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況轉播 #CANVAS
週五夜,出門吃飯。原本稀鬆平常的一件事,這晚卻情緒高漲,化妝、更衣都令人期待,在家服役許久的相機,終於被我放進包包裡。
我來到的是 CANVAS TAIWAN,MUME前主廚Kai Ward的新餐廳,副主廚也是MUME的老班底Theodore。這也是Kai與「Little Creatures Taipei 小天使精釀啤酒餐廳」的業主合作的第二個餐廳概念,訴求是什麼呢?來自澳洲的Kai,要在此烹出摩登澳洲新滋味(Modern Australian Cuisine)。澳洲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很適合台灣,Kai以其多年的fine dining經驗,結合台灣食材、法餐手法、澳洲元素,打造一間氣氛輕鬆、菜色創意的中價位餐廳,應是駕輕就熟。
疫情中我已搶先體驗過CANVAS的外帶餐點。不知該不該說他們運氣「太好」,試營運當日剛好是指揮中心宣布雙北疫情進入三級的那個週六,引擎都熱好了卻只得熄火。外帶是不得不之策,也就在那份菜單裡,我嚐到了Kai主廚的悠遊靈動,維吉麥(Vegemite)、蛋白霜餅蛋糕(pavlova)讓我會心一笑。
於是想要在餐廳的環境裡好好品嚐Kai主廚的手藝。這一份內用菜單,也的確可親討喜,好吃的重點都有抓到,在鮮鹹、香脆、酸溜之間轉換,側重海鮮的表現手法也很不錯。
開胃小點確實起到開胃的作用,鬼頭刀魚塔塔、蛤蜊與烤甜椒bruschetta、雞肝慕斯吐司、馬鈴薯餅與煙燻鰻魚醬,道道都好。我特別喜歡雞肝慕斯吐司,不僅造型精準俐落,夾在金黃酥脆之間的雞肝慕斯更滑順芬芳,佐以糖漬橙皮丁很好,點亮味蕾;鬼頭刀魚塔塔也是一口脆亮,鹹辛出眾,檸檬漬黃瓜丁酸爽透淨,隱藏的調味則是柚子胡椒,用得很好;馬鈴薯餅則已是外帶期間的招牌,上了漿的脆殼咂咂作響,鮮鹹涮嘴,秘密調味是「烤雞鹽」— 洋蔥粉、雞汁粉、甜紅椒粉、芹菜籽與白胡椒的綜合體,就像洋芋片上的調味一樣令人上癮,蘸上混入自家醃燻鰻魚的酸奶醬更添鮮活。
海鮮料理接著連發。煙仔虎生魚片與西瓜湊作伙,成了亮麗豔紅的西瓜冷湯,羅勒油勾起綠香,湯汁微辣發酸,倒是有些蓋過煙仔虎的味道;小捲與珍珠薏仁燉飯則很好,小捲火候到位,焦香帶酥,底下的珍珠薏仁墨魚汁燉飯更讓人喜愛,添上了豬軟骨肉、豬頸肉的腴香,四季豆的清脆,松子的雅甜,已經很豐富的口感與滋味,卻仍有一抹清涼椒香若隱若現,原來是青花椒油!真讓人一口接一口。
一道午仔魚也很好,烹調的工夫同樣可取,眼睛看到的堅挺工整,化作舌尖上的皮脆肉嫩,熟度剛好保有濕潤,皮脆得像餅乾,單吃已很美,搭配底下的蝦頭煮甘蔗玉米則鮮甜渾厚,海味洶湧。
主菜回歸肉類,香草豬梅花肉或澳洲牛臀上蓋,佐以維吉麥醬汁,以及木耳、杏鮑菇、洋蔥泥。明白主菜出肉的需求,但這份菜單海鮮比肉好,以烹調的呈現而言,其實更喜歡外帶菜單裡的豬排,維吉麥變成照燒醬一般的glaze更鮮鹹有味。
擅長甜點的Kai,端出百香果與薄荷巧克力為大家清口。百香果醬汁披覆在奶油乳酪冰淇淋、夏威夷豆crumble之上,湯匙挖到底,一口氣品嚐酸亮、奶滑與甜脆;薄荷巧克力,是層層疊疊的巧克力慕斯、薄荷冰沙以及二者的不同脆片,全部攪散一起吃,飽到天靈蓋。
目前的個人套餐是出於防疫需求,CANVAS原本的設定是希望多人分享、家庭式的較大份量單點菜色,且以海鮮為中心。分享餐點暫不適宜,梅花座持續施行,先以這樣的面貌問世的CANVAS,已經提供不錯的用餐體驗。
摩登牛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經歷了前些時候的綿綿細雨,這幾日,香港又恢復了陽光普照的晴朗天氣,不僅適合到海邊走走,曬曬太陽並欣賞無敵的維港美景,友人也多選在此時相約餐敘、同時小酌怡情;而位於中環商圈,開幕不久的日式餐廳ODDS所提供之時令佳餚,便讓貓兒的味蕾留下了深刻印象。
集結了頂級壽司、鐵板燒、やきとり(日式燒鳥,Yakitori)、酒吧和咖啡廳於一身的ODDS餐廳,以華麗的時尚料理著稱,頂尖食材經由廚師的創意巧思,呈現出一道道令人驚豔的和風饗宴,貓兒品嚐了幾道經典特色佳餚,包括:
《煙燻吞拿魚腩佐日本四國產曉蛋香醬油》端上桌的煙燻秀帶來視覺與嗅覺震撼,肥美濃郁的鮪魚腩,入口滑嫩,油花彷彿融化散開,沾上自製松前漬的四國曉蛋黃,更是有種海陸完美結合。
《吞拿魚腩黑毛和牛他他佐魚子醬》將和牛肉與鮪魚腩切細再拌勻之後,以魚子醬、⻘森蒜及金箔點綴,放在店家自製的罐頭裡,搭配鬆脆的鱈魚薄片,入口鹹香夠味,是一道精彩的佐酒開胃小點。
《粟米慕絲、日本精選海膽、鰹魚高湯啫喱》造型彷彿小甜筒的這道料理,是將日本玉米打成慕絲狀,佐以鰹魚高湯做成的果凍,最後再放上日本時令海膽,口感香濃滑嫩,層次多元豐富。
《鵝肝富有柿蓉最中餅》先以自製雞湯低溫慢煮法國鵝肝製成鵝肝醬,再加入處理過的日本富有柿乾及威士忌,做為餅的餡料,嚐來外鬆脆、內軟綿,令人齒頰留香。
《杉板燒赤鯥》選用四國德島原條赤鯥,先抹上少量天然珠洲鹽,然後以杉板燒烤,這種傳統京都式烹法,除了能保持魚的鮮嫩肉質,更令杉木的香氣滲入魚肉之中。
《和牛海膽釜飯》這道靈感源自香港人喜歡的煲仔飯;首先將新潟越光米放入煲內煮至半熟,再加上煎過的飛驒A5和牛(亦或宮崎A4和牛),上桌前再置入海膽,絕妙的組合,每一口都好滋好味。
定位為高端時尚路線的ODDS餐廳,菜餚表現令人驚艷之餘,摩登亮麗的橢圓形酒吧也吸引了眾人目光;用餐區的兩側則為壽司吧和鐵板燒區,也是廚師們在客人面前大顯身手的絕佳位置。此外,餐廳上層還設有一間可容納12人的多用途包廂(這回貓兒便是在包廂享用佳餚,環境舒適且不受打擾);對於喜愛日式料理,暫時又還無法前往日本旅遊的朋友們,不妨前來中環ODDS,展開一場舌尖上的東京之旅。
附上貓兒品嚐的本次菜色:
AMUSE BOUCHE
雲丹脆筒 Avocado Uni in Cone
前菜 Starters
煙燻吞拿魚腩佐日本四國產曉蛋香醬油 Smoked Fatty Tuna w/ Shikoku Egg‧Soy Sauce
吞拿魚腩黑毛和牛他他佐魚子醬 Fatty Tuna and Wagyu Tartare w/ Caviar
刺身/壽司 Sashimi/Sushi
生拆毛蟹土佐醋
磯煮昆布蒸鮑魚(澳洲鮑魚/ 日本青森黑鮑)Abalone with Salt and Seaweed
磯邊卷
鵝肝醬富有柿蓉最中餅 Pate & Persimmon Monaka
鐵板燒 Teppanyaki
鐵板甘鯛魚 Amadai
清酒煮日本蠔 Japanese Seasonal Oysters Soaked in Sake
吸物 Soup
愛女魚清湯 Fat Greenling Fish Soup
雞串燒 Yakitori
6款特別部位(其中包括雞冠、氣管、掌心、七里香)
Rare parts of local chicken Yakitori (e.g. Chicken Comb, Chicken Esophagus, Chicken Palm, Chicken Tail
和食 Washoku
杉板燒赤鯥 Cedarwood Grilled Seaperch
煮青森大根佐鮟鱇魚肝 Aomori Radish Oden w/ Monkfish Liver
和牛海膽釜飯 Wagyu Beef, Sea Urchin Rice in Pot
甘味 Dessert
時令果物 Seasonal Fruit
摩登牛舌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把沖繩、紐約、孟買搬來高雄:城市裡/舌尖上的跨國小旅行,摩登美食私房雙選。】#專欄新文
回想過往出國旅行時,最享受的環節常常都是被當地朋友拎著往深街窄巷走闖時,每間不期而遇的個性小店,或美味小館。大家擠在一起,吃著,喝著,笑著,鬧著,我們這些異鄉人同時看著,聽著,聞著,用心感受著迥異文化在心底撞擊出的火花。
.
年輕時曾有過一個機會到紐約旅行,紐約的時髦、躁動、不羈,不僅反映城市性格,也沾染了食物,並讓人深深著迷。
.
拜訪大蘋果之城,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各色貝果和美式漢堡,在那裡,貝果店們有一個自己的世界,漢堡店們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它們不會主動邀請你,就等你自己想方設法走進去。我和旅伴們可能一碰到美食性格就變得有點M,停留期間,每天都花了好多時間走路當偵探找美食,好累但好滿足好快樂。
.
紐約受歡迎的在地漢堡店或提供漢堡選項的特色餐館實在太多,隨便舉像是布魯克林區的BK Jani和Emily、蘇活區的Cafe Altro Paradiso、西村的Corner Bistro、夙負盛名的Shake Shack等都各有擁戴者,如果沒被疫情打亂,現在可能都人滿為患,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隱身在曼哈頓帕克艾美四星酒店華麗大廳裡的漢堡「吧」Burger Joint. NYC(圖1)。
.
它其實是間店,刻意稱呼為吧是因為這間店不是你想像中走進華麗大廳就能看到,你必須在角落找到某個小小閃亮招牌,然後穿過暗道才能繞進去,但一走進去裡頭早擠滿簇簇人頭,氛圍像極酒吧,當時好喜歡。
.
而年初在拜訪當時剛開業不久的 癮肉洋食 INN NIKU 時,我必須先得從高雄市中心車水馬龍的中山路找到極不顯眼的七賢二路8巷,巷口進去後,你才會遇到INN NIKU。巷弄內的隱密感實在太合我口味,而我必須誠實說,身為土生土長高雄人,這是我第一次走進這條小巷。
.
癮系列在癮肉洋食開張前,他們的另一家高檔燒肉店 癮燒精肉酒舖 Inn Roast 早已先在高雄闖出名號。聽著人稱「仙女」的老闆娘分享開設新店的動機,來自於想讓高雄在漢堡這個品項也能有更優質的選擇,因為燒肉鋪那邊本來就能掌握管道取得冷藏熟成空運來台的上好肉源,兩家店資源相互連動,連癮燒精肉酒舖的主廚都過來支援,漢堡肉排的呈現著實讓人期待。
.
當我們聽到「美式漢堡」四個字時,常常第一時間浮出的刻板印象就是快速、平價、沒有太多複雜細節,但實際上,真正好吃的漢堡作法可以千變萬化。INN NIKU的裝潢走和洋混搭,餐點一律現點現做,翻開菜單,光是精選漢堡類就佔了整個頁面,初來乍到,我們選了力推的「#癮肉和牛起司堡」、「#超霸雙層和牛起司堡」和非常特別的「#麻辣牛筋肉堡」。
.
進來的牛肉不論是日本A5和牛或是美國Prime等級牛肉,第一步都是要再仔細修整筋膜,務必確保肉塊在料理前已達到乾淨俐落的基本要求。冷藏空運是因為好的肉塊禁不起冷凍再解凍的過程,會讓肉質裡的肌紅蛋白大量流失,肌紅蛋白正是入口時能感受到肉質甜美的來源,因此INN NIKU店裡冷藏熟成的肉品都必須當天快速處理,肉排使用的也都是原塊肉,非切割完殘存的碎肉屑。
.
將日本A5和牛的臀部肉和美國Prime等級原塊翼板牛肉混合後,自己攪,自己打,自己捏,漢堡肉排不僅肉汁飽滿,濃郁香氣主要歸功於和牛油潤的脂肪,僅以鹽巴調味是對自家肉排自信的展現,在四月份專欄文章<#肉與直火之歌>中,曾和大家分享過,漢堡優不優,我通常會觀察四個地方:肉、麵包、配菜、調醬。肉的部分,INN NIKU輕鬆過關。
.
此外,INN NIKU的漢堡和別處最大的不同在於尺寸,外型揚棄了外頭常見豪情巨大的版本,玲瓏樣貌讓你吃來不疾不徐,不必陷入嘴巴到底是要撐開還不撐開的兩難,更能細細品嚐內餡滋味。彈嫩麵包一咬,首先是被鐵板煎炙過的奶油香氣撲鼻而來,麵包口感馬上讓我連結的是高雄 Gien Jia 挑食餐酒館 去年春天毫無預警突然公告漢堡popup快閃,其中吃到「煙燻手打牛肉漢堡佐咖哩BBQ醬汁」裡頭的布里歐麵包,細問後果然沒錯,都是出自世界冠軍、高雄 莎士比亞烘焙坊 主廚王鵬傑之手。
.
幫INN NIKU設計的麵包,前後修改數次,主要挑戰是要能把優質肉排的好都烘托出來,麵包本身要好吃卻不能太搶戲。配菜也是依循這個原則,蔬菜僅以奶油萵苣和番茄點綴,常見的酸黃瓜不放,再輔以帶煙燻味的安達起司拉出層次,一個小小的漢堡被解構後才發現真是處處充滿細節。
.
不過必須說,漢堡系列對男生來說可能會有吃不飽的風險,一顆不夠,兩顆why not,「麻辣牛筋肉堡」概念上就像是火鍋的濃縮,筋膜旁碎油脂已被細細削掉的牛筋肉用自家熬製麻辣醬當基底燉滷,辣醬以正統麻辣火鍋為原型發想,運用了多種香料結合郫縣豆瓣醬燉煮後熟成三天,讓醬料相互融合後再打醬,牛筋肉騰進麵包時早已是香辣入味,裡頭還夾有玩心的油條,這中西跨界的吃法非常跳但協調。
.
如果不愛漢堡,那這裡的 「#印度式熟成咖哩也推」。咖哩醬不買現成,而是精挑了十來種香料,打成粉末後組合在一起熟成三個月,時間是最好的魔法師,熟成後的咖哩粉,香料的「野性」在各自收斂後會轉化出柔和感,此時再和焦糖洋蔥番茄糊一起熬製成準備配飯的咖哩醬,只能掃盤。
.
如果多人聚會,還能點些炸物妝點餐桌,灑了白松露鹽的松露薯條、桂丁雞柳條,以及拿墨魚囊裡的墨汁來作文章的岩石小卷都很不錯,小細節是這裡的粉漿會在特調炸粉裡兌進氣泡水,因此經由高溫油炸後,麵衣變得更加輕盈酥脆。
.
這間店,從大門開的位置、室內裝潢到食物的設計,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推薦造訪。
_____
⚠️ 文章五月初寫好,推遲到六月上線,因應疫情禁止內用,現在他們推出「防疫宅家安心洋食方案」,電話預定07-2882899,平假日皆提供外帶及外送。
_____
支持喜愛的店家,大家齊力撐過疫情,外帶的朋友,買完就趕快回家別啪啪走,在家追劇吃美食剛剛好。
.
#雄好呷468
#島嶼晃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