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真摯的善意 更是國家理念價值外交的範式】
立陶宛宣布捐贈2萬劑武漢肺炎疫苗給臺灣以來,臺灣人紛紛用新臺幣「下架」立陶宛商品;而日前立陶宛高風險懷孕中心發現收到來自臺灣87筆驚喜的捐款、感謝信公開後,募款更在隔天火速達標!
立陶宛脫離蘇聯獨立後,便和臺灣一樣不斷對抗著一個專制獨裁的強大鄰國。然而不論在軍力或財力上,立陶宛顯然都不是俄羅斯的對手。在臺灣常聽人犬儒地說「弱國無外交」的我們不禁會問:在往西方自由民主國家靠攏之餘,領土將近台灣二倍而人口數卻僅是台灣八分之一的立陶宛能夠擁有多少「外交」空間可言?
如果小看立陶宛和其堅韌的意志力,那可就真的錯了!
事實上,在捐贈臺灣之前,立陶宛也曾宣布捐贈疫苗給烏克蘭、喬治亞和摩爾多瓦等和俄羅斯接壤、也長年受俄羅斯領土野心侵擾的國家,以行動告訴全世界:透過串聯自由民主國家對抗專制強權,不是大國也有外交舞台!
在面對俄國之餘,立陶宛近年也注意到中國憑藉銳實力輸出專制治理模式、對自由世界造成的威脅。立陶宛不僅在今年率先退出中國用以拉攏中東歐國家、分化歐盟的「17+1」,也積極支持臺灣抗衡違反人權及民主自由的中國,以具體行動串聯聲援臺灣參與WHO。現任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更曾在去年六月擔任國會議員時投書,主張立陶宛應全面強化與臺灣的連結、支持國際社群承認臺灣為主權國家!
對立陶宛的歷史和政經脈絡稍有認識,就知道立陶宛人民乃基於抵抗俄羅斯的歷史經驗、而長期支持臺灣抵抗中國。
也因此我們千萬別把立陶宛捐贈疫苗當作偶然的獨立事件,更不能拘泥在疫苗捐贈是不是「乞討」這類的口舌之辯。
立陶宛正在示範一場國與國理念價值的全球串聯、以自由民主抵抗專制強權的努力,這應該成為當今的臺灣可以學習的外交模式!
正積極開發國產疫苗的臺灣,是否也準備在可見的未來輸出疫苗,像立陶宛一樣幫助信仰相近的國家抵抗極權國家呢?
參考新聞:
火速達標!台灣善款瘋狂湧入 立陶宛社福機構募款「溢出」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586223
疫情時代的「波羅的海之路」:立陶宛為何送台灣疫苗?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627-taiwan-lietuvos-respublika/
摩爾多瓦 俄國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理念相近的朋友們,一同來互助!】
立陶宛外交部今天宣佈,將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以報答台灣去年捐贈10萬個醫療口罩之情。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說:「我很驕傲,儘管只是很小的舉動,立陶宛可以在對抗COVID-19的過程中,與台灣人民團結站在一起。熱愛自由的人應該互相照顧!」
➤ 藍斯柏吉斯推特文:https://reurl.cc/lRg0kY
立陶宛國土面積約為台灣的1.8倍,但人口只有280萬人左右。他們的確診人數是27萬人,死亡人數超過四千,疫情仍然是在嚴峻的狀態。
台灣跟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其實滿像的,都是處在一個非常強大且具有領土擴張野心的大國旁邊。立陶宛外交部長說得好「Freedom-loving people should look out for each other!」 理念相近的人們應該要互相幫忙。
現任總理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曾經批評俄羅斯是一個沒有信用的國家,也批評俄國使用sputnik疫苗做為外交武器,主要目的是要分化民主國家。她在去年11月的時候就曾經說過:「支持為了自由而努力的人」,包括白俄羅斯及台灣。
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察點是,台灣和立陶宛之間是否能順利開設經貿代表處,這是已經在談的議題,跟疫苗一樣值得注意。
我們可以看到,立陶宛捐疫苗的其他國家,如烏克蘭及摩爾多瓦,都是與立陶宛有直接戰略利益,屏障俄羅斯的前線盟友。台灣被與這些國家並列為受捐贈國家,就知道「價值同盟」並不是立陶宛說說而已的外交辭令。
---
話說回來,這幾天我們都看到台灣的許多人是如何對各國幫助台灣的舉動冷嘲熱諷,對某些人來說,台灣的外交人員們好像都不存在似的,因為疫苗好像是從天上掉下來,又或者是,國際之間都不能有互相幫忙,否則受贈一方就變成乞丐。
【我們該怎麼樣看呢?】
首先我們要提醒大家,不管是美國、日本、立陶宛,在這次捐疫苗當中都提到一個重點:台灣過去曾經對他們有很大的幫助。
美國參議員們直接提到說台灣先前在疫情最危急的時候,贈送美國口罩、防護醫、以及重要的醫療用品。
這次立陶宛外交部長同樣也提到這點。日本方面更不用說,十年前的311地震台灣社會對日本的捐助,他們是真的銘記在心。(不得不反觀,每次中國有重大天然災害時,我們也都捐了非常多的錢,但中國回應我們的是軍機、軍艦、各種恫嚇)
當然,國際政治講究「權力」(power),國與國之間當然是會有各種現實的計算,各國都會考量自己的「國家利益」所在。也就是說,像美國幫助台灣,除了出自於去支持理念相近的朋友,也是出自於支持有實力的人、各種作為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人。
台灣這幾年來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們都該有的態度,就是繼續以自信的姿態、以不卑不亢的態度,繼續去交朋友,尤其要去 #理解不同國家的國家利益是什麼。而且我們必須要知道,國際政治當中是各種利益交換和取捨(經貿談判就是一個例子),不是只有一方給予一方接受。而且即使是理念相近的國家之間,也是會有彼此利益上的衝突。我們要捍衛與爭取自己的利益,也必須要持續地和各方做朋友。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一下國內的各種公共討論狀況。
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在野黨們在對外關係的發言上面,可以說是荒腔走板,除了各種嘲諷,還有在各個訪賓來台灣的時候用很難聽的話去形容,現在獲得各方幫忙之後,又是一面感謝一面又有各種不當發言。像是說台灣是乞丐、台灣只是運氣好、給這麼一點哪足夠、小弟安家費、美國都賣台灣不要的舊武器、各國一直刺激中國,然後現在又有人在炒作打AZ疫苗的副作用很嚴重,然後講說台灣人因此反日,這樣的假訊息甚至都傳到日本去了。
還記得嗎?去年我們成立「口罩國家隊」生產線的時候,以及我們大量地捐助醫療用品的時候,都被同樣的一群人大力表達反對,現在又有各種惡言相向。這些行為,外國駐台使節們可是都看在眼裡,這些粗糙的言論在台灣內部會造成分化,而且也無端地傷害我們與外國之間的各種互信,需要停止。
補充: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的祖父(Vytautas Landsbergis)大有來頭,他曾任國會議長,即立陶宛1990年宣告脫離蘇聯獨立時候的國會議長,他也是獨立之後的首任國家元首。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摩爾多瓦 俄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先祝福所有女性讀者們婦女節快樂外,也祝願台灣的性別之間更加平等,所有人都更加幸福。
這篇來自 BBC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國際婦女節的發展歷程。在110年的節日歷史之中,為什麼成立了這個節日,中間又經歷過了哪些重要的事件與階段,我們又該如何思考今日女性們的角色與面臨的挑戰?
----------------------------
為什麼是3月8日?
蔡特金當年提出全世界婦女應該有自己的節日,但沒有固定日期。3月8日正式成為國際婦女節,是在1917年。
1917年3月8日(儒略曆2月23日),因食品短缺和工廠環境惡化爆發的聖彼得堡大罷工持續了三、四天,沙皇遜位,俄羅斯帝國杜馬成員成立臨時政府,並賦予女性選舉投票權,史稱「二月革命」,成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序幕。當時很多女工參加了大罷工,要求「麵包與和平」,要求選舉權。
這樣,公曆3月8日後來就被定為國際婦女節。
婦女節怎麼過?
國際婦女節在很多國家是法定公共假日,包括俄國、阿富汗、安哥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布基納法索、柬埔寨、古巴、格魯吉亞、幾內亞比紹、厄立特里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摩爾多瓦、蒙古、尼泊爾、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贊比亞等。
在中國、馬其頓、馬達加斯加,三八婦女節屬於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女性享受一天或半天法定公假,但政府只是建議,並不強迫,僱主可以選擇執不執行。
在保加利亞、克羅地亞、羅馬尼亞、智利、波黑、喀麥隆等地,婦女節不是法定公假,但得到普遍認可,按照慣例男性在那一天要送花給女性朋友、母親、妻子、女兒、祖母、女同事等。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國家,婦女節的地位等同於母親節,也會送小禮物。
在意大利,三八婦女節那天有送含羞草的習俗,起源不詳,但據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羅馬開始的。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24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