〉圖表,我們可以清楚看見,在引進「基本工資幾乎就是最高工資」的移工後,本勞薪資增加率,不要說大多僅在0.05以下,更有出現負數者。也就是說,薪資條件因為有更低下的跨界移工在領受,那麼本地勞工的薪資條件,就不會被提升(詳細內容請見附圖之圖說)。
而這也是資本家們為什麼不是出走就是引進移工,到處找廉價勞動力的最主要目標:哪有廉價勞動力,哪就不用配合提高勞動條件。
「移工越廉價,本勞越悲哀!」是在本外勞動者「同工不同酬」的現實下必然導致的結果;「本勞移工,同工同酬」也是有遠見的學界人士對維持台灣勞動條件一直以來的建言方向。
這次,花次長為什麼敢直白地戳破勞動部一直用來呼攏社會大眾的「國民平等待遇原則」的話術,便是基於,長期以來勞動部放任本勞移工「同工不同酬」的事實。對於「同工不同酬」導致的整體勞動力下滑現象,勞動部其實也長期視若無睹!作為勞政中央主管機關,這樣的不作為,是否符合「公務員廢弛職務釀成災害」?還可以繼續同意花次長?可以「同工不同酬」地引進移工?
今天勞動部將召開內部會議,研議第三度鬆綁營造業引進移工,我們來到勞動部前,我們要求:
一、專案徹查目前營造業4933位移工(泰3200, 越1211, 印485, 菲37)是否有同工不同酬的情狀?
二、擴大徹查在台75萬移工是否有「同工不同酬」的情狀
除以具體的行動保障在台全體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外,更作為長期以來瀆職釀災的亡羊補牢。
新聞聯絡人:台灣移工聯盟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吳靜如 0928-557-481
主辦團體:台灣移工聯盟/ MENT
共同聲援團體:桃園市產產業總工會、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華航企業工會、新海瓦斯工會、國際社會主義前進
提高最低工資是否會導致物價上升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球經濟】通脹真的回來了
從離開中國工廠的貨物到歐美加油站的汽、柴油,物價終於開始上漲了。
多年來,中央銀行家們一直在擔憂通貨緊縮(即物價持續下跌),並採取了負利率等多種非常規手段來遏制通縮。現在,由於石油和鐵礦石等關鍵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以及美國的樂觀情緒(認為特朗普政府的減稅和政府支出將幫助推升需求、工資和投資水平),全球經濟正得到提振。
在德國,12月物價漲幅躍升了一個百分點,達到1.7%,創下自歐元創立以來的最大漲幅。這幫助推動單一貨幣歐元區的通脹超出了經濟學家的預期,達到2013年以來的最快速度。
Marketfield資產管理公司行政總裁肖歐爾(Michael Shaoul)寫信給客戶說:「我們相信,近年來蔓延全球的通縮壓力在2016年結束了。」適度的通脹讓借款人更容易償還現有債務,因為它有效地降低了他們所欠債務的價值。滙豐銀行在其最新的季度全球預測中表示,今年和明年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都將上升。該銀行預測,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將為1.9%。自2012年以來,通脹一直未能達到這一水平。
1990年開始,日本經濟繁榮結束,開始進入漫長而緩慢的衰退,自那以後,日本一直在努力扭轉通縮。日本央行的決策者越來越相信,全球復甦將提高日本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從而有助於日本戰勝通縮。「我預計今年日本將在終結通縮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一大步,」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在日本銀行家協會於東京舉行的新年晚會上說道。
對於通脹最終將有多高,分析師們意見不一。在一種情況下,政治風險(從特朗普的魯莽行動到英國退歐的拙劣處理)嚇壞了企業和消費者,以至於物價上漲不能帶來更高的工資和更多投資。滙豐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亨利(Janet Henry)表示,「金融市場的一些樂觀情緒是合理的,但政治和政策風險仍然存在,事實可能證明全球通脹的抬升是短暫的。」
根據12月會議紀要,美聯儲的聯邦監督市場委員會(FOMC)正在監測通脹率上升超過預期的跡象。1月4日發佈的這份會議紀要中寫道:「委員會可能需要比目前預期更快地速度來提高聯邦基金利率。」該紀要還強調,公共支出、減稅和貿易政策的前景尚不確定,目前的經濟狀況只允許逐步加息。
懷疑者認為,最近公佈的通脹抬升反映的是大宗商品價格從低點反彈,而不是房屋和消費支出等基本面的復甦。渣打銀行駐新加坡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戴維(David Mann)說:「我們懷疑通脹的反彈是否會帶來持久的影響。」
在歐元區,失業率接近10%,很難想像通脹的上升會轉化為強勁的工資增長,從而創造一個支出、投資和增長的良性循環。這意味著,雖然主要的價格收益指數可能接近歐洲央行每年接近2%的目標,但「核心」通脹率(不包括能源和食品價格)可能會停留在目前的水平,即大約只有1%。
法興銀行駐倫敦的經濟學家安南科夫(Anatoli Annenkov)表示:「結構性復甦仍將持續很長時間。」雖然歐元區已證明,它可以應對中國經濟放緩、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等種種威脅,但後者的影響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顯現。
不是所有的通脹都是好的。在價格快速上漲的經濟體,最初的影響可能是消費者推遲購買,縮減支出,從而抑制企業的利潤。央行將需要謹慎行事。應對通脹上升時,加息過快可能會阻礙增長。如果將利率保持在過低水平,他們可能面臨來自儲戶的憤怒,因為儲戶們看到其獲得的存款利息未能跟上價格上漲的速度。德國領先的報紙《圖片報》(Bild)在1月5日向歐洲央行發出呼籲:「加息吧!」
另一個可能阻礙全球通脹提速的因素是,特朗普曾承諾通過懲罰性關稅和其他措施來縮小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此類措施可能會打擊到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使其剛剛開始的通脹拉動型復甦止步。IHS Markit駐新加坡的亞太首席經濟學家比斯瓦(Rajiv Biswas)說,「通脹前景的下行風險可能來自中國經濟硬著陸」,這可能導致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再次下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在12月份總結了他很多同行的觀點:「通縮的風險基本消失了。然而,不確定性仍然大量存在。不確定性到處都是。」――Enda Curran、Jeff Black、Jeanna Smialek;譯 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