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很喜歡採集食材,去水溝摸蜆、抓土虱、鱉帶回家加菜,長大後就跟著家人朋友學習採野菜、山珍海味。
清晨四點,和詠竣相約一起去新竹香山挖赤嘴,從馬路走到最最裡面的地方,才知道這裡腹地好大,有養殖牡蠣、野生牡蠣、赤嘴、海瓜子、公代、蚵岩螺,以及滿滿舉起手跟我們打招呼的招潮蟹。
預計採集時間約一個半小時,我們三人分頭進行,詠竣是我的幸運神,最後一站叫我去旁邊挖看看,沒想到挖到寶地,好多赤嘴都在這,一挖就有,驚喜一直來,太好玩了!回程又邊走邊撿牡蠣,收穫滿滿,結果太貪心太重不好扛,又擔心耽誤時間,於是拼命扛起來快速走回去,幸好我真的蠻耐操,滿載而歸!
這次我挖了六斤多的赤嘴、一籃牡蠣、公代/海豆芽(當魚餌)、蚵岩螺一盤!晚上就炒螺肉,很下飯(加辣椒更夠味!)
結束上午海邊採集生活,下午處理四顆黃腰虎頭蜂蜂巢,慢慢的將白色膜取下,再分成蛹、蜂兩種,用傳統方式來做蜂酒。
從清晨四點採集工作持續到下午五點多才結束,深深體會這行的辛苦,不過也因如此,也學習懂得珍惜~
#仿退休生活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寶藏埋深山,高手隱於市。 在火井——西環屈地街的冷巷中,一個五呎不到的身影,日夕晨昏在老店翁記摩娑,煉出一匙葱油、辣椒醬勾魂奪魄,自製牛丸、秘醬牛腩、細細處理過的大腸粉腸……招喚着半世紀散落到港九新界的西環舊街坊,各有定時回來膜拜。這靈巧身影就是年將古稀的事頭婆,一對手一顆心早經鹹苦千錘百煉,何事...
摸 蜆 處理 在 晴晴 成長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花蓮立川漁場
一開始喊著不敢摸,下水後還很怕衣服濕掉,撿起第一顆黃金蜆興奮大喊:「我抓到了。」
後來越玩越開......
內褲濕了、裙子濕了、胸口、衣袖濕了,
最後整個人在水裡踢水🤣。
簡言之,蠻好玩的啦!記得帶備用衣,我們沒帶,等等打算脫光包起來處理。
除了摸黃金蜆,還可以用餐,一大盤黃金蜆才$200。
#花蓮景點 #立川漁場摸蜆仔沒洗褲
摸 蜆 處理 在 Maggie's Kitchen - 瑪姬煮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驟雨頻頻,在市場兜兜轉,海鲜販主殷切叫買這沙蜆,一斤價錢,她秤了兩斤多,今晚煮得好味又好睇,丈夫可以摸下酒杯底。😂😂😋
🌶🌶 🌶 [ 豉 椒 炒 蜆 ]🌶🌶🌶
https://www.facebook.com/Maggies-Kitchen-瑪姬煮場-781332731908314/
材料 : -
1.....新鮮沙蜆兩斤
用水沖洗後,再灑鹽用手攪動去殼面污垢,
再用水冲洗,無需養水,我小區街市魚飯
己將沙蜆作初期活養及清理吐沙步驟。
2.....蒜子三粒剁碎
3.....薑四片切粒
4.....乾葱頭一大粒,切絲
5.....豆豉去衣,剩豆豉肉粒兩湯匙滿
5.....大紅辣尖椒半隻,指天椒四隻,隨需要
6.....油三湯匙
7.....麻油半湯匙
8.....生粉一茶匙
9.....沙蜆汁五湯匙
10...糖一茶匙
11...胡椒粉少許
12...紹興酒兩湯匙
13..油四湯匙
14...葱段,芫荽適量
步驟一
白鑊放沙蜆上蓋煮,一滚便関火,稍焗一分鐘。 如我圖般開殼,將乾淨花甲汁全留用,令将沙蜆去一半空殼去掉,留肉殼那一邊。
步驟二.....
將六至十項混和拌好。即五湯匙沙蜆汁水,一茶匙滿生粉,麻油半湯匙,胡椒粉少許及一茶匙糖拌勻用作勾芡用。
烹調法......
1.... 將適量油放鑊燒熱,
2.....隨即将蒜蓉,乾葱,薑粒,豆豉放入爆香,
4.....再將去半殼沙蜆放鑊加入辣椒同炒,
5.....並灒入三湯匙紹興酒同炒過,
6.....再加上油快手炒匀
7.....隨即加入己拌好芡汁兜炒好,
8.....見所有沙蜆己均勻上汁上色上味,
9.....加上葱段芫荽配菜兜勻便成。
備註 : .......
好多人問如何將花甲/蜆去沙。坊間有好多不同做法,可將花甲或者蜆沖洗乾淨,在筲箕順時針篩轉幾下,然後用50至60度水,水加少許油拌勻略浸,稍後便可見吐沙。
因我家小區市場售賣蜆或花甲,大部分販主已經放養及處理過,所以我可省卻吐沙步驟。😂
沙蜆,花甲本身已有鹹味及帶有鮮味,所以留有蜆汁水用作勾芡鮮味仍可保留。
豆豉衣,有酸澀味,所以要去除, 否則鮮味大減,賣相太差。
我隨意炒,自在食, 辣與不辣 隨喜好。
摸 蜆 處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寶藏埋深山,高手隱於市。
在火井——西環屈地街的冷巷中,一個五呎不到的身影,日夕晨昏在老店翁記摩娑,煉出一匙葱油、辣椒醬勾魂奪魄,自製牛丸、秘醬牛腩、細細處理過的大腸粉腸……招喚着半世紀散落到港九新界的西環舊街坊,各有定時回來膜拜。這靈巧身影就是年將古稀的事頭婆,一對手一顆心早經鹹苦千錘百煉,何事用情,何時拋卻,今天自己揀,就算吃苦,也笑。
邂逅翁記,在六月炎夏,摸到火井的小麵廠買麵,轉身才發現正對面五級樓梯上的它:店面闊落高樓底,但跟街外無阻無隔,裏面零冷氣,吊扇掛牆扇在呼呼賣力,幾枱客人正埋首吃湯麵;怎麼都不怕熱?未及回神,一個輕微駝背的婆婆「嗖」聲放低碗筷,殷勤笑迎:「上來坐,想吃甚麼呢?」
一碗牛丸麵端上來,焦黃點點的葱油先香奪魂;再啖細細粒牛丸,爽口肉味濃;那白白的湯底像久違的阿嫲手勢,不禁細問因由。婆婆自豪地說:「我用豬筒骨煲五六句鐘,好似牛奶一樣白,還有牛腩牛丸豬粉腸的甜味在裏邊。」筒骨煲湯很油呢?「用豬筒骨才香,但工夫多,我自己撇油囉!」
翁記在火井半世紀,婆婆翁太是這家潮州麵店的主人。食物十指數完:牛丸牛腩、大腸粉腸都是自家製作處理,豬皮蘿蔔豬紅再加工,魚蛋魚餃墨丸指定某家來貨。從前有過自家製豬肉丸、自家鹼水洗白的牛柏葉、自家撞的豬紅,甚至炒螺炒蜆。「年紀大,做不到多少了。」翁太68歲了,笑言黑髮是染的,長者卡也領了幾年,現在只選幾樣親手做,「好東西不用多,幾樣已經夠,但幾樣都要專注做,真是要畀心機做。」
重重嚴把關
翁太做牛丸必用新鮮牛肉,指定水?和胸板肉,每朝跟時間競賽:「牛肉有一道氣的,新鮮得來還要那道氣不死,做起來的牛丸才不同。」供應商送貨過來她也嫌太遲,凌晨兒子幫她取牛肉。「我們幾十年見貨付現金,牛肉唔靚唔要;加價無意見,最緊要貨靚。」清晨五點鐘她起床梳洗後,即刻動手,「兒子不做這行,有自己的工作。牛肉來到,我甚麼都要放低先做牛丸,等到牛丸出了才心定一些。」
做牛丸,曾經用木棍手打,「七個字(35分鐘)才打三斤半,真係搵唔到食。」30年前已改用機器做,調味、校水溫仍在人做:「如果水太熱牛丸很快淖熟,就不夠爽。」有客查問有沒黑椒牛丸,她不屑做,「因為我的新鮮牛肉毋須用到黑椒,不需要添加任何香料味,用最簡單的醃料食出最新鮮的牛肉味。」
她的牛腩也用新鮮貨,清油去膏最執着,理好的牛腩只剩五六成。醬汁自己炒,味道只此一家;花椒八角她不用,除了南乳,靈魂在「特別靚的印度香料」。炆出一鍋郁香,連筋帶肉的滑中腩、軟腍的牛筋、鬆軟的牛面珠,還有罕見的牛膝軟骨和牛心蒂(牛爽)混合隨上,吃着甚麼看彩數。
小不點 大宇宙
銷魂的葱油,倒是永不落空。粉麵添一匙葱油,滾湯一沖下去,香氣四溢。翁太一星期炸葱一次,只挑香甜京葱,六斤削幼細切,得花上一個半小時;因為京葱滑刀又催淚,女工也不肯做,只有翁太習以為常。然後,炸兩個小時至脆卜卜,其間要不停攪動防黐底。「曾經有一次我做事忘了,整煲黑了,好慘呀!錢是一件事,我花了很多精神下去。」像一個小孩手中的雪糕掉了在地上,翁太說來仍然頓足。
「如果無葱油,我好似沒了一隻手。」她賣潮州風味粉麵,最不忿被人喚作車仔麵。「車仔麵的豬皮蘿蔔是我加插的,但車仔麵哪有靚湯!我們有冬菜呀葱油呀,本來也落芹菜,但現在芹菜好難買,買回來第二日就黃了,不知上面(大陸)做了甚麼手腳,乾脆不用。」伴麵或配豬紅的辣椒醬,也是她獨門秘製,微辣香濃,卻是非賣品,粉絲來到店中可以大匙大匙的享用。
翁太站着只是人家坐着的高度,但幹練直如三頭六臂。「好多事,我都自己做,因為我要求太高。」菜,她親自去買去挑;白菜仔、通菜等也得親力洗:「有時菜好多沙,先浸半句鐘,浸完後又要慢慢捽。自己洗,乾淨些。」就連廁所,亦是收工後自己㨘,「做飲食要乾淨,難請人就自己慢慢做囉!」
熱火朝天 影一雙
高人修煉,總在凡夫攀不上的山巔;翁太做牛丸、炒醬炆牛腩也另闢秘密廚房,謝絕參觀。原來半世紀前,翁記炮製食物也不在賣食的地方。60年代火井是私家地,非常熱鬧,「朝早街市,晏晝食肆,有打冷賣潮州餸有糖水好多嘢賣。」翁太潘惠玲記得是1968年,一個後生仔用擔挑擔住兩個炭爐來火井賣潮州麵,「爐上各有一個煲,一個煲湯一個淥麵,連湯連麵一共130斤,那時他瘦瘦的但好好力。」他,是翁欽藩,單身寡仔,在附近租了個小廚房,煮好就擔來賣。「他一個人,下面煮,上面瞓,好坎坷!」70年代初,二十出頭的順德妹嫁給這個潮州小子,「緣份啩!好難講,他光棍一條,不就跟他捱囉!」翁太直呼「我怕醜,你唔好問」一臉少女的忸怩。
婚後,小兩口子無再擔炭爐,改租現鋪的廚房,固定在現鋪對出擺街檔。70年代中買了現鋪,但只留用廚房,把鋪租給人幫補供鋪,翁記仍是個街檔。「那時簡簡單單賣牛丸魚餃魚蛋粉麵,賣賣賣,摺枱一直擺到街尾。附近太平戲院一散場,好墟冚!晚上11點仍要去麵廠補貨。」及至80年代初,政府收回私家街禁止擺賣,他們才入鋪經營。「初初搬上鋪沒甚麼生意,好鬼慘!我在街賣着好地地,上幾級樓梯,人家以為不是(我),但也無辦法,唯有像『企街』一樣站在門口,因為人家是認人的。」
那時供鋪供樓供子女好辛苦,兩口子一個廚房,一個樓面。有時忙起來,一日做十八九句鐘,鋪張紙皮在地上就倒頭大睡。「我和老公在廚房出入好容易衝撞,有時做得忟憎我就話:我前世欠了你,第二世見到你都運路行——講笑啫!」回憶,爭執也是甜。只是,老公的身影近十年在翁記消失了。有時熟客問起,翁太只道:「不開心的不說它了。」原來老公身體有事早已退休,「他沒要我守住這間鋪,還叫我不要做。但我不鍾意打麻雀,對住四堵牆有甚麼好?」
開心至上
子女都勸她不要做,但翁太覺得「自己愈做愈精神,我又不妨做吓,見吓街坊,有些搬了很遠都回來食,這點令我好有滿足感。」九月爭秋奪暑之際,翁記已經有了冷氣。從前舊樓電力一般,裝冷氣要改電要申請改圖則,「我一直不想拔條頭髮動全身,所以一年過一年。近來天氣特別熱,所以休息了幾日換過所有電線。」翁太不時勸客人坐入一點涼冷氣,怎知他們都說慣了,不介意吃得身水身汗,甚至以此為風味。
「不理它有沒冷氣,好食就過來食。」40多年熟客蕭先生說。他指指價錢牌,「仍然是20蚊一碗,去哪都吃不到。」翁太最近加價一元,笑謂是幾十年「最大膽」的一次,但相比上環、佐敦價,依舊便宜近倍。「求其賺少少,夠付人工就算數,鋪是自己物業,做了這麼多年當益街坊啦!主要是我做得開心。」翁太說。
蕭先生跟她提起擺街檔年代來買麵,一元二角。在結帳的熟客即搭訕:「我記得細細個攞一個兜來幫我老竇買麵,一蚊咋!」兩男搬走十多廿年仍不時回來,你一言我一語鬥資歷鬥長情。翁太掩臉大笑:「最開心聽到這些:我幾耐呀你又幾耐呀。星期六日最多搬走了的街坊回來食,說『我來探你啦!』好開心。」
當年營役為生計,今天忙碌是興趣,翁太又煮又洗無時停,坦言肉體是辛苦的,不過感恩仍有精神魄力做得到,「我見步行步,做到幾時就幾時,做不到就光榮結業退休,搞掂!」
撰文:韓潔瑤
攝影:周義安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